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下阆中

作者: 秦延安2016年05月12日散文随笔

虽然来过阆中多次,但每一次的感觉都有所不同,变与不变的都在岁月的打磨中凝练成一种深邃的情愫,而瓦就自然而然地扮演起背负时光的角色。

“三面江光抱城郭,四围山势锁烟霞。”一语道破了阆中密藏在中国文化中神秘的风水理念。绸缎似的嘉陵江水环绕古城,铺天盖地的鱼鳞瓦密集压舍,长街小巷穿绕其中,一切就像宣纸上的陈墨旧痕,俨然一幅中国山水画。贯街连巷、蝉联成片的瓦是川北屋垄典型的代表,体现着巴蜀民居的苍凉与厚重。不管是远观还是俯瞰,阆中都是一片瓦的世界。“城中飞阁连危亭,处处轩窗临锦屏。”那些黛青色的小青瓦,或仰或伏,一块覆一块,成垄成沟,鱼鳞似的铺展,层层叠叠、密密匝匝地挤成一排排,铺满了整个屋脊。在淡青色的苍穹下,便流淌出一种自然的乡韵。当那些鱼鳞瓦一片连着一片,起起伏伏地逶迤开去时,便如一片灰色的翅膀叠压着翻扑着,气势令人望而生叹。

因为有栏杆阻隔,古城与新城便被分成两个世界。一个是古老的,一个是现代的;一个是静谧的,一个是喧闹的。走进古城,就如同走进了另一个世界,那深藏在时光中的各种滋味迎面扑来。青石铺就的小街,清幽、古朴、宁静,没有一丝杂质,有的只是岁月的沧桑与久远。偶遇一两个行人,也是自顾自地忙着,置身其间,恍如隔世。一眼看不到头的长街窄巷,就如同这顶上的瓦一样,来自泥土,在人间烟火里煅烧成形,骨子里是质朴的,征程却是曲折的,任你怎么也看不透,我的眼晴便在瓦缝、砖隙间搜寻着故事。青瓦木壁,漆柱砖墙,雕花门窗,典型的明代中式建筑风格。在这样的街巷中行走,你无法不去关注两边的那些窗户。一扇扇雕花木窗,就如一幅幅丹青画卷,既有圆形的“燕子啼春”,又有矩形的“双鹿拜寿”,还有菱形的“王祥卧冰”,内容丰富多彩,样式纷繁复杂,工艺绝美绝伦,让人眼花缭乱。屋檐下,一盏盏红色的灯笼在春风中炫舞,一个个招牌幌子接踵而来。街道两边的各色商铺里,有人专卖张飞牛肉,有人经营当地特产保宁醋,还有人在和煦的春风里发呆。洞开的门、虚掩的门、紧闭的门,都是静寂的。意境来自安静时间就停在这里,而灵魂便追上了匆促的脚步。

清晨的阳光,把巷子里分成一阴一阳,踩在巷路上,足底有股子幽凉,阳光的脚伸得老长,也只能够着屋上的瓦。漫步宽巷子,色彩是旧时的,抚摸窄巷子,眼光是往日时光,很快的古城的韵味便浓缩在瓦下的背影里。瓦不会说话,寂静如佛。瓦无须说话,它的沉默,比任何言语都更生动、更丰富。当然,仅有瓦是远远不够的,时光的车轮很快就会将它们碾碎,成为一堆瓦砾,最重要的还是瓦下的那些文化。且不说“四大古城之一”的赞颂和“丝绸之乡”的美誉,单就诗圣杜甫、画圣吴道子、战将猛张飞在此游历、宦居留下的墨宝和故事,就让古城增色不少。而保存完整的张飞庙、光华楼、贡院等名胜古迹,更是让古城熠熠生辉,如吸铁石似的吸引着天南海北的人。

沿街走出,锦绣的嘉陵江窜至眼前,锦屏山两峰连列。爬满绿芽的下,江水舒缓沉稳。水的声音,能触动我的心房,那么远那么近;风的方向,让我徜徉往日时光,那么近那么远。回望古城,青瓦如旧,近看大江,江水如流,我的思绪便在瓦与江水间凝结成了文字。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