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重水复疑无路

作者: 化佛刀客2016年03月08日心情随笔

去年底,韩小惠哭丧着个脸说:“散文创作的颓势,来了。”

看完我就泪奔了。作为千千万万散文爱好者之一,作为爱韩小惠的“亲们”之一,这真不是个好消息。小心脏有些受伤

从2005年起我买作协创研部的散文年选,至今刚好十年。坚持下来真不容易。我感觉韩小惠对散文创作现状并不满意。她有时说“七八个星天外”,就是说散文好的太少了;有时说“无限风光在险峰”,就是说,还有几篇有点创意的;今年却说“遭遇又一次失望”,连文章标题都懒得了,一个“跋”字了之。我作为一个普通读者,并不知道这种“王小二过年”的格局,经她一说,顿感秋风萧瑟,风雨凄凄。

我不认为“颓势”是近年才开始的,从苏轼就开始了。或者干脆说,子成就没有出现过散文的高峰时代。伟大散文作品,需要语言大师、思想大师才能生成。像《赤壁赋》《滕王阁序》《兰亭集序》之类的伟大作品和作家,大概几百年才有一个吧。所以不必失望。有了以上两个条件,也未来必有伟大作品留下来。鲁迅、周作人、郁达夫、沈从文、林语堂等人,到现代余光中、余秋雨、史铁生等人,都具有上述两个特征,但都没有伟大的传世作品,至少我能背出来的篇章没有。原因呢?不清楚。伟大作品需要时间来淘洗,需要不同时期不同思想的人的认同,这一点太难了。新时期30年散文有过高峰吗?我在思考中。韩小惠说,没有出现过像“我与地坛”那样的经典作品,她用的是“经典”这个词。是的,没有。

我还顽固地认为,十年来没有什么经典散文。但也不必气馁,小名家的小精品还是如群星璀璨,足以满足如我这样的没吃过多少好东西的人。至于有的年头好一点,有的年头差一点,完全是正常的。这正如农民种的“雷响田”,雨水好的年头多收点,干旱的年头少收点。不必计较——淡定。

近年关于散文的理论问题,也争吵不休。甚至说,散文“至今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更没有章法”,是吗?我在思考中。“形散神聚”之说,是60年代提出来的,并进入中学教材,至今未变。它影响了多少啊,我们自觉不自学地用它来指导阅读写作。我个人认同这个观点。要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才能写好散文吗?不是吧。可以继续争论,使之完备。这个可以有。但不能把它说成是没有经典散文的原罪。

颓势的原因,韩小惠也说得很清楚,我是完全赞同的。但我感觉到,和政治靠得太近,和时代热点挨得太近,怕就难有伟大作品甚至难有经典作品了。经典作品需要对社会、人生哲学的思考。还要文质兼美。所以不可能随时产生。

我读韩小惠的“年选”十年,也只挑着读。先读她推荐的,然后再读其它,我认为好的再读一读。也有很多都没有读过,太浪费了。感觉这个“年选”,太考虑时政因素了。有的散文,读起来不顺畅,语言没有那种荡气回肠,令人齿颊生香之感,思想也没有很高的普世价值,尽管它们是很优秀的。

所以,“柳暗花明”那一天会来的。现在唯有等待,唯有坚守、坚守、坚守!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