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章
必读社 > 好文 > 散文诗歌 > 正文

中秋节文章

2022/12/08散文诗歌

中秋节文章(精选12篇)

丹桂飘香话中秋

文/花香蝶语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神洲举杯迎接“中秋节”来临之即,大街小巷、商场都充满一种浓浓的节日气氛。中秋前十天,家乡人民广场东路边就搭起了一些红、蓝、绿、黄色组成的十来个月饼摊店,苹果、葡淘、梨子、青枣、橘子、核桃等琳琅满目,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增添了喜迎佳节的热潮。中秋节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回家团圆,因工作在外小假时间短,好多人不能相聚桑梓。九月四日那天,收到女儿从北京寄回家中的中秋月饼礼盒,心中有惊喜,也有想念。

丹桂飘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总是盼望着一家人能够团聚中秋节。那时,回家和老人团聚的时间少得可怜,总是忙与一份不易的工作与自已的小家。记得小时候,爸爸、妈妈在中秋节这一天,都会为我们做月饼、炸油糕,做上一桌丰盛的饭菜。身为老师的他们,为教育事业辛苦了一辈子,退休下来,还为儿女操持家务。那时,家里生活并不富裕,只要能吃到这些我们已经很满足了。八月十五的晚上,我们将买来的水果、月饼分别用瓷盘装好,摆在一个小方桌上献月亮,这时全家人就围坐在农家小院,在高大的槐树下赏月,听妈妈讲故事。她说:月亮里有个桂花树,还有一位漂亮的嫦娥,因为她偷吃了仙丹,就飞到月亮里去了;她怀里还抱着一只可爱的玉兔,月亮里还有位英俊的男子叫吴刚,他们就一直住在广寒宫里。他们也很想念大地上的亲人,可是回不来了。我就一直望着月亮,月亮也照着我,周围山越一片沉寂,我在月亮里搜寻着,什么也找不到,妈妈说:那是月亮离我们太遥远了,如果你仔细看,就会看到月亮里的一切。我就问妈妈,嫦娥在月宫里不寂寞吗?妈妈说:嫦娥有玉兔作伴,还有吴刚在,他们可以看到地面上的一切,因此不会寂寞,天宫那可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妈妈曾经讲的故事,我们又把他讲给我们的孩子听,动人的神话故事,一直被延续至今。除了赏月之外,我们在家里还要举行一个有意义的活动。爸爸吟诗,我和哥哥、姐姐们每人唱一首歌,浩月如银盘挂在蓝色的天幕上,静谧地窥视着大地,我们在快乐与幸福中度过难忘的中秋之夜。

父母盼望儿女远途归来,可这终究成了遗憾。有几个家庭能在中秋节团圆呢?思念已成殇。为了理想他们在外拼搏,亲人远隔千里,中秋前夕寄往家中的那份珍贵礼品已抵达,只是在这花好月圆之时,却难以团圆。现在我才真正理解爸爸、妈妈盼望我们过节回家的那份心情。团圆时的喜悦,总是拌着离开时的点点泪光。无论是在大洋彼岸,还是在祖国的南疆、北疆,“中秋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这个时候,人们都会想念家乡,想念亲人,想念朋友。有不少人从千里之外都要赶回家与亲人团聚,更多的是小假期间大部分人不能回家,有的还坚守在自已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时此刻,我的心情难以平静,现在一家人很难团聚,也没有了儿时的快乐。随着信息化与高科技的讯速发展,物质生活不断提高,但人们的生活简单了,繁忙的工作带来身心的疲惫,节日小假有部分人会选择外出,去亲临一下大自然,看看多彩的世界。

秋天是一幅水墨画;秋天是秋千架上儿时的童话;秋天是一幅瑰丽的云霞;秋天是妈妈讲的月宫里桂花树下的神话;秋天是层林尽染的片片枫叶与相思;我在此岸,你在彼岸,我们共同谱就的一首思乡曲。天上的上弦月快圆了的时候,我在想你,可是,今夜却看不见月亮,因为他被厚厚的云层遮挡。傍晚,天空落下濛濛细雨。今年的这个中秋节,是否还能看到浩月当空?

二零一参年的中秋节是在春城昆明度过的。前一天我与女儿,在新亚洲体育城天桥南路,买回一大把纯白的百合花,将他带回家插入一个大花瓶内,简单的房内顿时飘满花香。第二天就是中秋节,晚上月华如水,浩月当空,在滇西南过的第一个中秋节,异域的风光很美丽,我与孩子开车在城市里没有目标的乱逛,家人两地,思亲,思乡。今年的中秋节是在家乡过,女儿却不在身边,哥、姐家在远方,因此也不能心随人愿。

中秋前夕,因很想家,那日我独自漫步家乡的莲湖公园,看见湖中睡莲好几片,绿色的圆叶铺展在水面上,每片叶子上只开放着一、两朵洁白的花朵,湖水恬静,柳树环绕在湖的四周,象征“腾飞”红色火炎的雕塑很耀眼,双凤献宝栩栩如生,汭河放歌、煤城瓷韵、华尖山亭、药乡春辉、莲湖滴翠、莲湖烟雨、龙舞盛世、煤城辉煌等八个铜铸高大的莲花,上面的图案意境各不相同,非常漂亮,将莲湖扮靓。

我们向往美好的生活,在提高物质文明的今天,人的素质也要相应的提高。好的生活环境还得人们去维护,一面建设着,一面却受到人为的破坏。那日,在莲花湖看到东边那些雕塑矿工,及曲子戏演出雕塑,竟然被人砍去胳脖或手指。莲花湖这是家乡唯一一处美丽的地方,这些珍贵的雕塑,被人为的破坏,残指断臂,真让人痛心。现代文明的今天,竟有人还胡作非为,这得加强城市管理。要珍惜我们所生存的生活环境,让家乡的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云更白。那日,沿家乡的汭河散步,观赏到了华煤阳光洒店院内那几株紫色、黄色、粉色的芙蓉,竟开得与碗口那么大,冰艳若霞;美人蕉象火焰一样燃烧着;东边蓠墙内一片多彩的月季也开得嫣然馨香,秋之静美。

昨晚在广场看到月亮在云层里穿行,中秋节家乡依旧落着雨,晚上不能赏月。街上平日很喧哗,现在只听见雨声,不能赶回老家去与亲人团聚,但心早已飞回了桑梓。海上升明月,心系千里外。月饼甜甜,桂花飘香,共度中秋人月两团圆!

怀念儿时的中秋节

文/史太群

中秋将至,我却怎么也感觉不到以往那热闹、浓烈的节日气氛,也许城市本就没有乡村的中秋那样浓烈吧?也否许是现在的生活节奏太快,人们的压力太大的原因,从而看淡了这有着特殊意义的佳节,就连孩子们也不如我们儿时的那么盼望过节了,他们的物质生活提高了,但精神生活未必有我们儿时的丰富多彩。自从我离开家乡来到这座城市生活,这许多年来,每到中秋月圆时,我的脑海里总会出现那浓浓的佳节的味道,那是我儿时的中秋节。

在我的记忆里,当时家里比较穷,姊妹又多,能吃饱肚子就算是好的生活了,平时还要帮着大人干些力所能及的事,只有过年过节才能吃上好吃的,才能有时间疯玩,所以我们特别盼望过年过节了。在我的映像中,过中秋甚至比过年还要热闹、好玩、开心,因为我们不但可以吃到母亲烙的糖轱辘(就是现在的糖馍,轱辘圆圆的,寓意就是团团圆圆),父亲会把自家养的鸡,挑最大的杀了,还会到集市上买月饼和一些平时吃不到糕点,当然,更好玩的还是我们自己的节日庆典——打火把和摸秋了。

中秋节的当天,大人们就不会在下地干活了,他们忙着为我们准备节日盛餐,我们也忙着我们自己的事——扎火把,扎火把很是讲究的,火把是用干的麻秸秆做成的,大一点孩子用二十根左右,小一点的孩子用十几根就行了,多了他们拿不动的。首先把干的麻秸秆,选长短差不多的放在一起,用麻绳一圈一圈扎(捆)好,扎牢固,然后把麦秸草扎在火把的一头的顶端,为了能让火把燃烧的更旺,我们会趁着大人忙着不注意时,偷偷的放点油在上边,火把要扎的紧,玩的时候才能燃烧的时间久,如果扎松了,刚点着不一会儿就会烧完了,那你只有看着别人玩了,所以每个人扎的时候都很用心的,一切准备就绪,只等吃罢团圆饭后,到村头的空地上玩火把了。

当一轮圆月慢慢升起,高高挂在天际之时,看那村头大片空地上 的点点火光,随着我们的奔跑而变换着位置,好似夏日夜空中飞舞的萤火,犹如宇宙间滑落太空的流星,美丽而壮观。中秋节这天,我们玩的太久,大人们也不会责怪我们,因为打火把过后,还有一件重要的活动,那就是摸秋(秋是指一些成熟的农作物)。

摸秋,也是我们家乡中秋节 的一个习俗,在中秋节的当晚,允许小孩子到亲戚、邻居家的菜地、果园摘一些成熟的瓜果、蔬菜等作物,称之为——摸秋,摸,不是偷,不会被大人责怪的。一般,摸得东西大都不是为了自己吃,而是另有寓意,比如冬瓜摸回家后,大人们会用刀子在上面刻上眼睛、鼻子、嘴巴,把它送给左邻右舍的新婚小夫妻,还有一些结婚久了而没有孩子的人家,寓意是,愿他们早日生个像这个冬瓜一样白白胖胖的宝宝,这就是摸秋的真正含义。

待摸完了秋,已是半夜时分,我们玩的还是意犹未尽, 这时大人们往往就会把我们喊回家,我们一个个满脸的汗水,像个小花猫。妈妈为我们洗好澡,拿出烙糖轱辘,让我们吃,寓意我们过了一个团团圆圆,快快乐乐的中秋节,我想这应该就是他们最简单的幸福吧。

中秋絮语

那天妈妈来电话了,问我中秋节回不回家?我满口应承了下来,她满心欢喜的撂了电话。抚摸着尚有体温的电话,我心里涌起一片温存。我为自己沏了杯茶静静地坐在窗前,氤氲在茶香中,仰望天空那轮明月,心里盈溢着感动,我期待着月儿变得更加的圆满,更加的明亮起来,因为月圆的那天,我就可以携着爱人一起回家过中秋节了。

掐指间,我已经离开家乡已近10个年头了,已不再是那个背着行囊匆匆赶路的孤独学子,如今已经有了自己的伴侣,有了属于自己的家和那片属于自己的地方,原本我应该觉得生活越来越好了,应该越来越懂得满足了。可我总有着些许的伤感,伤感岁月匆匆,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总给人留下不尽的遗憾。不经意间我们都长大了,而父母却更加的苍老了。记得去年中秋节,在离开家乡的那一天,当父亲帮我将沉重的行李搬上公车的时候,他沉重地喘着气,额头上溢出了汗滴,当车子开动的那刻,父母奋力地向我招手,我突然发现,父亲的身姿不再挺拔,母亲的容颜已不再年轻了,我泪如雨下。又是一个中秋节了,我不知道父亲的身体是否还是那么硬朗,母亲是否还能和她的那帮老姐们轻松地扭秧歌呢?

常年在外,母亲给我们约法,每个星期都要给家里打电话,聊聊家常,报报平安。那天母亲来电话了:“妮子,怎么没有打电话回家啊?是不是忙啊?”母亲电话里充满了关切和急切,我小声地说:“妈妈,我出去办事了,才回来呢。你们没有出去散步吗”“没有呢,你爸说你还没有来电话,给你打了几个电话,你都没有接,怕你出啥事了。没事就好了,那你早点休息,别累着。我就陪你爸出去走走了。”“嗯,知道了,妈妈。你们也注意身体。”我回答说。母亲放心地挂了电话,我沉重地坐在了椅子上,失神地望着那一堆刚从超市里买给自己的衣服。一滴泪滑到了嘴边,瑟瑟的……泪花里,两个苍老的身影守在了电话前,焦急地等待着,那个被人遗忘的来自远方的电话。

快中秋节了,母亲的电话变得多了起来,电话里不断地嘱咐我们不要买东西,催促我们早点回家。月光如水,银白色的光亮洒在了这温情的世界里,我扶窗凝望着夜空这一轮明月,好想好想早点回家,和父母共度这温情的中秋之夜。母亲一定在准备中秋节的食品,父亲一定又一页一页地揭着日历吧。

我喜欢中秋节,喜欢它正逢清爽的秋季,更喜欢它是一个多情的节日。忙忙碌碌了大半年,我总是渴望着能够早点到中秋节,那天可以忘记所有烦恼,借着多情的秋风,披着皎洁的月光,和家人在一起吃上一顿中秋晚宴,一起赏月,一起吃那美味的月饼。谈笑间,那多日的离愁瞬间消失殆尽。每次中秋节回家,父亲总会从柜子里掏出放了半年的醇酒来款待我的爱人,按照父亲的话来说:爱人是东北人,爱喝白酒,这酒他都放了大半年了,就是为了和他的东北女婿一块畅饮。我喜欢父亲和爱人谈笑风生的样子,这种其乐融融的感觉让心儿会沉醉许久,许久。爱人轻声跟我说,咱们常年在外,以后应该经常回家看看爸妈。我轻点他的鼻子笑着说:“是不是想着爸专为你留的酒了。”爱人佯装生气转过脸去了,往行李包里塞进了一盒保健品,我知道那是他花了大半个月的薪水,买给爸妈的。

家乡的中秋夜总能有那么多让人感动,令人心碎的东西。清清河上的许愿灯,古老石桥的灯谜秀,还有那流传了几千年的西河戏。我突然想起,离别了这么多年,我已经好久没有看过只有中秋节才会上演的西河戏了,不知道它还在不在?如今的生活好了,当年的戏台如今已经变得残破了,它的旁边已经建了宽阔明亮的广场了。每次回家了,只要有时间我就会闲步在家乡的广场上,凝望着那曾经辉煌的戏台子,聆听着身边老爷子老太太们的哼唱,我陶醉了,仿佛经历的时间的倒流,能够回到曾经那个岁月。那天父亲塞给了我一张门票,告诉我去电影院里可以看西河戏了,电影院里的灯光突然黯淡了下来,舞台上的帷幕徐徐的展开,一声悠长的二胡幽幽怨怨的响起,那些熟悉的脸谱跃入眼帘。当我吃着手里的爆米花时,我突然觉得不是从前的那个味道,我好想搬着板凳再赶一次场,再一次痴迷地为那带着浓重乡音的西河戏呐一次喊。而如今古老的西河戏似乎已经成了那尘封的历史,只能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记忆里,带着深深的留恋。

度过了二十几个春春秋秋,经历着一次次的月圆月缺。还记得曾经无数次奔跑在家乡的路上,感受着中秋月的美,感受着这夜的温暖。不知道家乡山头的那轮明月,在中秋之夜是否能为我变地愈加的明净呢?月光如轻纱般透过树叶,映照出婆娑的影子落在了地面。今夜月亮为谁无眠?

母亲深情地呼唤着,孩子,赶紧回家吧,家里有美味在等着你;父亲高兴地说,家乡的戏台子已经修葺了,中秋的那晚让我陪你再看一场古老的西河戏。

月饼里的母爱

文/徐光惠

随着中秋佳节的临近,小城的大街小巷渐渐弥漫着月饼的香味。超市的货架上已陆续摆满包装精美的月饼,各种风味一应俱全。我不由想起儿时中秋节母亲亲手做的月饼,那又香又甜的味道让我魂牵梦绕。

那时虽然物资匾乏,但中秋节的月饼是少不了的,孩子们最快乐最盼望的就是过节。记得小时候,每年过中秋节,母亲不管再忙都要亲手做月饼。母亲腰间系着围裙,先将和好的面团发酵,说发酵好的面团做出来的饼子香。等面发酵好了,里面加上花生、芝麻、核桃仁和少许白糖,然后将面团捏成一个个小圆面疙瘩,再用擀面杖用力来回擀,就成了一个个大小均匀,圆而薄的月饼,最后加少量香油用柴火慢慢烤制。母亲说奶奶身体胖,患有冠心病和高血压,饼子里不能放太多油和糖,小孩子吃多了对牙齿也不好。

天渐渐黑下来,屋子里亮起了昏暗的灯。母亲像变戏法似的,灶屋里开始飘出一股浓浓的香味,香喷喷、黄灿灿的的月饼大功告成了。我和弟妹们嘴馋得很,眼巴巴守在锅台边已经多时,口水都快流出来了。母亲温柔地呵斥:“快让开!一个个小馋猫,小心烫着,到外面桌上等着!”

我们一窝蜂跑出灶屋,兴高采烈地把桌子、小板凳搬到院子里,乖乖地坐下等着。母亲把满满一盘月饼端上桌,父亲还摆上了瓜子、胡豆等零食,我们抓一个月饼塞进嘴里啃起来。霎时,月饼的面香夹杂着芝麻、花生的浓香渗透唇齿间,酥软香甜,那叫一个开心啊。我们一阵狼吞虎咽,把月饼渣子撒得满地都是。奶奶怜爱地:“别急,慢慢儿吃,小心噎着!”

母亲叮嘱我们不要贪吃,吃多了不容易消化,还让我们吃过月饼后喝一点淡茶水,说对肠胃好不易引起积食。在母亲眼里,儿女的健康便是她最在意的一件事。母亲做的月饼饱含着对家人浓浓的爱,不但味道可口,还新鲜健康,怎么吃都吃不厌。夜晚,又大又圆的月亮挂在夜空,皎洁的月光撒满小院,一阵微风飘过,桂花散发出醉人的幽香。我们一边玩闹,一边听父亲听嫦娥和小白兔的故事,睁大眼睛望着天上的圆月,似乎真的看见了美丽的嫦娥姑娘和那只可爱的小白兔。院子里满是欢笑声,一家人尽情享受着团圆美满的幸福,其乐融融地吃着月饼,吃出了欢乐吃出了健康。

如今,市场上的月饼多是各种肉馅、蛋黄馅等,看起来油光可鉴,但却油腻含高脂肪高胆固醇。莲蓉、豆沙馅里面也加入了大量的猪油、白糖,含高热量高糖,甜得腻人。而母亲做的月饼不过于甜也不油腻,香酥可口。去年中秋节前夕,单位发了一盒价格不菲的月饼,拿回家后女儿打开月饼,尝了一口便皱起眉头:“妈妈,这月饼太油腻了,还是外婆做的月饼好吃。”

母亲七十多岁了,身体不再硬朗,时不时地闹点小毛病,但她每年中秋节还要为家人做月饼,馅料依然是花生、芝麻、核桃仁,口味和当年一点没变。我们不想让她太劳累,劝她别做了,母亲还不乐意:“为啥不让做啊?卖的月饼看着好看,吃了对身体不太好,价钱又贵,我这月饼虽然没那么好看,却新鲜健康又便宜,何况你们也爱吃,对吧?”见母亲说得在理,也就顺着她不再阻拦,高兴地接受她的一番心意。

中秋节快到了,我似乎听见母亲深情的呼唤,我已闻到月饼散发出的阵阵香味,那是家的味道,母亲的味道。

一个人的中秋节

文/聂红

中秋节之夜。华灯初上,行人匆忙,我一个人漫无目的地走在街上。这是一个人的中秋节,充满孤独又清冷的意味。

父亲病入膏肓,生命危在旦夕。母亲和姊妹们在病房简单地吃完晚饭,母亲留下陪父亲,姐姐们各自回家,谁也没提起这天是中秋节。从外地回到家乡的我,走出病房,一个人在街上溜达了一阵,在一家小餐馆闷闷地吃完饭,往酒店方向走去。

走到过街天桥下面,忽然桥上传来歌声。我循声走过去,见一年轻男子正弹着吉他,边弹边唱。地上放着一手写小纸牌,大意是:自己患病,无法工作,以此养家度日。桥上偶有行人经过,但并无人驻足观望。我怜悯起这个年轻人来。若不是遇到愁人之事,怎会在中秋之夜,一个人在这儿寂寂地弹唱。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他略带沙哑的歌声,一下击中了我本已不堪重负的心。想起遭受病痛折磨,却只能坐以待毙的父亲,想起脆如薄纸的婚姻,想起自己去去来来的病痛,不禁潸然泪下。

下桥,走了一小段,歌声又飘过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有些讶异,这首将苏轼中秋节词作谱曲的歌,历来女声演唱居多,在这个中秋之夜,由此刻这个漂泊的男声唱来,竟别有一番苍凉的感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是唱给我,还是唱给他自己?

想起台湾作家林清玄曾在中秋的夜晚写的一首诗:先几度浮沉,再几番兴谢。问谁的人生,圆满如秋月。这正是作者多年来,在经历了“失志之时”、“情感的挫折”和“痛苦的成长经验”之后,领悟到的人生的真谛呀!

心情豁然开朗,心中的愁云随着歌声和美丽的诗句,在空中渐渐飘散开去。

我们一生都期待团圆、圆满,但人生又难免有离别,有缺憾。如果我们对人生多几分豁达和达观,即使有不如意、不圆满,那明月、那诗词、那歌声,也安慰了我们的心。如果我们随顺因缘,同时也仍然保持对人生圆满的期待和向往,那,相信人生的很多时刻,也终会有月圆之时。

回到酒店,我打开月饼,泡一杯热茶,用微信传一组照片给远方的孩子,告诉他,中秋节,我一个人,过得很好。

深夜无眠,倚在窗前看月亮。窗外月朗星稀,月光静静地泻了一地。

幸福中秋节,友情花飘香

文/文心雨

金秋送爽,菊花飘香,秋天的美是友情花开的灯盏。又是花好月圆时,秋风到处传唱秋菊的不同凡响,我,用一颗诗心来丈量。

--题记

日子就在我面前不停的奔跑,天空越来越高远,身体显得格外渺小,站在窗前看那一轮中秋圆月,想象一朵菊花撑起的品格。一身风骨,临霜而不凋谢;世态炎凉,清秋中恪守真诚;君子之交淡如水,面月相对,心有灵犀一点通。

中秋之夜,月光清清柔柔流泻着,酝酿已久的那篇"回忆录"还未完成;一阵悦耳的电话铃声响起,老朋友琴兴致勃勃地说:"人民公园办菊展,你准备一下,穿暖和,明早我来接你去欣赏美景!"一缕幸福的风儿拂过我的脸颊,微笑如花。

夜半更深,有梦悄悄爬进,命运在轮回中错落,眼前是一条流水的河,过去,现在,很多镜头在倒影中静止难返。那里有我的亲情、友情、爱情;岁月的暖,馨香的梦,还有华年盛开的美……一朵浪花泛起,转身一切成空。艰难的日子,低头,抬头,早已被世俗人情甩在身后。凋零中悄无声息地虚度光阴;逆境中努力修炼着卑微的生命!

窗外观天,就用矫情的诗文感怀一次人生的得与失吧。曾经,命运的大门紧闭,灵魂在骨头里坠下三千尺,泪水凝在空中,眼睛站上浪尖,常常在潭水里想着南方的暖。生活很现实,身边的人匆匆来,匆匆去,让失去的美好在生命的流变中看到了一道道淡然流动的风景。如果生命没有受伤,又怎么会体悟这沿途经过的各种景致呢!

人生,山一程水一程,碾转间万千风景过。高山流水中,还能陪在我身边的亲人、朋友就像潺潺流淌的清泉,云山雾水间开放着那份包容,点点滴滴感动着我的心坎。多年来,他(她)们对我的关怀发自内心,真诚的在乎笑脸如初。我感慨着亲情与友情的温度,思考着生命的霜色与岁月,一朵情谊的花能从春绽放到秋,把浓浓心香送到我面前,这是幽幽花蕊善、美、纯的底色,多么诚澈可贵的亲和情,又怎么能不让我感激万千呢!

在远去的年华里,在那条梦中的河流,我和老朋友琴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鲜活在彼此的记忆。年华如飞,从春到秋一路前行,一路相伴,那份真情厚谊始终如一,理解我、帮助我、鼓励我勇敢地走过风霜泣雨的日子。现在,生活安然,天空明媚,琴又用她瘦瘦的肩膀背起友情,送我一片又一片含氧的大自然,一瓣荷香,一朵秋菊,一段超越血缘的情;上善若水,人间自有真情在,纵是生命老去,情谊的花朵将芳香到永恒。

满园秋菊尽开蕊,馨香芬芳圆了我的梦,友情的力量完美而厚重,人生有一知己足矣。感谢一路上有友相伴,幸福、感动,笔尖上蘸满真诚:"幸福中秋节,友情花飘香,人生轮回缘一场,心心相印,愿友谊地久天长,好人一生都圆满!"

怀念儿时的中秋节

中秋将至,我却怎么也感觉不到以往那热闹、浓烈的节日气氛,也许城市本就没有乡村的中秋那样浓烈吧?也否许是现在的生活节奏太快,人们的压力太大的原因,从而看淡了这有着特殊意义的佳节,就连孩子们也不如我们儿时的那么盼望过节了,他们的物质生活提高了,但精神生活未必有我们儿时的丰富多彩。自从我离开家乡来到这座城市生活,这许多年来,每到中秋月圆时,我的脑海里总会出现那浓浓的佳节的味道,那是我儿时的中秋节。

在我的记忆里,当时家里比较穷,姊妹又多,能吃饱肚子就算是好的生活了,平时还要帮着大人干些力所能及的事,只有过年过节才能吃上好吃的,才能有时间疯玩,所以我们特别盼望过年过节了。在我的映像中,过中秋甚至比过年还要热闹、好玩、开心,因为我们不但可以吃到母亲烙的糖轱辘(就是现在的糖馍,轱辘圆圆的,寓意就是团团圆圆),父亲会把自家养的鸡,挑最大的杀了,还会到集市上买月饼和一些平时吃不到糕点,当然,更好玩的还是我们自己的节日庆典——打火把和摸秋了。

中秋节的当天,大人们就不会在下地干活了,他们忙着为我们准备节日盛餐,我们也忙着我们自己的事——扎火把,扎火把很是讲究的,火把是用干的麻秸秆做成的,大一点孩子用二十根左右,小一点的孩子用十几根就行了,多了他们拿不动的。首先把干的麻秸秆,选长短差不多的放在一起,用麻绳一圈一圈扎(捆)好,扎牢固,然后把麦秸草扎在火把的一头的顶端,为了能让火把燃烧的更旺,我们会趁着大人忙着不注意时,偷偷的放点油在上边,火把要扎的紧,玩的时候才能燃烧的时间久,如果扎松了,刚点着不一会儿就会烧完了,那你只有看着别人玩了,所以每个人扎的时候都很用心的,一切准备就绪,只等吃罢团圆饭后,到村头的空地上玩火把了。

当一轮圆月慢慢升起,高高挂在天际之时,看那村头大片空地上 的点点火光,随着我们的奔跑而变换着位置,好似夏日夜空中飞舞的萤火,犹如宇宙间滑落太空的流星,美丽而壮观。中秋节这天,我们玩的太久,大人们也不会责怪我们,因为打火把过后,还有一件重要的活动,那就是摸秋(秋是指一些成熟的农作物)。

摸秋,也是我们家乡中秋节 的一个习俗,在中秋节的当晚,允许小孩子到亲戚、邻居家的菜地、果园摘一些成熟的瓜果、蔬菜等作物,称之为——摸秋,摸,不是偷,不会被大人责怪的。一般,摸得东西大都不是为了自己吃,而是另有寓意,比如冬瓜摸回家后,大人们会用刀子在上面刻上眼睛、鼻子、嘴巴,把它送给左邻右舍的新婚小夫妻,还有一些结婚久了而没有孩子的人家,寓意是,愿他们早日生个像这个冬瓜一样白白胖胖的宝宝,这就是摸秋的真正含义。

待摸完了秋,已是半夜时分,我们玩的还是意犹未尽, 这时大人们往往就会把我们喊回家,我们一个个满脸的汗水,像个小花猫。妈妈为我们洗好澡,拿出烙糖轱辘,让我们吃,寓意我们过了一个团团圆圆,快快乐乐的中秋节,我想这应该就是他们最简单的幸福吧。

陪母亲过中秋节

文/古月泉

母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从没进过学堂门。从我记事时起,她总是随父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辛勤劳动着。所以在她头脑里只有什么时候下种,什么时候收获,怎样才能把从集市上买来的猪仔喂得又肥又壮,至于什么是中秋,与农事来说无关紧要的,她全然不知道那是什么样的节气。

今年遇到干旱,田地里半年来的劳作算是打了水漂,收获全无,重新下种可又没下雨,父亲就与同寨的三叔去三穗打工了。本来我们是不让去的,可父亲认为在家里也是闲着,于是母亲就一个人在家里料理家务及农事。中秋节到了,想到母亲一个人在家,我决定从江口回到石阡赶去老家看望她,陪母亲过中秋节。

我利用没课的下午,准备好了月饼等其它吃食,到石阡后我商量小儿一同回老家,小儿说老家的路太难走了,就没去。对于小儿来说,老家在他的记忆里是那样的熟悉而又陌生——只记得是春节要去的那个地方,那里有爷爷和奶奶,除此什么也记不得了。第二天就是中秋节,直到那天下午我才赶到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

母亲见我骑车出现在她面前,甚是高兴,激动得合不拢嘴,半响才说你回来了!我说放假了,是中秋节。母亲喔了一声。母亲问我饿没有,家里吃的东西放在什么地方,让我自己去拿。我坐在台阶上休息,母亲在院坝里不停地翻弄着那些干瘪而发黑的稻谷,从众多的空壳中筛出饱满的穗粒,我竟然想不出安慰母亲的一句话来。而母亲说这是她今天中午的劳动成果,一天的口粮是吃不完的。虽然她是面带笑容而心怀满足的在说,我却从她的神色里看到了农人一年辛苦之后无果的无奈和心酸。随后母亲说还要去田里干活,无论收获多少,总得去看一下。我也跟随母亲去,母亲说我干不了这活,我笑着说:“小时候你们不是让我学过吗?”“那时候是怕你们不努力学习,让你们知道干农活的辛苦嘛。”母亲解释道。但我从没有怨恨过他们这种独特的教育方式,很多时候都是我以“要做作业”为借口给搪塞了。来到田里母亲在前面将完全没有稻穗的割倒,我就在后面给这些稻穗扎成个,晒干之后就是牛过冬的料草了,直到太阳下山,天快黑了,我多次催促母亲说今天没做完明天再做,活是做不完的,她才停下手中的活。我去解牛绳,母亲捆绑了一梱已晒干的谷草回家了。

吃晚饭的时候,母亲特意为我做了一个鸡蛋汤。听别人说城里的鸡蛋不好吃,让我多吃一点,而她自己却不吃,说在家里能天天吃到,比我们方便。但很多时候,她都是将鸡蛋请人或自己上街带给我们吃了。

吃饭后,我拿来月饼想让母亲尝尝,问她要什么口味的?五仁的、肉松的、火腿的、荔枝的、草莓的……我念出一串的名字,可母亲也许从没听说过这些名字,更不清楚它们倒底是什么口味。不就是一个月饼吗?竟然还有那么多不同。我给母亲挑了一个火腿的,说里面有肉馅,挺好吃的。母亲接了过去,在手里翻来覆去地看了看,放在鼻子前闻了闻,却又将月饼放回了原处。她说现在才吃饭,吃不下了,并说一天在坡上干活饿了的时候吃。在母亲看来,月饼就是饿了的时候,还能当饭吃的。这与我们吃月饼的意义是如此迥异,母亲的这种看法更是实在和真切,而我们的看法却显得虚无和缥缈罢了。

随后我一边与母亲聊天,一边看电视。电视上正直播中秋的圆月夜景。但我和母亲都没有出去看。月亮对于母亲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农忙时节,月亮能照着她出门,又能照着她回家。我与母亲谈到了父亲在外打工的情况,又谈到了我工作上的事。夜渐渐深了,母亲显得很是疲倦,竟不知不觉打起了瞌睡来,我再三提醒叫她去休息,她就是不肯。我好久没有回家了,她也许想多陪我坐一会,我将电视的音量调到最小。实在支撑不住了,母亲才去休息。第二天早上,当我还在睡梦中的时候,母亲又不知什么时候出门干活去了。

这个中秋节,父亲不在家,只有我和母亲。我没有看到圆月,母亲也没有吃月饼,虽有太多的缺憾,但母亲收获了她的快乐,我得到了我的幸福!

中秋节的想念

文/shth

中秋节,放3天的假,许多人都出去热闹了,听说光谷那边摩肩接踵,人头攒动,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如室友说的那样热闹非凡。

我在大学的校园,9月份,离开家没有多少天,已经开始想念了,也许中秋节就是用来想念的,不然何以刚好就是在我们开学没几天的日子呢!

武汉的天气还是那样,中午的时候,阳光照在地上几乎和日光灯一样白,炽热的感觉,去食堂打个饭回来,就已经汗涔涔的了。

这个时候,爸妈在干什么呢?

我想起在学校做兼职的那些日子,两三个月的时间,妈妈一直在吃药,做不了体力活,总是觉得累。爸爸跟着别人在烈日里活着水泥,打着零工。就在这个时候,外公胃出血送到医院来,需要人来照顾。于是爸爸忙碌了一天后,还要去医院陪着外公。妈妈每天要给外公送饭,陪他说话。3路车,每天这样来来回回,混合着阳光和汗水的味道,夹杂着药水和饭菜的气息,在家和医院之间穿梭。

来学校的那天,天下着雨,妈妈已经开始干活了,每天3点起来摆弄那些莲藕,爸爸从夜市里批发了回来,帮妈妈推到菜场去了

回来,熬了一夜,已经躺在床上了。我6点起来的时候,爸爸醒了,嘱咐了几句,我“嗯嗯”应了,拖着行李箱出来,经过菜场,跟妈妈说走了。

背着包,拖着行李匆匆就离开。

过去的4年,还是没有学会怎么跟他们道别。

今天是中秋节,对于他们来说,该是没有什么不同的。哥哥在北京工作,去年过年的时候也没有回家,于是团年饭似乎没有什么意义了。我吃着饭,在犹豫着要不要打个电话回去,随即就决定不打了。也希望爸妈不要打电话过来,彼此抱着电话几乎都不知道说些什么。

近乡情更怯。

我知道,爸妈还是在日复一日地劳作,哥哥还是在辛苦地工作,我却在学校里享受着这个大学时代的好时光,为着下午去给一个有着优越生活环境的小孩子补课忐忑。

补课回来已经是6点多了,阿姨随手拿了2个月饼给我,回到寝室,打开来,一个香芋一个莲蓉蛋黄,给出去聚会的室友们留了一份,剩下的当做了晚饭。只是可惜了,无法跟爸妈一起品尝。

团圆的夜,听说今年的中秋是十五的月亮十五圆,许多人相约赏月,吃月饼。我坐在桌前,只要抬头就能看见夜空,看见那轮明亮圆满的月。可是爸妈不会看到,他们一定一直低着头,像许许多多勤劳的人一样忙着永远忙不完的活。

可是,我知道,他们一定在心里念叨着不在他们身边的孩子,二十几年,他们为我们插上翅膀,让我们高飞,目光却一直追随着我们。

中秋节,安宁的一夜!愿我的宁静,不要打扰到爸妈的清梦,不要撩拨起他们的想念!

欠母亲七个中秋节

文/刘希

结婚七年,历经了七个中秋节,我却没回家过一次中秋节。远嫁的我,又远在外地打工,逢年过节,都是我们加班忙着赶货的时候,很难请假回家与父母共享天伦之乐。所以,扪心自问,我算一个未尽到做子女责任的女儿。

老家的习俗,每到五月端午节、八月中秋节,无论出嫁的女儿年纪多大,只要父母健在,一定要带着全家回一趟娘家的。好吃的,好喝的,好用的,两手满满当当,就像那首《回娘家》的老歌——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怀里还要抱两盒大月饼,一路幸福而骄傲地奔回娘家。姑爷要给岳父奉上好烟好酒,不知给岳母买什么好,就悄悄给她衣袋里塞上两百块钱。没想到却被她老人家发现了,于是,往往一个要给,一个婉拒,老少两人的推让中,空气中流淌着的全是亲情的味道。

我一直梦想着在一个中秋节,也和同伴一样,带着一家三口,挎着大包小包,在邻居们的羡慕声中,走进我阔别已久的家,扑进母亲的怀里。母亲在灶头忙活,自家养的鸡在锅里翻腾,满屋子都是扑鼻而来的农家鸡特有的香气。自己一边给炉灶添些柴火,一边和母亲絮絮叨叨,东家长,西家短的,也听母亲兴奋地说着,比划着,聊自家,也聊别人家,但唯独不聊离别日子里的那些想念。

我是母亲唯一的女儿。自父亲去世后,母亲怕增加我的负担,坚持一个人在农村独居。当初我远嫁时,不少邻居批评我没考虑母亲的难处,说我没良心,只顾自己幸福,我几乎都动摇了,可母亲却在一旁为我打气,她说遇见一个合适的男人不容易,千万别放弃。也因此,我对母亲,不仅怀着深深的内疚,更多的是感激。本来想结了婚以后要好好补偿、孝敬她老人家,竭尽所能地让她晚年过得开心、幸福,哪知自己一直生活不宽裕,想回家一趟都难,因为往返回家一趟就要花掉上千元路费。

母亲的中秋节,想必是孤单的。我不回家,门庭一定很冷清。看着别家的热闹气氛,母亲肯定是落寞的。七年,漫长的七年,对母亲来说,是多么冰冷而残酷呢?每每期盼落空,失望的母亲,是不是也曾在暗夜里独自垂泪呢,是不是也曾后悔当初那么义无所顾地支持我远嫁呢?我知道,母亲一定是寂寞的,尽管她经常在电话里宽慰我说,邻居们都管着我呢,我们也常走动的。

前两天,我给母亲邮寄了两盒月饼,母亲在电话那头连声嗔怪:“孩子,你费这个心干嘛,那么远,多不划算。”我哽咽着说不出话来,眼泪一直在眼眶里打转,心揪得厉害。我那慈祥的母亲,您可知道,我欠您的七个中秋节,岂止是几盒月饼就能代替得了的啊。

母亲啊母亲,明年,我一定要回家和您一起过中秋节。

月饼里的母爱

文/徐光惠

随着中秋佳节的临近,小城的大街小巷渐渐弥漫着月饼的香味。超市的货架上已陆续摆满包装精美的月饼,各种风味一应俱全。我不由想起儿时中秋节母亲亲手做的月饼,那又香又甜的味道让我魂牵梦绕。

那时虽然物资匾乏,但中秋节的月饼是少不了的,孩子们最快乐最盼望的就是过节。记得小时候,每年过中秋节,母亲不管再忙都要亲手做月饼。母亲腰间系着围裙,先将和好的面团发酵,说发酵好的面团做出来的饼子香。等面发酵好了,里面加上花生、芝麻、核桃仁和少许白糖,然后将面团捏成一个个小圆面疙瘩,再用擀面杖用力来回擀,就成了一个个大小均匀,圆而薄的月饼,最后加少量香油用柴火慢慢烤制。母亲说奶奶身体胖,患有冠心病和高血压,饼子里不能放太多油和糖,小孩子吃多了对牙齿也不好。

天渐渐黑下来,屋子里亮起了昏暗的灯。母亲像变戏法似的,灶屋里开始飘出一股浓浓的香味,香喷喷、黄灿灿的的月饼大功告成了。我和弟妹们嘴馋得很,眼巴巴守在锅台边已经多时,口水都快流出来了。母亲温柔地呵斥:“快让开!一个个小馋猫,小心烫着,到外面桌上等着!”

我们一窝蜂跑出灶屋,兴高采烈地把桌子、小板凳搬到院子里,乖乖地坐下等着。母亲把满满一盘月饼端上桌,父亲还摆上了瓜子、胡豆等零食,我们抓一个月饼塞进嘴里啃起来。霎时,月饼的面香夹杂着芝麻、花生的浓香渗透唇齿间,酥软香甜,那叫一个开心啊。我们一阵狼吞虎咽,把月饼渣子撒得满地都是。奶奶怜爱地:“别急,慢慢儿吃,小心噎着!”

母亲叮嘱我们不要贪吃,吃多了不容易消化,还让我们吃过月饼后喝一点淡茶水,说对肠胃好不易引起积食。在母亲眼里,儿女的健康便是她最在意的一件事。母亲做的月饼饱含着对家人浓浓的爱,不但味道可口,还新鲜健康,怎么吃都吃不厌。夜晚,又大又圆的月亮挂在夜空,皎洁的月光撒满小院,一阵微风飘过,桂花散发出醉人的幽香。我们一边玩闹,一边听父亲听嫦娥和小白兔的故事,睁大眼睛望着天上的圆月,似乎真的看见了美丽的嫦娥姑娘和那只可爱的小白兔。院子里满是欢笑声,一家人尽情享受着团圆美满的幸福,其乐融融地吃着月饼,吃出了欢乐吃出了健康。

如今,市场上的月饼多是各种肉馅、蛋黄馅等,看起来油光可鉴,但却油腻含高脂肪高胆固醇。莲蓉、豆沙馅里面也加入了大量的猪油、白糖,含高热量高糖,甜得腻人。而母亲做的月饼不过于甜也不油腻,香酥可口。去年中秋节前夕,单位发了一盒价格不菲的月饼,拿回家后女儿打开月饼,尝了一口便皱起眉头:“妈妈,这月饼太油腻了,还是外婆做的月饼好吃。”

母亲七十多岁了,身体不再硬朗,时不时地闹点小毛病,但她每年中秋节还要为家人做月饼,馅料依然是花生、芝麻、核桃仁,口味和当年一点没变。我们不想让她太劳累,劝她别做了,母亲还不乐意:“为啥不让做啊?卖的月饼看着好看,吃了对身体不太好,价钱又贵,我这月饼虽然没那么好看,却新鲜健康又便宜,何况你们也爱吃,对吧?”见母亲说得在理,也就顺着她不再阻拦,高兴地接受她的一番心意。

中秋节快到了,我似乎听见母亲深情的呼唤,我已闻到月饼散发出的阵阵香味,那是家的味道,母亲的味道。

中秋节

文/云中燕DS

关于中秋的记载最早见于《周礼》。春秋战国时期,帝王每年都要在八月十五祭月,以求风调雨顺,国泰平安。因为八月十五正好是秋季的中点,所以叫中秋。到了唐代中秋成为国家的法定节日,宋朝开始盛行一直到现在。由于宋朝战乱较多,经常妻离子散,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外出经商和务工的人员也越来越多。在古代的交通状况下,要回家团圆只能是奢望,就是汽车横行、高速纵横的现在,你想中秋回家,很可能是十五出发,看到了老家十六的月亮,在堵车路上你还顺便把送给老妈的月饼当点心吃了,或许还能在高速路上打一场网球。所以中秋逐渐演变成了期盼团圆的节日,大概中秋的圆月能给人一种团团圆圆的联想和安慰。月饼成为中秋的食品,基本跟朱元璋有关,因为他经常在中秋赏赐月饼给臣民,在皇帝老子的带动下,为讨个彩头粘点皇气,民间纷纷效仿相互送月饼,成为一个习俗。经过2000年的演变,逐渐形成了中秋赏月吃月饼的风俗习惯。

小时候碰到中秋还是比较开心,有肉吃有月饼吃。天气好的晚上,父母会在院子里摆个桌子,放上水果月饼,然后大家一起说说乐乐。奶奶每年都会唠叨起我的5个小爷爷,那个是什么时候出去的,哪个是什么没了音信的,哪个是什么知道没了的。原来我爷爷时候是地主,兄弟6个,5个外出闯荡,有的经商有的当兵有的公职,但都没有也没回来,也不知道结果怎么样,有生之年能再见到几个小叔子是奶奶心里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期盼,从小中秋在我脑子里就是思念人的节日。

时过境迁,早已没了那种在院子里赏月的奢望,湖州的月亮总是半遮面半笼纱的,躲在灰蒙蒙的云层之后。我很想跟邻居几户人家,一起在小区的空地上,放几个桌子,几杯清茶,几个月饼,然后一群人在圆月下海阔天空。当我敲了半天的门之后,才忽然想起,邻居回乡下跟家人团圆去了。

我只好一个人在阳台上,仰望星空,思绪随着圆月移动,一颗本已很平静的心又开始骚动。往年奶奶中秋节追忆几个小叔子,如今,我已在中秋的月下追忆奶奶,奶奶、老爸、外婆这些曾经跟我最为熟悉的面孔,忽而在眼前,忽而又很遥远。清风拂过脸庞,我闭上眼睛,深深的吸一口,仿佛闻到了他们的气息。走了这么多年了,我已经逐渐忘记了他们陪我一起走过的日子,但每到中秋我还是会情不自禁的感觉他们就在我身边。我双手合十,对着圆月,心里诚愿他们在彼岸一切安好。

离开阳台,转身回客厅,思绪回到现实。老婆孩子在边看电视边吃月饼。现在的中秋节已经变成了月饼节,节日越来越变味了。快速的节奏,浮躁的人心,功利的思想,贪婪的欲望,已经把中国传统文化这么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丰富内涵,全还给了祖宗,就留下了一个吃。清明吃团子、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而且把吃月饼的内涵发挥的淋漓尽致,5元钱的月饼用50元的包装,还有纯金月饼要4万多,***的这哪是月饼,这分明就是糖衣炮弹,不知道又有谁会中奖。今年风云突变,纯金月饼没了,连家常月饼也不发了,害的中秋吃月饼要自己买几个了。

就不能根据现在的社会发展,结合节日搞一些更有内涵和传统的内容啊,中秋可以围绕赏月、祭月、拜月来做些文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想到这句诗,我就有想去钓鱼岛上赏月的冲动。我们急着回老家见家人,为什么不让钓鱼岛这个孤悬太平洋的亲人不早点回家跟父母团圆呢。中秋要团圆的不仅仅是人,还有祖国的山山水水,更重要的是要团圆所有龙的传人的那颗振兴中华的心。

哎,不理这些,还是打开电脑,找几个朋友网友聊聊。QQ上马上跳出一大批网友同学的中秋祝福。很多人曾经有说不完的话,曾经一起下海捉鳖上天揽月,现在已经很少联系了,偶尔打个招呼。今夜月明人望尽,不知秋思在谁家?风传漏报天将晓,惆怅婵娟又隔年。又到中秋,那些远去的网友和同学的祝福,又让我想起很多往事,想起那年那时的那个你,“风在飘”你现在过的怎么样?“绝情妖刀”你还在玩九天仙梦吗?“冷艳冰”还在浪迹天涯吗?不知道我在望月静思的时候,他们是否跟我一样,遥望圆月思绪飘落在远方。

中秋节,唯望人间芸芸众生岁岁平安,唯望天上明月年年光华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