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莫高窟

作者: 许阳2017年05月03日来源: 邢台日报抒情散文

莫高窟,你是大家心目中永远的向往。

可走近你,无论从哪个城市、哪个地方,都实在有些遥远。

所以,当我多年后连坐两个晚上的火车,终于和你面面相对时,我只能说,这是因缘来临的时刻。

站在莫高窟前,首先给人的是一种惊愕。她背靠鸣沙山,周边都是荒漠戈壁,惟有这里林木繁荫、郁郁葱葱。这是除三危山金光闪耀外,被那个乐樽和尚选中的重要原因吗?

不由间就泛起一种浓重的感慨。你看,佛像、飞天、仙女、伎乐,彩塑表情丰富、各具形态,壁画富丽堂皇、栩栩如生。张大千只是从这里带走一些线条,就风靡了整个画坛;《丝路花雨》的艺术家们仅仅从这里撷取几个舞姿,就引起了世界性的狂热。

前后一千年间,无论洞外安居乐业、歌舞升平,还是风起云涌、朝代更迭,这里却似乎始终保持了一种安宁。可以想象得到,多少不知名姓的艺术家终身都在这里度过,默默地奉献着自己青春和才华。一片片的色彩在这里流淌,一层层的艺术在这里累加,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

年龄最长的,当是十六国时期的作品。菩萨还是西域神貌,甚至能看出从印度出发时的样子。有的罗汉半裸着上身,大概是恒河两岸天气太热的原因吧!

南北朝已经明显不同,菩萨由身材粗短变得修长活泼,明显呈现放大之风。某些形象,看上去一派仙风道骨,却无法掩饰暗里的病态之美。这一切,正与中原名士们行为的洒脱和内心痛苦遥相呼应。

肌肤日渐变得圆润,只是还略显腿短头大,可能较多取自于北方的游牧生态。这一定是到了隋代。

丰腴端庄,色彩奔放,整个画面出现了扬眉吐气般的欢乐,那只能是唐代。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舒狂的舞蹈;在这里,我们可以听到鼓荡的音乐。终于有时间,我们的祖先可以免受连年征战的痛苦,在这朝气蓬勃、蒸蒸日上中度过一段安定平稳的生活。这里有极乐天国的花雨漫天,这里是黄金铺地的富足国度。当诗仙李白喝酒吟诵的时候,这是人们在生活富足后对更加美好明天的向往之情。

唐宋间还有一些呆滞的华丽,宋代就走向了一种冷漠的贫乏。这可是拥有过苏东坡、王安石、李清照、辛弃疾的时代啊!或,这时的战乱太多,这时的创伤太深,逝去的繁华再无法重现。

在成吉思汗的铁蹄下,莫高窟艺术更趋衰微。可这里毕竟曾经沧海,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开始一起享受香火。

大明帝国,这里无可奈何地被弃置在嘉峪关外。于是,莫高窟便淹没在了漫漫流沙之中,直到几百年后一个叫王圆箓的道士出现。

作为佛教的教主,莫高窟自然多是释迦牟尼的形象。塑像大多端坐在莲花座上,安详自若,泰然平静。终于,连释迦牟尼也要涅盘了,就这么侧卧着,一手垫头,闭着眼睛,就如一个普通家庭的老人。这时的佛祖形象,更贴近了世俗人间,更贴近了大众苍生。

这个被称作“东方微笑”的禅定女神,她为什么永远这样在笑?她的内心难道就没有什么希冀和渴望,没有过骚动和不宁?来到她面前的每个人都会驻足凝神,只有讲解员的声音在娓娓道来:她比蒙娜丽莎早笑了一千多年!

在莫高窟,彩塑只是装饰,壁画才最为绚丽多彩。如果是梦,梦到此处已经进入高潮。几乎每个洞窟都少不了这些神女,她们凌空飞翔,一个在前面飘带翻动起来,又扭身向后作呼朋引伴状。不仅如此,她们还要纵情歌舞,不少人手拿丝竹,有的竟然反弹着琵琶,远离了敦厚与含蓄,只剩下了纯真和可爱

莫高窟,每一尊塑像都有一段美丽的传说,每一幅绘画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每一段传说和故事都包含了或意蕴高深或通俗易懂的佛教哲理。就在这样的氛围中,先民们男耕女织、冶炼铸造,宴饮歌舞、衣食住行。莫高窟,你是一首内涵丰富的宗教诗篇,又是一幅形象完美的历史画卷。

站在莫高窟前,可以看到一种执着的精神。历朝历代,无论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他们似乎有所求,抑或根本就无所求,前赴后继地把虔诚与信仰向着断崖凿进。历经千年风霜雨,才有了这绮丽梦幻的色彩,才有了这崇高圣洁的沉淀。

走进莫高窟,可以领受到一种感召的力量。在这里,内心的杂念似乎瞬间便无影无踪,只剩下虔诚、敬仰与追慕。在这里,人们把喜怒哀乐倾吐给心目中的佛菩萨,之后一身轻松地返回家乡,心平气和地融入生活。

这就是莫高窟,你远离城市的喧嚣,只守着鸣沙山的一隅;你不与强大阵容的皇陵比肩,也不与炙手可热的盛会争宠。然而,你是艺术的殿堂,无数人从这里汲取到绘画、雕塑、建筑的营养;你是心灵的港湾,无数人不辞劳苦地来到这里,接受着浸染、熏陶和洗礼。

走出莫高窟,门前依旧是长长的队伍。千百年来,你就这么静静地矗立着,敛眉低首,不露声色,却滋养了象牙之塔的文化艺术,温润了市井百态的凡世人间。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