鞋的困惑

作者: 高铭昱2016年10月24日情感文章

1964年,我上小学五年级,连绵的秋雨下了一个多月,我们临潼县谭家公社谭家大队的道路异常泥泞,一不留神,不是鞋被粘在泥里没带出,就是滑个仰八叉,鞋子不等走到学校就灌满了泥水,扔在课桌下,打赤脚上课。后来我索性上学就不穿鞋了。我多渴望自己能有一双下雨穿的胶鞋啊,可那时候家庭贫困,饭都吃不饱,自己也在长身体的时候,脚没定型,不想为鞋子的事情让父母为难。就说我喜欢打赤脚,大家都信以为真。

不料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因为脚一直泡在泥里水里,秋天的水凉,后来左腿常常感到疼痛。母亲用线绳在我左腿膝盖绕了一圈,然后又在右腿同样部位一量,差了好一截。左腿明显肿胀了。父亲用自行车驮我去阎良看医生,方知我已经患了风湿性关节炎,于是发了疯似地为我治疗。又是服用跌打丸,又是连续打蜂毒,不知道什么人介绍了个偏方:先是在铺有喷上白酒的松柏叶的热炕上烙,后来又把苘麻叶敷在膝盖上让日头晒。几经折腾,腿是不疼了,心脏上却留有了风湿性杂音。

后来渐渐长大,鞋子一直还是困扰我的难题。我的脚比较大,长286毫米。鞋不好买也没钱买,我就一直穿母亲做的鞋。到了订婚结婚年龄,我的脚也成了农家妇女议论的话题:“长那么大脚,怎么纳鞋底?还不得整天抱着大鞋底纳啊?看谁敢做你媳妇?光做鞋就累死了!”

为了能买到一双合适的鞋,我不断搜集鞋码的计算公式。公式的原理虽然一直没弄明白,可是我知道了:我穿44号的勉强,45号的合适。但那年月,不知道在哪能买到这个号码的鞋。

生产队的时候,一切东西都是分配。关中秋天多雨,道路极其泥泞,要把这些田块里分配的玉米棒或其他物资拉回家,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道路上半尺一尺深的泥水坑很多,我穿布鞋根本无法行走,于是再打赤脚,再盼能有双胶皮的雨鞋。可是一直没买到我能穿的。

1987年我开始在阎良卖毛线,慢慢认识了一些做生意的人。一日骑自行车从阎良公园路经过,突然听到后面有人喊我。回头一看是一位原来卖过毛线的同行。他现在改作劳保用品生意了。他说他给我进回了大号雨鞋。我问他多大号的,他说43号。我当时急着有事,连说43号太小,就要骑车离开。那人跑过来,拽住我的车子,说是我妻子让他给进的,专门进了一箱,总不能不试试就不要了吧?我只好去了他的店里。他取出一双黑色的胶鞋,没想到我这大脚轻松蹬入,不仅不夹脚,里面还有余地。我以为鞋号不实,定睛看去,这雨鞋后跟高出部分,向后凸起了一寸有余。原来鞋确实是43号,因为后跟突出,我穿入后脚后跟并没落在鞋底上。不管怎样,我穿着合适。

这双鞋买回来后就放在床底下,竟然一直没有施展它强大功能的机会。原因很简单,虽然秋天一样多雨,可是分田到户以后,都选在不下雨的时候收玉米。还有,下雨很少出门了,道路也好多了。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