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章
必读社 > 好文 > 散文诗歌 > 正文

描写兰花的散文

2022/12/06散文诗歌

描写兰花的散文(精选30篇)

七月,白兰花开满窗前

文/肖永鸿

又到了7月,白兰花儿的清香如约而至。流年如水,再次面对白兰花开清香如故时,多少心事和沧桑,都会随着一声叹息融入到白兰花的清新中,花逝,人非。亲爱的爸爸,您在天国可好?40年了,您是否早已脱胎转世来到人间?记得10年前看《唐山大地震》电影时,说不出的悲伤哽咽在喉,难以释怀……一晃时间又过去10年,每次对父亲的怀念以10年为一个节点,10年、20年、30年,一晃就到40年。时光啊,它把我和弟弟也变得比您都大了,可您依然是黑白照片里那张年轻英俊的脸……

40年,人生近多半的时光,许多往事都渐渐淡忘,唯有唐山大地震,像一道永久的伤痕,印刻在许多人的心上……在那场地震中,我和弟弟永远失去了我们不到30岁的父亲,26岁的妈妈永远失去了她深爱的丈夫。

记得唐山地震发生后不久,爸爸单位慰问组的人员千里迢迢从唐山来到我家,不知道怎么回事的我还以为家里来了客人而兴高采烈,可家里爷爷、奶奶等所有人都神色凝重。当天晚上,家里就找不到妈妈了。在我们的哭声中,却见妈妈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依稀记得当时舅母在她手上缠了很多麻线,接着用一根银针刺破她的手指,血流出来,妈妈才从昏死中醒过来。后来听说妈妈还在干活中晕倒过好几次,可看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双亲,妈妈擦干泪水毅然踏上了北去的火车,重新来到了爸爸生前工作过的城市——唐山。看着满目疮痍的唐山,她和所有同来的姐妹哭成了一团,那是怎样的肝肠寸断与撕心裂肺啊……

爸爸年轻时长得高大帅气,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高富帅”。但因为家庭成分不好,我的亲奶奶让他认了在乡下的干爹、干妈做养父母,也就是我后来的爷爷、奶奶。后来爸爸爱上了乡里爱跳秧歌舞的我妈妈,并发誓非妈妈不娶。为此,他拒绝了很多城里姑娘的追求。在干爹、干妈的操办下,他心甘情愿地在乡下安家并娶回了我妈妈。当时爸爸已经是一名中建二局的职工了。婚后不久,他就远离妈妈到外地参加工程建设去了。妈妈后来告诉我,等爸爸回来探亲时,我已经出生了。爸爸每天用他的军大衣裹着我,抱到妈妈干活的地方让妈妈给我喂奶。那是多么温暖的一幕啊!只是,这些温暖的瞬间只能留在我的梦里和想象里。等爸爸调到唐山工作,最后一次临走时,我居然死活要跟他走,并且追出去很远,要他带我走。那天,爸爸似乎也特别舍不得我,他带我走了很远的一段路后,还是把我送回来了。没想到这就是我们和他最后的道别,从此爸爸就再也没有回来过。在我和弟弟都随妈妈来到唐山后,我一直幻想着爸爸有一天肯定会出现在我们面前,他没有走……

妈妈以前是一个最爱臭美的小女人。每每看到电视里那些扭秧歌的镜头,或者是镜头里有上世纪70年代初那些黑白灰的衣服时,她总是满脸幸福状地回忆:“妈妈那时有件粉色带条纹的上衣,比电视里好看多啦。还有一条黄色的纱巾,都是很多人羡慕的……”是啊,妈妈那些东西都是爸爸在探亲时买给她的。爸爸的离开,把妈妈彻彻底底改变了,那时候,妈妈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我们姐弟俩快点长大。

时间很快就翻过了40年,我们这些地震后长大的孩子,早已步入不惑之年,昔日的小女孩、小男孩也已为人母为人父。我们受父母的影响,脚踏实地、敢于吃苦、甘于奉献。无论身处何种岗位,始终没忘记我们是父母企业的一员。

黑色的1976,已经成为永远的过去!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为地震中失去的亲人而感伤;为当年子弟兵血浓于水的亲情而感动;为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与灾区人民患难与共、重建新唐山的勇气而骄傲。今天,唐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我所在的中建二局也早已发展壮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当年在地震中死去的530余名中建二局职工的后代,已成长为企业坚实的脊梁……

此时,只想闻着一朵白兰花的芳香,什么也不去想。至少这一刻,我是宁静的,无忧无虑,安逸自在。

白兰花儿,请在七月开满我们的窗前!

心存一份憧憬,带着怀念、感恩、幸福与美好!

玉兰花

文/王一帆

冬姑娘走了,春姑娘来了,暖暖的阳光照着大地,五颜六色的花儿竞相开放,红的、黄的、白的、紫的……五彩缤纷。

校园里的玉兰花也悄悄露出了笑脸。远远望去,一朵朵紫白的玉兰花就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停在枝头。走近一看,玉兰花姿态万千,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红黄相间的花蕊;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涨得马上要破裂似的。那一朵朵玉兰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香气,十分雅致。

我惊喜地发现,银褐色的玉兰树枝头上开满了花儿,却没有一片叶子。原来玉兰树是先开花再长叶,让我感觉神奇极了。

清雅的兰花

文/踏雪寻梅

朋友养了一盆兰花,我去他办公室,正值花苞羞答答地待放,共三枝,处子般静立。朋友说,明天或后天你就会看到盛开的花朵了,非常漂亮,只可惜,花期极短,三两天的样子。

静待花开需要心静。第二天,躁动的心役使我带着相机闯进朋友办公室。

呀!一股清爽溢满我的血液,我的五脏六腑顿时给洗净了。果然,如清水洗过,其中两枝已失去昨日的娇羞,静悄悄地张开雅致的脸,看着一个个进出的俗客,仿佛陷入了思考。两枝花相隔一定距离,又相互映衬,和谐而不单调,一种清爽的气韵在流动,如磁铁般使人驻足流连。

“好有气质的花!”我赞叹的同时,快速按下快门儿,让这股清雅化为艺术永恒的珍藏。

“可是,你可能想象不到,在开始长茎之前,所有的叶子几乎干枯,让人误以为死了,差点丢掉。可过了一周,新芽出土了,新茎上还还顶着一个粉红的小脑袋儿,好像一只丹顶鹤在湖边静静地了望,然后就有了你今天看到的景致。”

真奇特!大自然带给我们太多的灵感和冲动,带给我们太多的共鸣和震撼。

生命,在天地间存活,形态各异,其历程在曲折中盘旋、升华。有人说,千万不要在冬天砍倒一棵树,因为生命的银行是需要储蓄的,没有足够的准备金,便无法向世界支出;生命需要片刻的静止,但静止不代表死亡。春天的万紫千红,源于冬日静止后的勃发。生命有时如流星雨般洒落,有时像焰火般绚烂,有时则仿佛丁香一般,叹息着走进一个寂寥的雨巷。

所以,你无权宣布一个生命的死亡,不管是医学意义上的还是宗教意义上的。面对枯叶蝶,你的直觉是落叶的形体,可当你走后,一只翩飞的美丽不比梁祝所幻化的逊色。灵魂是其生命的流动,外形的色泽是毋庸顾及的。

正如这兰草,气质的养成,经历过贫瘠和荒漠,生命的营养才更丰富,才会使生命面色红润、举止优雅,不断摄取、不断扬弃,日月精华才与之融为一体,然后形成一潭清澈而幽深的湖水,滋养着丰富的思想。没有谁见过浅浅的水涡会载起大舟,也没有谁会看到低飞的家雀能匹敌高翔的雄鹰。游鱼的自由是大海给予的,神鹰的高度是蓝天成就的。阅历本来就是一本无形的财富画册,不能贴在墙上,却能放在心里,化为言谈举止的琼浆玉液,滋养着心的容颜。气质高雅的兰花,自有高雅的缘由,一种由内而外的气韵,绝非浅薄之辈所能理解。

实际上,深谷幽兰才是绝配,这小小的现代化办公场所真是委屈了这清雅的生命。有人会说,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幽谷,兰花开得再热烈也没有什么意义,一个生命不为别人开放,开得凄凉,冷落,价值会大打折扣。可我们静心思考,世间又有多少花真正为自己开放过一回呢。

她们被移植在花盆里,放在公园显眼的位置或某家的阳台,周围是电脑、电灯、电话的磁场,或摩天轮的惊悚,无可奈何地享受着现代文明的喧嚣,谁又能真正了解兰草的意愿?在人来人往的空间,目睹着高级动物们的姿态,听着不懂的鸟语。当然,人类对兰花是无所隐瞒的,因为那是没有智慧的一棵草。于是,低俗的,高雅的,雅俗共赏的;丑陋的,美丽的,妍媸毕露的:全都粉墨登场,表演得活灵活现。

兰草自从走出大山,眼界大开,却食欲不振,因为这不是她要的生活,她是个流浪儿。她的故乡有清风、明月、蝉鸣,透明单纯得像玻璃。她们简单地发芽,简单地开花,简单地枯落,是不必计较得失的。她明白,要留住清白、优雅,这办公室是无法呆下去的。当一朵花心中装进太多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连颜色都不正宗了,何况形态?

她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她以死抗争,让自己枯萎,丑陋。但是,经历过死亡的生命反而更加丰满,更加豁达,也许,她不喜欢镁光灯下艺术的永恒,真正的永恒是与天地同化,让清雅赋予空气和流水,无声无息。

乡间味道·兰花落苏

文/稼穑

时下流行食素,盛夏更宜吃得清淡。但要清而有鲜、淡而有味,那一定要当地当季的好食材了。吃货们,松江“兰花落苏”(茄子)鲜香脆嫩、爽口下饭,就是当前最时令的美味。这可是当年松江府的贡品呢!据说慈禧太后就十分喜欢这一口酱落苏。

江南人称茄子为“落苏”。据传,战国时期吴王阖闾有一天看到妃子的孩子帽上的两个流苏,很像要落下来的茄子,于是“落苏”随口而出,从此将茄子叫“落苏”,且将农历十月三十定为“落苏节”。

“兰花落苏”作为松江府的特产,因有兰花清香而得名,种植历史已有六百多年,元朝有记载在松江北门外菜花泾一带种植为正宗,民间还流传着父女俩种落苏的感人故事。《华亭续志》也有记载,“菏泽浜落苏,有柴白两种为贵,味甘肉嫩胜于客种,取其小而摘之,经活水而入甜酱内,逐为菜品胜味。”

当地人也把“兰花落苏”叫“兰花小茄”,因其形如传统的本地茄子,但个小如指,有的饱满如母指,有的细长如无名指,前者肉厚质肥,后者皮薄细嫩,前者酱之,后者鲜食更佳。当地民间把鲜食落苏叫“捏落苏”,清晨在露水中采摘,用竹牙签在落苏身上刺上小孔,放盐及少量明矾,用手反复捏之(搓揉),再冷藏个把时辰,即可食之。鲜食加工简单,原味十足,清香爽口,软而不酥,十分过饭(下饭),是夏令桌上佳品。酱落苏其味更丰富,但制作很吃功夫,一般要先制作好酱(用面粉加蚕豆瓣制成饼,放在麦秸秆内发酵,利用黄梅高温高湿发酵,出梅后放水拌料,再在太阳下暴晒),将腌制好的小落苏放入酱缸内,在太阳底下直晒,太阳越烈,则落苏越入味,当然前提是要有好酱。入酱的落苏经三到五天日晒,可从酱里拿起来直接食之,也可晒干久藏。酱得好的落苏,油光发亮,内冒咸蛋黄般黄油,肥甘鲜香,回味无穷,可做菜肴,也可当零食,平民百姓常吃,文人雅士爱吃,难怪慈禧太后也喜好这一口。

兰花落苏一般在四月移植,五月可摘,食至立秋,不施化肥、不用农药也可长的枝繁叶茂、果实累累。

捏落苏是夏季当地家家户户简单的美味,但酱落苏讲究佐料、天气、经验,能酱好不易,尤其是现在好酱、好落苏、好经验所有无几,笔者深有体会。好食材是成就美味的关键。要做好的酱落苏,好的落苏品种是极为重要的。什么是好品种?就是在这块土地上千百年来传流的、经过长期进化的、具有抗病性强、抗逆性好、适应强、品质优的特点,与人共有这方水土。所谓人灵地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旦远离就会水土不服就是这个道理。但这些年外来物种纷沓而来,乡土品种流离失所,不少长者乡贤因感觉不到这种乡间米道而颇有怨言,也触发了他们牵挂着的乡愁。

人生天地之中,与天时地理相应,故不同的季节,饮食相应食材。每种食材都有属于它生长的地方、时节,要尝到乡野新鲜,就要遵循自然节奏。当地、当季、应时而食,既是简单健康的饮食,又是一种自然有效的养生方式。

如今,松江农技中心在浦南经过七八年的广泛搜集,已有五十多个乡土品种作为资源被保护。“兰花落苏”等一批名特优乡土品种经过精心培养、提纯复壮,将面向家乡父老乡亲。

民以食为天,食以乡土宜。应时而食,乡间米道。

兰花

文/樵夫

花里面,我最喜欢的是兰花。

兰花不显山不漏水,像是一株小草,就那么静静地生长着。兰花的香总是幽幽的,淡淡的,高雅却不张扬,永远带着一股泥土般春天的味道。居室里,倘有一盆开着的兰花,便会平添不少的情趣,甚至屋里的人也会显得高贵起来。古人说“雅室兰香”,说得真好。

兰花的品种很多,分布也广,几乎遍布大半个中国。四十多年前,我曾在河南信阳、安徽合肥的山里见过兰花。前几年,在武夷山也看见过。那些花虽是野生,味儿却芬芳。《孔子家语,在厄》中说:“芷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讲的虽然是修道立德,却也道出了“秋至满山皆秀色,春来无处不花香”的至理。

兰花属南方花卉,品种虽多,但不好莳弄,尤其在北方,不是养不活,就是养活了不开花。八十年代初,有一年春天,我在陶然亭公园门口看见有卖兰花的,每一株都带着花苞,摊主说那花叫碧玉兰,是刚从云南山里挖来的,按当时的币值,每株十块钱,价格着实不菲了,(顶我半月工资了)但我还是买了两株。拿回家后,按照摊主教的方法,先用马掌做了底肥,再把花栽在掺了腐殖土的花盆里,然后拍实,然后浇水……不几天,那花果然活了,飒飒地挺立着,摇曳的叶姿娇柔得像是情窦初开的少女,十分惹人怜爱。那是我第一次莳弄兰花,自然是格外用心,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大约一周左右,那花谢了,我看见从它的根部冒出了两株新芽,啊——“兰丛新放露芽红”,我心里那叫一个高兴!从此几乎每天都要看看那两株新芽的动静,一直到来年春上,眼看着两株新芽已出落成了细长的绿叶,可那该开的花却愣是没有如期到来。我问喜欢养花的同事,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告诉我:再等等,再等等……又过了大半年,那花好像睡着了一样,不管我怎样伺候,一点儿动静都没有,到最后,像是得了绝症的病人,先是叶子失绿,接着就枯萎了。从那以后,我很长时间不再莳养兰花,觉得那花过于娇嫩,实在不好伺候。

好像是前年秋天,我和几个朋友去游武夷山,在那儿盘桓了几天之后,主人建议我们去趟大安源,说大安源的景色几无任何人工痕迹,全是天然雕饰而成。于是驱车五个多小时去了大安源,走进景区不远,即闻潺潺水声,绕过几株葱郁的佳木,忽见一爿水潭,清可见底。再往里走,又见一瀑布飞流直下,站在离瀑布不远的地方,顿时感到了一股氤氲的水汽迎面扑来,偶一低头,浅壑边上竟婷婷伫立着几株兰花,真是“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啊,当地人指着那花告诉我,他们这儿的山里就出兰花,所以差不多家家也都养兰花。我问他们好养吗?他们说,从山上挖几株拿回去往花盆里随便一栽,就活。好养。说的我心里一阵阵犯痒,真想挖一棵带回北京,结果他们又告诉我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花也是一样哎。

去年春节之前,我到玉泉营花卉市场,打算买几盆花装点一下居室,走着走着,还是卖兰花的地方深深地吸引了我,我站在那儿看了又看,闻了又闻,欣赏了大半日,但最终还是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因为那花已经昂贵得不是我这样的普通工薪阶层能够买得起的了……

兰花情

文/阿安

司老师送我个雅号为“花心”。不要想多了,是因为我痴情于花花草草。每次下班时间充余的话,我都会去花鸟市场,看看我喜欢的花苞,闻闻我钟爱的花蕊,仿佛一天的疲劳一下子抛到九霄云外。卖花的老太太看到我,那一句从不变更问候的话,“下班了啊?”每次要是少了这一种默契,反觉不适。让我情有独钟的是那白兰花。

第一次养花是在巢湖读书。燕子喜欢街上有卖5毛一支的白兰花。它洁白如玉,恬淡素雅,香气清幽,沁人心脾,让人陶醉。在花市上,我挑了盆白兰花送到她宿舍。燕子每次给它浇水,一遇到阳光,就雷打不动地搬到窗户底下,让它享受阳光的滋润。它不负众望,疯快地生长,满眼绿油油的。花开时节,香气郁郁葱葱,满寝室都是浓浓的香味。只管读书养花,那是人生中多么幸福的时光啊!

暑假人去楼空,我们担心它没人浇水。幸好室长在学校勤工俭学,热情仗义的他主动替我负责浇水。新学期兰花依旧美丽,燕子却毕业了,很快回明光上班,而我还在上学。也好,兰花就做个念想吧。有一天,我放学回寝室,中文系一学弟找到我,说明光有个女孩电话来要你寝室电话号码。电话拨通,让我激动的,还是那个熟悉甜美的声音,还是那只可爱的燕子。燕子突然惦记那盆兰花。我趁着一个周末,花了半天的时间,坐上迢迢的大巴,把花送到明光。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来明光,更没想到我的后半生就扎根于此。

一向不养花的燕子对这盆花照顾有加,每次太阳好的时候,娇小的她都很吃力地搬出来,晚上再搬回家。记得有一次一个学生手欠,没事摘了一颗花苞。燕子气哭起来,竟要找学生算账。幸好学生态度诚恳承认错误,在我的劝慰下,她好久才平息了怒气。由于第一次养花经验不足,后来它蔫巴病死了,我们难过好一阵子。

后来燕子成了我的老婆,我们一直两地分着。我陆陆续续养了好多盆兰花,不知道什么原因。兰花不是干死,就是冻死,要么就是肥追多了……但我始终没有放弃。有时候骑着自行车,来回奔波一、二十公里去花市,拎着大盆兰花,引得路人频频回头。

三年前,我告别了工作十五年的故乡无为,调回了明光。我发誓这回一定再好好养回兰花,我要把它视为“镇宅之宝”。兰花依旧灿烂,枝繁叶茂。每次暇余时分,我都要精心伺候它,视之为生命。一向积极进取的老婆嗔怪说,人家男人对车感兴趣,你对花感兴趣,你真是佛系啊!有一天雨夜,树枝上竟然蜷伏着一只毛茸茸的小鸟,睡得那么静谧,那么安详。我悄悄撤去,怕惊醒了这只鸟。半夜时分,我又爬起来下楼看看,院子的小鸟依旧还在,我方安心睡觉去了。单调的小院有了兰花,才有了灵气。我常常在同事面前自诩这是我的后花园,一次司老师去欣赏,大为感慨便送我个雅号。

悠然笑看人情昧,自在清芬天地宽。人到中年,便看淡了一切:人如兰,兰亦如人。

明天,玉兰花开

文/赵新芳

近些年,可能是身心御寒能力差的缘故,总感到冬天是那样的寒冷和漫长,对春天的期盼也愈发强烈。往往“春”的字眼在节气中一出现,就开始眼巴巴地寻觅“春”的信息,路边的小草,河岸的杨柳,还有那遍布山野的杏树、桃树……这些报春“使者们”的一丁点儿变化,几乎都能引起我好一阵儿的兴奋和激动。

偶尔有一天,玉兰花出现了。她是迎着早春凛冽的寒风和沙尘,以先叶开放、超凡脱俗的绰姿进入我的视野的。她使得我彻底摆脱了曾经的对“面向大海,春暖花开”的留恋,以至于全身心地专注于一年一度的“玉兰花开”。

最使我魂牵梦绕的还是邢台学院校园里的那六十株玉兰树。她们如亭亭玉立的少女,并排站立在学院图书馆楼西侧的南北甬路上,每天都笑意绵绵地迎送着穿梭于教学楼和金桥公寓之间的学子们。玉兰树是和学院一起诞生的,又是伴着学院一起成长的。最令人称奇的是在学院成立四周年的第一个早春,也就是首届本科生毕业的那一年,那一株株的玉兰花竞相开放了,盛花期间竟然还下了一场小雪,风花雪月,更是美不胜收。自此始,“玉兰花开”的情景就深深地镌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玉兰花,“洗一冬之尘埃,绽冰清之春华”。玉兰花绽放,不仅先于蔷薇科诸如樱桃、海棠、红叶李,而且还早于木犀科的金钟花、杜鹃花科的映山红等,因而,玉兰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报春使者。玉兰树多为人工移栽,大多点缀在庭院园林里,一般是不“群居”的,开花期仅有十天左右。可是,玉兰树一旦“群居”,就很有“集体观念”,你方开罢我方开,先白色后紫色,先大株后小株,先稀疏的后稠密的,花香四溢,花烟袅袅,延续月余;玉兰花是没有绿叶陪伴的,可能是花儿开得早又遭受打击太多的缘故,就不想把痛苦传递给绿叶,独自忍耐着,一直等到叶子茁壮长成,才恋恋不舍地离去。缤纷落地的玉兰花瓣也是一道亮丽风景,她不像其他的花类,一落地就枯萎,而是饱满如初,像一个个睡眼惺忪的娇小公主,或蜷曲、或平躺、或侧坐,稀稀疏疏散落在甬路上、花圃里,挂连在草丛中、绿枝上,使人顿生怜爱之意,不忍心去践踏她、触动她。

今年的三月上旬,就在邢台学院那六十株玉兰树含苞待放时,我却带着遗憾离开邢台,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参加培训。令人欣慰的是,在行政学院那个人文气氛浓郁的校园里,竟也有数十棵玉兰树。顿时,我如见到久别的亲人似的,即刻去亲近她、观察她。由于北京地区气候稍冷,这里的玉兰树依然枝条分明,爽朗干练,但密密麻麻的花蕾已经开始肿胀,向阳一面的花蕾有的已微微开裂,吐露出星星绿意。她们似乎告诉我,“玉兰花开”的日子已经临近了。

培训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同仁们热议中国的“教育梦”,我却时刻思念着那些玉兰树,期盼着“玉兰花开”。我不时怀揣着“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人人成才,终身学习”的教育梦想,一次次徘徊在玉兰树下。终于,在一个日朗天晴、温度急剧回升的下午,玉兰花真的含苞待放了。仰望那一棵棵硕壮的玉兰树,在碧蓝的天空映衬下、那绿中透白的花蕾,如繁星点点,在向我眨眼、微笑。此时此刻,我似乎感觉到“玉兰花开”已近在眼前,说不定就在明天呢!

不料,第二天早上,一走出校长大厦,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黄沙弥漫,铺天盖日,玉兰树在漫天风沙中扭曲着、摇摆着,我失望极了……

又是一个早晨,尘埃落定,风和日丽,玉兰树又恢复如初,我对“玉兰花开”又充满了希望……

可是,就在我结束培训即将离开北京的那个上午,一场罕见的大雪又不期而至。在我匆匆打车赶往火车站、的哥启动车的一刹那,我突然又记挂起那些玉兰花来,我恳求师傅“再等一下”,之后,几乎是奔跑着来到玉兰树下。此时的玉兰树冠已面目全非,变成了一棵棵伞状的树型雪雕。在我几近绝望时,那一个个被晶莹冰雪包裹着的、毛茸茸小鼠般的花蕾,在向我撇嘴!她们借着风声似乎在告诉我:“莫担心,我们很好!”

终于,我会心地笑了。明天,玉兰花一定会开!

玉兰为谁开

文/一叶

春寒料峭,花儿们犹抱琵琶半遮面,不肯一展笑颜。这时候,如果你迎面遇到一树盛开的玉兰,你一定会满心欢喜。

玉兰,真的是让人心生惊喜的一种花。漫长的冬天,我们的视野里一直是单调枯寂的,春色千呼万唤不出来,只有玉兰,那么善解人意地开了,开得如此明艳动人。

“冰心一片晓风开,总领百花迎春来”,玉兰像一位温婉的信使,为百花的到来传递讯息。玉兰开了一树,灿烂,蓬勃,满树的生机似乎喷薄欲出。那些白玉兰,如一只只振翅欲飞的白鸽,仿佛只需一声召唤,就会扑啦啦飞走了。可是,它们不会飞走的,就那么楚楚动人地在风中轻舞,散播清香。

玉兰花是先开花后长叶,它不会像别的花一样,等到绿叶满枝,再来享受被绿叶拥戴的华贵。有多少花,喜欢被绿叶映衬,获得众星捧月般的虚荣。可是玉兰不会,玉兰勇敢,坚定,有自己的风骨。晨寒凛冽中,它迎着风,高悬在枝头,开出一份独具一格的美。

每一朵玉兰花,都是一个精灵。它莹润洁白,仿佛一只精致的玉碗,玲珑小巧。你看它,有光泽,有芳香,还有声音呢,我听到它在风中的笑语。它微拢着花瓣,巧笑嫣然,美目盼兮,好像怀揣着一段隐秘的爱情,在独享一份不为人知的甜蜜。这样一朵玉兰,如一个女子,花颜素面,寂寂而开。它应该是舞台上的青衣吧,高傲孤绝地在自己的舞台上倾情而舞,不与他人争艳,只把自己的故事演绎得慷慨淋漓。

世上有哪一种花,像玉兰这样开得如此盛大,繁华,让人听得到它们一朵一朵绽开的声音。我简直是爱极了这种花。屈原《离骚》中说“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菊之落英”,文征明的诗中写到 “绰约新妆玉有辉,素娥千队雪成围”,查慎行诗中写“阆苑移根巧耐寒,此花端合雪中看”。都在写玉兰啊,千古知音,爱玉兰之人何其多!

但是后来,我却知道了关于玉兰的多种理解。我的一个朋友写爱情故事,她的爱情故事很多都缘起于玉兰花下。我笑说:“又是玉兰花下的爱情,第13个了。”她也笑了:“玉兰花开得千篇一律,适合作为所有爱情的起点;玉兰花又最易零落成泥,风一吹,就落了,是凋零之花,适合演绎爱情的九曲回肠或者伤感无奈的结局。”我有些吃惊,原来还有人这样解读玉兰。

那天看张爱玲书中写到玉兰:“邋里邋遢的一年开到头,像用过的白手帕,又脏又没用。”张爱玲那样一个在爱情中低到尘埃里的人,恐怕不懂得欣赏玉兰吧。还有人写它:“它白,可是,白得那样俗气。它开得壮丽,可壮丽得那样傻气。太按捺不住了,太张狂了。”这是玉兰吗?怎么能这么亵渎美丽的玉兰?我有些愤怒了。

转念一想,世间所有的事物不都是这样吗?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有时甚至没什么理由。人生在这个世界,不也是这样吗?玉兰与人一样,生于世间,就要接受不同人的褒与贬,甚至是毫无理由的歪曲。

玉兰花开,开得灿烂非凡。玉兰为谁开?它只为自己开。不管别人喜欢不喜欢,都要尽全力开,开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境界。

淡淡幽兰

文/山涧幽兰

清风衣袂飘飘从寒冬的肩上飞来,它轻灵飘逸的漫过白云、穿过大山,划过小河,携拥一生的心愿,一路微喜,浅笑嫣然,悠哉自由的落进春季的心房。不惹百花,不沾闲情,只需一颗纯净之心寄深情于幽香里,一声幽兰,几世倾情。万行千山寻芳踪,痴心不语可见天,遥望山中草色青,不觉蝶舞寻香来。

兰花,又名芝兰、香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十大名花之一,它以叶秀花香著称,世界上大约有兰花三四万种。分布在世界上不同的生态环境里,从沼泽地到不毛的悬崖峭壁和山涧河渠,从热带雨林到阳光直射的草原。外国的兰花多为浮生兰,其中有:卡特兰、蝴蝶兰、大花蕙兰、石斛兰、文心兰、兜兰、万代兰等等。我国养兰2000多年的历史,中国兰花为地生兰,常见的兰花有:春兰、蕙兰、建兰、墨兰等等。

"路旁草簇有兰花,不露英姿不显华;待到幽香熏肺腑,始知卉苑隐奇葩。"兰花叶秀,幽香飘远,它的香气浓而不烈,香而不浊,淡淡幽幽,忽悠忽现,若居住群山之中,时常会有清风徐徐来,幽香洗我凡尘心的际遇。

记得一友给我说过,他家就在山脚下,有一次他与朋友徒步爬山,当清风拂面,有一种淡而幽香的气味慢慢地掠过他们的嗅觉,那一刻他们觉得身心清爽,精神焕发。他们顺着芳香寻去,果然在峭壁处有几株碧翠幽兰,观之叶秀挺劲,疏落有致,交相辉映,几朵小兰花屹立在叶中,五瓣儿开,色如牛乳,湿润娇嫩,含笑带羞,嗅之,有淡淡的幽香,不浓不烈,沁人心脾,甚是好闻。

山野是树木植物各种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兰花也是居住于此,它一日一月一年与寂寞为伴,与凄苦为友,吸收日光,吻尽月华,不择居地,不择环境,藏隐杂草中,自然生长,落到那里都可为家。高山有它们的身影,险峰峭壁是它们的家,潮湿阴暗的河渠处都有它的同胞。人们如何也不会相信这一株株娇小秀气淡雅的青兰竟会生长在这样的环境里。它是如此俊秀飘逸,幽香四溢,典雅灵秀的洁尘之花却自愿隐埋在山谷之中,不与百花争锋,即便如此,人们还是知道了它,寻兰花,不怕辛苦,不远千里,只为寻得一缕兰香。

山涧是两座山中的清澈甘甜、泊泊不息的溪泉。兰生山涧,长期受溪泉沐浴滋养,涧边的幽兰更加秀气坚韧,它没有闹市中人们培养的兰花肥壮娇气,也无深谷幽兰的孤高自傲、不近人情。它只是长在清澈泉边的一株幽兰。幽兰常年居山中,鸟来不惊,雨来淡然,烈日暴晒,不改其色。它简单平常,不羡山高,不嫉花美,它就是一株山涧幽兰。青山拥幽兰,风来幽淡淡,幽兰以地为床,天为被,含笑送岁月给的风霜,翘首迎接美丽的年华,虽独自居山中却比平常幽兰更加野逸秀劲,花型秀美清雅,花香幽淡,以幽香盖压群芳,飘香万里。

"手培兰蕊两三栽,如暖风和次第天。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兰居室内,馥郁幽香。生活在喧闹的城市中,买一两盆兰花放置于书房,让兰花亲近诗书,与笔墨为友。听说很多名贵花草会选择环境土壤生长。兰花不是如此,它不论环境,不择土壤,腐叶枯枝即可作肥,它根扎污处不该本真,依然可以长出青劲秀逸的花朵,亦如池中连,出淤泥而不染。

当晨曦来临时,一人静坐室内,一首音乐,一本书,品读着入心富有感情的文章,一瞟青兰在身边,放下手中书,静观,它细叶,修长,秀挺,多而不乱,叶姿雄伟,刚柔相济的叶丛、端庄素雅的风韵,花形典雅漂亮,淡幽怡人,真是兰居我室,浸香心扉。

文人识兰爱兰。孔子识兰,称兰花为香祖,视为王者之香。他在流放别国途中无意间看到一株兰花,孔子曰:"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他的琴曲《猗兰操》更是把兰花的风姿神韵表现的淋漓尽致。孔子爱兰爱其品质与幽香,曾对曾子日:"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日:"何谓也?"子日:"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识其地,视其草木。故日与善人居,如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识兰痴兰者莫过于屈原。屈原在《离骚》、《九歌》等诗篇中写道:"余滋兰九畹,树蕙百亩兮。浴兰汤兮沐芳,纫秋兰以为佩"."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佩。"屈原爱兰爱得痴情爱执着,身上佩物只佩幽兰。他爱兰爱的是兰花全部,无论花草叶根茎,都会令执着痴迷的爱下去,兰遇屈原知心,屈原遇兰幸事。

君子爱兰,兰如君子。不求名利仕途,只追心胸坦荡,邓板桥朱德便是为人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君子。邓板桥清代文人书画家,他是扬州八怪之一,他文学功底深厚,素以诗、书、画三绝之誉,邓板桥爱兰,他一生养兰写兰画兰,画兰、写兰诗文无数。喜欢把兰花移植到山野之中自然生长,他说兰本是山野之花,只有在山野才长出飘逸秀挺的兰花姿态。邓板桥的《竹兰图》以兰竹为图,竹子多而不乱,少而不疏,兰花野逸苍劲,以重墨草书之笔。画尽兰花烂漫天性。他的诗;"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还有;"知君本是素心人,画得幽兰为写真;他日江南投老去,竹篱茅舍是芳邻,."两诗一画分别写出兰的姿态品质心境、画出兰自然随意的生长以此寓意出邓板桥的高洁,淡泊、正直的品格。

朱德元帅是一生爱兰,视兰花为国宝。他养兰,咏兰,留下诸多诗文名篇,如"东方解冻发新芽,芳蕊迎春见物华;浅淡梳妆原国色,清芳谁得胜兰花".他说,兰花孤傲倔强,有自己的个性,养育时要顺着它。不然,轻则不开花,重则枯黄死。元帅对井冈山的兰花甚是喜爱,解放后重游此地,他亲自去崖岭拜访兰花,在深山处采摘一株幽兰,他爱不释手,视为珍宝,他喜兰叶秀逸,兰香淡幽和兰花不因无人不赏而芳的君子之风。

,兰是一种香草,以它高尚、正直,高洁的品质深受人们喜爱,文人墨客风流雅士常以兰花来标榜自己内有傲骨、高风亮节的品格。宋代赵孟坚的《春兰图》是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画兰图,图中有两株前后错落有致的兰花,他构思巧妙,用简洁流畅的笔墨,画出飘逸的,舒错有致的兰花叶子,画兰者都知叶子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整幅画作,赵孟坚的兰花叶子细长而坚挺,叶为稍有弯头,线条变化多端,错落有致,以浓墨点染花色,虽是水墨画无需一点花哨颜色,却呈现出清雅秀气。

郑思肖爱兰,他的《墨兰图》寥寥几片兰叶,两朵兰花,花开正芳,饱满简练,整幅画作构图简洁,笔墨稳健流畅,刚劲而又不失婉转,叶不相交,野逸舒展,他借笔写意书抒发心中的理想,以兰姿的坚韧不屈和高洁品质来比喻自己的高尚情操

如兰女子,素心淡然。亦如兰花中的珍品素心兰,淡雅、素净、安宁。又如青花瓷般,薄薄的胚釉,透着灵气,这种优雅明净的气质来自骨子里。如兰女子拥有一颗素心,她常以纯净之心眼眸看什么都是美好。生活在现代社会,有很多人都戴着有色(势力名利金钱)眼睛去看事物和人。最普遍的是女孩子选男友,不问才学,不看相貌,不论人品,只看家底丰厚与否,钱车房可齐全,对于这种择偶观我感到无言,只想问一句:"如此择偶,把爱情置于何地?

甚是喜欢素心女子,她视金钱如粪土,在金钱面前可以大胆的说,我有我的颜色,不需要你的金钱来装饰我的容颜。在名利面前,她可以淡然一笑道名利与我无关。势力如山压迫时,她可以以死相拒,可以用性命来抗争身边的不公平。如兰女子,净心浅浅,一颗宁静之心、淡泊之心,她虽不是女子中的最好女子,她却有自己的性格和主见。如兰的女子多数不谙世故,简单安静,远离世俗。她在她的世界里生活,恰如云端一样,活在自己的云山雾里,无争无扰,平淡到老。

古有蕙质兰心,兰若为人定是一位才子,纳兰容若便是一位。他才华横溢,恨世嫉俗,身为权贵家庭,却向往无争的平常生活,最终英年早逝,给后人留下多少惋惜!

我不是兰,也不如兰,偏偏喜欢慧质如兰的才女,可笑吧!古有女子无才便是德,汉朝班婕妤便是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子,少有才学。擅长音律,既写词又谱,她和成帝结为夫妻,夫唱妇随,好不幸福!后因赵飞燕得宠,她不得已远离成帝甘愿求侍奉太后于长信宫终老。试问若是女子无才?怎么与夫君写诗论词,同甘苦,共进退,有才的女子必是有勇有谋,敢作敢当,巾帼不让须眉,蕙质可兰心,馨香满天下。

兰如诗。诗人以文字绘兰、以情感思兰。文人墨客因兰花来赋诗写词不计其数。兰(宋·苏轼)本是王者香,托根在空谷。先春发丛花,鲜枝如新沐。此诗以简洁的语言写兰花在山谷幽芳的景致,以此表达兰花本是高雅之花,却愿意独自深居山中幽幽自芳的静洁品质。

咏兰诗(张学良)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叶立含正气,花研不浮花。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张学良这首兰花诗把兰花的形态品质及性情一一描之,仿佛看到了兰花怎么经历一年四季的沧桑岁月,以此来歌颂兰花在不同的季节与环境里都是君子之风范,也证明少帅经历南征百战后的淡泊名利的心态。

人生难得一知己,很多人把结交的知心朋友称为兰友。亦如伯牙和种子期一样,相逢恨晚之心在,你若离去,从此弃琴我不弹,这样的人是可遇不可求的。人们在生活里遇到的人往往是泛泛之交甚多,知心者寥寥无几,甚至没有。有人说千金难买知心人,对呀!知心的人是相互彼此了解信任,你一个眼神他懂,我一个手势,他知其意,若做不到如此,最多算是朋友。

自古至今谁不渴望一知己?不管在人生任何阶段,有一知心者在身边,不论金钱,不在乎外貌,不及年龄,交心足矣!知心人如兰花遇到梅花,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名字和习惯,却有同样的品质和真心。兰懂梅在寒冬之苦,知梅有清骨,不屈不饶的精神。梅知兰居空谷的寂寞,懂兰远离尘世的孤傲品质。这便是知己可遇不可求的机遇。

喜欢音乐,常把自己沉浸于音乐之中,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听各种优美动听的音乐。兰花的音乐很多,听来听去,感觉《空谷佳人》《和兰花在一起》尤其好听。空谷佳人以飘渺空灵的女声吟唱为音乐灵魂,音乐开头以鸟鸣,泉水叮咚,远远的听到女子轻灵的吟唱,吟唱伴着琴音悠慢舒缓而来,清雅的乐感。空灵的心境让我们感受到幽兰如佳人,淡幽而清芳,泠泠的弦音若有若无慢慢的把心领到空谷之中,仿佛看到兰资秀雅,兰香幽幽,听一首音乐,进入一个世外桃源。悠哉!

《和兰花在一起》钢琴曲缓缓而至,忽然感到一个人处在一个静雅之地,孤单寂寞时时袭来,抬眼望见远山遍野的兰花,悠闲自得的开放,心里的烦忧被大片的兰花赶走,不管其他,享受眼前,此刻我将心置于兰花之中,只想兰花在一起,一起欣赏美景,享受自然……

幽幽清兰草,闲居峭崖边。不惧风雨袭,淡香伴笑颜。淡淡兰草,幽幽河渠,润我其芳,伴我年华。

心灵幽谷的那株兰

文/潘廉

绚丽的春天匆匆离别之后,酷热的夏天悄然来了,一任群芳妒的凤凰花以她的柔情染红了夏天。而偏安一隅的兰花却静静地伫立在我的阳台上,无暇窥视阳台之外那缤纷的世界。

我与兰花结下不解之缘,不仅仅是钟爱兰花高洁淡雅的品性,更是得益于了解父亲爱兰花的大女儿的那缕感恩之心。因为我蛰居乡镇很难买到自己心仪的兰花,而远在素称“花城”广州工作的大女儿得知我这一心思,去年春节,她探家返广州后即捎回了兰花。我便用花罐给兰花安上一个家,放在阳台上。

于阳台度过了一年多静穆时光的兰花,花开得很热闹,很绚烂。它那墨绿色的叶子又细又长,舒展着犹如仙女的飘带。它的朵苞儿更特别,左右两侧伸开,中间的唇瓣翻卷着,形成斗状,美丽极了。每每凝视阳台美丽的兰花,总让我不由自主地轻吟李白的“婀娜花姿碧叶长,风采难隐谷中香”的诗句。

阳台上的兰花,她的美丽仅仅丰沛着我的视觉美感,而远方那株兰花在我的心灵幽谷绽放,时时震撼着我的心灵。

那株开放在我心灵幽谷的兰花是我的同事吴建松老师。

今年31岁的吴建松老师,几年前他从岭南师范学院数学本科毕业考入我所在的学校——客路镇第二中学。

素心如兰的吴建松老师,以奉献教育事业的赤诚,躬耕于客路二中这块育人的热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赢得了学生的信赖、家长的好评、领导的高度赞扬。

2018年,他毅然申请支教,到清远市一个偏远山区黎水小学任教。

他经常在微信中与我交流,我认可他那种像兰花一样远离喧嚣却能漫溢清香的精神特质,同时也分享他取得成功的喜悦。

他在微信中对我说,他在黎水小学条件十分艰苦,他所教的班级只有9位学生,一周35节课全包性的教学模式,他不但没因课程繁多而胆怯,而是全额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之外,给山区的小学生进行书画培训。有一次他想把孩子的书画用公众号推出去,要我帮他给公众号取一个名字,我欣然答应,便给他起了“情满大山蓓蕾”,赋予花的内涵,旨在他培育大山的蓓蕾,给山区的教育带来希望。

秉持兰花不争艳、默默漫溢清香装扮春天品性的吴建松老师,很快引领9位全是留守儿童进入了书画艺术世界。特别是他自掏腰包为儿童买宣纸、笔墨、画笔等学习用具的善举,深深地感动了我。我想,他的善举,不正是那兰花的高洁溢香写照吗?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一年辛勤的付出,让9位留守儿童取得骄人的成绩。其中,有2位获得镇举办的儿童书法比赛二等奖。更令人感到欣慰的是,今年六月儿童节,他通过自己的“情满大山蓓蕾”的公众号举办“留守儿童庆六一绘画网络展”,展现山区小学生的绘画风采和精神面貌。这一活动,引发了良好效应,《南方日报》驻连州记者予以报道。

今年五月中旬,擅长书画的吴建松老师画了一幅《兰花》长轴从连州寄给我,我欣然把它挂在客厅里,每一个早晨,我都习惯地打开客厅的那扇窗,让那幅“兰花”与阳台上的兰花静穆对视,似乎完成彼此心灵契合的独特的仪式。此时此刻,无论是悬挂客厅的那幅兰花,抑或沐浴阳光的兰花,总比不上绽放在我心灵幽谷的那株兰花,让我震撼,催我前行。

是的,当我一次又一次遥望远方,遥望远在山区支教的吴建松老师,一位像兰花一样高洁淡雅,远离繁华与喧嚣,无私奉献于教育事业,默默地关爱山区留守儿童的形象,就在我的心中悄然放大。

吴建松老师就是我心灵中永开不败的兰花!

心绿

文/袁永强

从小到大,我一直热爱绿色。以前生在农村,绿色是常伴。不必说高大的杨树,绿油油的麦子,河堤边的杂草,也不必说随意就可以感知的春韭菜、青菜等。绿色是养眼的,难以割舍的,至少说是有益身心的颜色。这是我对绿的最初印象。

后来上学,才知道文学大家也都爱绿写绿。鲁迅在《社戏》里写绿时心情欢快: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汽中扑面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汽里。朱自清写梅雨潭的绿充满深情: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当代作家刘心武也爱绿,他把自己的书房命名“绿叶居”,在《怒绿》中写那棵被撞断的国槐又绽绿,他被深深折服:那绿,是一种非同一般的绿,倘若非要对之命名,只能称作怒绿!是的,怒绿!……由此让我更加热爱绿色。

人生四十年一蹴而就。从农村到城市刹那间就是十年。三年前入住新房。为了吸附甲醛,我种了十几盆吊兰,随后又买了两盆文竹。听人说,只要文竹不枯黄就说明甲醛不超标。果然过了两周,文竹依旧绿意盎然。客厅当时有一株万年青,如今已经发展成五株了。去年夏天又栽了一盆滴水观音,叶子肥厚,如掌伸展。随后工作越来越忙碌,每天身心劳累,躁动不安。可是一回家看到这些绿色,心情就好了许多。去年秋季在花鸟市场有幸结识卖兰花的岳彩征,他种植的春兰、蕙兰品种多样,他一生都爱兰、寻兰、以兰会友,陶性冶情。看我这么热爱兰花,他亲手为我培植一株兰花,双蕊,说明年3月就可以开花。果然不出所言,几天前的一个夜晚,我睡醒来到客厅,隐隐闻到一阵浅浅暗香,我一看那株兰,金黄色的花瓣,红色的花蕊,开得正浓。不由十分欣喜,想到那首描写兰花的诗:久坐室中不闻香,推窗时有蝶飞来——可见兰花之清香。

今年春天,到塔子山寻梅,看到瓦松和仙人球,在花岗岩上顽强生长,我取下几棵,种在小盆里,放在办公室电脑前和家里书桌上。如今它们更加肉感有生机。半月前,我在建设路遇到一盆海棠,花骨朵如点如豆,卖花人说过一周就会开花。于是我买回一盆。海棠热烈鲜艳,代表亲密无间的兄弟情感。现在海棠花开了,如心型,红似火。

如今在家里,满眼绿叶繁花,处处绿色风景。绿色早已融入我的血液之中。这是什么绿?是心绿!只要心中播下绿色,眼前满是绿意。就让这点滴的绿色陪伴我吧,我甘愿做一片绿叶!

兰花缘

文/张建春

兰走进了我们心的苗圃,我们从此没有理由不为她除草施肥浇水……

喜欢兰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天然的样、淡淡的香,侵入骨髓的绿色,刻进眼底的风韵,都是永远的理由。兰不做作,兰不挑剔,一捧土回报一个世界,一汪水回答山岚之气,忘了些许日子,她仍笑脸对你,天天记着也不媚脸相迎,春天如此,霜寒如此,骄阳之下最多低下头,让一股谦逊藏进风风火火的太阳。

和兰结缘应该有些年头了,小时就知岁寒三友,兰在之外,我却实实在在把她引为知己,至于松竹梅却把他们当了另类。

兰的品质是在心中的,不张扬更不出人头地,该绿时大绿,该芳香时默默,让一世界的香退避三舍。吐蕊时她在何处?混杂于灌木、荒草之间,甚或在雪压大地的时间。暗暗地,独自地吐纳,着意的呼吸她会远离,静住了心她才会出现,这种境界越过了时空的交替,只是缄言的,捉住所有的期待。

每年都要进一次山,当然是早春的时候,奔往何处?自然是兰。似乎每年兰都在等我,等我与她做一次深情的对话。在山涧我是不会侵入兰的领地的,只会洗干净了目光,静静地去看半山腰盛开的兰,听听她的芳香,揣摩一下她的心思。朋友的兰花养得不错,在网上时常发布兰的消息,潜水已久的我,做了一次评点:知兰之士。知兰的人完全可以引为知己,兰无华丽的外表,只有读其心智的人,才会爱兰,善待兰,而能做到这些的人,早已了无功利,只会沉住了气去品阅大爱无疆的坦然。

兰的品种很多,名贵的、卑贱的、大众的,这些却和我无关。大凡兰都是我喜欢的。爱兰和花无关,芳香和美丽却是人爱的,而一簇兰草飘动在视野里,她的舒展,极致而自然,她的绿衣,平凡而雅致,能不把她捧在心窝吗?

爱兰而不选择其身份肯定是种境界。去年苗交会期间,大批的兰上市,流连于兰草之间,除了心动之外,还有淡淡的心酸,这些沾染山岚滴语的绿色,远离了故里,即将在城的一隅安家,而又有多少能善待她们呢?兰已是稀缺品种,钟情于兰的有之,而更多的只为一年一度花的芬芳、甜蜜。也许因为喜欢兰花,而略懂兰花的缘故,卖花的大哥,悄悄地和我说:送你一棵吧。此兰真的其貌不扬,说到位,她是低送的,甚至会让人随手扔入垃圾箱的。我接纳了她,选了最好的陶盆,透气的泥土,她昂扬地活着,回报我的是今年的春天,箭簇挺出一片天空,散淡的香气晕染了我不大的书房。我终于明白了卖兰者的心思,他一定是把兰当作女儿了,要嫁就嫁给懂得女儿心的,用衷爱作最好的新房,且久远久远的。

我想我和这兰是有缘分的,至今仍不知她的名字,她却在我众多的兰花中占有了一席之地,开得最早、最芬芳。

时常为自己养护的兰花发愁,收藏了她们,似乎是在为自己救赎。兰也如人,当连根被人拔起时,总要有个安身立命之地,而我又能做什么呢?不过捧上一把土,浇上一缕水,偶尔和她们对话只是在闲暇的时候。有趣的是,呵护兰花是具有传染力的。几个好友都成了爱兰之士,春天的深山之行,车的后备厢就成了兰花的居所,救赎也好避难也好,兰走进了我们心的苗圃,我们从此没有理由不为她除草施肥浇水。时常会奇想,兰有翅膀就好了,可以放飞她们,让她们有更好的去处,不要守住一个旮旯,任人摆布。

对于兰还是有很多话的。兰的芳香是会打开门扉的,有阳光的日子,兰静静地香着,拧动门的把手,兰已在和你打招呼。

与兰结缘,如同与一位知己结缘,话多话少一个眼神就足够了。

情陷木兰花

文/卜水

因为不想承担,所以把一切的错误都归结为当初不懂,还没长大;因为不愿面对,所以我们佯装快乐,对人对己;无论记忆中成长的痛有多重,在独自行走间一点点鄙视曾有的天真,然后嘲弄自己当初为何不硬着头挺过来,只是故事情节反复重演,与日俱增的只是演技和时间。

走在人群中,我习惯看一看周围人的手腕,那里似乎藏着一个属于当代中国人的内心秘密,从不言说,却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人,不分男女,会戴上一个手串,这其中,不乏有人仅仅是为了装饰;更多的却带有祈福与安心的意味,这手串停留在装饰与信仰之间,或左或右。这其中,是怎样的一种相信或怎样的一种抚慰?又或者,来自内心怎样的一种焦虑或不安?手串有助于平静吗?我们的内心,与这看似仅仅是装饰的东西有什么样的关系?人群中,又为什么几乎没有人谈论过它?沉默之中,埋藏着我们怎样的困惑?这是一个传统的复归,还是一个新的开始?这是因祈福而产生的下意识行为,还是因不安而必然的求助?

女人就像书架上的书,虽然你买了她,但在你买之前她多多少少被几个男人翻过,如果没被翻过,只能证明这书根本就不能吸引人。

当我们戴久了面具,等摘下面具时却发现,其实我们的脸早就跟面具一样了。我真的该收拾一下了,我的行李,还有衣物,还有我的心情。目前对于前途仍然很迷茫,把手里的事情做好,然后多看看书,不管是心灵鸡汤还是技术手册,总有一些东西会让自己感动,会让自己学到点什么。我想我应该有所改变,不管从形象气质,还是身体素质,个人技能我都应该开始注意改变。我不需要什么计划,多少多少年,多少多少天!我只要每天都注意一点,日积月累我一定会变成另外一个小帅!

我一向以为秋天,枯叶,只是代表着萧索与孤寂。秋风秋雨愁杀人,古人对于秋天的描写也大概如此吧,听着秋声,看着叶子一片片落下,是一场场的别离,也是生命的枯竭与消逝。凄凉,不舍与无奈总是挥之不去的萦绕在我的心头。我欣赏秋天的风高云淡。我沉醉于她的清雅脱俗,但同时也总是不可避免的陷入凄然的情绪中去,我不怕“秋风秋雨愁煞人”,也不怕“留得残荷听雨声”,那也是属于秋天的韵味,即便伤感孤独,也是一种美丽心情。应了那句“秋应为黄叶,雨不厌青苔”。

从今以后不要为了不属于自己的观众,去演绎自己不擅长的人生,你可以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可以做你任何想做的事,只有努力,不要因为感情,把自己锁死,不去寻找自己的另外一片天。

白兰花开

文/易水寒

人间四月芳菲尽,花市却有着许多的白兰花树在卖,灰色树皮的枝干,洁白色的花朵隐藏在长椭圆形的绿色叶片下,馥郁芬芳引人爱。老公说他小的时候会把白兰花放在蚊帐里,很香;婆婆说,他们那个年代会在走街串巷的卖花人那里买个几朵,别在衣襟上,很美很香。于我,白兰花的记忆就是上学时经常能听到的透过校园围墙的悠长的叫卖声——“卖白兰花了”,这也意味着江南的雨季即将来临。再后来,就是工作了曾经有个同事,因为家里有着便利的养花条件,隔三岔五地就会带一些含苞的白兰花分享给我们女同事。

去年四月,我们在花鸟市场闲逛时无意中看到有人在卖含苞的白兰花树,38元一棵,婆婆看到就好心动。但因当时不方便种植,遗憾地错过了。今年搬了家,再去花市,差不多大小的白兰花要50元一棵了,但终于还是买了。

小满前后,白兰花渐渐适应环境,盛开了许多花朵。有风吹过的时候,满院芬芳。隔壁的邻居说,花开时分,她家也是一片芬芳,颇有点“满架蔷薇一院香”的意思。婆婆会小心地采下几朵,放在鲜亮的红色搪瓷圆盘里。而我则会大方地摘下几朵赠送给我爱花的同事们,一起享受因为芬芳而带来的身心愉悦。

白兰花优雅地开,沉静地落,宠辱不惊,但每一朵花都可以渲染一份心情。它春天开,秋天也开,即便现在入了冬,我们把它搬进室内,它还是在客厅一隅,安安静静地开放着,散发着淡淡的香……

在专卖复古做旧的主打银饰品的“PH7”专柜,我买了根和田玉做就的白兰花造型的银项链,很雅致。我爱白兰花。

马兰花开

文/山野

闲暇时转路,看见路边中间金黄,四周灰白色的小花,好奇心就又上来了。心里就不禁发出“这是什么花呀?”的疑问。要是过去要先把花拍摄下来请教朋友或者问度娘。现在简单得多了,用手机里的“形色”软件扫描,结果立马显现。于是“马兰花”三个字映入眼帘。

传说中的马兰花终于对上号了。

看见“马兰花”这三个字,脑海里便回想起至今还记忆深刻的童谣“小皮球,香蕉梨,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四五六,四五七,四八四九五十一。五五六,五五七,五八五九六十一。六五六,六五七,六八六九七十一。 ”来,这是女孩们跳皮筋时唱的。

想比之下,七十年代,学生功课不重,作业不多,更没有现在不堪重负这补习那特长的课外负担,除了家长们安排的家务事外,剩下的时间就是孩子们自己的了。还有那个时代出生率高,每个家庭没有三、四个孩子?

孩子多,除了挑猪草、拣柴、拾粪外,经常聚在一起玩那是最正常不过的事了。滚铁环、掺地牯牛(类似于现在的打陀螺)、打纸牌是男孩子的游戏。而跳皮筋、跳沙包则是女孩们的最爱。

那个时候,基本上没有现成的玩具卖。再说也没有那个家庭会舍得花钱去买,所以孩子们的玩具都是自家做的。比如用烟盒对叠成船型,揣在包包里,走到那里都可以玩。娱乐时几个小伙伴各自拿出自己的纸牌,摆开阵势,“石头剪刀布”确定谁先谁后,先的就将参与小朋友的纸牌收拢折叠使劲往地上一扔,然后用力使劲搧,翻过面了,就是自己的,然后依次类推,直至地上没有了又重新开始。牌技好的话一下可以赢好几个烟盒做的纸牌。而女孩们自己逢一个小口袋,装上粮食然后用线缝合好,这就是沙包。地上划上方格,然后也是“石头剪刀布”确定先后顺序,依次单脚将沙包按照顺时针方向依次踢进。而跳皮筋可单人,但多人更热闹,跳的时候就会唱起这首流传甚广的《马兰花》。

父亲常年在外,家里就母亲一个人忙里忙外,身为长子的我自然没有人给我做玩具。但去舅舅家就有意外的惊喜,几个年长于我的表哥,就用红苕给我做水车,用木头给我做地牯牛,将核桃整齐地从中间剖开,掏空里面的内囊,然后用烧红的铁丝穿一个小孔,用线拴上叶子,最后用胶水缝合好,用力拉动线,便会发出“呼呼”的声响。

不过,这样的机会总是很少。

记得某位哲人曾经说过,没有游戏的童年是不完整的。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我的童年是不完整至少是欠缺的,缺少的就是没有尽兴地参与各种游乐活动,比如滚铁环,打纸牌,掺地牯牛等。因为我是男生,当然是不可能跳皮筋了。而今看见路边盛开的马兰花,于是便回想起那耳熟能详的童谣,想起年少时女孩们跳皮筋的场景,想起我的童年以及童年里的那些如烟往事。

玉兰花开靓京城

文/朱奎至

初春,轻风柔和拂过,解冻的永定河水浅浅泛起,为堤柳增一弯笑意。此时,古老的北京城总会与绽放的玉兰,来一次美丽的邂逅……

缘分,源远流长。上启金元,下迄明清,六朝古都的历史烽烟,润泽了玉兰脚下的沃土。京城街头巷尾、坊间院落,一丛丛、一簇簇玉兰,白得似雪、紫得像霞、束素亭亭、霓裳片片,扑面而来春的气息。

京城玉兰,三处最负盛名。潭柘寺的玉兰树龄最长,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它的花瓣兼有粉、白双色,人们将她喻为三国东吴的二乔双姝,因此也被称为“二乔玉兰”,是寺内吉祥昌瑞之圣木,为玉兰中的珍品;大觉寺的玉兰名人造访最多,纳兰性德、胡适等文人骚客等都曾到此赏花饮茶,吟风弄月。大觉寺的玉兰花繁瓣硕,色泽香重,一秆一花,刚劲俊逸且花期绵长,堪称一绝。散文名家朱自清曾以她为题写过“大觉寺里玉兰花,笔挺挺的一丈多”的打油诗,无意间,让大觉寺成就了近代文坛的一段风趣掌故。

不同于“二乔”的艳、“大觉寺”的香,颐和园乐寿堂的那两株玉兰以一个“奇”字,各擅胜场。史料记载,乐寿堂的旧址被称为玉香海,乾隆皇帝修建清漪园时,曾亲手种下大片玉兰树。后来庚子国变,慈禧西逃。民间传说,两株古玉兰心灰意冷,知耻忍辱,接连半个世纪没有开花,直到北京和平解放之后才重露笑颜。这虽是一段传说,却给乐寿堂的玉兰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那年,我第一次进颐和园中游览时,就震惊于这两株玉兰的凄美身世和绰约风姿,她们那段庚子年间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此后,每年春季我总会来园中踏青,一睹她的芳容。晨曦中,一株玉兰披上一袭轻纱,霞光初绽,片片花瓣洁白优雅,焕发美玉般的辉光,而另一株紫的玉兰彰显尊贵,闪烁宝石般的晶莹。夜色里,在深蓝的天际下,月光静静地洒在两株玉兰身上,素雅、娴静,好似下凡的广陵仙子。远看,满树的花朵仿佛无数身着素纨的美人,和风映雪,轻盈起舞,美不胜收;近看,温婉的花瓣或紧或松的聚簇托起朵朵花苞,争相舒展着春天的魔力,清香四溢,哪怕院落重重,也阻隔不了这淡雅的花香。让人观之可欣,流连忘返,久久不忍离去……

玉兰如同呵护了她、守护了她千百年的古城一样,有着千百年传承的高贵和典丽,纯洁高雅,弃妖冶之色、厌轻佻之态,无意于群芳争艳,不惹蜂蝶狂舞。它不选择在温暖舒适的暮春中吐艳,而在冷雨中挺立,在寒风中怒放。无论高缀枝头,还是飘落在地,始终保持着一尘不染的品格,即使埋入泥土,也是一片芳心。万事翻覆,白云苍狗。时间如瞬刹的流水,带走了一个个王朝的飞扬与落寂,也带走一段段历史的壮阔与辉煌……

不管怎样的变化,经历怎样的风雨,春天依旧会造访这座皇皇古都。还有这一城玉兰,漫步其中,楼台烟雨,春草鸣禽,和着暮春微光的丝丝细雨给我们讲起从前的故事,我们也伴着时间的脚步,一点一点的成长……

春兰如美人

文/晓锁

老家四面环山。一到春天,漫山遍野都是姹紫嫣红的杜鹃花,春的气息就在这些鲜艳的颜色里明晃晃地扑面而来。花红草绿,芳香四溢。

深入山中,远远的一阵清香入鼻,忍不住停下来四处寻找这淡雅的香气来自何处。待终于寻到那束花草,又惊艳得不忍上前打扰。这散发着清香淡雅之气的花便是兰花,自古有着“花中君子”的美称。

父亲极爱春兰,每年春节回家,都会拉着我一起上山挖兰花草让我带回城里。老家的院子里自然也有不少父亲从山上移植过来的兰花草,每逢开花之际,你难以想像那是怎样的惊喜:当春夜喜雨敲打屋檐,从花香鸟语中醒来,惊讶地发现院中的那株兰花,在枯黄的茎叶底部竟钻出一两片嫩绿的芽,那份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感觉不言而喻。

带回城里的花,都是父亲细心挑选出来的精品。另外父亲还教我一些养兰之道,譬如说要将其根系铺展植入花盆中,覆盖煤渣、谷壳、木屑、花生壳之类,这样才易于透气。后来深入了解,发现父亲说的确实在理。明朝李民奎的《养兰诀》就曾有“春不出,夏不日,秋不干,冬不湿”的记载。

兰花自古就深得文人墨客的喜爱,观其花,闻其香,画其形,更有文人雅士以兰寄情,以花言志。古籍《珍珠船》评兰:“竹有节而无花,梅有花而无叶,松有叶而无香,唯独兰花,兼而有之。”朱德的《咏兰》写“幽兰奕奕待冬开,绿叶青葱映画台;初放红英珠露坠,香盈十步出庭来。”孔子的“芷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幽幽兰香,菲菲袭人,世间无人不爱香,唯有兰香不生腻。杜甫也曾赋诗“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春兰,也是我心里清雅的美人。

久居城市,不妨在家里的阳台上养盆兰花草。那淡淡的香气萦绕于心,让你瞬间有了回归大自然的感觉,浑然忘记了一天的疲惫。

吟着古诗赏玉兰

文/尹新娟

周末去公园散步,赫然发现玉兰花开了。那一片片白色的花瓣在春光的照耀下,在褐色的枝丫间,盎然绽开。远远望去,犹如佛前那朵盛开千年的莲,清雅、淡泊、纯粹。

记得第一次看到玉兰花的时候,还是去年三月中旬一天,去公园锻炼,方才第一次近距离目睹了玉兰花清新脱俗、淡雅秀美的绝世容颜,从而被其绚烂的花朵深深吸引,驻足留恋而不愿离去。直到它最终凋落,也没忘记将其花瓣捎带回家,亲手做成书签珍藏。

没想到,时隔一年又和它相逢。只是这一次,它似乎比预料中开得早了些。

明代朱曰藩诗中写道:“新诗已旧不堪闻,江南荒馆隔秋云。多情不改年年色,千古芳心持增君。”

其实,赞美玉兰花的作品绝不仅仅这一首诗。那些古代的文人骚客、名流雅士,包括当今的众多诗词爱好者都对其情有独钟。

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征明在《咏玉兰》一诗中就曾写道:“绰约新妆玉有辉,素娥千队雪成围。”

明代睦石《玉兰》一诗中也写道:“霓裳片片晚妆新,束素亭亭玉殿春。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等等,可谓多不胜数。

“妈妈快看,这儿还有红的。不对,还有黄的呢!”

稚嫩的童音将我拉回现实。

我寻声望去,不远处的玉兰树上果真开着大朵的红玉兰和黄玉兰。风一吹,花朵随风摇曳,宛若天女散花一般迷人、娇艳。

于是,我的脑海里又萦绕着清代朱廷钟《满庭芳·玉兰》一首诗:“红是精神白是魂,仙娥唐女抖清纯。叶飘浦水花千树,春入林中酒一樽。胜景催诗牵客步,闲情携侣过江村。华姿若许谁相访?雨落风敲沪上门。”

吟着古诗赏玉兰,看来,是古城一道最亮丽的风雅之事。

被遗忘的兰花

文/大童

她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兰花,有如一朵春天里盛开的兰花鲜艳夺目的盛开在这个僻静的山沟里。她有一个如同她一样美丽可爱的女儿叫娟子,正在读初中一年级。然而,她却有一个薄情寡义的丈夫,在城市里做生意,听说他赚了很多钱,在外面保养了二奶长期的姘居再来一起,于是就有了他们母女相依为命的不幸命运。

她长的太美了,也许是因为生活在这小山沟里的的缘故吧,没有真正的男人慧眼识美人,当我第一次见到她时就美丽的外貌和高雅脱俗的气质深深的倾倒。透过岁月在她脸上留下的风霜,可以想象少女时代的她是多么的美丽可爱。而今已过而立之年的她身材苗条标直,皮肤白嫩红润,眉目清秀动人,尤其是她走起路来婀娜多姿给人以微风摆柳的感觉。她和人见面打招呼总是以甜甜的笑脸相迎着,但是却掩饰不住她脸上淡淡的忧伤。

我之所以有缘见到她了解他,是我们一行5人到她所在的村搞一个不算很的工程项目,前后大约一个多月时间,刚进村不久,我就了解到了这个对人好爽大方热情好客的大嫂和她女儿的不幸命运。我们几个同事都为他们母女的不幸遭遇而惋惜过。我则在同事面前直言不讳的说,这么好的女人竟然没人爱,可惜啊,如果我没老婆一定娶她,并一定把她女而养大成人。同事们都笑我说我爱上兰花了,也许我真的爱上她了,但是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关爱、怜闵和同情之心。是不能表达爱能莫助的爱,就是《雨花石》这首歌唱的一样,“石对雨爱,就像蓝的海,虽有万千语,不知怎么去表白。”

听村里的人说,兰花为了家庭的完整,也为了母亲不失去父爱而忍辱负重,一个人操持着家的重担,繁重的农活都是一个人辛辛苦苦的干,她的丈夫连女儿的学费都不给,也靠她卖粮食的微薄收入来支付。过着名义上有丈夫而实际上守活寡的请苦日子,尽最大努力支撑这个频临破碎的家,让女儿娟子安心上学。常人无法想象她的内心有多强大,承受着多么大的生活和感情的压力生活着。娟子把母亲的痛苦看的一清二楚,面对父亲无情的对母亲的背叛和母亲所承受的痛苦,娟子的学习也一落千丈,曾经的她被评为三好学生,而今的她真的无心上学了,为母亲她偷偷的流过许多泪水。

当我们离开这个村子的时候,我的心中深深的牵挂着这朵小山沟里盛开的兰花,但是我只能真诚的为她祝福,祝福她有一天早日和无情的丈夫离婚,重新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或者我希望有一天,他那无情的丈夫早日和他的情妇分手重新回到她的身边。

寻兰记

文/陆洪波

在大别山,没有什么花能比兰花更适合代表山和春天的话题了。

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因了朋友的召唤,我和东方撇下手里的家务,进山了。

先见面的宋兴明是个兰盲,不知兰花踪迹所在。他一通电话求证,松了口气地说,去塔山,塔山有兰花。

塔山是个好地方,地缘罗田县城东南,林木丰茂,山势陡峻,与城中蜿蜒流过的义水河吟唱相和,让这山中小城脉脉有情,适宜人居。

进得山沿,我们弃车步行,水泥路陡且弯多,沿路游人开始时有手捧兰花下山。我们装作漫不经心地问他们多吗,好采吗?有的说多,好采,有的回答不多,难找。

为了快些见到兰花,我们放弃了水泥路,从草丛荆棘中搜索上山。一路走走寻寻,除了邂逅一只小蜥蜴,终无所获。来到山顶,我们坐在那儿呼吸新鲜空气,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话,吃着带上山的苹果、荸荠、饼干。

想着费时费力跑这么远一枝兰花也没亲手采到,总是不甘。弯过去走走,山风拂过,竟明明白白有兰花的香气。东方兴奋地叫起来。我们即刻扎进了密林深处。

山陡无路,草深刺多,我们嗅嗅闻闻往下探寻。有处石板,陡且滑,我还没想好怎样下去,出其不意极不情愿地哧溜一下,我已滑到石壁底。不太厚道的倪老师当即笑个不止。

东方终于率先发现第一株兰花。

在一不大的山石底部,灼灼其华,舒叶展蕊的,正是传说中的她。清丽,端庄,不卑不亢,整个山谷都是她的气息。不,整个春天都是!

我给她拍照,东方还来合影,欣悦的神情如同拥抱心仪的偶像。

然后告别,没有采撷。最好的采撷应是心底的留存。

有远方的朋友说的好,兰花本是山的女儿,何必让她远离自己的故乡。

我们分路探寻。像拜访失散多年蛰居乡野的旧友。

其实蛰居乡野的岂是兰花。是我们,每天熙熙攘攘,忙碌喧闹,为了逃避自己日渐荒芜的内心。

兰花的踪迹渐多。长得好的不忍独爱,就大声喊人过来一同欣赏。有时,又不忍扰了它,只一人独对,觉得这片山林,这片兰花,已经等了我们多年。

电话来了,是山下的朋友叫我们下山吃饭。午饭后,迟来的两位朋友再次带我们进了山。

原来只要是山里人,就有自己心里的兰花地。

永存带我们去的,就在义水河北上不远,路边一不高小山包。我们抬脚上去,脚边兰花比比皆是,树也不多,草也不密,可以看见山岗下牛在悠闲吃草。而山岗上兰花和红杜鹃疏密杂陈,草长莺飞,我还惊叹她们离人们这么近。

燕子说,再往前更多啊。在她的带领下,我们从大别川百里生态画廊往里走十数公里,左下进入一乡道(也是水泥公路)上山,人坐在车里,路边就不时有秀美的兰映入眼帘。比起上午塔山路的急陡弯多,此路有过之而无不及。快到山顶,赫然一块路牌:中国野生兰花之乡——湖北罗田大河岸镇滚石坳村。停车四下走走,果然遍地是兰花,或树下,或溪涧旁,草丛里,到处是她们的身影。兰花之乡四字,果真是实至名归。这回我们再次约好,只看不采。

时近下午五点,西边的山岭云暮日沉,看看归程的时间将至,相聚总是短暂。我们依依不舍地环视山林,不知怎样才能和这些山里的精灵作合适的告别。

走走停停,又走走停停。我们终于滑入返程的快车道,晚风中,兰花的香气不露声色地充盈山谷。

淡淡白兰香

文/朱雯

细雨微风的清晨,从大市口街头走过,不经意间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坐在银行门口的台阶上,低着头,从扁扁的箩筐里挑出几朵白兰花,用铁丝串起来,小心翼翼地排到箩筐前的蓝布上。淡淡的馨香飘来,沁人心脾,仿佛吹散了夏末最后一丝暑气,带着我的思绪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回到了卧在外婆怀抱里的童年。

我的故乡在秦淮河岸边,有阡陌纵横的水田,有星星点点的渔火,还有灰瓦白墙的老屋。老屋前,青石板铺成的地面上,绿色的苔藓年复一年地恣意生长,穿着月白色衬衫的外婆站在门口一边摇着芭蕉扇扇着煤炉,一边不时地向远处张望着。远远地看到外公骑着三轮车载着刚从父母家接回来的我,她急忙丢下手中的扇子,一把把我从车上抱下来。这时的我总喜欢把脸埋在外婆的怀抱里,用力地呼吸着外婆的味道,尽情地撒娇。外婆身上总是香香的,带着些许夏日清凉。我知道,这是白兰花的味道,也是外婆的味道。每到白兰花开的季节,外婆衬衫的纽扣上总会挂着一对洁白可爱的白兰。“小丫头,怎么这么长时间不到婆婆家来!”外婆一边抱怨一边把我带进屋,我则十分自觉地打开电视机,然后脱了鞋,爬到外婆床上。“我昨天炒的南瓜子,香得很呢!”外婆一边说,一边从口袋里抓出一把瓜子放在我手上,然后跑到外间,“老头子,再到街上跑一趟,买六块钱烤鸭,再买一斤菱角,雯雯最喜欢吃了!”“这还用你说,我刚去接她的时候就买好啦!”外公一边扬起手中红红绿绿的塑料袋一边笑着说。说完,外公烧锅,外婆则择菜、炒菜。外婆、外公和舅舅一家住在一起,等到中午,表哥放学回来,一大家子便开始上桌吃饭。烤鸭、红烧肉……几乎全都是我爱吃的菜。菜还没全部端上桌,外婆就把鸭腿夹到我碗里,一旁表哥嘟着嘴直嚷嚷:“奶奶你偏心,偏心!”“妹妹小,你让让妹妹!”外婆一边说,一边夹起一块红烧肉放到我碗里,“放心吃吧,吃一块不会长胖的,咱不告诉***妈,悄悄地吃!”这个时候,我总觉得很安心,直到撑到肚子圆圆鼓鼓才下桌。而外婆比我吃得还慢,因为她总是等大家吃完,然后把剩下的菜收拾干净。

吃完午饭,外婆会将前一天戴剩的发黄的白兰花花瓣一片一片摘下来,拿到太阳底下暴晒,然后将前几天窗台上晒干的白兰花拿下来,这时花瓣已经卷曲发红,外婆拿起几瓣放在玻璃杯里,其余的则小心翼翼地用纸包好,然后往杯子里倒上刚烧好的开水,那些枯萎的白兰花则在玻璃杯里浮浮沉沉,展现着生命最华丽的颜色。儿时的我最爱喝外婆杯子里的白兰花茶,有股淡淡的香甜。现在想来,这也许是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里,外婆唯一的慰藉。

外婆和外公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不识字,却培养了四个知识分子,年轻时,外婆和外公卖过菜,年纪大了干不动,又开小卖部、糊纸人,帮人做鸡鸭鱼肉祭品。每次祭品里别人不要的鱼子,外婆总是留下来,洗干净,午饭时炒着吃。但这些菜,外婆却从来不让我吃,每次我要动筷子,她总是板着脸说:“小孩不能吃,吃了不识数!”每次,我在外婆家过夜,早晨外婆总是会下一碗面条,打一个鸡蛋,然后等面好了,再喊我起床。那个时候,外婆的面条是最美味的早饭,多年以后,舌尖的味蕾上还残留着温暖和安心的味道。

几年前的一个春节,外婆去世了,那个春节格外冷,我甚至还来不及跟她说一声再见,甚至还来不及看她最后一眼,她就在重症监护室里永远地合上了双眼,而妈妈在给外婆收拾衣物的时候,却发现几千元的现金和一张存单,这些都是妈妈和姨妈每月给她的生活费。那个春节,白兰花还没有开,外婆却像干枯的花瓣一样绽放出最后的芳华。而那年春节,外婆穿着我买的新衣,裹着围巾,站在老屋门口等我的样子永远留在了我的脑海里。

如今,那座窗棂斑驳,下起雨时糅杂着灰尘和阳光氤氲的老屋也不在了,只有街头老婆婆箩筐里的这对白兰,仿佛氤氲着外婆的香气,在我的心头久久绽放……

兰之香

文/刘江滨

我家与兰有缘。尽管北方的原野难觅兰的踪影,少时家贫也没有在室内庭院养兰的闲情逸致,兰花却开在我哥哥姐姐的名字里:兰芝、兰彩、兰彬、兰雪,姊妹六个中四个有兰,只有老大和老幺的我没有。父亲是教师出身,给孩子以“兰”取名当是有讲究的,惜我从来没有探问过原由。

其实,国人名字带“兰”的很常见,谁个熟人中没有几位呢?兰香、兰玉、秀兰、春兰、淑兰……还有那大名鼎鼎的梅兰芳、刘兰芳、吕玉兰、刘胡兰,等等。可谓兰花遍开,香满神州,中国人都喜欢兰啊。

梅兰竹菊,人称花中四君子。兰的君子之喻源自至圣先师孔子,老先生喜兰,常常以之设譬作喻。孔子曾周游列国,向诸侯宣讲自己的安邦治国之策,可惜处处碰壁,无人喝彩。一次,自卫国返回鲁国,路过一处幽谷,见有一簇兰草独茂而花开,不禁喟然而叹:“兰当为王者香,而今却在这里独自盛开,与众草为伍,譬如贤者生不逢时,和那些蠢汉鄙夫混在一处啊。”孔子以兰自况,境遇差可比拟。有一句名言也出自他之口:“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臭”即“嗅”,指气味,同心同德的君子说出的话就像是闻到了兰花的芬芳。这句话还衍生了一个词叫“金兰”,异姓兄弟姐妹结拜称作“义结金兰”。还有一句话为人熟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以兰花比喻善人,有人格的芳香,相处久了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熏染与影响。

一株植物被赋予了人格化品质:君子,贤者,善人。这些皆因兰花——香。

花之美,在于其色、香、形、韵种种,所谓“鸟语花香”,香乃花之本性。不过花之香有馥郁和清淡之别,比如梅花的香被称作“暗香”,似有若无,若隐若现。而兰花以香最著。

在屈原的笔下,兰是最典型的香草。他所创造的香草美人的意象,成为君子的隐喻和符号。《离骚》中的兰,如花在野格外出挑,如“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等。在这里,兰与其他香草皆为高雅、隐逸、清洁的象征,与其“举世皆浊我独清”的自我认知高度暗合。不止于精神层面的譬喻,屈原还将兰花编成串佩挂在身上,编成花冠戴在头上,自己就成了香草美人。——原本这“美人”最早指的就是男人。三闾大夫让兰的芳香从里到表、从内到外肆意四溢!

有一年初夏,我去绍兴的兰亭游访。书圣王羲之写过一篇《兰亭序》,永和九年暮春,他邀请朋友们在此做“修禊”之事。修禊,古代风俗,指临水洗濯,祓除不祥,常以香草涂身。兰亭位于会稽郡山阴县兰渚山上,据说因越王勾践在此山遍植兰草,因而人们将山上的驿亭名之兰亭。王羲之在文中说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没说兰。我跑到景区外的山上,满眼都是青翠的竹海,也没有留心有无兰草。不过,王羲之爱兰却是确凿无疑的。我们日常赏花,桃花、杏花、梅花,都是在光秃秃的枝头傲然绽放,没有绿叶相扶相持。而兰不同,是花叶一体,密不可分。不只是淡黄绿的花朵色美、味香,那叶子的修长、挺拔、飘逸、流畅,给人以洒脱、隽秀、雅致之感。据说王羲之就是在长期赏兰中逸兴遄飞、灵感迸发,遂有《兰亭序》这“天下第一行书”灿然问世。

《书幽芳亭记》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写兰的名作,堪与周敦颐的《爱莲说》相媲美。“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而不改其性也。”黄庭坚称兰之香为国香,评价之高,可谓无与伦比了。而君子之喻,出自孔子“芝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渊源有自,一脉相承。

历代诗人墨客多有咏兰者,而又多赞其“香”。如陶渊明“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薰”,香气也;又如苏轼“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再如徐渭“莫讶春光不属侬,一香已足压千红”……香,是一种令人清爽愉悦的气味,芬、芳、馥、馨等都是指香气。香是君子的味道,“流芳百世”是每一个人的梦想。

一日,我和妻子去花市闲逛。整个大厅绿意葱茏,花团锦簇,暗香浮动,美不胜收。有一家花店专卖兰花,品种繁多,有春兰、建兰、蕙兰、墨兰、蝴蝶兰,等等。兰花不似牡丹那样明艳,也不似桃花那般绚烂,而是纤小、内敛,多呈浅淡的黄绿色,也有紫褐色、白色等,并不扎眼,但那浓郁的香气在空中氤氲弥散,令人神清气爽。兰叶之美与兰花不遑多让,青翠欲滴,疏密相间,有飞扬之势,又有摇曳之姿,一派清幽的娴雅之态。

离开花店走远了,兰花的清香似乎沾满了衣裳,盈盈可闻。

我爱玉兰花

文/肖潇

又是一年花开时节,玉兰花开了,白花花的,挤满了树缝的每一个空间。

玉兰花一开,就让人感到不可思议。前两天我看到它们还是光秃秃的,树枝瘦骨伶仃伸向天空,干枯得看不到生命的征兆。可是现在它突然开花了,于是我想,是不是它在梦中突然睡醒了呢?

远看,树木上的白玉兰像雪花飘下来似的,也像白白的棉花糖。近看,白玉兰花苞像朝天椒,它头望着天,像一个顶天立地的人。枝头上还长着一些绒毛,摸起来毛茸茸的,感觉很舒服。

当我看得入迷时,突然看见一朵白玉兰展开了双手,它伸了伸懒腰,准备迎接春天的到来。我兴奋极了,马上凑过去仔细观察,它的花瓣大概有七八片吧,像荷叶一样,花蕊里面有一个“皮球”,外面好像有千万只手抚摸着它。

我用鼻子一闻,啊,我要飘起来了!太香了!

我们小区的白玉兰真香,我爱你!更爱白玉兰的春天!

我家有盆蝴蝶兰

文/马培雄

有一种花,像一只只停留在花茎上的蝴蝶,栩栩如生,翩翩起舞,人们称它为花中皇后,它便是蝴蝶兰。

画笔尖尖破绿纱,靛蓝蝶翼舞朝霞。牡丹华贵独孤客,我自平凡撒满洼。我从这首咏蝴蝶诗句中,喜欢上了蝴蝶兰。于己亥年腊月二十四,到位于青大路的畅兴花卉大棚寻蝴蝶兰,满怀希望到达,寻了几个大棚却都没货,只好到市区的花苑花市转转。

花苑花市是本市较大的市场,卖花商铺几乎都摆放着数盆蝴蝶兰,十分漂亮诱人。临近农历庚子年春节,在花市选花的人较多,我随人流观赏并仔细选择蝴蝶兰。一问商家价格,回答都说论株,20的、25的、30的。我看了一家又一家商铺,一盆蝴蝶兰被我选中。我认为这盆8株蝴蝶兰鲜艳、盆也有档次,价格还能承受,于是成交。男店主随即将这盆蝴蝶兰帮我搬放到小车的后座上。

自古以来,兰花因清新飘逸的幽香、刚柔相济的叶丛与端庄素雅的风韵,被人推崇与钟爱。蝴蝶兰是兰花的一种。蝶,蝴蝶,化茧成蝶,带来的是蜕变和新生;兰,兰花,兰心蕙质,带来的是温馨和典雅。如此美好的结合,该让人多么期待。蝴蝶兰花姿如蝴蝶飞舞而得名,蝴蝶是忠贞的代表,一生只有一个伴侣。在我国古代有许多有关蝴蝶的故事和诗句。如家喻户晓的梁祝化蝶飞舞之凄美爱情故事;李商隐《锦瑟》中的“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杜甫的“穿花峡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谢朓的“花丛乱数蝶,风帘入双燕”等等。为此,蝴蝶兰也被赋予爱情之花,象征着高洁、清雅。

我将买回来的蝴蝶兰摆放在沙发前的茶几上,顿感客厅里充满生机。我仔细地审视着这盆蝴蝶兰,花朵上有粉色和白色,还有斑点,查阅资料,应是斑点蝴蝶兰,属优良的品种。每株蝴蝶兰都有几片厚重宽大的叶片,生出一杆细长但茁壮的花茎,茎端兀立着几朵摇曳生姿的蝴蝶兰花,有的枝头上还有一些小花苞,像一个个珍珠挂在枝头上。粉色典雅清新,白色雍容纯洁,共同之处都是熠熠生辉。这盆蝴蝶兰,每株的花朵分四层,交叠分布。粉白色的蝴蝶兰,每层都有四个椭圆形的花瓣。瓣膜厚实,典雅。花心呈亮紫,花蕊像是附着在里层花瓣上,若隐若现,使花朵显得愈加娇艳。大小不一的花瓣,姿态各异,高高低低地生于花枝上,静止着,却如蝴蝶一般,摇摇欲飞,兀自开放。从花蕊里散发出飘逸的幽香,沁人心脾。

时至今日,摆放在客厅里的蝴蝶兰已有二十多天,已开的花朵“青春依旧”,原来是花蕾的也陆续盛开。绽放的蝴蝶兰花,远看蝴蝶兰时,仿佛那里是人间仙境,粉红与白两色相叠,一朵朵展翅欲飞的小蝴蝶停歇在树枝上,令人心醉。走近蝴蝶兰时,可以闻到它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令人神清气爽。我的家人都喜欢蝴蝶兰,常常走近去欣赏。让我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庚子年初春,正值防控新冠病毒疫情的非常时期,国家放长假,家人响应政府号召,宅在家里不出门,此时无为胜有为。这盆蝴蝶兰还有避免长时间寂寞不安,调节人的情绪,愉悦心情的作用。

蝴蝶兰是附生性兰花,以气生根附着于岩石或树干生长,从空气中吸收水分和养分。据说蝴蝶兰具有净化空气的作用,我不知道摆放在家中客厅里的这盆蝴蝶兰还能够存活多久,但不管怎么样,它给我和我的家人带来了幽香和愉悦。

赏花皆为暗香来

文/李丽琴

春节的时候,董老师养的兰花开了。先是一两朵,三四朵,到初六,已经是未见奇花先闻其香了。

那是大雪素,叶宽、花大、整花素色洁白。在初春乍暖还寒的晨光中,见到一盆淡雅素洁、泛着淡淡的花香的兰花,让人顿感春意盎然,心旷神怡。

剑川人爱兰,儒雅之士总喜欢养几盆兰花,在花开的时节品茗赏花,陶怡情操。大雪素是云南家养历史悠久的传统名花,是滇兰的品牌。虽然不是名贵兰花,早几年剑川兰花“剑阳蝶”等名贵一方,被炒得风生水起的时候,养一盆这样的兰花也是奢侈。不说家有兰花被贼惦记(我家最普通的兰草都被人偷了),一般人买都难以买到货真价实的大雪素,花和叶都被智力超凡的人们以假逼真。儒人雅士心境淡泊,哪里希望过提心吊胆的日子,自然是不凑那热闹了。

董老师说他那盆大雪素是去年花150块钱买的。去年是3苗,今年已发到6苗,董老师女婿说今年也就值150吧,在下关,素心兰今年的价格是20到30。养这盆花是喜欢叶宽、花大、整花素色洁白,无论春夏秋冬,有花无花都素雅清新。

这几年,兰花价格已回落,爱兰人士养什么兰都不再是难事。但关于兰花,听最多的是人们大谈曾经如何如何炒兰花,这个赚了多少那个赔了多少,很少有人说喜欢兰花外观或品质。听董老师这么说,再想这一年来对他的认识,觉得他也是一盆素心兰花。

去年初来这儿的时候,见到董奶奶,先生和那几个同事说:这位奶奶这么慈祥,真是不多见。再见到董老师,都说他心态年轻,心胸宽广。而我,最钦佩的是董老师的能上能下,淡泊心境,体贴家人。剑川人喜欢吃粉蒸鱼和辣酱,隆冬季节总会买些回来细细加工,晒几成干,放什么料都是有讲究的。在马登,大男子主义还很重,这些几乎都是女人来做,有时不合男人胃口还会被奚落几句。我母亲天天做着做不完的家务事,我父亲就常常说她什么大事也没做。我爱人做了什么事也总是有意无意地强调。但在董老师这里,几乎没有大男子主义,他总是很主动去做些别人看起来不是男人做的事。去年见他不要董奶奶切鱼,说是鱼腥味不好闻,还见他很细致的装瓶瓶罐罐的鱼和辣酱,说什么时候给在下关的儿孙们带去,那时就暗自感动,一个男人,这样子发自内心的体贴和关怀家人,董奶奶和他们的儿孙,是幸福的。董老师不仅关怀家人,也关怀周边的人。下雨了,他提醒我们收衣服;天冷了,他提醒我们加衣服。和他们住到一起,我们也是幸福的。

老师,是影响人一生的人。董老师年近七十,桃李满天下。学生中什么样的人都有,他提起他们,总是很欣慰地说这个的可爱,那个的优秀,好像没有调皮得让他头疼的学生,或者学生调皮也是自然。言语中都是关爱。人生道路上,一个好的导师,就是一轮太阳。1989年他曾经被国教委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我想,他的学生们一定也会以他为荣。也正是这样的心态,他的晚年生活过得丰富多彩、有滋有味。他关注国家大事,关心地方发展。有时候,一些发生在周边的事就让很多人有看法,评弹中自然不乏尖锐的抨击。但从没听过董老师说些尖锐的言辞,听最多的是:客观看待。一次去他家,他给我看了他装裱收藏的很多书画,其中一幅是他退休时一位老师给他画的梅花图,题款以“梅花傲雪骨非凡青松挺立品自高”,赞美他的高洁品格。还有杨宗舜老师送他的一首七律:《述怀》学海遨游居榜首,讲坛授业总领先。一身正气行正道,两袖清风乐清欢。无私无畏胸襟阔,不亢不卑眼界宽。莫道白发节难守,胸藏太极志弥坚。他谦虚的说那些是过度的赞美,但我觉得一点都不为过,他就是有着梅兰般品格操守的人。还有一幅装帧精美的书法作品,是近溪隐君家训:存阴骘心,干公道事,做老成人,说实在话,把天理先放在头直上。处人只要个谦厚,居家只要个和平,教子只要个学好,吃穿只要个饱暖,房舍家火只要个坚牢,有衣冠婚丧祭只要个合礼。才开口便想这话中说不中说,才动身便想这事该做不该做,才接人便想这人可交不可交,才见利便想这物该取不该取,才动怒便想这气该忍不该忍。处身要俭,与人要丰,见善就行,有过便认,尤可戒者,奢侈一节。今人好作无益只图看相,强似费了财帛夸俗人眼目,不如那些钱粮救穷汉性命。锦上添花何用?彼冬无破絮者皆天地生灵,案前积肉何为?彼日无饱糠者皆同胞赤子。看那悭吝攒钱之人,生骄奢破家之子。天道甚明,愚夫不悟,而曹切记吾言。

董老师说喜爱那篇家训,请一位书法老师写了装裱存留,以告诫儿孙朴实做人。物欲横流的今天,能保持这样的心境,实属不易。想着董老师的为人处事风格,也是以此自省自律。而我读那篇文,也是受益的。

大部分人迷恋麻将的今天,董老师却很时尚地做着一个内容丰富的网站。网站集周易与地方文化知识为一体,打理得有声有色。有动画,有精美音画帖,还收录很多关于剑川风情民俗的文章。从他的网站,我了解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事物,也能看出他尊重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民情民俗,也接受着不断发展更新的新事物新元素。这点,不仅父辈,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张学良有咏兰诗 :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叶立含正气,花研不浮花。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

只希望,暮年,也养几盆兰花,春节的时候,看着兰花静静地开。

文/何红雨

前阵子刚刚养的花有些蔫萎了,很没精打采的样子。

是株什么花?我也不知道。

那花,是老公拿回家的。

当时下班回家,看到他把刚刚剪来的花放在地板上,心里就为那仅有绿叶的花兀自地孤单躺落而忧心。

我,其实是爱花之人,也曾不止一次地设想将来有时间时,会养很多的花。屋子里,露台上,尽都是些我喜欢的花儿,或者开些浅淡而并不娇艳的花朵,或者只有绿色的叶儿,却能够把新绿和生机在每天的任何时间都带给我,真好。

想起许多。

小学时候,住中学的筒子楼,条件相当简陋,可是,每每都会有花儿绽放在楼道里。

那些花儿,是父亲养的。很多种类。红的,黄的,紫的,蓝的,甚至还有墨绿的颜色,在一年之中的某个季节中悠然着绽放,然后,吐露出淡淡的幽香,把简陋的筒子楼弥漫得异常馨香。

而我们,就在那样的环境中,读书或者写字。

偶尔,父亲还会把刚刚买来的书籍拿过来,给我们一段一段地讲解。唐诗宋词更或者是名着类的,常常听得我们忘记了时间;有些时候,父亲会从书店里买回最新的绘画书,送给我,微笑着鼓励我……

很多年过去了,许多记忆都在岁月的流逝中一点点地消失着,而父亲给予我们的许多,美好的或者温暖的记忆,却一再地唤起我沉睡的心房。

父亲那些年养育的花儿,有很多很多。

有的被父亲送给了不同的老师或者学生。

有一盆花,父亲却始终舍不得送人。

那是兰花。我忽然就想起了那盆花。

长长的茎叶,绿得很好看,然后,在某天的夜里,它还会突然地开花。

父亲特别喜爱那盆兰花,总是对它加倍地呵护。

记得一次问到父亲那是什么花,父亲这样说道——

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

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

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

菊,凌霜自行,不趋炎势

梅、兰、竹、菊,号称花中四君子。四君子并非浪得虚名,确实各有它的特色……父亲后来还对我讲。

流年中,想起很多,感动也满满地驿动于心中。

很想念父亲,在今天。

然后忽然又很想念父亲早年养过的那盆兰花,关于它的后来,我的记忆已经模糊不堪了。

“绿叶淡花自芬芳,深山庭院抱幽香。惠质不堪逐流水,露华何妨润愁肠。何人轻步踏小径,几杯残酒倾三江。怜花还需解花语,花魂诗魄传潇湘。”

姑且用这首古诗作结吧,献给曾经的兰花,也献给亲爱的父亲。

马兰花

文/花艺凝

最近,我在家里种了几株马兰花。

马兰花是淡紫色的,有着黄绿色的大花蕊,花瓣呈长条状,扁扁的,有的一层,有的两层,密密地挨着。马兰花的茎很长很细,是深绿色的,叶子上有些尖尖的小角,每一片叶子之间都隔了约1厘米,而且一片叶子向左长,另一片叶子就会向右长,花儿则会开在最顶端。马兰花的生命力非常强,只要有一点根就会长出一株马兰花,马兰花也不是靠种子来繁衍后代,而是一个根上长出好几株马兰花。

马兰花生命力虽强,但我却觉得马兰花养起来也没那么简单,因为我发现马兰花的花瓣有的白天卷进去,到了晚上才展开来,这是为什么呢?水明明已经浇足了呀,我把它放到室内,第二天早晨一看,花瓣全都展开了,难道马兰花不喜欢晒太阳吗?我百思不得其解。这时,我忽然想到这些马兰花的根受过伤,断掉了,那么它吸收水分的速度就没有蒸发得快,所以就会因为缺水而把花瓣卷进去,而我放到室内时,马兰花就不会因为缺水而把花瓣卷进去。

我爱马兰花。

开在有情时

文/胡靖

今年回老家过年,我记得多长了一个心眼。临走前,决定到山上挖一棵兰草带回城里,了却一桩特别的心愿。

我是正月初三踩着积雪到山上去的。顺着儿时砍柴的路,去了一个叫“朝阳塝”的地方。那里山势陡峭,灌木丛林浓密,杜鹃花枝野趣,松树满山岗;小河水叮咚流淌,常年不歇。山的植被已是一年比一年见好了。儿时常和伙伴们走过的陡峭的路,已被杂木丛掩盖。每走一步都很艰难,不是被刺儿树拦住脚就是被野藤蔓绊住腿。好在我适应这样的礼遇,轻松自如地在山间游移,寻找。很快,就在一丛野灌木下发现了一棵兰草,好大一丛叶子,让我十分惊喜。直觉告诉我,这是一棵很难得的兰丛,一定会有旺盛的生命力。于是,我就小心翼翼地将它连土带根挖起,放在篮子里背回了家。

记得几年前,我是清明回家的。祭祖扫墓完毕,我特意到山上去挖了六棵兰草。那些兰草已经长出了箭,都在两根以上。有一棵还长出了五根箭。带回黄州后,我专门到花店里买了花盆和养兰草的专用土。好好地伺弄了一番。兰草花不日就开了,整个阳台花架上,灿若云锦。中午下班,透过阳光晾晒的暖意,屋子里都盈满了兰草香气。到了夜晚,更是有股暗香钻入鼻孔,沁人心脾。花期还长,从出箭到花谢,持续了20多天。但好景不再,自从那次开花以后,六盆兰草就再也没有开过哪怕一朵花。叶子也慢慢枯萎下来。兰草就这样不知不觉地在我的视线里消失了。自那以后,我每年都要在春天回故乡去,但再也没有去采撷一枝兰草。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逛一个署名“弦上”的博,是一个叫郁岚的江南女子的心灵花园。典雅、高贵的书香气质,让她的文字如兰花般脱俗超凡;天然、恬静的书法小品,亦如碧螺春般清和澄碧。更重要的是,她爱侍弄花草,兰花养得特别棒,也很有心得。她的一篇《香在无心处》的博文,是写兰花的。从中可以感觉到她对兰花之痴,她是真的懂得兰花的人。

更重要的是,她吐露了兰草开花的一个秘密:“兰花的花期比较长,但是移为家养的兰花就不能听任她自然枯萎,这会消耗掉太多的营养,影响来年花开,严重的甚至来年不再开花,这是当年一位养兰人告诫我的。所以,每当兰花开到三四天的时候我就要将她们剪下来插入花瓶。”

就是这个机缘,我决定今年回家过年时,一定要到山上去挖两棵兰草回来。一方面是想补偿那次的“兰花之痛”,更重要的是,我想印证一个如兰一样的女子对兰的痴情和用心。我这次挖了两棵。将它们带回城里后,精心伺候,过了20天左右,我惊奇地发现,从兰丛里冒出了芽子,拱破了土层,绿莹莹一点点。就像故乡竹园里的笋子一样,一夜之间,约好似的,一棵有两根箭,一棵有六根箭。真叫人高兴啊。随着一天天的阳光雨露,它们慢慢地见长了,花骨朵也冰洁起来。但我也记着郁岚的告诫,隐约觉着暗香浮动,就剪枝插入花瓶,一方面闻香,一方面让兰丛歇息,期待来年再发新芽。

一天劳作下来,坐在书房里,静静地抚摸书页,也闻着兰香,体会着无心亦有情的况味:

“兰花的香气是很微妙的,飘在有意无意间,‘着意开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所以被称为幽香。她具备一种隐逸的韵致,孤标傲世,在不懂得的人眼里她是一棵草,而在懂得她的人心里则是无比珍爱和宝贵。”

幽谷之兰 自芬亦清

文/幽兰萦梦

芝兰生于幽谷,不因无人问津而不芳,这是一种淡泊;梅花开于隔隅,不因阳光冷落而不香,这是一种优雅;流水饶石而过,不因山石之阻而纷争,这是一种低调。人生一世,不是什么都要去争,不是什么都要去抢,心胸宽一点,欲望少一点,满足多一点,这样才会活得潇洒一点,人生才会自在一点。

一直就很崇尚一种既简朴又简单的生活,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逼真,毋须刻意地渲染,毋须矫情地掩饰,毋须肆意地张扬,毋须尽情地点墨,顺其自然、回归本真。

都说网络是个虚拟的世界,其间就像万花筒般地瞬息万变,由于自己本就是个思维简单,略带几分天真之人,从没有想过能在网海中寻求什么,得到什么,迎合什么,渲染什么,就这样在不自不觉中,竟已是在网海飘荡了七年有余。

记得当初刚刚上网时,对一切都感到那样的好奇与陌生,甚至抓鼠标的动作都是那样的笨拙,那小小的鼠标仿佛就有千斤重似的,总是不听使唤。随着与鼠标亲密接触的时间日渐增多,那鼠标便也如听话一般,任你随心所欲地呼来喝去、游刃有余了。

也许许多网友刚刚上网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给自己起一个既动听又顺口,而且意蕴丰含的网名吧。

记得当初还在读大学的儿子暑假回来,兴匆匆地把他的一个网号给我,并且教我如何上网。当时儿子就问我起个什么样的网名,我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空谷幽兰",儿子一听便说:"妈妈,这个网名确实很好听,但是有许多人都已在使用这个网名了。"我听后,不以为然地说:"别人是别人,我是我,我就是喜欢这个网名。"儿子知道老妈会认死理,所以也就不便再多言,随了我的心愿。

对"空谷幽兰"情有独钟,其实是源于这段文字"夫幽兰之生空谷,非历遐绝景者,莫得而采之,而幽兰不以无采而减其臭;和璞之蕴玄岩,非独鉴冥搜者,谁得而宝之,而和璞不以无识而掩其光。"于是,更喜欢兰花的宁静与唯美,对"幽兰"一词倍加珍爱,几近痴迷的程度。

这一网名伴随着我历经网海中的风雨洗礼,饱尝网海冲浪中的酸甜苦辣,驻足在我的文字中,镌刻在我的心灵里,一路且歌且舞地伴我走过春夏,走过秋冬。城市达人下线后,又随着我来到江山文学网,本想让她继续成为我的"形象大使"和"独家代言人",可惜,我还是迟到一步,已经有人捷足先登,无奈,在江山只有和"空谷幽兰"暂时告别,用"幽兰萦梦"取而代之。值得我欣慰的是,网名中的"幽兰"二字,始终如一地坚守在我的网名阵地之上,成为我心灵永远的慰藉和励志的座右铭。

一直以来就很崇尚兰花,并不因她的名贵而攀附风雅,并不因她的美丽而仰慕沉醉,并不因她的清幽而留恋惊叹,并不因它的高洁而趋之若鹜,只是一种由衷的喜欢而已。一直就想做个心静如水,心气如兰,蕙质兰心的倩倩女子,在阡陌红尘中,独守着那份淡然和宁静。源于对文字的一份钟爱和对创作的一份执着,于是,无论在坚守城市达人的日日夜夜,还是驻足江山的时时刻刻,总是怀揣一颗研磨文字的素心,捡拾工作和生活的间隙,独享那份宁静和寂寞。将殷殷心血凝成文字,敲击在冷漠坚硬的键盘之上,将款款心语瘦成诗行,流溢在素洁的方寸素笺之中,用心花绽放出江山文字百花园中一朵鲜为人知的幽幽的小花--空谷幽兰(幽兰萦梦)。

我不知道,为何绝大多数喜欢舞文弄墨、独享寂寞,徜徉在文字中的心静如水的女子,都喜欢以兰花作伴,都对兰花情有独钟,也许,就是源于兰花的无人问津亦自芳、高雅娴静的淡泊和从容吧。

有人曾细细地描摹过兰花:兰,错落有致,别具一格。抽出几片嫩嫩的叶子,淡淡的青绿,像翡翠,像碧玉。它的清淡之绿,像蘸足了水的绿墨轻轻染上,绿的清纯,绿的可爱,惹人怜惜,令人喜爱。一丝微白穿过其心,日光斜照下,更是显得玲珑美丽。长大了,甜美化为沉着。绿色变浓了,整片叶子都抹上了重重的绿色,厚重幽美。深深的绿在叶子上厚薄而施,构成了一副灵秀的图案。再过一段时间,兰花就抽出了一支圆滑的细茎,一直往下垂,垂出花盆,吊向下方。细茎一节一节连接,像文竹的茎。茎旁长出小叶,这些小叶以花瓣的形式"开放",绽出一个绿色的花之梦。再开几朵小白花,玉一样透明的小花瓣,金黄的蕊,小巧玲珑,在茎上谱出一曲简短的花之乐。

兰的结构也是精致的。叶片纷纷向外边翘起,中间的微斜,越往外斜得越明显,铺垫出花一样的景象。不论从哪个方向看,都是一幅有规律的图案。它就像一位仙子,优美,俊秀。"回眸一笑百媚生",这样浓艳的诗句只配合艳红的娇花。兰,它只是轻轻微笑,只是一片自然之绿,却赢得了多少人的称赞,以致把高尚的君子都比作它。兰,让人沉醉!

从这段文字里,我们不难看出兰花在在芸芸众生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和世人对兰花的敬仰之心。

兰花,自古至今就是文人墨客吟咏的绝佳对象。兰花有着如此旺盛的人气和魅力,其实也是源于兰花本身的特性而为。

一、香。中国兰花自古有"王者香"之称,其香清幽脱俗,飘飘忽忽,若有若无,沁人心脾。偶尔一阵清香袭来,能使人心旷神怡,提神醒脑,茅塞顿开,所以古代就有兰香能够催生祛病的传说。中国兰花神奇的香味,是世界上任何花香都无法比拟的。

二、姿。兰花的叶姿清雅潇洒,历来是诗人画家灵感的源泉。其软垂叶者,娇姿婀娜;其斜披叶者,飘逸洒脱;其斜立叶者,刚柔相济;其直立叶者,雄健刚劲。那些色彩缤纷的叶艺兰,更是绚丽多姿,分外迷人,难怪有诗赞日:"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俗人那解此,观叶胜观花。"兰花的花形变化无穷,姿态万千,有的像荷花,有的像梅花,有的像菊花,有的像牡丹,还有的像松竹……真是包罗万象,数不胜数,好似聚集了花卉的精魂,从兰花中可以找到百花的缩影。

三、韵。兰花的风韵清丽脱俗,是品赏的内涵与精华。兰花中的荷瓣花、梅瓣花,品相端庄,气宇轩昂;兰花中的水仙瓣花,灵动秀气,温文尔雅;兰花中的奇花蝶花,有的形如秋菊,巧夺天工,有的形如牡丹,雍容华贵,风姿绰约,令人百看不厌,浮想联翩。

四、色。现代兰花的花色越来越丰富。嫩绿与洁白,象征着清雅纯洁与超凡脱俗;金黄、红、紫等,寓意富丽堂皇与高贵吉祥。但无论何种花色都共同体现了一个"清"字的本质,素净的清雅,红紫的清艳……都显出玉肌翠骨、纯朴雅丽,各种色彩都受到人们的喜爱。

由于兰花幽香清远,素洁脱俗,"不与桃李争艳,不因霜雪变色",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并获得了诗人墨客的赞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

宋代大诗人苏辙在《种兰》诗中写道:"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怜霜;根依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荫凉;欲遣蘼芜共堂下,眼前常见楚词章。"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峭壁兰图轴》一诗中也慨然落笔,留下了流芳百世的佳句:"峭壁兰垂万箭多,山根碧蕊也婀娜;天公雨露无私意,分别高低世为何?"这些诗词都是对兰花清香宜人,优雅超脱,不媚世俗的风骨的赞誉。

清代江湖派诗人刘克庄在《兰》一诗中这样写道:"深林不语抱幽贞,赖有微风递远馨;开处何妨依藓砌,折来未肯恋金瓶;孤高可把供诗卷,素淡堪移入卧屏,莫笑门无佳子弟,数枝濯濯映阶庭。"

又如岭安卿《盆兰》诗:"猗猗紫兰花,素秉岩穴趣;移栽碧盆中,似为香所误;吐舌终不言,畏此尘垢污;岂无高节士,幽深共情素;挽首若有思,清风飒庭户。"如揭溪斯《秋蕙》诗:"山丛不盈尺,空谷为谁芳;一径寒云色,满林秋露香。"又如张《咏兰花》诗:"能白更兼黄,无人亦自芳;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这些都是描写兰花的清白为人,刚正不阿,孤芳自守的品格以及宽容厚德,默默奉献,不图回报的品质。

我国历代文人墨客对兰花的品赏,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兰文化,兰花丰富的内涵凝聚了广大爱兰者的精神寄托。然而,革命前辈董必武先生的赏兰妙论堪称一绝,他称兰花有四清:"气清、色清、姿清、韵清。"生动地概括了赏兰的精髓所在。

也许,在众香国里,兰花没有牡丹的富丽堂皇,没有玫瑰的俏丽无比,没有樱花的娇艳绚丽,没有月季的姹紫嫣红。可是,没有哪一种花卉可与兰花相比,"兰",在众香国里独树一帜、独领风骚,.而将兰花提升至一个精神高度来看,她的蕴意已完全离开它本身的含义,已成为一个内涵丰富的文化符号和唯美高洁的代名词

人们常常把优雅知性的女人比作兰花,"丰骨清清叶叶真,迎风向背笑惊人;自家笔墨自家写,即此前身是后身。"兰花的魂清骨洌由此可见一斑。兰花不与桃李争艳,不因霜雪变色,绝无矫揉造作之态,更无趋势求媚之容,无人问津亦自芳。

李敖在一篇文章里也曾写过:如兰的女人,她聪明,柔美,清秀,妩媚,有深度,善解人意,体贴自己心爱的人,她的可爱是毫不嚣张的,她像空谷幽兰,只是不容易被发现而已。

做女人,当如兰。清高而优雅,兰心而慧质。她们聚思成文,凝情为章,她们的文字中缀满了生命的阳光和愉悦,还有对生活细节之美的聪颖顿悟。她们更能体会音乐的灵魂和书籍的芳香,更能够享受天的湛蓝和风的清柔。虽然她们表面看上去很柔弱,可骨子里的坚强却是无人可以比拟的。她们情感丰沛、感情细腻,她们一生都向往人世间最纯真、最美妙的爱情,她们一旦步入爱情的殿堂,便会对爱情忠贞不渝,她们对亲情友情更是呵护备至。真如一首诗中表述的那样"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兰味沁心脾,临窗自流芳".

女人,不一定要拥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容貌,却一定要拥有一颗包容大气、玲珑剔透的的蕙质兰心,典雅而不孤傲,内敛却不失风趣,简约淡雅,不卑不亢,一种由内而外升华出高雅清丽的气质,不因年华的流逝而失却韵致,而会随着阅历的沉积如陈年佳酿般历久弥香。

蕙质兰心,这是一个与兰有关的成语。如果一个女子真的能够称得上蕙质兰心,一定是聪明到了极致、优秀到了极点的。也许,唯有从内而外都能如兰的女子,方能做到这一点,也方能称之为蕙质兰心。

虽然,我只是行走在阡陌红尘中的一个文弱的女子,也是一个极其平凡的女子,却非常向往做一个如兰的女子,无论在我的文字中,亦或是在我的言谈举止中,对兰花的崇尚之情从未改变,对兰的向往之情也宛若追梦一般。为此,我在江山为签约作者免费制作的纸质书的自序中这样写道:

流淌的是心梦,跳跃的是风景。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心梦,承载着许多美丽的幻想;每个人一生都会驻足一定的风景,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梦中有景,景中添梦,梦景合一,丰腴流年。

梦是心灵的期盼,梦是思绪的繁衍,梦是理想的放飞,梦是思维的升华。有的梦,犹如昙花一现般美丽一瞬转眼消失;有的梦,犹如昨日长风般清晰可见明断可依;有的梦,犹如似曾相识般朦朦胧胧浅浅淡淡;有的梦,犹如过眼云烟般虚幻飘渺不着边际。

梦,曾孕育过欢愉无限;梦,曾牵起过遐思翩翩;梦,曾激荡过心潮翻涌;梦,曾璀璨过昨日今朝。美丽的梦境,让人流连忘返,采撷无数的快乐幸福;虚幻的梦境,让人如入玄境,饱览旖旎的秀色佳境;恐怖的梦境,让人魂不守舍,布满惊秫的历险心悸。梦,总是和一定的风景相依相牵,相辅相衬。

在阡陌红尘中,一个着素装揣素心的温柔文弱的素女,不喜繁华、不追时尚,唯对文字情有独钟,她,就是一个小我--幽兰萦梦。为此,在我的人生信仰中,不羡慕彩虹的斑斓璀璨,不嫉妒鲜花的妖娆娇媚,不湮没鲲鹏的志存高远,不追逐海浪的信马由缰,不贪恋奢华的物事风景,不浪费今生的红尘萦念,不希冀飘渺的云卷云舒,不期待无望的七彩梦幻,不攀附诱人的高官权贵,不迷失红尘的旖旎丰饶。在我的意念中,一直崇尚做一个朴素、平实、淡然、娴静、知性、高雅、蕙质兰心的倩倩女子。揣一颗素心、忆一袭流年、聆一段清音、蕴一方墨韵,在静谧和自律中书写着自己芊芊的人生。

虽说我只是一个步入人生之秋的平凡的女子,却喜欢在文字的羽翼下编织自己美妙的梦境,在文字的天空中放飞自己旖旎的梦想。在我翩飞的文字中,绚丽美妙的梦思始终是我文字的主旋律,如诗如画的梦境流溢着翰墨的芬芳,书写着流年的厥歌。在我恍若镜湖的心海里,一直就很欣赏高雅知性的女子,一直就很喜欢温柔娴静的女子,一直就很崇尚饱学广博的女子,一直就很敬佩决断明澈的女子。虽然我深知自己很平凡、很渺小,但仍不会失之向往,弃之追求,泯之气节、乱之根本。为此,每当我独处在静谧的一隅,回味流年,翻晒往昔,将满腹的萦念流至指尖,滴滴答答地敲击键盘,编织梦想,将隐隐心语演绎成寂寞的文字,用沥沥心血浇灌一瓣瓣心花,渲染了素洁的方寸素笺,凝香翰墨,缤纷出璀璨的文字之花。

如今,已过知天命之年的我,对文字的热衷程度丝毫未减,依旧是怀揣一颗秋心,倘佯在秋天如画的世界,描绘着秋日淡雅韵浓的景色。借一双素手,绘一幅素景,韵一份素情,揽一片素心,行走在素色如兰的芊芊人生之旅,低吟浅唱着素色年华亘古不变的心曲。

在我的第二部电子书的作品简介中我也留下了如此的笔墨:"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有凉风冬听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生好时节"随着生机盎然的春的悄悄离去,激情四溢的夏又不期而至。从春到夏,放眼原野,百花盛开、竞相妖娆,宛若风情万种的倩倩女子袅袅婷婷、款步翩跹。故此,世人便常把花誉为女子,女子隐喻为花。在这阡陌红尘中,又有几人不爱花?不恋花?花的秉性和气质正与女子的外形和风骨浑然天成、自成一体。作者也是一位喜欢赏花爱花护花恋花之人,更有着女性细腻婉约的情愫氤氲其中,故此,在她的文字中,你便会品读到花的质朴、花的幽静、花的典雅、花的高贵、花的端庄、花的丰腴、花的温婉、花的魅力。流溢于文字中的点点花絮,就是她心灵深处对人间真情和生活感悟的写真。

兰花之韵,清新淡雅,幽雅高贵。女性之美,纤柔淡约,优雅大方。我想:也许在我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还会遇到更多的艰难曲折,在今后的岁月中还面对各种打磨和历练,但一颗如兰之心永远都不会改变。在我的人生信条中,要做一个如兰的女人,永远拥有着一种知性温婉的秉性和脱尘不凡的气质,书写着属于自己独特的人生,继续在文字蔚蓝的天空下,书写心曲、陶冶情操、放飞梦想、丰韵流年。做到无人问津亦自芳,淡看世俗亦自清。

兰花草

文/燕茈

电话刚“嘟”一声,父亲那边就接通了。

记得以前上班开会什么的经常不接他电话,打回去给他的时候,他总是孩子气似的抱怨:“我打电话给你总是不接,你打给我我马上接,不公平。”的确如此,我的电话他从来不怠慢。

一个星期前,因为一些琐事父女俩闹别扭,我赌气就回市区上班了。整整一周,任性地不打电话回家。周末又到了,正当我委屈地掉眼泪时,母亲嘱咐我打电话给父亲。“你爸年纪大了,还要他像小时候一样哄你?”我挂了电话,趴在桌子上为自己的不懂事默默流泪。

父亲也在等我的电话吧?在我关上门的那一瞬间是不是会伤心掉泪?他一定很怀念那个在他怀抱里乖戾的小女孩吧?他是不是希望我永远不要长大,不要长成这样子?

最终我也没有道歉,没事一样对他说,“爸,我这周要回去,你记得给我留鸡腿。”“不留。”他还在闹情绪。

父亲宠我,举世无双。我在他身边撒娇任性,活生生一个刁蛮公主,予取予求。

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黄昏,他在晒谷场的角落劈柴,穿着泛白的旧衣,看见我走来,斧头停在半空,然后放在角落。他旁边的兰花草飘来一阵阵淡淡的清香。

“爸,我的兰花草开花了?”

“是啊,快点洗手吃鸡腿了。”

“嘻嘻,你不是说不留了吗?”

“以后看还有谁这么疼你……”

夏天的风,夹着花香,兰花草自遥远的记忆里幽幽传来,像一个时间老人,低低地解释着我们的来路和归途。想起王阳明那一句“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此时此刻,我的内心是何其“明白”。

小的时候,学过一首歌“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一日看三回,看到花时过……”于是,在一次跟着父亲上山砍柴的时候,挖了一棵兰花草。父亲嘀咕“有时间不如多种几棵青菜,种草有什么用?”于是,我就给他唱《兰花草》,在昔日的山谷中,回响着我稚嫩的歌声,还有父亲爽朗的笑声。

时至今日,我已经不确定当初执意带回家的草,到底是不是兰花草。叶如韭菜,花似百合。那时候的我何止一日看三回,担心自己照顾不好,还“勒令”父亲一定要帮我培土,施肥。父亲一边陪着着我小心翼翼培土,一边嘀咕。

“总是嫌弃我们给你取的名字带花不好听,你看你多喜欢种这些花花草草,这个名字最合适你了。”

“没事,将来我换个笔名。”

“笔名是什么?”

“就是发表文章用的名字。”

“整天瞎想什么呢?多点种地插秧才是正经事。”

十四岁那年,我在刊物上发表了第一篇作文,小作者简介那一栏附有我的照片,格子衫,马尾,有些羞涩,模样倒是很乖巧。笔名:兰花草。理想:作家。前段时间整理旧物发现这一页的时候,内心一阵欢喜。我不知道假如小时候的我遇见现在的自己,能不能友好相处,在浅浅的时光中,我开始惦念那个叫“兰花草”的格子衣女孩。

将刊物拿回家向父亲汇报的时候,父亲笑得合不拢嘴。“哎,我的小作家,你取的笔名也和我取的名字差不多啊……”此后很长时间里,父亲都没有叫我的名字,而是调侃式地唤我“小作家”。我也不知害臊,“爸,哪天我的理想实现了,给你买房,再也不用种田了。”

理想虽然没有实现,但是我终于将父母接到身边,和兰也有着许多不解之缘。有个文学前辈叫我“阿兰”,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叫我,而我应答得十分自然,仿佛这就是我原来的名字。有一阵子,我甚至怀疑他就是很多年前发我第一篇作文的那个编辑,因为记住了“兰花草”,所以叫我“阿兰”。这自然是我想多了。

再后来有开兰花店的朋友执意要送我一盆兰,在花店里兜了几个圈,也没有找到我小时候的兰花草,最后挑选了一棵石斛兰。挂在墙上的石斛兰,开着一朵朵淡紫色的花,粉嫩地芬芳着。挑选这个花的真正原因是我知道石斛兰因其秉性刚强、祥和可亲的气质而被当作“父亲节之花”。它的花语是:欢迎、祝福、纯洁、吉祥、幸福,是赠送给父亲的花,寓意父亲的刚毅、亲切而威严,表达对父亲的敬意。刚开始发现这个“秘密”的时候,我内心很雀跃,我实在是找不到其他更能代表父亲的花了。

那天中午,兴致盎然地捧着花回家,却遭父亲数落:“花那个冤枉钱干什么?还不如你小时候种的兰花草。”

“他们是一个科的,都属于兰科,就像我们是一个家的,都姓冯。”

“***就不姓冯……”

“哎呀,爸,不要被妈听见了……”在父亲身边的日子,总有一种岁月绵长,人间静好的感觉。

两点半,准备出门上班。母亲随口说了句,“叫你爸送你上班吧。”

父亲听说要送我上班,马上换衣服,快乐得像个孩子,幸福得仿佛得到仙女的恩赐。于是,我真的坐上老爸的自行车。

“你的小板凳还在,这么多年也不会坏。”在路上,父亲提起我小时候的小板凳,小小的,贴了绿色的胶板,那是他亲手做的,绑在单车杠上。

坐在父亲的自行车上,四周是呼呼而过的风。风凉凉的,吹着我慢慢变长的发……这时,幸福的感觉,像漫天飞舞的花瓣,我张开双手,应接不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