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情思

作者: 李瑞华2016年06月22日抒情散文

出来老家一直向东走,大约一里的光景就是运河堤,翻过运河堤就能看见生机盎然的大运河了。大运河其实并不宽,在我的记忆里,河的两岸总有芦苇和各种水草,绿绿绒绒的铺展开来,把个运河像装裱字画那样地镶嵌在两岸翠绿的对联中,大气而唯美。

不过,最喜欢的还是河的西岸(河的东岸已经是密密稠稠的村庄,和我村对岸遥遥相望的就是尹村了)。河岸上的大堤,绿成荫,树下是那干干净净的沙土,经过了雨淋,沙土的地面便有了硬硬的一层,光了脚丫踏上去,一种松软温暖感觉,真舒服。在沙土的地上画个方格,脱了鞋光着脚丫趴在地上就能玩“四棋”,棋子就地取材,和对方不能一样,对方找“苘波洛”当棋子,咱这边就得找几节“节节草”了。不仅仅限于这一种玩法,若“四棋”玩够了,还可以再玩“走北京”的,一直玩到该回家吃饭了,才在沙土窝里找到鞋,各自穿上回家。不过,来运河堤玩这个理由是不充分的,名义上得是去割草。运河岸边最不缺的就是各种青草了,只要潜下心来割草,不过十五分钟,便会装满实实在在的一筐。任务就这么轻易地完成,剩下大部分的时间便是到河堤上阴凉里去玩了。这么喜欢在沙土里玩,是有缘由的,我们村的地里全部是黏黏硬硬的淤土,下了雨黏的沾脚,干旱了硬得像块铁板,哪有沙土的柔软和疏松呢,我们这,沙土唯有河堤上有,即便是下了雨也是清清爽爽的挺,没有一丝沾脚的意思。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对于沙土便情有独钟。若是夏天,则更好,夏天可以尽情地在运河里洗澡,我小时候就是在运河里学会游泳的,游泳的时候常常能看到鱼从身边游过,沿着河岸,妇女们把该拆洗的被子拿来在河里洗,伴随着有节奏的棒槌锤声,有了大人们,我们似乎更安心,一晌赖在水里不出来,整个夏天晒得就像个黑泥鳅了,若在身上划一道,便有一道子白白的杠。若是累了,可以躺在草丛里,四仰八叉地随意,看着树的间隙里那蓝蓝的天和悠悠的白云,草丛上各种各样的花竞相开放,叫上名的和叫不上名的应有尽有:麻雀布袋、节节草、福绵秧、酸酸溜、野葵花,还有葛八根等等等等,数不完道不尽。整个河床宛如一个大大地毯,绿意而柔软,加上河里芦苇丛里水鸟的叫声那么的悦耳动听:”叽归——叽归,三下一叽归“,就这么个音节吧!安然静谧的运河,河堤上葱茏的垂柳、白杨、榆树和梧桐,大写意般全部涂上养眼的绿,再配上这和谐动听的音符,多么诗意的画面!惬意、自在、无拘无束、好像大自然给我们做成的天然氧吧,俨然一副世外桃源所在呢!

孩提时代,大运河赋予了我们太多的绿色记忆和无尽的欢乐。等我们渐渐大了,上学了,方知道原来我们早夕相处的运河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京杭大运河。

大运河对于我们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来说,还有着更大的实际意义。祖祖辈辈靠天吃饭的我们,遇上天旱,就可以在运河里提水灌溉,因河堤上全是沙土的缘故,便有勤快人在堤坡上开出一片地来种上山芋,山芋的梗和叶可以炒着吃,拌着吃,山芋还能成为一家人整个冬天做汤的主原料呢,在冬天寒冷的早晨,喝上一碗热腾腾香甜的山芋糊糊,既养人又调剂了村人艰辛的生活。收罢了麦,村里大人小孩的便早早喝罢了汤(我们这里管吃晚饭叫喝汤的),带上手电、罐头瓶、竹竿兴致勃勃地来运河堤上捉爬叉猴了。运河堤上树多,多是粗粗大大的榆树和杨树,树下一个一个的眼儿那都是爬叉猴钻出地面留下的窝呢,若天不黑,我们就在地上找那些没钻出地面的眼儿,那稍有些鼓出的小洞,薄薄的皮儿,就是爬叉猴想钻出地面的窝了,轻轻一捅,便见了爬叉猴的脑袋了,顺势一带,便收入我们的囊中了。心中是那种收获的欣喜。天黑下来的时候,手电就派上了用场,一棵树一棵树地照,有时候一棵树上能照到好几个呢,若看见有爬高的爬叉猴儿,就用竹竿将其下挑下,一个晚上多的可以捉到100多只呢!带着满满一大罐头瓶子,满载而归!晚上用盐水腌上,第二天的早上,用油炸焦,撒上点孜然粉什么的,便可以享用美餐了。在生活极其落后经济匮乏的年代,这顿美餐带给我们多少难忘的记忆啊!

大运河缓缓流淌着,清澈而明净,安详从容不张扬,默默奉献不寂寞,运河水滋养了两岸生生不息的我们,运河水也早已流淌于我们的血脉之中,明亮着记忆深处的那份“乡愁”。运河水缓缓流淌着,在桨声船影里流淌了一千四百多个春秋,她是光辉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重要象征,也是历史名城梁山的一张重要名片,她滋养了两岸勤劳善良的农民,延续着正直和淳朴,更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哦,大运河,您赋予了我太多的童年记忆以及对大自然零距离接触的钟爱,现在,很多河流已污染严重,您同样也没逃出污染的厄运,已经没有了当年的清澈和诗意了。但是,我仍期盼着心中那条清澈明净的运河永远清凉着,一直流淌在我纯真的记忆里……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