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章
必读社 > 好文 > 散文诗歌 > 正文

如何描写桃花的文章

2022/12/06散文诗歌

如何描写桃花的文章(精选15篇)

一种品质叫芳菲

文/陶安黎

我是个植物盲,放在过去,是要被冠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而且我对植物缺乏审美情趣,每每在书中读到有关这方面的描写,总是一目十行地跳过去,自己在写作中,但凡涉及景物也总是捉襟见肘,词不达意,但这并不妨碍我看到花开而欣悦,看到草长而惬意。就在上周,我还去了一趟公园,在如织的游人中,赏一眼匆匆的春色。公园里花团锦簇,我却只认得桃花、梨花和樱花,她们在城市开出一派娇艳,给繁忙的日子腾出一些诗意的空间;让人们得以放慢脚步,从纷乱中寻到一份久违的闲情,这毕竟是件令人高兴的事。

不过,当我穿行在沂源县西里镇的万亩桃林中,打动我的不再是那浮浅的娇艳,伴随花香而来的,是一种难以用语言描述的激动。这或许是先入为主的缘故吧。这片土地上诞生的一个人物,成为时代的楷模。

此刻,我行走的土地上,也是留下他足迹的地方;我头上的这片蓝天,也是见证他坎坷经历的记忆的天空。于是,我感到,这漫山的桃花也被赋予了一种品质。

坚定与柔软,刚毅与芳菲,质朴与瑰丽。

周围起伏的群山,仍残留着冬日的枯槁,与绵延的桃红柳绿形成鲜明的对比,也让人联想到曾经的贫瘠。而大山中的桃花,却不以无人而不芳,不为困苦而改节。面对这遍野的芳菲,我不愿去想徜徉在禁苑桃园中欣赏桃花的唐明皇和杨贵妃,不愿去想皇帝摘桃花插于宠妃头上说“此花最能助娇态,”也不愿去想古人用桃花洗面,认为这样可使容貌更加美丽。我更多想到的是那个众人皆知而又百听不厌的民间传说,那个追日的勇者,临死前将神木抛出,化成一片桃林,庇荫后世。

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山水是有气质的,花木也是有灵性的。同样的植物生在不同的地方,会有着不同的品质,就像“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一样。开在深宫的桃花可以“助娇态”,开在公园的桃花可以成为恋人们的“小清新”。然而,山里的桃花却是造福一方的纯美,是遗世独立的清俊,是漫山红遍的气度。

“千朵秾芳倚树斜,一枝枝缀乱云霞;凭君莫厌临风看、占断春光是此花。”人与花草的缘分是说不清楚的。不管是“岭上开遍映山红”,还是“杜鹃山青竹吐翠”,它们也许象征了什么,它们也许本来就是什么。当美与品质融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摄魂夺魄,才是真正的美轮美奂。

此刻,没有理由不想起陶渊明“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华鲜美,落英缤纷”的诗句,没有理由不觉得扑面而来的妩媚春光对心灵的抚慰。这些年来,总觉得自己经得多了,看得多了,对于景色渐渐麻木了,但在这个让桃花染红了的春天,我却找到了类似儿时的烂漫,想奔跑,想雀跃,想大喊,想不管不顾地疯一阵。

西里的桃花,不事张扬地美丽着季节,诠释着生命。曾在一本书上记住了这样一段话:“鲜花,因生之招摇而凋谢;珊瑚,因死之静默而永恒。”

当人进入花的梦,花开在人的心,花朵便永不凋零,花期就是永恒。

一个楷模,足以让一种精神根深叶茂;一片桃林,足以使一方水土人杰地灵。无论桃木能辟邪也罢,桃子能延寿也罢,相信有桃花盛开的地方,便是人间好时节。

游 桃 花 谷 记

文/晓月临窗

游 桃 花 谷 记

晓月临窗

仅将此献给

如花的岁月

和如花的人

并寄托抹不去的思念与赞美 。

初春乍到,柳枝吐絮,万木复苏,一江清波,汩汩东流。 莺歌唱于树梢,燕飞舞于屋檐,白云朵朵,芳草青青。

桃花山谷,花团锦绣。粉面佳人,姹紫嫣红。游人不绝于道,笑语不绝于耳。俊男靓女,揽腰携肩,春心荡漾。 看近处桃花如月,望远处寺庙如云。花似云,云似花,相映成趣;人如花,花如人,香溢四方。山泉叮咚,小溪潺潺,似天籁之音,如交响鸣奏。清澈见底,直视无暇。

小孩戏水,女人拂枝,男人席地,闲情雅致。呐喊于山巅,放歌于花丛,前者呼,后者应,怡情逸性。牧羊于山间,饮牛于溪流,修行于寺庙,适得其所。

蜂匆匆采蜜,蝶翩翩起舞,好不热闹。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如沐甘露,美不胜收。

置身桃花山谷,你成为我的景,我成为你的梦,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睹物思人,美如桃花的你,还看桃花吗?

(2013.3.29)

尘归

文/陈馨儿--馨馨

美女弹指老,全国若微尘。只想在这弹指便过的韶光里于苍茫红尘中寻一归处,只归于自个的。不大不小,容一己之身,足矣,做一个洗尽铅华的女子。

络绎在人海里,如浮萍,找不到归于自个的对岸逗留。只是我累了,想找一个能让自个停下来的地方,让自个安安静静的,听着花语鸟鸣,看着本来阳光下的它们也能够如此夸姣。说走就走,一人一书一笔,走走停停,开端这场不知尽头的游览,享用这偷来的浮生半日闲。

阳光浅笑着,暖暖的,安闲的。伴着这明丽的阳光上路。枝上新绿,花绽丛中,本来景色能够这么美,美得别致。那是桃树,看着这桃树,想起了桃花,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那是它美的姿势。是谁在唱,挥笔半笺云山,旧日桃花不见,谁说桃花人面只不胜,谢在眼底的流年逐渐。十里旧桃花,到对岸,已不见。而吾的对岸在哪,吾不知,那便持续上路吧。

清风徐来,树影婆娑。它像个孩子一样,手舞足蹈着。我登时玩心大起,也像个孩子一样,蹦蹦跳跳。本来我还正年少,i青衫单薄,时间似乎会定格在这夸姣的一刻,似乎芳华不会老。但年华终究会流过自以为的天长和地久,似乎啥氤氲了眼眸,湿了脸颊。仰首望天,我该持续向前。

行走在田间小路,那房,那田,那地,乃至那人,如同在哪见过,那样了解。我想,这便是我心灵的归处吧,否则又怎会导致我心里的共识。似乎间,我看见了那个种豆南山下的老翁,正耕耘着那田,怡然自乐。恰是落日时候,不如就在此处安歇吧,待明日,搭庐为家,于这安定处度过韶光。

总算,我遍寻到我的归处,与书为友,做一个安静的女子。此生已无悔。

在路上,为人生而歌

文/春天的地铁

倚窗扉,听花落溪水,半月钩沉,惊了一池春梦。

“早晨从中午开始”,写罢几个小字,一天的光阴竟然被我挥霍了一半。

睡眼依旧朦胧,终究还是错过了窗外的一米阳光,弱弱的宅在小窝里,孤单也优雅起来。

赖床的感觉像毒品一样侵侵蚀着自己容易懒惰的灵魂,明日何其多,可惜桥上看花的人已经没有了当初的心情。

我疲于奔命,在二三十平米的空间里,想象着几十里外的春暖花开。

“读万卷书如行万里路”,我有些苦笑了,从郑州,洛阳,开封转了一圈后,才发现十几年前的广州,竟然也没有能够打动我流浪的脚步。

孤单的人始终孤单着,再也写不出寂寞如刀这样赤裸裸的句子,成长了,成熟了,即使伤口再深,也忘记了疼痛。

无端感概,感概无端,信手一杯隔夜茶,居然品出了酒的味道,习惯了文字的辗转,沉默成了一种说不清楚的情怀。

茶如酒,酒如茶,淡淡的回想走过的日子,桃杏花开,没有夜来风雨,只有冰冷的倒春寒,春天还在路上,春天正在路上。

努力着,艰辛着,只是为了离开这温暖的被窝,春天的桃花依旧盛开,而我己经不再种桃花,只听见窗外拂掠而去的春风。

寂寞心跳,忍不住又要重温一下陈旧的情怀,冰冷的感觉让所有的情绪都苍白起来。

过往如云烟,温暖成了春雨后的奢望,淡泊如镜,泪湿桃花。

青春的心烦意乱,连思绪都畏缩起来,回忆是把刀子,把过往扎得鲜血淋漓,落花满地,没有了想象中的坚强。

饥饿的感觉,让我越发无助起来,曾经的幸福如泡沫散去,缱绻如画,只剩下渴望。

春天的地铁,地铁的春天,重复一下简单的名称,竟又百感交集起来,一种潜在的怕怕的感觉,弥漫了沉寂的气息。

青春无题,我悲伤了自己,却未能留住那一片灿烂的时光。

想喝一杯酒,醉了三月的花。想轻唱一首歌,点亮那些看不清的方向。

人面桃花,吹面不寒,花伞轻摇明媚的忧伤,一如当年我在玉成桥头的愁怅。

一首《九妹》,听得荡气回肠,借用一句春晚流行语“时间都到哪儿去了呢”。

曾经意气风发的翩翩少年,再也写不出草池河畔夕阳的沧桑,尽管心有不甘,还是无法阻止青春的日渐式微。

华发早生,人生渐老,苍凉秋歌悲白发,辜负了那逝去的大好春光。

无语落花,浅止浅尝,人生最大的距离是选错了方向,君不见雪雨风霜,龙泉桃花依旧次第开放,只是不见了三岔坝上那群竹笛乱吹的放牛郎。

一句“十年生死两茫茫”,凋零了所有的念想,相思若梦,惊艳了漫山的桃花,只剩回忆在笔记本上流淌。

绛溪水暖,油菜花黄,点滴如画,芳菲了人来人往。

《九妹》,纠结了愁怅,渐行渐远谁还在年年种桃花?

那小桥上的女子也可曾倚栏而望,叹息了落花,抚去了清泪两行。

回忆里相见,涟漪了桃花,花堪折的季节耐不住迷茫。

雨歇微凉,红销香陨有谁怜,空折了桃花。

17岁那年的雨季,流淌着茉莉的芬芳,当年的帅哥林志颖还在续写不老的神话,夕阳下不见了竹林深处的丽星砖瓦厂,油菜花黄,只有《九妹》的旋律还在低吟浅唱。

想起“笔友”两个字,竟然有些触目惊心的感觉,浪迹了这么多年,渐渐遗忘了年少时“以文会友”的初衷。

我有些懊恼,也有些悔意,漫不经心中又丢失了一份可贵的回忆。

笔友如诗,在那个电话还很奢侈的年代里,鸿雁传书成就了多少美丽的故事。

一直以来,我都欣喜于信笺的墨香,在横平竖直的句点里,读懂朋友们的喜怒哀乐,或镌秀或温婉。

记得当年的草池中学,很多笔友写成了“曹驰中学”,尽管一字之差却并没有缪以千里,认真的邮递员总是能把信件送到草池中学。

对于笔友,我是用心对待的,每信必回成了我交友的信条,记得我回信的开头始终如一,大概都是某某你好,收到来信甚喜,提起笔己是黄昏之类的话。

虽然有些老套,却暗自窃喜,还有几分小小的自得。

每封信,我都会洒几滴香水或放一朵野花,印象最深的是在邮票上抹一层胶水,那样邮戳盖起打滑,收到信的朋友只需要用刀片轻轻一刮,就可以免费重复使用邮票了。

岁月如梭,当年的信件早已流落天涯,只剩回忆浅藏。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面对过往,面对今天,青春依然含笑盛开。

茉莉的清香,通透了思绪,与其怀念青春不如把握青春。

在路上,我们为人生而歌,风雨遥遥,都是青春闪耀的乐章,梦想的地方就是期待的方向。

食花者言

文/孙克艳

一说到吃,便总是充满了世俗的烟火气,甚至还会让人想到“饕餮”“贪嘴”等颇具画面感的词汇。然而,以花为馔,却是一桩风雅韵事。且,以花卉入食,辅以雅致的烹调手法和独特的美食造型,往往会在视觉和嗅觉上给人带来别样体验,令人印象深刻,回味悠远。

中国自古就有食花的风俗。屈原在《离骚》中诗云:“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饮露食花,既是古代修行者的一种饮食比拟,也是文人雅士不可或缺的赏心乐事。以鲜花为食,更是崇尚“道法自然”与“不时不食”的身体力行。

四季虽花令不同,但以花为馔,食法却大致相同。最简单的,是以花入清粥。这样的吃法最出挑的要数桃花粥了。皎皎的大米粥,熬得软糯,间或粉白色的桃花花瓣,弥漫着桃花清雅的香甜。盛在精致的瓷碗里,粉白相衬,好一个典雅的美味,总让人想起“人面桃花相映红”来。粥入口后,细腻却无法忽视的花香,在唇齿间生发,浅淡而馨香。即使饭后,呼吸和言语间仍有余香。

类似的,还有梅花粥、茉莉花粥、玫瑰花粥等。以不同的花卉入,会有不同的口感和香味,这便是每种花儿的独特之处。大诗人杨万里也拒绝不了梅花粥的诱惑,他在其诗作《落梅有叹》中写道:“才有腊后得春饶,愁见风前作雪飘。脱蕊收将熬粥吃,落 圌仍好当香烧。”梅花飘散时,诗人捡拾梅花后,不但要做梅花粥,还要以梅花当香烧,真真是个雅趣的人儿。

除了做粥,以花入食,还有用花做汤、做菜、做饭、做茶、做酒、做点心等吃法。最常见的,譬如用百合、栀子、菊花、霸王花等熬汤;用洋蓟、金针花、石榴花等炒菜;用玫瑰、菊花等蒸米饭;用茉莉、玫瑰、荷花、金莲花等做花茶。

而梅花、茉莉、玫瑰、桂花等可做点心,若能在造型与色泽上稍做奇思妙想,往往令人赏心悦目而觉秀色可餐,不但能提升美食的视觉冲击力,更让人感受到别样的愉悦。诸如玉兰花、栀子花、南瓜花等花,因其花瓣肥厚肉实,故可拌面糊下油煎炸。脆酥馨香中,是细微而奇特的差异,那是用丰富的词汇也无法言明的感受。此外,紫藤、槐花、榆钱、枸树穗等可拌面蒸食;梅花、丁香、桃花、牡丹等可做花蜜食用。

另外,不可不提的,便是富于风雅情致的花酒了。桃花、玫瑰、荷花、桂花、菊花等,皆可做酒。屈原有诗句云“奠桂酒兮椒浆”,可见战国时即有桂花酒了。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则表明重阳赏菊花、饮菊花酒已经成为当时的风俗。

至于颇富浪漫色彩的桃花酒,千百年来,更是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章。诸如,元代胡奎的“春风吹舞腰,劝饮桃花酒”;明代唐寅的“花魂酿就桃花酒,君识花香皆有缘”;清代屈大均的“新 篘正月桃花酒,溪女鲥鱼只百钱”……端着绯色的桃花酿,桃花的芳菲飘逸而出。于是,曾经的桃花,经过一个春秋的沉淀酝酿,穿过时空,与今年的桃花相逢。如此,便是两个春天的相遇。

不同的花卉,经过不同的承载与烹调,飘荡着异样的芳香,并让人在头脑中幻化成深浅不一的旖旎景致;即使历经风霜,却依然绚烂璀璨,那便是不曾被辜负的美好时光。

见花开于枝头,见花开于杯盏,做一个“花吃”,甚好。

三月桃花红

文/卡车

“三月桃花,四月杏儿。”每到三月,大地转暖,还在小草正准备钻出地面的时候,桃骨朵就虎头虎脑的拱出了枝条,迎风摇晃。没几天,花苞渐展,鲜嫩嫩的桃花就盛开了。花瓣白中蕴红,实实的充满了生命力,一点也不显得张扬,一朵一朵的挤在一起,热闹平和。我说不上为啥喜欢桃花的颜色,但它绝不像杏花一样,白中带红,带的有点儿勉强,更不像梨花一样白得有点儿虚假,有点凄惨。桃花白中融红,融得自然,蕴得柔和,让人舒服,又红得火一样热烈,教人提神。

小的时候,我家的院子满是桃树。每当桃花盛开时,院子粉红烂漫,花香四溢。在树叶欲展未展之际,春天最早来到我家。我踮着脚,伸长脖子,细看桃花的芳容,看够了,就拿着细棍追弄蜜蜂,成群的蜜蜂,嗡嗡的忙来忙去,腿上带着一嘟一嘟黄色的花粉,叫上名的叫不上名的鸟儿,啁秋其间,蝴蝶是很少见的,也许还没有成形吧?我曾无数次为爱美的蝴蝶错过这美好的春色,而深感遗憾。桃树花繁叶茂,袅婷伸展,有的临伸到墙外,树下狗跑鸡叫,一幅田园桃花图。而此时的田野,正值“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时候,柔柔的风中略带一点凉意,桃花让我最早看到春天的容颜,嗅到了春的气息。

没几天,花落叶展,满身绒毛的小桃儿,便一嘟噜一嘟噜的悬挂在枝头,虎头虎脑摇晃着,笑迎东风,在我们这儿,这小小的桃儿也许是一年中最早看到的果实了。每每这时,我把家养小麻雀,驾落在桃枝上,我仰面躺卧在桃树上,听着鸟鸣,享受着桃树的阴凉,幻想着满树满树的大桃儿,那份儿惬意,是大自然特别赐给我们农家孩子的,也是刻骨铭心的。桃儿渐大时,绒毛就悄悄地褪去,露在叶外的桃儿脸,渐渐的红了起来,树下就引来了成群结队的孩子,仰脸数着,比谁数的桃子数又准又快,谁发现的桃儿又红又大。每每此时,母亲就来到树下,告诉孩子们别把桃儿弄下,等桃儿熟了,保证人人有份。那时候,村子很穷,一年到头,人们见到的水果只有村里种的很少的桃儿杏儿,至于苹果梨的,只在书中见过,当时,对孩子来说,桃儿是有很大诱惑力的。我母亲说话是算数的,就连孩子们也知道,虽然村里有桃树的人家常常桃儿被偷,但我们家从未丢过,这完全是缘于我母亲。每到桃儿熟好时,母亲就让我用木升子,端一大升子挑拣出来的又红又大的桃子,挨门逐户的送去,从东送到西,从南送到北。大街小巷,我乐此不疲。那段日子是我最风光最快乐的时光,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觉得给人东西比拿别人东西更幸福。

桃子不是一次就摘完,在每枝树顶总要留一些,给我远方的亲人,姥爷、堂姐、大姐……等他们到来的那段日子,我特别的忙,今天盼姥爷上门,明天在村边了姐姐归来,每天早上,都要看院里有没有喜鹊在叫,“喜鹊叫,亲人到。”亲人一来,我就忙不迭的上树摘桃,红红的桃子,一口咬下去,蜜汁水甜,紧咬忙吃,汁水就流满了下巴,亲人边吃边和母亲拉着家常,其乐融融。我呢,就胯下夹一条高粱杆,一溜烟跑到大街去了。

三十多年过去了,故乡的许多东西都离我渐渐渐远去,但每到春天,我都会想到那家乡的桃花,还有那暖暖的乡情。如今在菜摊上买到的桃子,远远不及家乡桃子甜腻,家乡的桃子,咬一口就甜到心底,而今的桃子都是从外地运来的,连五成都没熟到,分量倒挺重的,却没了桃味。

啊,多想再吃一口家乡的桃啊!

花红花白

文/蒋忠民

“桃花来你就红来,杏花来你就白,漫山遍野向阳开,啊格呀呀呆。”第一次听《桃花红,杏花白》这首歌是在桂林师专音乐厅,一个退休老干部合唱团要去贵州参加比赛,在那里彩排。曲子很抓人,很能触动泪点。回到家用电脑百度一下,才知道原来是山西左权县的一种民歌,叫开花调,当地民歌手唱起来就地取材,见什么唱什么,可悲可喜,可单独咏叹也可群体抒怀。

不久之后,偶然看电视,广东卫视的社会纵横栏目用几十分钟介绍了与这首歌相关的一支盲人演唱队伍,某电视台一位当红主持人为了这支队伍,舍弃了优厚待遇和光鲜的工作,用近十年时间与这些盲人生活在一起,并且自己筹资拍摄了一部反映这群盲人演唱队伍的电影。这期节目,我是看得多次流泪,尤其是队长刘红权为母亲去世而唱的与我们一般听到的《桃花红,杏花白》截然不同的歌词,确实催人泪下。

多年以前读杜甫诗歌,读到那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对于什么叫触景生情,什么叫借物言志有了一定的理解。如今听了各种版本的《桃花红,杏花白》,对于诗词中情景因人心情而异的理解又进了一层。佛家有禅语,看山不是山,看花不是花,我们平日看到花红花白,最直观最简洁的感觉就是美不美、香不香,一般人有谁看到花而想到别的呢。如果真那样的话,会被人说成矫情,说成做作。黛玉葬花,也只能出现在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换了人物和场景,便会给人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

立春过了,雨水过了,市区各公园的花,先是有梅花,然后是樱花、桃花、李花,接着有广玉兰,接着有迎春花,不单单是花红花白,而是真正进入姹紫嫣红境界。某微信公众号告诉我们,某县某村的山楂花开了,号称最纯净的花;朋友圈有人晒出,到某某地方看格桑花,看油菜花,看紫云英了。其实,紫云英作为一种绿肥,在好多年前可以说是阡陌相连处,皆见紫云英,与紫云英同时热烈的,是开着紫色小花的苜蓿,也是一种绿肥。到这个季节,每逢周末,城里人便相邀,到某处乡村,对着田野的鲜花欣喜若狂,全然忘记自己的父辈或者自己本人,当年在农村,对于这些花事那是何等的司空见惯。

“春风放胆来梳柳,春雨瞒人去润花”,桃花红,杏花白,与杏花媲白的,还有梨花、李花,加上火红的杜鹃花,黄灿灿的油菜花,以及各种叫不上名字的野花,便装扮出一个绚丽缤纷的春。人的思绪,人的情感,在这个绚丽缤纷的季节,变得丰富,变得多彩。

有喜欢热闹的,变着法子策划组织出形形色色与花相关的节庆,譬如桃花节,譬如梨花节,譬如樱花节。不管什么节,赏花,会友,让大自然的空灵俊秀洗涤心灵的繁杂纷扰,返璞归真的效果殊途同归。

当此春光正好,有闲暇,邀三五好友,或自驾,或骑行,或徒步,走出钢筋水泥的围城,走进大自然的怀抱,不必为“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而惆怅,亦无须为“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而高歌,只管用每一个毛孔去呼吸,只管忘却功名利禄宠辱得失,放松,再放松,渐渐地想像自己成为万朵春花中的一瓣,全身心融入到和煦的春风中,未尝不是人生一大幸事。

童年记事

文/蒲公英

我是16岁离开那个县城的,但我永远记得小时候在农村的那段生活,虽然生活很苦,不过那时候正处于天真烂漫的年龄,生活的事我不懂,只知道不饿的时候就玩,所以我是快乐的。在我的记忆中,我们大多时候都住在学校里,一放学,一个大院就只剩下我们一家和空荡荡的许多间教室。那时经常有小朋友问我,你说话不是我们这的,你哪儿人呀?后来回到徐州又有同学问我,你是哪儿人呀?我的发音既不是山东话,也不是徐州音,我是南腔北调。

不上学的时候我就和弟弟一起捉蚂蚱,用一根毛草,好像就是今天在空间牧场种的那种牧草,可以穿好多蚂蚱在上面。后来我们搬到供销社的大院里,仍然没有小朋友玩,暑假里我就和弟弟一起练毛笔字、下象棋,有时我也去找住在附近村里的小朋友玩。童年一直很孤独,以至至今我仍然不活泼,还是喜欢一个人安静的在家呆着。爸爸每次出去总喜欢买书买杂志,这是我最大的乐趣,但爸爸不让我听收音机,让我写作业,每次爸爸一走,妈妈去上班,我就偷偷打开收音机开始找歌听,那时流行程琳、朱晓琳的歌,还有,感觉成方圆这名字起的真好听,由于我频繁的换频率,拧来拧去,经常把收音机搞坏,我就自己打开后盖去连接线头,这试试那试试,按按中周,有时也能搞响,但大多时候都搞不响,最终被爸爸狠批一顿,我太喜欢听歌了,这“好习惯”至今都改不了。记忆里虽然物质上不是很好,但精神上还是很充实的,一脑子的歌词。

记得在那个大院有棵杏树,旁边还有棵桃树,我吃过酸杏也吃过微红的毛桃。大概2周前,老公和女儿出去晨练,女儿在路上捡到一枝花,我起床看到餐桌上花瓶里的花,脱口而出这是杏花。老公也分不清是桃花还是杏花。如今楼下花园里的桃花才刚刚绽放,事实证明我的判断是正确的。杏花开的早。杏花比桃花小,桃花的颜色比杏花红。小时候经常听山东人说:桃花开,杏花败,栗子开花煮咸菜。

我还记得在我上学的地方曾经有一片苹果园,苹果开的是白色的花,记忆有点模糊。高年级要毕业了,学校来了个照相的,大家纷纷拍照,我和弟弟就在一颗苹果树下合影,好像我还手扶树枝,虽然是黑白照片可很清晰,照片上的我一头天然卷发,微笑着,皮肤白白的,我认为很美。

我在山东有好几个小伙伴,童年的记忆那么深刻,至今难忘。 童年是快乐的,生活是幸福的,那些美好的往事永远值得我怀念。如今,我长大了,已经远离了那懵懵懂懂的童年时代。是的,人不能生活在回忆中,但回忆却使我感觉很幸福、很美好。

桃花→爱情

文/卷毛、也个性

桃花,爱情!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路边的桃花已悄悄地爬上枝头,红艳艳的小精灵映红那个小天空。不得不惊叹于大自然这双巧手,在打造自然的时候,也成就了这份独特的美丽。

在这片天地中,被这红地夺目的花朵占艳整个春意,红了桃花,绿了树芽,好一个春意盎然,这树底下,刹那间,让我想起了过去在乡下的土土的粉色的、白色的桃花。

小时候,会在村中发现那淡淡的、淡淡的、浅浅的、浅浅的的粉的、白的桃花儿,纯纯的,依然也不失那份属于他们的柔情。随着风吹雨打,它也会掉下落下小花儿,然而就是在这份落红中带来了花的果实,最终会在夏天迎来那芳香的果实。这不就像我们过去的、纯纯的爱情吗?

那时候,很多的恋人,会在媒人的撮合下,带着一份喜欢,带着一份期盼进入那充满无限美好的婚姻,中间或许会有磕磕碰碰,像那土的桃花儿一样也会落叶,但它大多的人都会以婚姻的名义让它结上果,给甜美的爱情划上美丽的句号。那时的爱人,大都都会在守候自己的爱人,守候自己的爱情,就算这婚姻的围墙有着太多太多不如意,可最终都能做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那是天长地久,那是爱的见证!

而现在,大多的恋人,很快就会进行热恋,像那现在的红红的桃花一样,开始时是那么的惊艳,那么的美丽,很快就熟悉便自然而然地走在一起。在没有了解对方的时候爱得轰轰烈烈,而又是在了解对方的时候成为这个世上最熟悉的陌生人。

就像那红红的桃花,一开始我惊艳于它的艳丽,而这几天,我在抬头之际,便发现所有的红儿已完成了它的花儿使命,早已在树下,新嫩叶已上了枝头,它又开始了它新的寻觅,似乎不曾见过花的痕迹,因为枝的那头没有见到我所期待的果实。

早已习惯这种爱情,很多的时候,很多的人,恋爱时总是说谈感觉;而结婚了,就现实起来,那个曾经爱过的人早就忘记,总开始新的寻觅,很少人会记得给曾经的爱情结上爱的果。总是说只在乎曾经拥有,不管未来怎样?若彼此都深爱过,现在又爱着,何必曾经拥有呢,这又是什么的想法?

桃花,爱情!过去的桃花,过去的爱情,淡淡的,纯纯的,让人向往的!现在的桃花,现在的爱情,红红的,艳艳的,让人陶醉!若把这种桃花嫁接在一起,有着艳丽的外表,又会结上朴实的果儿,那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期待啊!让两种爱情观结合在一起,轰轰烈烈地开始,光明正大地天长地久地在一起,又会是一样什么的感觉呢?

回忆,有时令你灿若桃花,有时令你潸然泪下

文/墨子曦

回忆的画面,记录的语言,爱始终是你手中长长的线,载着我的想念,飞过了地平线,你温暖的笑脸还一如从前。回忆的画面,记录的语言,你说要我学者勇敢一点,偶尔哭红双眼,你一定会了解,眼泪是我心中另一种完美。——题记

夜,卷席了整个空间,虽然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叫做月亮的物体,可是,它的光芒远远不能把整个世界照亮。静立于窗前,遥望远方,酒醉的霓虹闪亮了大街小巷,可以想象那边的人还在享受午夜的芬芳,而我,就只能静静的遥望,却不能一同享受午夜美醉的时光。

夜,总是以安静的方式收场。而我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厌倦了都市的喧嚣,那种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的大城市的喧嚣会让我很浮躁。越繁华的街景就会给我越悲伤的心情。喜欢一个人穿梭在安静的小巷,听着音乐,漫步在路边的青苔路上,偶尔一两个人擦肩而过,没有车笛声,没有霓虹的闪烁,那种恬静,那种和谐,就像是仙境一样,深深的陶醉其中。

一个人走了很久、很久,久到连自己都忘记了来时的路,也不知道自己的下一站在何处。偶尔停下,靠在路旁的小树,聆听树叶的摩擦声,感受自然的美妙。不禁开始冥想,曾经的你我是否也来过这个小巷?那是的你也如我一样漫步在路旁,不停的走,不停的张望,感受着夜的宁静,感受着昏昏欲睡的小巷。也许,在某个瞬间,你感受到了这个城市的鼾声。可这样安静的夜,简单华丽的街景,我们又是以什么方式收场?

你说过:“世界在变,可我不要你变。”我们都坚信着只要努力,一切都会如昨天那样美丽。可是,最后发现,原来不是这个世界在变,而是我们在变,我们的细胞在变,我们的心情在变,我们的思想、心理,一切的一切都在变。变到忘记了原来的自己,忘记了那个曾经对爱深信不移、那个为爱半痴半迷、那个心口如一的自己。

一朝花开,一朝花落。这世上难道就真的没有永恒的美丽?花开花谢,潮起潮落,时间万物总是变幻莫测。曾经的誓言,如同镜中花、水中月,真是存在却遥遥不可及。那些回忆曾经令我快乐的毫无头绪。此刻,我已经不敢在触碰那曾经的“美丽”。曾经那些过往就像一只带刺的玫瑰,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抱在怀里深深爱惜,那样会触痛自己。

夜晚的风清凉如许,吹动着额头的流海,翻动着我杂乱的思绪。这样的夜晚,安静的叫人难以入睡。沏一杯清茶,坐在电脑前指尖在键盘上敲敲打打。只能用文字来寄托内心的苦闷。也记不清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了伤感的文字,喜欢了伤感的文学。那种淡淡的伤总是莫名出现,难以抹掉。那些文字都融入了笔者的心境,有时也会把自己的想象成书中的模样,那些感伤的故事情节好似曾经经历过一样,同最心底的声音产生了共鸣。

人生若无法初相见,还不如不相见。相见,必然留下怀念。相恋,必然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而现在那些沉在脑海中的记忆,在时不时的触痛自己。曾经、过往,那些在一起时的光影都深深的存在脑海里挥之不去。等待时间将它们慢慢沉淀,慢慢忘记。时间,真的好伟大,好多人都在夸赞它可以让一切改变。可是,谁能告诉我这时间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将那些刻骨铭心的痕迹消磨去?

爱,分为两种。勇敢的人选择永不言弃,而懦弱的人选择在远方祝福你。道一句“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你若不好,我又能如何?我已经走不进你的世界,最终我们还是选择了各安天涯。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前世的我不知在佛前求了多久,才换来了今生的回眸。谢谢你曾经给我的爱。谢谢你曾经也让我快乐过。

如今,你走了,什么都没有留下,只有这些曾经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回忆,有时让我灿若桃花,有时却令我潸然泪下。黑夜,是思念最疯狂的时刻,那么,趁着夜色,让我再疯狂一次吧。在茫茫人海中遇见你,今生足矣…

桃花潭水清又纯

文/秀 兰

桃花潭早在神往之中。每每由凝思进入幻境,将自己比作李白、汪伦,或岸上,或舟中,送人或被人送着,一样的难分难舍。

真到桃花潭来了,一个暮春的雨天。雨是江南独有的,似雨似雾,丝丝缕缕;桃花潭也是江南独有的,在皖南青弋江上游,在蒙烟细雨和莽莽苍苍的历史之中。穿过水东翟村,出踏歌岸阁。眼前是墨青色无声的青弋江,背后是青青的生满益母草的踏歌古岸。透过迷蒙的烟雨,我似乎看到,在另外的时空中, 李白衣袂飘飘,站在船头,就是那种江南特有的小小的梭子船,他的眼睛里滚落着春雨一样晶莹的泪花。汪伦和乡亲们在岸上,手舞足蹈,赤着脚,踏着江南特有的节奏,唱着已流传很久的送别歌。在他们身边,青弋江水默默地陪伴着他们,悠悠流淌着、轻吟着,桃花灿烂地地盛开着,小雨牵肠挂肚地飘落着。李白被汪伦及村民们的深情打动着,顺口吟诵着那首脍炙人口、流传千载的《赠汪伦》……

不见有谭,只有联袂而来、一衣带水的江水。原来,春夏水涨,将桃花潭水与青弋江水融为一体了,深不见底,恰如一颗璀璨的蓝宝石,镶嵌在青弋江边、皖南大地上。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在江边,在水里,在那种烟雨迷蒙的意境之中,静静地濡染着生命的嫣红。我突然想起,潭水和桃花和谐组合的景象,似乎是在静静地等待着什么,是在等待着李白的回访还是在等待汪伦重演送李白那场真挚而热烈的盛况呢?

风中似乎依然飘荡着汪伦的歌声,雨中似乎仍在裹挟着李白酒杯中那浓郁的酒香,桃花潭则似乎仍然默默地沉浸在李白和汪伦深深的情意之中。逝者如斯,而烟雨中的桃花潭却留住了永远飘荡不去的小舟,还有那随着汪伦的踏歌节奏而偏偏起舞的嫣红的桃花……

人是感性动物,人的情感分多种,有爱情、亲情、友情等,而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又分很多种,比如倾盖之交、酒肉之交、点头之交、利益之交、君子之交等等,其中,君子之交是最可贵的。因为,它是在你危难之际,默默伸出的援助之手,是不带任何附加条件、也不索取任何报酬的交情。在物欲横流、势利盛行的今天,这种交情应该是与纯真的爱情、真挚的亲情相提并论的弥足珍贵的情感。如俞伯牙与钟子期、李白与汪伦等之间的情谊,都是这种纯真友情的象征和典范。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南朝·宋·陆凯《赠范晔诗》】

“终身执此调,岁寒不改心。”【南朝·宋·鲍令晖《拟客从远方来诗》】

“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唐·魏征《述怀》】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李白《赠汪伦》】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唐·鲍溶《壮士行》】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人生结交在终始,莫为升沉中路分。”【唐·贺兰进明《行路难》】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宋·王安石《示长安君》】

“送君四十里,只使一帆风。江边千树柳,落我酒杯中。此行非久别,此乐固无穷。但愿长如此,来往一生同。”【宋·苏轼《陈季常见过》】

“一路好山思共看,半年有酒不同倾。”【宋·姜夔《寄时甫》】

“味甘终易坏,岁晚还知、君子交淡如水。”【宋·辛弃疾《洞仙歌》】

“穷达付天命,生死见交情。”【宋·徐冲渊《水调歌头怀山中》】

“青郊歇马拂吴钩,萍聚天涯共白头。”【明·袁宏道《忆弟》】

“如今白发知多少?风雨扬州共被眠。”【明·袁凯《扬州逢李十二衍》】

“意气还将然诺重,得失荣枯何足论。”【清·颜统《贫交行》】

……

古人关于友情的诗词可谓浩若烟海,难以尽述,但他们的一个共同之处是,不讲贫富贵贱,全以纯真的友情而论,绝无当今的势利之心、互相利用之意。

现在的所谓朋友,大抵分四种类型,亦可称为圈子:一是按地位分。地位差不多的可以交朋友,地位较高的,不屑于到较低档次的圈子里凑热闹,地位较低的则难以高攀所谓高贵人的圈子;二是按贫富分。富豪的圈子里,罕有穷人露面,因为没有共同语言,相反,穷人的圈子,富豪们也不屑于俯就,因为那样会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是按行业或兴趣分。不同行业或兴趣的人,也难以有共同的语言;四是按性别分。这个毋庸多言。但是,无论按地位还是按贫富划分,其中鲜有真正的友情,这类人满眼都是权力和金钱,纯属互相利用、蝇营狗苟之辈。一旦你失势或暴穷暴富了,那就立刻开除你“圈籍”,毫不留情,属于真真切切的乌合之众,丝毫没有人情味,甚至连猪狗都不如。因为这类人无一例外地都是衣冠禽兽。真正能祸国殃民的败类也大多出自这种圈子,因为他们有野心也有能力。而按行业或兴趣划分的却大多是有共同语言,说得来。虽然不排除有害群之马,但毕竟共同语言远比那些权贵圈子多的多。至于按性别划分的圈子,则纯粹是自然形成的,不足为论。

然而,封建社会虽然也有这种圈子等级,但并不那么严格,出圈者比比皆是。比如,俞伯牙和钟子期,一个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一个不过是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两人的地位、贫富相差悬殊,很难相提并论,但偏偏因为两人都对琴有偏好,因而结为知音。俞伯牙还因钟子期先他而逝抱恨终生,故有摔琴谢知音之佳话,相信当今之世,再难寻这种知音了。当然,李白与汪伦的交情又是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唐天宝年间,卸任安徽泾县县令的汪伦慕名修书,将当时的诗仙李白骗来,说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李白到来之后,见并无汪伦书信中所说的那种景象,仅有一汪桃花潭水,一家姓万的老板开的酒店。汪伦说清实情之后,李白哈哈大笑,并不为意。留住几天之后,汪伦送李白好马八匹,美酒数坛,并带领村人拍手赤足踏歌而送。李白的船走远了,汪伦还站在岸边挥手致意。李白为汪伦的挚情深深感动,因为随口吟诵了千古绝唱:“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一个是卸任的县令,无权无势;一个是诗坛大腕儿,皇帝老儿眼里的红人儿,两人相隔千里,素不相识,更毫无利害关系可言,而且李白还是被汪伦骗来的,但两人却结为至交,为什么?全为高雅的兴趣耳!可见两人的友谊是多么的纯真、深厚,连深千尺的桃花潭都难以比拟,试想,现在还有这种友情吗?

桃之夭夭

文/风细细雨纤纤

先色夺人的花,一定是桃花。

春刚刚来,新叶还没发育全呢,桃花苞苞就满枝了,点燃的鞭炮一般,噼噼啪啪开了,一树的花,都精心上过胭脂,在春风里笑,笑得口无遮拦。

一树桃花在墙角旮旯处笑,一枝桃花从泥墙青瓦出偷跑出来,一排桃花树穿插于翠柳之中,一园子桃花从车窗外晃过去,天呀天呀,眼睛受不了了,心噗噗、噗噗噗跳得没了节律。眼睛与心,都是女娲造给人的最好色的器官。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花与爱情总孪生,何况桃花,满树满树的胭脂色,逗嬉得人的心蠢蠢欲动。在桃花树下与桃花一样的女子谈一场恋爱,多么好,青春帅气的大男孩嘀咕。尝过爱情滋味的人桃花树下站,“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人面不知何处去了,桃花依旧笑春风,多么让人神伤。

却还是喜欢桃花,满架山追着看,车子里坐,窗外的桃花一树一树闪过,挺直身子舍不得眨眼睛,跟车里的朋友说,快看,快看呀,这一树好看,还有这一树也好看。朋友笑话我是花痴,我笑笑,答,花姑娘么,竟觉得自己如窗外的桃花一般,一下子千娇百媚起来。

突然就想起一个女孩。的确长得好,身体的每个部件都搭配得恰到好处,头发黑而亮,眼睛黑而亮,瓜子脸,棱鼻子,她盯着你看,一汪春水的样子,眼眸体态里有风尘的妖娆味道。是一支招人的桃花呢。当然知道自己长得好,却还要艳,还要妖。电视剧中民国的那些女子多妖啊,旗袍裹缠着丰满的肉体,风情纠缠在眉梢唇角,娴静如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真真勾人的魂呵。

女孩子对于美的追求是无师自通的。她一些天里是描黑唇涂黑指甲,郁郁寡欢的模样;一些天红唇红指甲,夺人眼目的模样;一些天红唇绿指甲,风尘妖媚。无论上什么样的妆,眼睛却还是藏不住的清澈。才18岁啊,还小着呢,当然不喜欢学习,学习有什么用,女孩子的漂亮才是征服世界的法宝,女人以征服男人而征服世界,心里是这么认为的,就不羁,就青春,坐在教室最后面一张桌上,书里夹一面小镜子,其他同学读书,她照镜子。就是好看啊,有什么办法呢?有时候,快要响下课铃了才娉娉婷婷来,喊报告,老师不啃声,她就站教室外面,抠墙壁,趴玻璃窗上往里看,笃笃笃,笃笃笃敲玻璃,终于被劝退了。

真是天高地阔啊,坐麦草垛一样红头发最疯的男孩的摩托车上,一股风一样刮到这里又刮到那里。歌厅里的老板也惹不起,便夜夜笙歌。某一天酒醉,醒来时屋里有三四个男孩昏睡,自己呢,衣不蔽体,女孩子的第一次给了谁都没弄清楚。当然恨,眼睛里的清澈恨没了,是真正的桀骜不驯了,不怕天不怕地,家里人权当她死了。那些男孩子哪里有钱供她长期挥霍呀,何况,一天赛一天母老虎,谁受得了呢?终于作鸟兽散了。

嫁人是唯一的出路。一张漂亮的脸果然救了她,丈夫是公务员,有固定收入,生活当然有保障。最关键的是那男人疼她,是真的疼,钱并不宽裕,他陪她吃羊肉,只要了一碗,她吃,他给她剥蒜瓣。他给她买各种各样的护肤品、指甲油。她感动了,下决心要真正做个好女人,收心了,给丈夫做饭,收拾屋子,欢天喜地要生育一只小崽崽出来。

却遇见了另一个高大帅气的男人,瞬间就心旌神摇了。最受不了的是那男人对爱人的好,他看妻子时,眼眸里的温情都要变成泉水滴出来了。真让她受不了。镜子前站,看自己,身材有身材,相貌有相貌,且青春美艳,那一点都胜过那人的妻好多倍。可那男人从不正眼看他,从不。欲火和邪恶一起熊熊燃烧。得夺过来。这世间就没有自己拿不下的男人,她发狠。

想了无数的招,去他的家,喊他的妻姐姐,嘴甜勤快;下班时间赖在他单位门口,劫人;穿低胸的衣,花好长时间描眉涂唇,在他眼前晃呀晃;守在电话亭里一次次往他的办公室里打电话;找他的妻,说自己怀了男人的孩子……终于成一支毒罂粟了。当然闹得人家家里乌烟瘴气,临了,灰头土脸败走他乡的是她。能挺过恶风恶浪的婚姻才是最好的姻缘。

桃之夭夭,桃花的夭夭,是盛开,是素净,是美好。桃花的夭夭,与贪婪、恶毒,一定背道而驰。夭夭子兮说,心要跟着春走,但不贪恋,春越妖娆,心越素净,要学会把持自己,在春天,把自己开成一棵花树,一定要是树,贞静,祥和,夭夭。

一个女人,生成桃花的模样,上帝已经格外恩宠了你,若一路往邪恶里走,毁灭的,最终还是自己吧。电视剧《贤妻》里的郑广美在贪欲里泯灭了良知,把自己变成了一条毒蛇,我所记述的女孩,要走的路还那么长,若回头是岸,该多好。

芳香盈路

文/栩栩

那些校园里的花,在春天里,需要人去纪念?

玉兰

和同学吃晚饭回宿舍的路上,正好经过那条长满玉兰花树的小道。灰暗而凝重的天色,让印像中有关春天的记忆蒙上了一层低靡的色彩。

一旁的同学调侃着学习生活上的琐事,而在另一旁独然自绽的玉兰树,顶着春天的骨朵,迎在风里。

纯白而张然的神情,仿佛只是置身世外的隐者。这世间多少污浊都在眼下,一朵盛开的纯白如芙蕖般的玉兰花好似盈荡在西子湖畔。玉兰,该是百花园里最稳重的花,而能在晚春的四月中,望见孕育于寒风中的白色的花,该是多么欣然多么激荡人心的事情!

在白色而幼嫩的玉兰树前,我仰望再三,为这阴霾而干冷的校园能有如此之亮色而喜,更为能够踏春于春暖花开时而悦然。

粉色桃花

在一丛丛绿草茵间,我望见那株虬髯的桃花枝干,内心喜不胜收。

粉色而于蕊芯中点缀斑斑星辰,那纷飞于四月间的桃花,多像是一场梦。梦里花落知多少,并非只是像那乾隆皇帝拈来的一首诗那么小巧。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十一片,飞入草丛都不见。”

为什么当年居于皇城政务烦身的乾隆可以写出这样的诗来,数数而点其花瓣,随手散落的花瓣吟成童哦消失在风里,堙没在草丛?这轻灵的一丛排比已经不是春天的风所能够演奏的起的了,能够演奏的便是那香盈十里的花芬与蜂蝶的胜景!

春天可以有多种解读方式,可以演绎楚辞,可以拈来诗经,可以写意山水,可以商时风,可以宋时雨,然而千万种演绎方式总难逃一种结局。

那结局究竟是什么呢?

《大林寺桃花》这么描述写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飞入草丛都不见的御花(反正是乾隆当年折的花,必然是御花园中的某种花,姑且叫之御花吧!)和人间芳菲已尽的万芳相遇之时,春天已经走向之末了。

下一站,夏天。

迎春花

在北区排球场那一路的小径上,米茶色的小黄花点缀在灌木丛里,写满了一个春的记忆。

微小而繁密,枝长而蔓生。这种先看到花朵而后才长出叶子的花,叫迎春。

世人给其典雅而生气的名字不是因为它的貌,只不过是百花之中惟其开的最早。迎春,迎接春的到来。那春可以让一朵花因之而美丽起来,着实让人动容再三。

红楼梦里的十二金钗中名叫贾迎春的,曹雪芹将其定位为一个悲剧的女子。这个在贾府里庶生的二小姐,性格懦弱无能,最后误嫁山中狼,被其夫虐待而死。迎着寒风,凛凛开放于初春的冷色里。这抹幼嫩而卑微的黄色只能被人践踏而自欺淹埋于世俗人伦的高压之下。迎春的命运可见一斑。

因着这株黄色,那春的最初的本色,是否也是源自于春意盎然的色彩里呢?从那丛灌草丛中出墙的迎春上,我找到了答案。

酢浆草

水红色的一朵小巧的花,在草丛中,悉悉零零的浮现在我的眼前。

看过同学曾经在微博里发过的有关四个叶子的三叶草的照片,我越来越相信那充满希望的三叶草,可以给自己带来好运。

那样红到极点的拇指般大小的花,竟然可以用紫色来抢入眼帘。不知道是不是作家们在写春的时候的典型代表意象,还是只是因为这样小巧而簇拥在一起的花的非常惹人,我总能在很多春的文章中觅得些许酢浆草的踪迹。

“酢浆草软软的在地上摊开,浑朴,茂盛,那气势竟把整个山顶都压住了??????”

或许,在面对微小的山花面前,我们应该报以一种敬畏而坦诚的态度,因为是它们让我们看到了春的最绚丽的样子。

而生命,正是这些茁然茂盛的小花们所演绎着的壮大而华美的画面,不是么?

在一朵朵三叶草盛开着的晚春的季节里,绿以及绿意的波浪上张放的紫色的小浪花,一直荡到我的心田。

柳浪

浪掷的一角,那些绿色的波涛,在风里,飞舞。

虬髯客看红拂女极地的长发时的眼神是惊讶以及赏心悦目的,可在面对这声声柳浪的春色里,我竟愈发不敢相信春天的魔力。

打了蜡的蓝天永远都是那么蔚蓝,而在枯老的古树上抽出新芽的柳树竟让人不忍卒视。现如今,在经过天桥看桥下川流的车潮时,那南门里浪掷而出的绿,真的让人动魄心惊了。

古人在灞桥前折柳以示送别友人,而那受赠者手中的柳枝竟也非比寻常。只是因为其沾附着春色的一种特别的纪念品,所以对于几百年后读诗的我们而言,柳稍的绿色竟也愈发古铜,愈发翠盎,愈发神圣了。

在池边,或者行道树旁的柳林深处,这个春天,柳浪是绝不容错过的一道风景。

春的落脚

诗经里对于春天,是这样描述的: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春天迟迟不来,那些在秋冬枯黄的草木萋萋荒芜,这时候春天刚刚苏醒。万物都在蠢蠢欲动,而一些在春雨的滋润下的野菜也茂盛起来。菜蘩的人们都齐聚在野地里,那景象真的好热闹。

春色里,花儿竟也那么可人懂事。在纷纷绕绕的山河里,能这样陆续而不拥挤的登上春的舞台而没有主持的戏剧,让观看者羡慕万分而赞赏不停,恐怕也只有这个魔季才能有。而在最后的落脚处,春,就是一张票,一张众多观看者进入戏剧场的预约券。

朋友,你准备好了么?

秋天的冥想

微风,微雨,轻轻地吹,轻轻地下。就像我此刻的心态,没有思想,没有欲望,没有爱,也没有恨,没有欢乐,也没有痛苦,没有成功时的春风得意,更没有失败后的自暴自弃,萎靡不振,而是像秋水一样,波平如镜,清澈透明。静静地,淡淡地,在寂寞中,在孤独中蛰伏。聆听时光流逝的声音,血脉流淌,电脑运行的电流声。和《小石潭记》中的那个水潭一样,潭底的游鱼清晰可见。

桌上摆着一杯浓浓的热茶,飘着冉冉升起的热气和淡淡地清香,含在嘴里微苦,但是喝下去,喝下去,肚子里暖暖地,余味无穷。

那天坐在屋檐下晒太阳,可太阳却像一个害羞的姑娘一转身躲在云层里再也不肯出来。傍晚,看见一群群大雁从天空飞过,不断变换着排列的队形,渐渐远去,消失在灰色的天幕下。等到它们再回来时,已是明年的春天了。而那些似曾相识的身影,恐怕已不是这一群大雁了。

瓜熟蒂落,秋意渐浓,地里的庄稼已被人们陆续收进储存的粮仓,整个原野一下子变得苍凉萧索起来。

中秋节过去了,国庆节也过去了,九月重阳,这个登高望远的日子,正一步步像我们走来。恍惚间,我仿佛看见王维带着他的弟兄们又一次登上了高高的山顶,吟诗作赋,把酒言欢,李白举杯邀月,苏轼迎风起舞,而柳永,却只能靠歌伎们的接济度日。

“飒飒西风满园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野花开了,菊花也开了,但我看不见野花,也看不见菊花,我的野花,我的菊花,开在梦里,开在记忆深处,日晒雨淋,风刀霜剑,傲然伫立,悠闲度日。

比起黄巢的“报与桃花一处开”和林黛玉的“孤标傲世偕谁隐”,我还是比较喜欢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黄巢是农民起义军首领,他看不惯人间的种种不公平现象,所以他希望菊花能够像桃花一样,在春天开放,希望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百姓像那些不劳而获的达官显贵一样,获得安康富足的生活。林黛玉是花中仙子,不食人间烟火,来人间一遭,也是为了用眼泪偿还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情,美则没矣,却太过悲凉。而陶渊明是诗人,是隐士,更符合菊花的性格。至于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却又是另一番境界了。

缤纷绽放里,等你来唤我

文/荷韵漾波

女性一般都是以感性,善良为本,婉约,温柔为怀,一直以来我便是,我喜欢清美的文字,淡淡的美乐,纯静且令人心怜的花香,每每置身于此,那一抹起伏的潮汐便会向灵魂的最深处漫溯,那一抹思绪也如一树烟霞,开在这静静的时刻,如轻烟浮动,如燕语啾啾……

我喜欢无喧哗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幽情之境,当那抹馨香随着律动的风儿徐徐飘来,我心如流云,逶逶迤迤地泅开,这时我会静静地伫立于清风之下,朝露之上,静听那一树桃花盛开。

花开有声,仔细聆听,便知晓了,听花如同听雪,需要一份贞静甜淡之心,不然会沾污这一树花开的圣洁和高雅,所以我常选择在如此幽深静谧的时刻聆听。

百花盛开的春日,唯有桃花开得艳丽,绰约多姿,闪着光华,无论远望还是静观,那一树树,那一片片的淡烟与繁花显得更加朦胧而又恬静,轻逸如仙境,曼妙如蓬莱,不由得让我想起“一树桃花,一树仙”的优美诗句来。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人面桃花也许就是世人永远挣脱不开的旷世情缘吧,就如你我,流水的年华里彼此承载着一个温平旖旎之梦,美好的情分像桃花一样绚丽,亦如清水出芙蓉般的清逸。不知是我抵不住那一树桃花开的诱惑,还是你抵挡不住对我深情的眷恋,我们的心竟是如此的灼灼如火。我如一位曼妙的女子轻衫曼舞,踏水而来,你如一位白衣少年怀着一片赤诚的真心圆我们那一场安定无忧的世外之梦。那一番淡雅,欢悦而又惆怅的情怀缤纷而又清浅,即便凋零,也会有一种青涩孤寂之美,其实情感就好比一树花开,总会散发一些香气,有时浓郁,有时清淡,抵达内心,毫无转折。

此时,或许是桃花渲染了我的心情,也或许是我的心情装点这盛开的桃花,我的心啊如同幽深山林里那汩汩的清泉水缓缓地细流,又如同一副清美寂然的画卷,宁轻缓而又意境悠远。我提着拽地的长裙,于小溪边缓缓而行,拾起那片羞涩的红云,插于鬓边,静静地立于花下,仰望。那一树的娇媚和干净啊,如诗亦如画,是那样的令人沉醉和忘世,桃花的美,不在于形状,而在于那一片恣意的盛开和凋零……

桃花缓缓静静的开,不知开于何世,也不知谢于何世。只是每逢春暖花开,我心碎碎念念,这一场清淡如烟,纯洁如霞的盛开啊婉约成如潮的心事,在这缤纷的喧哗里,我温柔娇羞得如同一个满脸红云的小嫁娘,搓揉着衣角,等待着你来唤我,暮然回眸而嫣然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