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说菘

作者: 陈嘉瑞2016年05月18日散文随笔

许多人可能不清楚,很民间的大白菜,古时却有一个很文雅的名字,叫作“菘”。

其实,中国最早的菜名,都是比较文雅的。比如“薇”、“葵”、“藿”、“韭”,和菘同类的,还有一个“葑”。和茄子、黄瓜、菠菜、扁豆、辣椒、西红柿等都是外来引进的菜不同,“菘”是地地道道的中国菜,产地在中国。在中国新石器时期的西安半坡遗址中就发现过白菜籽,距今应该有六七千年。《诗经》中,有“采葑采菲,无以下体”的记载。菘的生物学特征是好温和湿润的气候,故而它最早应该是出现在中国温和多雨的南方,以后才渐渐转移到北方。《南方草木状》中,就曾记载广东曲江以北才有菘。后来,在中国北方秋季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的条件下,菘又有养分的积累,促使其顶芽逐渐发达,经过长期的栽培和选育,从最初的小白菜就进化成高级形式的结球式大白菜了。

白菜为何最早称作菘呢?宋代学者陆佃的《埤雅》有解释:“菘性凌冬不雕,四时长见,有松之操,故其字会意,而本草以为交耐霜也。”可见白菜称之为菘,是因为它的性格与松有相似之处,都耐寒,故而在松的本字上加个草字头,成为会意的菘字。白菜的栽种时间一般是在秋天。陆游就写过有一首题目为《菘》的小诗:“雨送寒声满背蓬,如今真是荷锄翁。可怜遇事常迟钝,九月区区种晚菘。”陆游此处称白菜为晚菘,是九月才开始种植的。晚种的白菜到了冬天,万物皆枯寂了,它却正是压包生长的好时节。在寒冷的压迫下,白菜蓬松的肢体,日见的瓷实和紧密。常常是一场初雪降临大地,一株株白菜顶着白雪,矗立在漫无边际的雪校认云淞瓒坏瘛⒛退购9湃嗽熳郑谒傻亩ド希痈霾葑滞罚蜗蟮卦な咀虐撞司哂兴墒鞯钠沸浴

菘是平民菜,因了文化人的关系,菘也就很有了一些文化味。南齐时,一个叫周颙的大臣很有学问。《说文解字》曰:颙,大头也。他自名周颙,大概头不会小。此人博学宏识,身居高位,却是清心寡欲。他在钟山西麓建立“隐舍”,终日长蔬食。卫将军王俭问他:你在山中都吃什么呢?周颙回答说:“赤米白盐,绿葵紫蓼。”文惠太子也好奇地问他:菜食中,什么食物味道最佳呢?周颙又回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在周颙看来,秋末之际,菘是最有味道的菜蔬了。于美食上,除过陆游之外,还有苏轼,他有一首诗也写到菘:“早韭欲争春,晚菘先破寒。人间无正味,美好出艰难。”苏轼是在食菘的同时,还品味出了人生哲理。比苏轼大约晚百年的杨万里,对菘的回忆是:“芦菔过拳菘过膝,北风一路菜羹香。”芦菔即萝卜,冬天的时候,田地里只剩下萝卜和白菜这两种不怕冷的百姓菜了。唐以后,萝卜白菜是民间厨餐的主要菜品。“芦菔过拳”,是说萝卜粗大赛过拳头,民间有“地冻车响,萝卜放长”的说法。而白菜呢,“菘过膝”,其高度都超过人之膝了,可知白菜有多么健壮高大。而此时,冬天的北风一吹,阡陌之上也是菜羹的香味了。和杨万里同岁的范成大对菘的感觉也不错,他的诗说:“拨雪挑来塌地菘,味如蜜藕更肥浓。朱门肉食无风味,只作寻常菜把供。”白菜的风味,他觉得是要盖过朱门酒肉之味道了。这以后千百年来,百姓总结白菜是“百菜之王”。

清人有叫沈复的,爱花成癖,其《浮生六记》之“闲情记趣”中,记其兰菊摘插之余,写道:“黄芽菜心,其白如玉,取大小五七枝,用沙土植长方盆内,以炭代石,黑白分明,颇有意思。”沈复之创,有冬来水仙之妙。然情趣生发处,又显独特之性情。此处的“黄芽菜”即白菜,属于南方个头较小的一种。可知寒冬来临,如若种几株白菜于屋内,其勃勃生机于冰寒地冻中,尤能显其珊珊可爱之效果。可谓其来者贱,其韵者奇矣。

菘由于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进入了诗文,也进入了艺术。齐白石很爱画白菜,他说:“牡丹为花王,荔枝为果王,菘乃菜王也。”他的一幅《清白图》,画的是一只螳螂伏于一棵大白菜上,其笔法韵味妙趣横生,真正的一青一白。还有李苦禅,他的白菜看似粗枝大叶,却是栩栩如生。初看画得不像,然而越看越有味,很能生出一些“不是独夸很有味,须知此老是农夫”的味道。

“春初早韭,秋末晚菘”。古时之文人,纵有诗文万卷,留给后人记住的,只有一两句便足了。六朝的周颙有幸,凭借这八个字,让后人记住了他,也记住了白菜这棵“菘”。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