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之恋

作者: 詹文士2013年08月18日心情文章

性耽山林之乐,而不慕城市繁华。既驰心于幽闲隐逸,遂寄迹于乡社村家。我在家乡中学任教,安身栖隐于书香校园。一路轻车,我时常回到十里外的老家,归卧盘桓于南山之下。

我的山村清秀高隐,三面青山环合,唯东面虚豁开敞,接引远处的山外青山,迎纳东来的长风紫气。我的南山在山村之南,以方位而得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千古高风令南山诗意悠远,我栖居南山,因沾光陶诗而倍感温情与荣耀。

南山如扇,长列铺展,绝不高耸,平畴缓坡,高下布列,极富层次。上为草木竹石,中为茶垄与地瓜畦层叠相间,下为平田,近年改种茶,行列齐整,茶园如画。南山下,一条宽坦的公路平卧延伸,宛如玉带横腰,殷勤护慰,灵动柔美。我家房屋盘踞于玉带上方向阳处,与周遭的景物浑然一体,自然而稳当。红瓦白墙,重檐燕脊,栋宇通透明净,清旷秀美。

置身房前,我只须仰仗眼前两座高拔的大山--北面的石狮峰和西面的双髻山--即可赏阅山光林色。二山紧密呼应,与中间突起的三个小峰峦构成大小双笔架山,天然成趣,毓秀钟灵。热衷于讲论风水的父亲每引以为豪,他熟知地师形家所谓的来龙去脉,佳风顺水,深信不已。父亲寄望子孙富贵,无可厚非。但我和小弟都为工薪族,飞腾无术,不足以光耀门楣,成就其苦心孤诣而相中经营的吉地福宅。而我,稍稍涵泳诗书史传之文,浸染儒道礼学之义,神会于经典篇籍,引慕陶渊明,视我的南山为世外桃源,淡泊自处,安于粉笔生涯,不大以自己的进退去就为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南山有灵,当解我心。

纵目远近,青松列队,翠竹交荫,村居农舍参错有致。东岭一带,一方风水林繁茂森列,古木千章,凝阴积翠。林中跨流造石拱桥,桥上新建水美宫,坐对幽林飞瀑清池之胜。密林边的白云亭,流声远近,辉映时空,幽雅绝尘,惹人驻足。佳境近南山,供我漫游信览。

南山下,我的家园颇擅四时风物之胜,略尽田园景光之美。风木清佳,群类和熙。一管引自远处松林间的甘纯山泉,日夜淙淙流响在小池里,惠泽滋润着邻里和我家。源头活水,长流自足。我家菜园邻近水池,浇灌便利,长年丰茂青葱。母亲打理一畦畦绿色天然的菜蔬,令居家丰实。人勤地不懒,环屋的瓜菜豆蔬,品类多,长得个赤橙黄绿青蓝紫。植类在赐人口福之余,不忘呈献美以供观赏,于此可知造物的深情厚意。吾家杨梅、桃、李、香蕉、柿子,果实丰硕,应时点缀山家的繁华气象。山药、香芋、甘薯等,地下茎块坐实,地上茂叶蓬勃,美饰大地。菁菁翠竹,清美绝俗,愉心养眼,并适时奉送多种美味鲜笋。造物天工精妙玄深,于此可见一斑。

山水清音,妙契我心。山间风物,四时改换:桃红李白,群芳争春;翠色染人,南风凉夏;天高云淡,草木醉秋;山地清闲,暖阳伴冬。山居中多有闲情乐事:赏月,望云,听雨,瞻星,看花倚竹,临风散步,品茶闲话。至于群鸡闲啄夕照,薯花缀染晨光,雾岚微霭林野,茶枞绿遍山原,豆蔓抽丝,瓜藤绕篱,花雨缤纷,画楼隐映,往往动人心目,适意畅怀。我最爱徜徉在屋旁的走道上,观望远山近水,呼吸净洁空气,觅诗情,散思虑,俯仰自如,优游忘机,自谓足以居身终老。

南山依旧,人世无常。村民随城镇化大潮蜂拥入城,背井离乡。山村落寞幽寂,天籁虽清切,人境已萧疏,唯地气充沛依然。世尚难违,村人和同事纷纷买房进城,我未能免俗,无奈中新作房奴,作茧自缚,将做围城中人。

眷恋南山,我这永生永世的桃花源!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