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篾匠

作者: 游水方2016年03月08日情感日记

我们村曾出了一个名篾匠,人称三叔,他编织的竹器流传甚广。成就他的技艺当归功于村里那连片的竹林。

我们村子的周边种上一片一片的竹子,因竹子年年发笋,越生越多,片片相连,翠绿的竹林竟把村子围得严实,成了一道绿色的屏障,抵御了台风的袭击;仿佛一条绿色的画廊,荡漾着醉人的诗意。

因村里竹子多,自然篾匠也不少。三叔自幼聪明灵巧,喜爱学习篾匠技艺,常到篾匠处观摩,回家用心研习,博取众长,技艺自成风格,各种竹器无所不会,而且花样不断翻新,美观耐用,人见人爱。如此,他织出的竹器价钱自然要高。尽管价钱高,但找他编织器物的人很多,他的活计忙也忙不过来。只见他终日在门前那棵老榕下忙碌,不是弓着腰破竹,就是坐在矮凳上修篾条、织器物。他破竹时噼啪作响,使人想起势如破竹这成语。他修篾条很专注,批的篾条大小均匀,表面光滑。他织器物时篾条起舞,碰撞有声。夏天中午,不少村民聚于树下谈天,看他编织。在谈笑间,一个个器物便在他手中诞生了,常引发褒奖之声。

编织竹器要经过选竹、破竹及编织三个环节。三叔曾说,要织出好的器物,每个环节都马虎不得。

选竹要凭眼力,织不同的器物需选用不同的竹子,老嫩要适当,过老篾条够硬但脆,过嫩织出的器物硬度不够,不耐用。编织猪笼、箩筐等大器物,一般选大的竹子,不是很直的也无关紧要。编织竹筛、鳝笼比较精致的器物,就选用较直的竹子。如织精细的如鲦笼等器物,就选用竹节较疏的竹子。竹子选得好,就会各得其所,使用率就高,就会降低成本,织出的器物也美观耐用。

破竹要靠手势,手艺好了,才破得均匀。篾条均匀了,编织的器物才美观,竹子的利用率也高。破竹有粗破和细破两个环节。粗破是将一条竹破开大的竹片,分开篾青与篾肚。细破就是根据器物的需要,将破开的篾片破成小的篾条,再用刀削去篾条棱角。三叔破竹如行云流水,轻而易举。

编织就讲究技巧了。三叔技高一筹,在于他织的器物均衡硬朗,造型美观,像艺术品。在众多的物品中,筛子、鲦笼、鳝笼等要求的技艺是最高的,从这些物品就可看出一个篾匠的真正水平。三叔织的筛子篾条如一,筛孔大小如一,而且编织的筛筐很圆,其曲中规。他织的鲦笼篾条很细,六边形的笼眼均匀地斜排着,仿佛一朵朵花,笼口的倒插口柔而有弹性,让鲦鱼进得来而出不去。三叔一边编织器物可一边与你交谈,有时还说一些笑话让你大笑不已。

三叔除了织用品,有时还用一些排不上用场的小篾条编织一些小动物逗我们小孩子玩,我们举着那些小动物开心地跳着跑着。

那时,我们家家户户的许多物品都是编织的竹器。大到箩筐、畚箕、簸箕、筛子、炊架、鸡笼、猪笼,小到菜篮、竹兜,鲦笼、鳝笼。使用这些竹器既大方又环保,用坏了一把火烧掉就成了肥料。可是不知从何时起,这些竹器被塑料的器物所取代了。箩筐被尼龙袋代替了,菜篮被塑料袋代替了。每天买菜便一起带回不少塑料袋,因而每天都有许多塑料袋被丢弃在路边屋旁,红红白白绿绿,周边变得肮脏起来了。

竹器被塑料取代后,三叔的编织手艺便闲置起来,他也老了,有时去村里的小买部打打牌,早已风光不再。

那些竹子当然也不再风光,可它们照样年年发笋,越长越密,竹下堆积起厚厚的落叶。家乡翠竹空自长,多可惜啊。

回到乡下,看到三叔,我不止一次说,要是大家还用竹器多好啊。三叔也很无奈,说,大家都图方便,结果处理垃圾就不方便了。

我曾想,什么时候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高了,人们使用竹器的意识复苏了,村里的竹子又值钱了,该多好啊。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