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塘桥

作者: 张瑾2016年10月21日散文随笔

在塘桥,两位历史名人让我印象深刻,一是抗金名将韩世忠,第二就是鉴真。

南宋时期,相传塘桥是韩家军的重要驻地之一,由于庆安(古时塘桥)地处江南平原,方圆数十里一马平川,没有军事制高点,为了便于观察江面四周的敌情,韩世忠决定由部队在镇的北部修筑一个了望墩。消息传出,附近百姓纷纷带了工具前来相助。大家坌土的坌土,挑担的挑担,干得热火朝天。由于参加劳动的士兵很多,而运土工具很少,大部分士兵就脱下衣服用来盛放泥土,然后背着、拎着,往土墩上堆泥。经过军民齐心协力,仅一天工夫,高大的军事了望墩便堆筑而成。

一千多年前,唐代高僧鉴真曾在古黄泗浦扬帆起航成功东渡。古黄泗浦见证了当年这位双目失明的高僧为了自己理想而乘风破浪的勇气,他的精神也激励着一代代的塘桥人拼搏进取。这里先后走出过清代探花庞钟璐、工艺美术大师庞薰琹、摄影家袁毅平、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昌照、水利专家张光斗等名流。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前后,塘桥曾以三麦高产闻名全国,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又成为苏南工业经济的排头兵。

时令虽然是冬季,我们走在塘桥的大地上,依旧是绿带如织尽春意,鲜花盛开吐芳华。花木簇拥着这个人居环境优美、社会高度文明的乡镇,在这片有着“金塘桥”美誉的土地上,纺织强镇、商贸强镇、文化强镇的荣誉比比皆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使这里成为经济繁荣、科教进步、环境优美、社会文明、人民安居乐业的现代化小城市。

走在苏州市文明社区韩山社区,满目绿意、水榭亭台、石景小品、清波荡漾,令人心旷神怡。传统农村散居式的生活正在走向集中式小区生活,外来人口也融入到社区;传统的村务管理,正在向社区服务型转变。

金色塘桥,一个古老而美丽的名字,一个欣欣向荣、飞速发展的地方,当地居民能为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地方而骄傲。如果我是诗人,我也会用最美好的语言来赞美她;如果我是画家,我会用最漂亮的颜色去描绘她——这写着幸福和富饶的金色塘桥!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