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彭水

作者: 罗跃2016年04月28日散文随笔

2014年,因工作需要,我到彭水记者站驻站一年。

一年的时间里,我到过彭水乡镇的边边角角,对彭水的印象由未知而变得熟悉。离开彭水后,那方山水的美、真,那方文化的厚、重,让我刻骨铭心。

去彭水前,对彭水的印象几乎为零。印象中的彭水总是那么遥远,总觉得是一个穷山恶水的地方。外出求学的那段日子,往重庆方向只有国道319线,从黔江汽车南站乘车出发,路过乌江时,才发现已到了彭水地盘。后来,渝怀铁路、渝湘高速相继开通后,对彭水印象较为深刻的是,有一个叫 “保家”的地方。夜晚路过保家镇时,小镇灯火阑珊一片,还以为到了彭水县城。

面对一个陌生的地方,要去亲密接触它时,内心总是忐忑。因为,人在他乡又能遇到多少故知呢!到达一个新的地方,只有怀着积极的心态,去认知熟悉之后,才能改变最初浅显的认知和态度。我也不例外,来到彭水一段时间后,我被淳朴善良的彭水人所感动,被彭水山水之美所吸引。

彭水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厚重的文化吸引着我,更加深入地去了解它的前世今生。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彭水就诞育了巴蜀最古老的“黔中文化”。 唐朝时,置黔中道,并置黔州,彭水成为今渝、黔、湘、鄂结合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一直延续到南宋末年。可见当时,可谓车水马龙,繁盛一时。而今,再到当年黔中道中心郁山古镇时,还能够隐约看到它当年的影子。据研究黔中文化的专家学者考据,郁山能够成为黔中道的中心,与当地的丹砂和盐业有关,丹砂和盐巴是古时最具商业价值的产业之一。彭水从而形成了多姿多彩的盐丹文化,为这方山水注入了活力,标签了文化。

彭水人杰地灵,百业兴旺。我一直认为,有文化标识的地方,人们骨子深处会透着优越感。但到了彭水之后,我的思维有所改观。彭水人勤劳朴实,敢想敢干。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夜晚下的彭水县城灯火通明,在乌江、郁江一汪碧水的映衬下,似有“小香港”的味道。走在乌江河堤上,清风徐来,一阵清爽,一天的疲惫就烟消云散。同时,安逸和谐的环境,催生了彭水的百业兴旺,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逐步走上了小康路。

彭水山水优美,民俗甚浓。一年的时间里,我到过乌江画廊、摩围山、阿依河、郁山古镇、蚩尤九黎城、鞍子苗寨、周家寨等景点。美丽雄奇的自然山水,让闲暇之余的我又增添了几分人文情怀。驾一叶扁舟于“百里乌江画廊”上,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潇洒;置身摩围山顶,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释然;阿依河竹筏放歌,与美丽的“娇阿依”隔江对唱,增添了情趣,消磨了时光,获得一份闲适;走过郁山古镇,隐约能看到盛唐时期的歌舞升平。每年的3月至11月,彭水“踩花山”节连续数月,把苗乡的歌舞演绎到极致。“不墨乌江画、无弦苗乡音”,确实,生态的、民族的彭水才是最炫的。

走过彭水,彭水一切烙在我心。我知道,时光流逝,再也回不去了,但在未来的某个时刻,记忆中还有彭水记忆。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