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章
必读社 > 好文 > 散文诗歌 > 正文

月亮散文

2022/12/10散文诗歌

月亮散文(精选30篇)

最美的风景

文/李有朋

月圆之时,家家团圆,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

中秋节来源于我国古代嫦娥奔月的神话,中秋节是家家团圆的日子。

傍晚风多云多。七点左右,月亮被云层遮住了,强烈的光环在云层中划了一个圆,仿佛是个“鸡蛋”,小鸡已啄出了裂痕。我静静地等着,裂痕越来越多,三条、四条、五条、六条……终于,蛋破了,白光闪烁的月亮出现在我的眼前。我一边欣赏着这圆圆的月亮,一边吃着美味的月饼,感觉好不惬意。

不经意间,我的目光投向了车来车往的马路上。一个身着橘红色马甲的环卫工爷爷的身影吸引了我的目光。环卫工爷爷推着一辆环卫三轮车,手里拿着一把夹子。他来到马路边上,夹起一只红色的塑料马夹袋,放进三轮车,然后又骑上车,继续寻找垃圾。看着老爷爷远去的背影,我思绪万千:是啊!在中秋节里,有多少人不能回家团圆呀!他们或许为了生计、为了生活,但更是为了我们。环卫工人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了城市的整洁,解放军叔叔用自己的执着坚守保卫着我们的国家……他们放弃了休息,放弃了节假,只为让我们拥有美好的生活。他们,是这个城市中一道最美的风景!

此时,夜深人静,唯有月亮望着大地,月亮越来越圆。而我的眼中,已不再只有这美丽的月亮!

月亮湾小记

文/程耀恺

年末岁初,曾与乡贤、著名作家徐贵祥有约:春暖花开之时,回一趟月亮湾,访古镇、识草木。为了践约,清明那天,我们分别从北京与合肥,取道六安,抵达霍山县东西溪乡的月亮湾作家村。此时的大别山,正值草长莺飞、杂花生树,所到之处,或红杏在林,或落英缤纷。身临丛丛新绿、春意满天的美景中,自是心旷神怡。但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既不是山光也不是水色,而是两处看似微不足道的地方。

其一,是月亮湾的那棵古树。徐贵祥与陈斌先结伴而来,草草用餐之后,已是掌灯时分,徐贵祥乡贤提议到山坳里走走。出了作家村,沿山路缓缓向上,繁星在天,蛙鸣入耳。再往前,借助星光,看到前方有一处灯火明灭,走近了,方知是一棵古树,树上挂满了红绸带,一间草堂受其卵翼。堂门敞开,案上烛影摇红,油灯如豆,上沿摆有神主牌位,香炉里淡烟萦绕,室内简洁,四下寂寥。一行人退到室外,猜测那是什么树,人言人殊,莫衷一是。翌日天明,我重回古树,想看个究竟。原来,那是一棵杨树,细叶老干,欹斜诘屈,柔荑花序缀满枝头。古树静静地立在路旁,一副阅尽人间春色、历尽世间沧桑的神态。室内有一老者,一面洒扫,一面添油换烛。想跟他攀谈两句,只道“是”“嗯”。望右边山路,有一妇人背影,想必刚刚拜过神树,干活去了。正准备回村,恰好进来一位村妇,跪拜,添香,施礼,仪毕,也是往山上去了。山那边,下来两位年轻人,谈笑风生,到了树下,即刻严肃起来,只是不奉香,也不跪拜,二人并肩,三鞠躬,然后举手抚摸树干,口中念念有词。放下手后,便大步流星离去。我追了上去,询问祷告的内容,二人笑而不答。改问山上红白黄三种野花,知无不言。

其二,是仙草湖草木。返程那天上午,陪徐贵祥乡贤参观仙草湖石斛生产基地。湖是人工堰塞湖,三面环山,春山淡宕如笑,青松苍翠欲滴,万千株石斛,就隐匿于山林之中。这个基地的办公与生活用地,尽量依山傍水,务使原有的野生植物,受到礼遇与爱惜,松枝能伸进窗户,常春藤可爬上台阶。我在屋前屋后,就拍到点地梅、泽漆、蛇莓、芜花、郁李、蓬蘽、附地菜、博落回、木香、毛茛、梓木草、野蔷薇等二十多种花草。主人向总要我把图片发给他,收到后,连声道谢,还特意补充了一句:虽然叫不全名字,可它们都是我的宝啊!那神情,简直像是一个孩子,纯朴、虔诚。

自古就有“物老成精、树老成神”之说,向来以为不过是种迷信。五十年前遍布城乡的神树,早已退出人们的视野。但月亮湾的这棵杨树,依旧完好无恙,终年享受香火,朝夕接受膜拜。古树真的有神灵附体吗?神树真的能消灾纾祸吗?对此,大可不必当真。这世上,有各种各样的崇拜,相比之下,对自然、对生命的崇拜,才是最靠谱的。

仙草湖的向总,是位青年创业者,在他的心目中,石斛可以与仙草划等号,然而,他也把山中所在的草木,视为宝草。仙草与宝草,自应共生共荣,若是没有宝草的陪伴,仙草就会形单影只,黯然神伤。这个石斛基地,由这样的创业者操持,所以我们才会在他那里,一睹树木琳琅、百草丰茂的人间胜景。

我本乡下人,为了求学、谋生,才住到城里。城里人爱花,所以养花,是为雅兴。也有不养花的,将花折了,放到瓶里,美其名曰:插花,权当艺术。然而,花盆养花格局小,花瓶插花生气淡,因为花盆是花草的樊笼,因为花瓶是鲜花的坟场。乡下人,尤其是山里人,就不一样了。乡下人、山里人,以大地为花盆,以旷野作花瓶,这方面,徐贵祥乡贤理解得比我透彻,在他看来:在月亮湾的杨树下,我们看到的是一种生命对另一种生命的依赖与敬畏;在仙草湖的草木旁,我们看到的是一种生命对另一种生命的怜惜与珍爱。初见徐贵祥时,就听说他前半生致力于脱离农村,后半生则要回到原点。乍一听,还以为就是说说而已,这次同行,看得出,他是认真的。好啊!回到古镇的老街,回到东西溪的月亮湾,家在绿水青山里,人立和风细雨中,如果是这样,那么,包括我在内,会有许多人,愿意与你同行。

月亮湾的那棵杨树,从此之后,也是我的神;仙草湖的那些草木,从此之后,也是我的宝。对我来说,那棵杨树、那些草木的存在,将是个久远而持续的启示: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和草木的关注与爱护,不仅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感情和精神的依托。

家乡的夏夜

文/李广荣

今年暑假,应邀小住几天外婆家。入夜以后,我在书房里看书。忽然,窗外飞来一只知了,不停地拍打着纱窗,见我没反应,又发出“知了”“知了”的叫声,仿佛在质问我“知不知道”。可是,知不知道什幺呢?看看时间,我想我可能打扰到它们休息了吧。果然,我把灯关掉之后,它就飞走了。

没有灯的夜里,百无聊赖。我抬头看看窗外,借着远处路灯的灯光,依稀可以看见屋后的半亩水田,还有田里未收拾干净的玉米秆子,像一个个身材出众的妙龄少女,在夜色中亭亭玉立。一只只金色的大甲虫纷纷被它们吸引了来,因为是数量极多,隔五六米远都能瞧得见。

这乡间的夜里热闹极了。知了、蛐蛐、青蛙、啄木鸟像赶集似地围在一块儿,只等某位高明的指挥家落下手中的指挥棒,一场由原始声音组成的交响乐便要开始了,不一会,溪水、火车加入了伴奏的队伍,猫猫狗狗不时吼上两声,像是在为他们的表演叫好。

这一切对于长在农村的人来说,原是熟悉不过,但是如今却变得陌生了。就连以前夏日里随处可见的萤火虫,现在也越来越稀少了,偶尔在菜地里看见几只,也战战兢兢地躲在菜叶下,深怕被捉了去。只有喜欢夜钓的人闲适依旧,吃过晚饭,他们便三五成群地来到河边,在夜色里,听一江河水东流,你欲同他们说话,他们多是“怕得鱼惊不应人”。

在古代,文人雅士多是喜欢自然风物的,比如陶渊明、王摩诘,他们的诗作中多有关于山水田园的描写。但也有例外的,譬如晋代的杨泉,他在《物理论》里说:“夫虚无之谈,尚其华藻,此无异于春蛙秋蝉,聒舌而已。”用春蛙秋蝉的叫声来形容华而不实、空洞无物的言谈,杨泉此举可谓“指鹿为马”,不识其中妙趣。但蛙与蝉不会因为世人的寡识而见怪,不然后世诗人又怎会有“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的感叹。

我有一个亲戚,小时候她也来外婆家小住,总嫌流水声太吵,让她睡不着。现在再也听不到了,她却时常怀念那流水的声音。她说,可能我们失去的不只是童年的环境,连回忆也要保不住了。当有一天,我骑车在路上,看到燕子满心欢喜,只是再也想不起那个“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句子是谁写的了——便认同了她的观点,心里不免有些感伤。

其实,生活本是鲜活的,是人把它过得死板了。平日里,上班的时候,我们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没有闲情去看蓝天白云;下了班,又把自己关在家里,也不大会留意星星月亮;就算偶尔出去旅行,也像是为了证明“我曾经来过”,很少为那鸟语花香的世界而陶醉。这样的日子实在有点无聊。

我想,如果没有什么特别要紧的事情,我们不妨把电灯关掉,把网络断开,在床上躺着也好,在书房里坐着也好,在窗前趴着也好,静静地看一看星空,看一看月亮,与夜、与夜空,聊一聊心事。那暖洋洋的晚风吹过,会把十里外的蛙声和夏蝉秋虫的叫声都给你带来,尘世间再没有什么比这个更美妙的了。

记得小时候,我最喜欢对着天空发呆,我会想像在山的那一边,是不是也有一个人正如我这般,看着月亮,想着心事;我亦喜欢在阔阔的稻地上搭一扇门板,让外婆给我讲故事、猜苗子,外婆一边讲一边摇着大蒲扇,“萧何月下追韩信”、“赵太祖千里送京娘”……我听着一个个故事入眠,醒来时,天边的晨曦挂满了整个山头。

——这是多么美好的回忆,每每梦及,就不愿再醒来。

可惜今夜不是十五,天空中只有半个月亮,另一半不知被谁偷了去。我既无心做破案的福尔摩斯,亦无心做捞月的猴子,睡意袭来,便想着睡觉了。

回到卧室里,拉开窗帘,月光斜斜地照射进来,像一汪清浅的溪流,从天上一路流淌到人间,真是太美了。为是想作诗而不得的缘故,遂偷了黄仲则的“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两句细细咂摸,不知不觉间,我竟睡着了。

执子之手

文/包丽霞

八月的一个晚上,女儿接我下班,女儿说:我们去江边走走,初秋的夜晚,已是星月满天,微凉的风轻轻地在耳畔流淌,看着身边走过的一对对情侣,仿佛回到了年轻时代。于是脚步慢下来,想起那些栖息着的往事。

天上一轮满月,清辉四溢,片云微度,越发静谧澄澈。走在江边的林荫道上,忽然看见两个人站在江边的边缘上,手紧握在一起,抬头凝望那轮圆圆的月。在月光的背景下,如一幅静静的剪影。

刹那间心头一颤,往事浮现在眼前。十几年前,在这个酷似从前的秋夜,在圆圆的月亮底下,我也曾这样羞涩地拉着一个男孩子的手,望月不语。那无言的时刻,两心相映,如月般暇而无尘,彼此间流淌着的,是心底似水的柔情。那一刻,曾想过,就这样执手站到地老天荒,任沧桑在眼中幻灭,只有爱情是最真实的存在。于是心底有了浓浓的感动与感激,发誓要珍惜这份情缘,就算世事如何变幻,永不改变。

可是,最美的时光总是走得最快。当那份爱情失落在一个残叶飘落的季节,才相信,在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什么是不能改变的。记得那个秋夜,落叶满地。天上依然有月,依然朗朗的圆,我们站在月亮底下,却已经散了那份牵手的缘。还是那月亮,还是那个人,周围却已是无边的凄凉和冰冷。望着那轮当初代表着圆满的月,他却说出了另外一句:“今晚的月亮圆得像个句号!瞬间,”心似乎碎成了一地的月光,而月光,还在固执地将我们的影子系在一起。

那以后的几年中,月亮在我心中从未再圆过,再也遇不见当初的夜晚,当初的情怀,是啊,一生中能有几回那样的夜晚。失去了另一只温暖的手,我感受到的,只是满袖的凉风。曾经以为可以一生一世牵着的手,风云过后,只剩下独自的守望与凄凉。那是多年才养好的伤,结了疤之后,在某些时刻,仍会阵阵地痛。

可是,在这一刻,凝望着那对牵手的人,嘴边也不知不觉地绽开一朵微笑。仿佛可以听见他们真诚的心语低诉,是的,这一刻,永远是最真实的。哪怕他们以后要面对分别的伤痛,有了这样的一刻,便也足够了。年年岁岁,月亮底下总会有人在倾心,也总会有人在分别,只要真心地去爱过,只要留下那样无悔的时刻,便是地久天长了。

心中豁然开朗,消融了心底的坚冰,涌动着温暖的情愫。再没有了那些哀怨,再没有了那些遗憾,有的,只是美好的回忆与真诚的祝福。是的,有过那样一个真实的执子之手的夜晚,有过那样一个两心如一的真情瞬间,就算被命运分开,就算不能与子偕老,也是死生契阔,也是无悔无怨。而天上的那轮满月,就是遥远青春中明明白白的心。

看着那对牵手忘情的恋人,我心里温柔地充满了谢意,满天的星光月色也闪烁着无尽的温情。此刻,我的心里,只有感激,只有感谢。虽然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窗,却为你打开了一扇门。

明月有声

文/董国宾

舍外弥望,白云团团,星光点点,月亮迸射出银光。

茫茫月色,映在墙上、河坝上,山崖、田地也弥散着碎光月影。有月的夜空,若细雪纷纷菲菲,满天满地都是轻的纱。

麦田滚着绿意,杂草泛着青色,荠菜、野蒜、水芹蓬蓬地展着叶。明月当空,大地上有月光照过来,自然之声便隐在了梦幻里。菜花初绽,野蔷薇一簇簇吐着嫩芽,它们被无遮障的月洗了心思。一湾碧水没有波涛,却有一塘幼荷,在时光里幽幽地流着。有小船摇橹划过,脆脆的打浆声冲破了月的闲适。你若走入花坛,看到的是淡若清梦的影子。月光如霜,散发着夜的微凉。月光长照,大地裹在轻纱般的薄光里。这一轮月,像翩翻的彩蝶,闯进人间的梦境,把世间的一切都美化了。

云雀听不见一丝响动,田间没了流水声,独有疏朗的一枝,直指月亮。矮墙一隅,有独步行人把身影投在地上,没有人语,格子窗里唯一注光柱汩汩有声。银白色的一轮,挂在天盘,烁烁月光幢幢而来。虽夜思轻柔如梦,洪亮的月声已弥漫天地了。

中秋

文/张孟扬

今年的中秋节,我们全家人聚在小院里,过了一个别开生面的中秋节。

夜幕降临,只见爸爸在院子里的石桌上点上了蜡烛,同时关上了所有的照明灯,然后一家人围着温暖的烛光,坐在石椅上看夜景,吃月饼,拉家常。我吃着美味的月饼,眼睛一眨的瞬间,似乎看见石桌上的蜡烛,闪闪烁烁,像许许多多的小星星,在调皮地朝着我眨眼睛。

夜色渐渐深了,月亮慢慢地升上中天,只见她身着白色的丝带,娴静而安详,温柔而大方,她那银盘似的脸颊,透过云层,留下优美的笑容。脚边的草丛中,似乎有小虫子在吱吱喳喳,吟唱着月亮的优美歌曲,水池里哗哗的流水声成了和谐的伴奏。

美丽的月亮还是那么明丽,那么洁白。吃着月饼,看着月亮,我仿佛品尝出了月亮的味道,妈妈说那是一种关于安静和等待的味道,就像嫦娥一样。

我不知道是不是盯着月亮太久了,还是月亮姐姐害羞了,总之月亮姐姐隐身了。我们听完了爷爷的故事,顿时百无聊赖地张望着天空。这时,哥哥提议猜灯谜,我们大家都齐声赞成。于是,哥哥把早已准备的一本灯谜的书拿了出来,借着烛光大声地念了起来:“红娘子,上高楼,心里痛,眼泪流。(打一生活用品)弟弟刚听完,就嘟起小嘴不满地说:“这么难!”看着大家都垂头丧气的样子,哥哥又给了我们一个提示:“这个生活用品就在我们旁边!”突然,我脑子里灵光闪现,脱口而出“蜡烛”。哥哥朝我高兴地点了点头……

猜灯谜一直持续了很久很久,大家的热情一直有增无减。

这时,石桌上的蜡烛灭了,中秋夜快过去了。但中秋节这天的快乐却永远地映在我的脑海里。

月光下的遐想

文/路译程

柔柔的月光洒向广袤的大地,大地上的一切都像披上了一层薄纱,朦朦胧胧,显得不是那么真切。在这如水的月光下,我痴迷了,陶醉了,恍惚间居然看见了婀娜多姿的月亮姐姐。

原来月亮姐姐是一个爱美又贪吃的小姑娘。

月亮姐姐可爱美了,大地上的江海、湖泊、河流都是她的银镜,只要一有空就会端坐下来照上几眼。瞧,她又在照镜子了,看着镜子中自己明媚的脸庞、苗条的身姿,又听着人们对她美貌的赞美,月亮姐姐不由“咯咯”地笑出了声,心里暗暗决定,要想个办法来犒赏一下自己的美貌。

有了,用美食犒赏自己可是不错的选择哦。心动就立刻行动,月亮姐姐马上采购了许多的美食,然后舒舒服服躺在沙发上边看电视边吃了起来。

“月亮姐姐,别吃了,你的双下巴都出来了!”太阳哥哥看见了好意提醒道。

月亮姐姐听了赶紧照了一下镜子,心想:还好嘛,不就稍微圆润了一点,值得大惊小怪?比起太阳球一样的身体可是瘦多了。美食当前,不吃白不吃。

才半个月的工夫,月亮姐姐的身体像打了气一样变得圆圆的,裙子也紧绷在身上。有一天水星和金星弟弟来邀请月亮姐姐一起玩,月亮姐姐看着自己臃肿难看的身材,害羞地躲到了乌云的后面。

为了恢复自己的美丽,月亮姐姐决定开始减肥。于是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月亮姐姐不再贪吃美食,每天还坚持运动。神了,半个月下来,月亮姐姐又苗条如昔。只是作为一个好吃的人,月亮姐姐在身材苗条后开始沾沾自喜,又抵挡不住美食的诱惑了。

就这样,苗条了贪吃,丰满了减肥,月亮姐姐每个月总要经历由瘦变胖,又由胖变瘦的过程,我们地球上的人们就感受到了“月有阴晴圆缺”的魅力。

明月 团圆 相思

文/唐艾佳

中秋节俗称团圆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当然也是国家的法定假日,那一天,全国各地的人大多放假在家,与亲人欢聚一堂。

今年中秋节的上午,我和妈妈来到奶奶家,刚下车,就看到奶奶忙前忙后的。中午11点左右,一大桌色香味俱全的菜肴摆在大家眼前,大家津津有味地品尝着“大厨”的手艺,欢声笑语在屋子里回荡。

晚饭后,夜幕渐渐降临,我们全家人坐在小院中吹着习习的凉风,等待着月亮现身。可是月亮总躲在云层后,似乎羞于见我们。我们只好一边品尝着月饼一边耐心地等待。不一会儿,月亮羞答答地露出了半边脸,我脑子里突然闪出了月宫里的嫦娥和那独在异乡的“异客”们,他们是怎么过中秋的呢?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当我想起这句古诗词时,我的心情豁然开朗了。天上的月亮不就是寄托着亲人的思念之情吗?我坚信,嫦娥有玉兔相伴,不会再寂寞;“异客”有家人的问候,还有他乡里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温情,相信也能过个圆满的团圆节。

中秋节

文/武东英

吃过晚饭,天渐渐暗了下来,我们一家六口坐在阳台上又说又笑。忽然,爷爷大声地说:“月亮升起来了!”我抬头向爷爷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正东边一片明亮,一个又大又圆的明月慢慢地从天那边升起来了。我问爷爷:“爷爷,今晚的月亮怎么又大又圆呢?”爷爷说:“好孙子,今天是中秋节,是我们全家团圆的日子,月儿当然那么大那么圆啦!”接着,爷爷给我们讲了《嫦娥奔月》的故事。听着听着,我望着圆月发呆了。这时,爸爸抬来切好的大月饼。还有花生、栗子、苹果、桔子……爸爸把月饼分给我们。我们一家人吃着又香又甜的大月饼和水果。

梦里,我坐在月亮上和嫦娥姐姐说笑呢!

夏日游月宫

文/高伟

“知了!知了!”在这清凉的夏夜,知了在鸣叫。夏夜在我心中永远是美妙的,夏日的酷热散去了,星星冒出来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光洒满了外婆家的小院子。我躺在躺椅上,对着满天的繁星,轻轻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我突然感觉自己的身体轻轻地飘了起来,越飘越高,“啪嗒”一声,我落地了。环顾四周,全是桂花树,再一看,只见一个人拿着把巨斧,不停在砍树,哇!那就是吴刚呀!他砍树得砍了几千年了吧!他慢慢向我走来,说:“嫦娥想见你。”说着,便驾着云朵,带我飞到了广寒宫前。这广寒宫真美丽,居然全是用水晶打造的,真是金碧辉煌。突然,一只小兔子窜了出来,它有着红宝石般的眼睛,一身雪白的绒毛,估计它就是玉兔吧。我刚想扑上去捉住它,它就飞一般地跑了,我在后面穷追不舍。过了一会,它把我带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只见一个花容月貌的仙女在弹琴,她真美,估计是嫦娥吧。玉兔就趴在一旁睡着了,她弹的琴声是那么悠扬动听,仿佛在讲述一个凄美的故事。

一阵风吹来,我打了一个哆嗦,醒了过来,我又回到了家里。抬头一看,月亮上树影婆娑,好似一位女子在向我招手,我也向月亮挥挥手,大喊道:“再见!”

月·扇·席

文/燕歌

月亮,扇子,凉席。将这三件东西联系到一起的,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避暑。

自我懂事起就一直喜欢月亮,尤其喜欢夏天夜晚的月亮。

夏夜月亮的美,是相对于天气的。在经过一天烈日灼烧,热浪奔涌之后,赫然挂上一轮冰盘似的明月,消散了暑气,洗净了夜空。它远远地静止在那里,带给人的是安宁、静谧与无尽的遐想……广寒宫中应该没有暑气吧,那棵月桂树想必也是挂满了寒霜,吴刚的斧头斫落,一同碎下的,除了树皮以外,想必还有泪珠凝成的寒冰。

月升,是美;月落,仍是美。

而我之所以喜欢月亮,因为月亮是与故事联系在一起的。

很小的时候,没有空调,没有电扇,那时的夏夜,人们还是睡在外面的,而我就经常在奶奶的身边,两只手托着下巴,看着天空的月亮,听奶奶讲故事。

嫦娥的故事,仿佛就是在奶奶那里听来的。

可以说,很多人在看着月亮的时候,都可能会想到自己小时候听过的故事,和做过的梦。

有月色的夏夜是凉爽的,蓝色的月光可以抚去每个人头上蒸腾的燥热,洒落一片寒凉。这个时候,孩子们无疑是最兴奋的,他们成群结队,在村子里奔跑,呼喊,捉迷藏……

当然,这种情形如今再也看不到了,电视电脑和网络游戏取代了这一切。

月亮更加寂寞,因为很少再有孩子托着下巴仰望她,孩子们的眼睛,都在盯着游戏中的嫦娥,在我看来,她虽然美艳无双,但却没有了愁绪,也就不再有遐想。

月亮更加孤独,因为连李白这样邀她对饮的诗人,也已不在,如今的人们大都躲在空调房里,吹着人为制造的冷气,不再享受她所带来的凉意。

月亮更加哀愁,因为她的故事,已经很少有孩子愿意听,喜欢听……

然而夏夜的月,仍旧明明亮亮的悬挂在那里。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苗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水浒传里的这首诗,把两个阶级的差别写得甚是深刻。

而体现出这种差别的,应该就是那把扇。

公子王孙手里摇的,应该是折扇,这种扇做工考究,文雅轻便,是身份的象征,而农夫也是摇扇的,因为他们夏天里他们更热,但他们摇的扇,是蒲扇。

折扇流传了下来,而且越做越考究。

而蒲扇也流传了下来,可是一如千年以前,没有什么改变。

同样流传下来的,还有那股无边的热浪。

在中国的文化里,扇子可以作为很多的象征,而且这些象征,多半比避暑的意义要大得多。比如诸葛亮先生的鹅毛扇,那是一年四季都在摇的,还有很多达官贵人,扇子上有名人字画,顿时“雅量高致”,官商变成了文化人。

在我看来,他们的扇子,是身份的象征,并非看重它的实际意义。

而普通老百姓,才是真正使用扇子的。

小时候,田间地头,总会看到不少人坐在树荫下乘凉,摇着蒲扇。树荫下经常飞起一串串的笑声,有男有女,健康的,不太健康的玩笑,让农忙其间的人们可以扔掉一身疲劳。

在笑声当中,扇子除了作为乘凉的工具以外,还兼职做起了武器,拿在手中是单刀,扔出去是飞刀。

于是乎,笑声与蒲扇齐飞,汗水共骄阳一色。

而这种乐趣,现在也没有了,越来越多的工厂和住宅侵占了耕地,于是树荫下再也没有人乘凉,也就没有了笑声和蒲扇。

农夫的家里,也安装了空调,于是蒲扇便收了起来。我甚至有了种可笑的担心,农夫丢掉了蒲扇,是否也开始丢掉质朴?

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

请把性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

席子这东西,古代是很常见的。

当然,席子也分凉席和暖席,大概夏天坐的,就是凉席,冬天坐的,就是暖席吧。而我小时候躺过的,则是草席。

那时夏天的夜晚,还可以看到满天的繁星,还可以看到匹练似的银河,我并不爱好天文学,因此也没有数过星星。更多的记忆,则是在草席上翻来滚去的折腾,让草席上那股天然的草香沾染上身体。

那是真正的自然。

我一直觉得,没有什么东西比真正的自然更加令人向往。

草席是用一种不知名的苇草编成的,由于睡的时间长,草叶已经软软的、顺顺的,躺上去非常舒服,而且透气。这种席子据说是从白洋淀运来的,为此,长大以后特意去看了孙犁先生的作品,还去过白洋淀,亲手摸过那些苇草,然而却再也闻不到记忆中的那股草香了。

而我长大一些后,家里就有了竹席。

这种席子很平,很凉,却很薄,不像草席那样厚,而且躺上去时,也不像草席那么舒服,而且睡得多了,腰背会发挺,因此还是怀念草席的。

于是我不禁在想,千年以来,农夫们铺着草席,摇着蒲扇,躺在一地白花花、清凉凉的月光下面,谈论着收成,贵人们卧着竹席,摇着纨扇,对着明月谈论神仙的时候,他们应当同样感觉到快乐,因为暑气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因此对于百姓来讲,只要有月光,只要有蒲扇,只要有草席,就可以渡过一个炎炎夏日了。他们的要求并不高,一直都不高。

我可以肯定,在将来,月光仍旧会有,蒲扇仍旧会有,草席仍旧会有,在某个月白风清的夏夜,仍旧会有白发苍苍的奶奶,摇着蒲扇,对着草席上躺着的小孙子,讲着月亮的故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月亮河,静静地流

文/片片落叶情

小学的旁边,有一条弯弯的月牙河,弯弯的月牙河上面,有一座古老的石拱桥,古老的石拱桥啊,连着小学与陈老师的家。

岁岁年年,年年岁岁,记不清有多少跫音回荡在河畔,有多少天真的笑容灿烂于碧水,又有多少幼稚的足印停留在桥面。就这样,我们一群胸前飘扬着红领巾的小学生,在每个星期一早上,天边微露鱼白的时候,伫立于石桥,静静地等候,等候着理着平头、身着中山装、脚踏布鞋、手拎盛满一周伙食皮袋的陈老师,出现在对面的垭口,然后矫健地穿过眼前的田野,踏上桥板,伸出慈祥的手,一一抚过每个红领巾的头,一句“同学们辛苦了”的关爱,倾刻如春江暖水汩汩注入童心。

陈老师当了我们三年的班主任,我们以这样纯朴原始的方式执着了三年,无论是山花烂漫的春天,还是风雨雷电的夏天,无论是稻香郁郁的秋天,还是冰天雪地的冬天,稚嫩的身影如一道绮丽的风景,永远定格在童年美好的记忆里。三十年后的今天,每当忆及昔日爱老师、敬老师、喜迎老师的一幕一幕,无不感慨万千,温馨荡漾。

始终微笑着的陈老师平易近人,镜片后睿智的目光闪烁着他治学的严谨和知识的渊博。他不仅有一个男中音歌唱家的嗓子,讲一口全校唯一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清晰纯厚的声音磁石般地吸住了课堂上所有的注意力。陈老师写得一手规范漂亮的毛笔字和粉笔字,教室墙壁、学校走廊和围墙上的标语都出自他的手笔,上课时的书写板面俨然如一幅秀丽的书法作品,赏心悦目。

陈老师除执教那个年代那个年级开设的所有课程外,还非常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爱国主义教育。陈老师的谆谆教诲,犹如那条从不倦怠的月亮河,清澈纯净地注入学生的心田,滋润着阳光下如饥似渴的幼苗。

陈老师不仅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桃李,而且也从不耽误对自已子女的教育,二儿一女皆考上重点大学,其中大儿子还被公派出国留学。

不无遗憾地是,那个年代没有教师节,那个年代没有鲜花,那个年代学生和家长对老师的感恩唯寄于纯洁无瑕的三个字--老师好!岁月催老了容颜,但催不老我的怀念。尽管那时的我,曾经有过上课时偷看连环画而被陈老师严厉地批评;尽管那时的我,曾经有过午睡期间偷偷溜到月亮河玩水被人揭发而在全校师生面前公开检讨;尽管那时的我,曾经有过欺负同班的一位残疾女同学而被陈老师拽到台前示众。所有这些,尽管如此,也始终难泯灭我对恩师深深地追忆。

陈老师被调走的那天,乡亲们闻讯百般挽留,送行的队伍从校门口一直排到村口,我们为离去一位可敬可爱的老师而伤心,眼角挂不住的离别泪滴,一如泫泫的月亮河。

岁月嗟跎,物是人非。陈老师已八十多岁高龄了,银发飘然,桃李满天下。当年耳熟的钟声随着校舍的搬迁而已沉寂,当年那座苍老的石拱桥早已断塌,当年那群守望的儿童也都悄近中年。然而,月亮河,还是那条月亮河,伴着童年美好的回忆,记着当年恩师谆谆的教诲,带着与生俱来的怀旧,静静地流向远方。

像月亮一样从容

文/李晓丽

月亮,自古是人们言之不尽的话题,不知造就了多少文人墨客,也不知乱了多少人的目光。从月如钩时的淡泊隐约,到月圆时的皎洁浩荡;从上元节酌灯时的笙歌妖娆,热气腾腾的热闹,到中秋赏月时“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抬头看”的欢喜,月亮似乎成了人们心中聊以慰藉的寄托。

在唐代每逢中秋夜人们都要举行祭月活动,设大香案,摆上月饼和西瓜等象征团圆的祭品,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完毕,切西瓜切月饼全家人分享。有多少人,切多少块,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人们不能把天上圆月揽入怀中,只好借月抒怀,吃圆圆的月饼,吃圆圆的水果,以示生活圆满幸福。

“明月何时初照人?”任谁也无从知晓。可月亮在人们心中是如此神圣,我想主要在于月亮能让人变得宁静、纯净。它的静好、淡然、无私、从容所显现出的安闲、美妙的意境,是那么纯净无染、淡然豁达。

王维从月亮中读到了禅意,所以心中有了唯美的月亮——“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苏轼在月光下读到了豁达,所以笔下有了超然的月亮——“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还有顿悟——“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同样的月亮,有的人能超脱一切,无拘无束地涅盘,而有的人则有了失意,有了落寞,有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有了“月满西楼”,“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相思苦愁。

其实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月月上演着阴晴圆缺。你欲乘风归去也好,对影成三人也好,它依旧不紧不慢不偏不倚,转朱阁,低绮户。圆了又亏,亏了又满。亏也罢,圆也罢,不变的是淡然,不停的是它的脚步,任人们热闹也罢,清冷也罢,它独自带着一抹浅笑走过山山水水。

李白李清照月光下的情愫虽比不上苏轼王维的唯美,但月亮之下他们的灵魂还有那么一丝灵动。而生活在当下的我们呢?

唯有闲心能见月,唯有真情能读月。像月亮一样从容走过沟沟坎坎,像月亮一样淡然面对阴晴圆缺,才是人生真味,才是真正的幸福圆满。

中秋月故乡情

文/坏坏兔皮

岁月悠悠,时光匆匆,秋风的微凉渐渐扫去了夏末里的最后一丝余温。又是一年中秋夜,又是一年圆月时,灯火阑珊处的街道依旧喧嚣,唯有深邃的夜空中那一轮孤独而皎洁的明月俯瞰着大地。

从李白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到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再到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内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千百年来对月抒怀已成为诗人宣泄情感的最好代名词,同时也被无数古人写进诗句里流传后世。在我心里,月光融融和那洒落一地的清辉却偏偏只有在八月十五这天最为唯美。

曾经小时候的中秋是甜的,它夹杂着浓浓的月饼香将所有的快乐凝聚在一起,幸福地听着奶奶在我耳边为我讲着嫦娥与玉兔的故事,亲口吃着母亲早已为我准备好的月饼娃娃,父亲还为我用脸盆盛了满满一盆清水,并告诉我用这盆水赏月时就能清楚地看到月亮里的嫦娥公主。那时候我也天真地以为只要我静静地赏月嫦娥和玉兔就会降临人间并将我带到月亮上。长大后却发现中秋不仅只是一个浪漫美好的节日,更是一个蕴含浓浓亲情的节日,因为奶奶远去了,父母也渐渐地老去了。

月亮不仅是花有清香月有阴的时景,更是红尘作伴对酒当歌的团圆。 抬头仰望星空,皓月千里,不禁想起“今夜明月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日子总像指间的细沙,在不经意间悄然滑落,原来月似无情,有情的是我们,月似无心,有心的也是我们。

中秋月,家乡明。中秋是一台无声的时光机,将一份份情怀集合成一张张老照片,翻阅着消瘦的日历,如同翻阅那满是美好的记忆被重新拾起。挂满银露的页霏和写满故事的情节渐渐地滑进双眸,然后变成中秋夜里的最后一段往昔…

孙悟空“吃”月亮

文/刘硕

话说,唐僧师徒从西天取经回来后,有多动症的孙悟空闲不住,只在花果山住了1个月,就想出来溜达溜达。中秋节的晚上,悟空看见圆圆的月亮突发奇想:天上有一个大月饼,我要上去吃个够。悟空乘着筋斗云,不一会儿就到了月亮上。

悟空切下一小块月亮放到嘴里一咬,甜滋滋,香喷喷的,决定再吃一口。不一会儿,原本圆圆的月亮就被他吃得只剩半个。悟空怕别人怪罪,就找了一朵云彩,把它放在月亮前面。再用法术让这朵云彩连下三天的雨,这样别人就看不见月亮了。悟空心里打着如意算盘,想着明天还要再来吃月亮。

第二天晚上,悟空又驾着筋斗云来到月亮上,吃掉了剩下月亮的一半。到了第三天晚上时,那朵下雨的云彩却被风吹到了别的地方。

当悟空再次来到月亮上时,他吃月亮的事情已经被别人发现了。悟空乱了手脚,不知该怎么办。别人说他是大骗子,他红着脸低下头,向人们保证一定会把月亮补好。

此后,悟空每天都收集黄色的蛋糕,到了第二年中秋节的前一晚,悟空收集的蛋糕已经足够把整个月亮补好了。于是,他把这些小蛋糕贴在了月亮上,这样,一个完整的月亮又呈现在了大家眼前。

把月亮补好后,大家纷纷夸奖悟空,于是,悟空开开心心地回到花果山,下定决心以后要做更多的好事。

令人难忘的月全食

文/辛宇

今天早上听新闻说晚上有十年一次的月全食,我激动极了。

晚饭过后,我就迫不及待地出去看月亮,只见万里无云的天上皓月当空,月亮是那么圆,那么亮,根本没有什么情况。我有点失望,以为新闻说错了。但倔强的我又不甘心,就一直坐在夜空下观察着。

二十一时三十分,期盼已久的月食终于开始了。只见月亮没有刚才圆了,缺了一个角,我兴奋极了。传说中的天狗开始吃月亮了。

二十一时五十分,月亮被吃掉了三分之一,变成了凸月,渐渐地,月亮被天狗吃掉了一大半,变成了峨眉月,像一条小船。

二十二时十分,月亮又变成镰刀,逐渐变成了一条细眉,颜色也变成了淡红色。

二十二时三十分,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月亮变成了一个火红色的球,在夜空中瑰丽无比。我看着眼前这美丽的景象,不禁赞叹道:“大自然真是神奇啊!”

二十二时四十分,天狗又慢慢地、轻轻地把月亮吐出来,月儿又从细眉变成镰刀、小船。

直到二十二时五十分,月亮才“重见天日”,逃出了天狗的手掌心,把如水的月光洒向大地。

这时,我已经哈欠连天,昏昏欲睡了,赶紧躲进温暖、舒适的被窝,闭上眼睛,做起关于月亮的美梦来。

月亮

文/朱艺

每当夜幕降临,我们就会见到月亮。刚开始的时候,月亮很害羞,看上去有一些脸红,像个不太亮的大红灯笼。慢慢地,月亮爬啊爬,就换下衣裳,又穿了一件洁白的裙子,看上去亮闪闪的,像块明镜似的挂在夜空中。皎洁的月光洒向大地,像瀑布一样,给睡着的大地盖上了一层薄薄的棉被。

月亮的脸蛋每天都不一样,有时候像一条小船,静静地挂在空中;有时候似一只被咬了一口的大苹果,摆在黑色的桌布上;有时候有如一个圆圆的大饼,盛在布满芝麻的盘子里……妈妈说,每当阴历十五,就是月亮最圆最美的时候。

妈妈还给我讲了嫦娥奔月的故事。古时候,神仙把两颗仙丹给了嫦娥和她的丈夫,说吃了能长生不老,结果嫦娥一高兴就全都吃了,她感到身子轻飘飘的,就飞上天变成了神仙,抱着她的玉兔住到了月宫。

月亮是孤单的,安静的夜里,只有她独自静静地呆在空中,没有人陪她说话。

月亮是温暖的,每次出去散步,她都会陪着我们,我走她也走,好像在说:“小妹妹,早点回家。”

月亮是快乐的,八月十五中秋节,我们赏月吃月饼,月亮就会把整张脸露出来,和我们开开心心地一起过节。

我爱月亮,愿她永远美丽。

留守儿童心中的半个月亮

文/积雪草

他10岁,小小的年纪却有5个年头没有和父母一起过中秋节了。

他3岁那年,父母一起外出打工,他成为一个孤单的留守儿童,每年的中秋节,他都是和爷爷奶奶一起过的。一个天真快乐的孩子不能和父母相守在一起,是一件挺让人心酸的事情。

每年的中秋节,看着别的小朋友都是和父母一起过的,吃月饼,祭月亮,他幼小的心中就会充满与年龄不相称的忧伤,别人的月亮都是又大又红的挂在天空,只有他的月亮缺了半个。他总说,我们家的月亮被切两半了,爸爸妈妈一半,他一半,什么时候和爸爸妈妈一起吃月饼,他的月亮就圆了。

爷爷奶奶知道孩子心中的孤独和不快乐,所以他们总是想办法弥补,给他买一堆风格迥异的月饼,给他买一堆各式各样的糖果,可是这些东西就算买得再多,也代替不了他心中的父母。因为父母能给他温暖和关注,月饼和糖果却不能够,所以他的眉头越皱越紧,一副舒展不开的样子。

在他的家乡,中秋节的晚上有一道很重要的仪式,那就是拜祭月亮,在小小的院落里,对着天空,在月亮底下,摆上香案,桌子上放上一碗清水,一碟毛豆,一碟葡萄,一碟月饼,然后对着天空遥遥地拜上三拜,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祈求合家平安团圆。

每年,他都是在家乡跟着爷爷奶奶完成这套仪式的。他很想念在外打工的父母,每天都想,可是父母居无定所,每年都在不停地换地方,他不可能跟着父母在外面到处流浪,他要上学,所以他一直在家乡,跟着爷爷奶奶生活。

看到别的小朋友在父母跟前撒娇装痴,他就别过脸去不敢看,那是他心中不能忍受的忧伤和疼痛,一个本该在父母面前撒娇任性淘气惹祸的孩子,过早地结束了童年生活,他必须像大人一样照顾自己,尽可能不给爷爷奶奶添麻烦。

中秋节虽然是一个传统的中国节日,但这个节日远没有春节那么铺张和隆重,也没有五一和十一那么长的假期,所以大多数出门在外的人们,不会千里迢迢奔回家中团圆,所以家中留下很多留守儿童或者空巢老人,孤单地对着月亮发呆,对着一地细碎的月亮暗发忧思。

唐朝诗人王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留守儿童想念出门在外的父母也是人之常情,别让孩子的心缺掉一角,别让孩子的快乐缺掉一块,别让孩子的月亮缺掉半个,关爱留守儿童,希望成为全社会每一个人的责任,关爱别人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文明进程的标准之一。

一弹流水一弹月

文/夕泠

已经立秋了,可秋天远还没有来,天地间依然非常湿热,站在窗前,望见一盘月穿过隐隐约约的云层,想着整个夏天忙碌不定,心绪起伏,似乎还未曾有这样望月的心情。此刻我与月的距离是如此之近,仿佛揽手可得,月不紧不慢地穿行,无视身边正在发生的事。与其说今夜的月色非常悠然,还不如说今夜的心情异常的平静。

想起张爱玲笔下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其实别说三十年,就是回看三年前的月亮也应该比眼前更丰富,装载更多的梦想,而三十年已彻底改变了人的一生。不经意的时候要走过多少路程,直到有一天再也走不动,抬头望望天上的月亮,会发现光晕里装着的是自己曾经的幻想和现实中无限的沧桑,还有遗落在理想王国的一段美丽忧伤,那不免带上的一点凄凉是心灵里深深的折痕。

喜欢静悄悄的月夜,没有任何人的打扰,久久地坐着,不逃离心情,不制约思想,坦然地面对着远方的风景。现实中这样的情景只是一个瞬间,忧伤的意念也常常一闪而过,然无数这样的瞬间却完成了心灵最后的归宿。不用管回过头去看月亮会产生怎样的心情,只想求得眼前这半窗的宁静,想起“一弹流水一弹月”这样的诗句来,一弹月足以风生水起,足以成为行路时的灯盏,足以在心灵的角落里作片刻的休憩。半窗的月色如离我再近些,再恒久些,那么一定会找到平静转世的福祉。

总感觉这是个浮躁的时代,在我的身边充满着吵杂,名利,世俗的纷争。很少有人愿意独自走进月色,享受无边的宁寂,忘却世间的烦恼。“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八十多年前的朱自清就这样在淡淡的月色下走入那片荷塘,听树上的蝉鸣和水里的哇声,让并不宁静的心找到宁静的归宿。如今呢,树上的蝉鸣倒是有,可水里的哇声于何处觅得?蝉鸣回旋在都市的上空成了噪音,哇声被抛弃在遥远的地方,也许只有独自咏叹。水与月交融的夜晚停留在远方,书页里,许在我的视线之外,意想之内。喜欢独自抚过虚无的月色,如同站在一个人的村庄里,低吟的诗歌只有随身的风能听到。

窗外灯火通透,在我的眼里却黯然无光,唯有天上的月色皎皎。守在不染尘埃的高处,拨一波清清泠泠的弦音,顿然流水共鸣,剪断半窗泪语。

乡村的夜空

文/九满

太阳渐渐西沉,落日的余晖还在绽放着最后的热情,青黛色的云雾便急不可待地笼罩了整个原野,乡村的沟沟壑壑顿时模糊起来……

田间劳作的人们不约而同地拾掇农具,顶着褐色黄昏荷锄而归。

鸟倦了,归巢后叽叽喳喳地再吵闹一阵,然后,在枝丫间渐渐安静下来。

鸡们边走边交流着,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悠哉游哉地钻进鸡笼。钻进去了,还在叽叽咕咕地说着话,耳鬓厮磨,互道晚安。

一柱炊烟袅袅升腾,紧接着十柱、一百柱炊烟升腾起来。农家灶间熊熊燃烧的柴草气息与家家户户弥散的饭香味,便在空中悠哉游哉地神蹿,让村庄上空飘浮着丝丝缕缕似雾非雾的薄烟,有点呛但不至于刺鼻,这儿几缕,那儿几缕,又绵连成不同层次缥缈的线,飘满在低墙矮屋,飘满在田间地头,接着就铺天盖地散淡开来。

渐渐的,宏阔渐沉的夜幕潮水般地从四面八方漫了过来,在旷野上坐着;在农家的屋顶上坐着;在鸟的翅膀上坐着;在人的肩上坐着;在树上、花上、草上坐着,把所有在光线下自认为色泽鲜丽,外观特别的事物统统吞没,然后给它们一种色调——平等而伟大的黑色。

稍候,星辰冉冉升起,黑幕被星星一点点打开。

偶尔,远处的狗发出几声吠叫,把村庄拉得更加悠远。

村子里的灯渐次亮起来,在夜色和丛林的掩映下,似点点星火,小心翼翼又满怀信心。每盏灯都是一个港湾,白发老人在灯影里给淘气的孙子喂饭,壮硕的妇人在灶间忙活;每盏灯都是一种呼唤,无数的灯映射出乡人质朴的忧乐。

在人们忙碌的时候,月亮从容地于东方的民居、丛林中款款步入天际,慢慢的、稳稳的走过小溪、田野,走过村旁一小块旱地,再走过我家的猪圈和草垛,在我家的晒谷场上待一会儿,然后就去了隔壁宋大妈家里,最后,把一束束神秘融婉的光线投射至最深的黑暗之中,无私地献出它的光华、魂魄、博大而无边无际的柔和之光,于是,整个苍茫大地熠熠生辉,村庄像浸在牛奶里一般柔滑。

远处的田野、小径,近处的树木、房屋,都开始了月光浴。池塘辉映着夜空的群星,田野里沉睡着如洗的月光,稀疏的乔木在纹丝不动的光海里形成几处飘浮着影子的岛屿。白天的喧嚣与燥热被涤荡得干干净净,连一扇铁门上的难看的疤痕,也不见了,一切的坚硬,在此刻,都露出它柔软的内核。植物们在月下甜蜜地呼吸,脉脉含情。虫儿在叶间欢天喜地唱着歌。露珠儿悄悄滴落,沁凉的,清香的。远处不时传来藕池河低沉的咆哮,那咆哮声在夜空越过重重村落,最后湮灭在遥远的庄稼之中。

小时候,再苦再难,抬头望一眼星空,胸膛便敞亮开来。

那个月亮出来的夏夜,我偷偷遛进菜园,在青瓜架下,默默地仰望那清爽辽阔的星空,看那高远的星光点点,而那些大小不一的星斗就像一个个精灵,调皮地对着我闪烁着熠熠的光辉。

这个时候,田野里传来蛙鸣声,树枝里传来知了声,草丛里传来蟋蟀声。星空下的蛙鸣虫叫是亲切的,它们在清凉的月光下,肆意的流淌,从田边的草丛,越过村庄,漫过藕池河,一直消失在无边无际的夜幕里……

风从四面八方吹过来,薄凉的,带了露珠的甜蜜。草的香味,花的香味,这个时候纯粹起来,醇厚起来,铺天盖地,把我淹没。

热闹的菜园子,辣椒在枝头沉甸甸地挂着,茄子泛着玄妙的紫光,一串串的豆角像一颗颗小小的铃铛,它们齐刷刷地瞪着我,而我,欣喜地挺直腰杆,轻轻地向它们致意。我生命里的际遇便在清辉里悬着,每一根神经都在清凉的月光下倾倾欲动……

月亮好大,好亮,好圆,我看着它,它也看着我。月光下的世界,如水,如雾,如梦似幻。

我双手合十,虔诚地祈祷。

我要说的话,不能说给任何人,要说给月亮听。我相信,月亮能听懂我的话,会看见一个光着头,瞪着一双小眼睛的男生,会体恤他的羞怯,替他保密。

那颗明亮的北斗星,如果哪一天我迷失了方向,它真的能带我走出黑夜,走向成功吗?还有就是扁担星挑着灯草过银河的故事,那个后妈真的那么狠心和偏心,结果遭了报应吗?“嫦娥奔月”“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吴刚伐桂”……所有这些关于星空的传说都让我充满好奇与疑惑。

于是,我向往外面精彩的世界。在神秘天宫的感召下,我的心里埋下了追寻、探索的种子。后来,我带着好奇与疑惑,走出了那个闭塞的小乡村,走向了外面那一片片广阔的天地,跌打滚爬,试图去寻觅答案……

永远的月色

文/河北刘春风

一篇《荷塘月色》,记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片永远的月色,可是,不知为什么,这种美感,总是一种想象的蒙龙的,那种实在的东西,我却从来也没有看见过,大约是我所呆的地方太小太偏远了吧。

说起荷塘,对于一个北方的人来说,并不是多见的,尤其象是我所呆的农村里,从来是没有过荷的,就是村西曾有过一片水塘,也不过是长一些芦苇,就是这些,也在后来的日子里,改造成了稻田,于是,那里就再也没有了这种东西,而那水塘也成了老年人记忆中的一个所在,现在的孩子们连想象也难了。

其实,对于我而言,正如现在的孩子们一样,面对着这一望无际的稻田,再怎么想象,也不容易想得出这里的芦苇塘了。而我,纵能想象出那荷塘的美,那月色的美,也只能是一种心驰神往了。

不过,对于月色,谁也不会没见过的,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月色,同一个月亮把那光送给普天下的人,也送给了不同时空的所有的人,正所谓一月照秦汉,各有一轮圆。

我不知看过多少月色,却都印象不是特别深,不过,有的月色却也难忘。曾记得小时,有一次,不知是因了什么事,那时,我必须连夜到离我家三十来里的老姥爷家里去,可是,在夜里走那些山路,必竟对我来说不是什么容易事,可是,当时的我,在大人面前不敢显示自己的胆小,一咬牙就应了下来,于是,我拿着一把镰刀,上了路,从村里出来,一直走哇走的,一到村外就有些胆怯,紧紧的握着那镰刀,看着路边那些黑黑角落,总是提防着从那里突然窜出来的什么,比如狼呀什么的。

后来,一轮月亮从山背后升起来了,顿时,我象是有了一个明灯,路上的东西看得清了,而那路边的东西也看得清了,月光直泻大地,把地上山上的一切照得那么清楚,我能看得见那些角落里其实不过是一丛树木,一堆乱石而已,别说是狼,连个狗也不是。我有些感激月亮,看看她,她白白的脸盘,看着我,我这时才觉得,她就象是个伴儿,为我照亮这路,为我壮起这胆,而且,我发现,不管我走到那里,山岗上山洼里山脚下还是山沟里,她总是在那里高高地向下看着。当着我终于走到了那三十里外的老姥家里时,已是深夜了,于是在那里受到了大家的夸奖,可是,我心底里知道,要不是月亮,也许我真的会丢下那镰刀而跑回村里也说不定呢。

不知是这次经历还是那经历中的那种特殊的感觉,从那以后,我对月色有了一种特殊的感情,喜欢月色。虽然那月色并不如太阳光那么强烈那么温暖那么鲜艳多彩,只有那淡淡的银白色。

再后来,我回村里参加劳动,那时,为了家里建房,必须准备大量的石料,家里正是靠着山的小村,自然不会去花钱买的,再说,那时的农村里也没有多少钱,要造房,当然要自己去准备了。我当时是十八九岁的小伙子了,于是,我就在每天夜里到离村子三四里外的山上去弄石头,当年在修建滦河大桥之时,那些工匠们为了保质保量,从这山上采了大量的石头,至今,那山顶上仍可看到那些修桥之时采石而留下的深深的大大的楔窝窝,可能当时没有用炸药,全是凭着那些铁楔,硬是从山上“切”开了一块块石头,切成了一块块桥墩用的条石,而那些不足尺寸的则弃之一旁,于是,成了村里人建房时的好东西,只是,这些石头与土混在一起,年久之后,要找出来必须扒开那些土,而且从山坡甚至山顶上一块块地借着坡度往下滚,形成了一条条的滚石道。于是谁家盖房就早早的去那山坡上弄。只是,那滚也不容易,一块石头往往是滚不多远的,要从高高的半山坡滚到山脚下,差不多要倒上几十个个儿,才能弄下来,因为要上班挣工分挣口粮的,只好是夜间上山去干了。

为了防身也为了便于抠石头,带着一把小撬棍,我就天天上山,那时,最盼望的就是月亮,一来,有时那半山坡上或许有人,或许就是一个人,那时,要是没有月亮,且不说看不清路看不清石头,光是害怕就是让人难受,看那里全是黑乎乎的一片,心里总是不好受的。一旦有了月亮,不光是照亮了山照亮了路,也照亮了我的心,当着看着那满山的清清如水的月光时,我真的有着一种兴奋激动,真的想是久渴的人看见了那清清的水,想捧起来,往脸上浇,往身上洒,往嘴里灌,喝他一个饱……

许多年之后,我走过许多地方,也看到了许多关于月色月光的诗歌散文,对于那些诗圣诗仙诗人名家散文名家的诗歌散文,让我感到了一种美,得到了一种享受,可是,当着我想起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月色时,我却对着这月儿有着一种亲切。

随着阅历的增长,我逐渐地感悟到:其实,人生中,往往人们更需要着一种关注关照的,那怕是默默无声的,但此时无声胜有声,而那受到关照的怕是永远也忘不了那情那景罢。

所以,我也永远忘不了人生之旅中的那永远照耀的天之光。

童年往事

文/曹 矞

不知怎的,年龄越大越爱怀旧,怀旧情结似乎愈加浓厚。近年来老是让人回溯童年,许多童年往事如同放电影一般,一幕幕在眼前闪现……

最使人难忘的是在老家山地曹家墺的四合院生活的那一段童年岁月。不知是哪朝留下的古朴庭院,四周是瓦房,中间一个天井。黑乎乎的房檐,一溜溜儿整齐好看的滴水瓦。到了夏天,瓦楞上竟长出几根根绿莹莹的草木,格外显得古朴沧桑。冬天下雪了,房檐滴水瓦下面吊着一排排长长的冰凌子,使冰天雪地的冬天更加洁净美丽。

这个四合院子,由三户人家居住,都是我们曹家自己人——叔伯兄弟一起住。听奶奶说,这是解放初期打土豪分田地那时候才分给我们这些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的贫苦农民的。

奶奶说,端午节前,一个夏天的中午,我就出生在这四合院的一间小屋子里。哭声响亮而清脆,给曹家带来了喜悦和希望。左邻右舍,亲戚朋友们闻讯纷纷赶来道贺志喜。两岁时候,我就有了一个小妹妹。从此,童年的我主要就由奶奶照管,夜里跟着奶奶睡。

四合院西边还有一个偌大的后院。后院有石磨,有石桌石凳,有桃树苹果树,还有一棵一出地面就开了几根杈、树冠很大的桂花树。每到夏秋季节夜晚,我们院子很多人,祖孙几代,常常聚集到后院树荫下纳凉。中秋节前后,三三两两爬上花香四溢的桂花树上,自由采摘桂花,将其晾干后泡茶喝。到了晚上,大家聚集在一起,嗅着一阵阵桂花的悠悠清香,一边吃月饼,一边聊天赏月。直到夜深人静,也不愿离开睡觉。

又一个寂静夏夜,月儿悄悄爬上了树梢,露出了她那十分迷人的笑脸,毫不吝惜地将她的美丽播撒到人间。此时,庭院月色如水,树影秀丽如画,我们也不约而同地来到后院,不禁仰头望月,却意外发现月亮那里也有一棵婆娑大树。

“奶奶,您快来看呀,月亮上面有一棵很大很大的树!”我惊奇地呼唤着奶奶,希望这个意外的发现能够得到奶奶的证实。

奶奶移动一双小脚,一摇一晃地走过来,笑着说道:“你怎么发现的?月亮上的确有一棵大树,那是棵桂花树。”

“真的吗?月亮上也有桂花树?”妹妹感到十分奇怪,迷惑不解的问。

“那还有假,孩子。确实有桂花树。”奶奶肯定地说。

“你看你看,奶奶”,我指着天空中的月亮说,“不仅有桂花树,还有一个人正在树下砍树呢。”

奶奶表扬我说:“你观察得很仔细,是有人在树下砍树,那是个男人,叫吴刚。”

“吴刚?他是谁?”妹妹好奇的问道。

于是,奶奶就给我们讲述了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使我们了解到即使神仙也有喜怒哀乐,他们的生活也不可能完美无缺,而何况我们这些人间凡人呢?

此后,我们就隔三差五地央求奶奶讲故事。她先后给我们讲了牛郎织女、天仙配、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爱情故事,我们听得常常入迷,如痴如醉,被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深深感动了。

又一次月下纳凉,我用手指着月亮,和弟妹们一起议论嫦娥的美貌与孤独,被奶奶看见了。她连忙大声制止我说:“孙子,不能指月亮,谁要是指月亮,月亮就来割谁的耳朵!”

“割耳朵?月亮不是在天上吗?”我疑惑不解地问道。

奶奶吓唬我们说:“谁指月亮,等睡着了以后,它就从窗户窟窿偷偷钻进来,悄悄割破谁的耳朵。”

我们真被奶奶的一番话唬住了。抬头看月亮,天上的一轮明月还真像是一把锋利的刀,而且似乎在对我们狡黠地眨巴着眼睛,暗暗地偷笑呢。我们越想心里越害怕起来。

“奶奶,我刚才不小心指了月亮,它要来割我的耳朵,这可怎么办呢?”我很着急地问。

“我也指了月亮,怎么办呐,奶奶?”妹妹也很害怕。

奶奶略带埋怨地说:“谁叫你们指月亮的,让它割掉耳朵,活该!”

“奶奶,你就告诉我们吧,该怎么办呀?”我几乎是乞求道。

“不怕,不怕。只要你肯认错,跪在地上给月亮磕几个头,它就会原谅你,不会割你耳朵了。”

我们就信以为真,赶忙跪在地上磕头作揖,嘴里念念有词,乞求月亮原谅,不要割我们的耳朵。

“月亮啊,月亮”,奶奶见我们跪下磕头,就仰头对着天上的月亮说,“你就原谅这些不懂事的孩子吧,大人不计小人过。”

晚上躺在床上,还一直在担心月亮能不能原谅,会不会趁我们睡着了来割耳朵。

第二天清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赶忙用手摸一摸耳朵,爬起来到镜子面前一照,果然不曾割,心中一喜。心想:幸亏有奶奶提醒,否则就坏了。

后来我上了小学,有天晚上无意间又指了月亮,却忘了向月亮磕头作揖。早晨起来才突然想起,一摸耳朵,一点儿也不痛,似乎没有事儿。但还是不放心地来到镜子前仔细看,两只耳朵完好无损,没有丝毫被割的痕迹。我不禁笑了起来。原来那是奶奶骗小孩子的话,是善意的谎言。

童年的小小鸟早已飞走了,杳无踪迹。童年,童年,多么令人留恋想念啊!现在,回想起那些童年往事,仍然觉得挺有意思,那的确是我童年时代最美好的记忆。

我不禁怀念起小脚奶奶来,想她走路一摇一晃地样子,想她的音容笑貌,想她对我点点滴滴的爱。屈指算来,奶奶离开我们已经三十多年了。奶奶啊,您在另一个世界过得好不好?寂寞不?您是否知道我——您的孙子十分想念您呢?

满天繁星,一轮皓月

文/捻银粟

深夜的睡眠迷迷糊糊的暖暖,灵魂悄悄地离开时间的世界,知觉忽然被什么电到,从迷糊中拿来触摸的习惯,眼睛遇见一眨一眨的模样,它们就向一群群淘气的小孩,又像无数颗小小的水晶球,被帅帅的天空,浪漫地洒播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一轮皓月不知隐身在哪个角落里,远远地看着嬉戏玩耍的点点墨墨的眼睛。

天边的银河与帅帅的天,一起收起星空的雾霾,满天淘气的小家伙,数也数不清的犹如一颗颗珍珠宝石,快快乐乐撒满浩瀚的苍穹,在蓝幽幽的夜空中划出一道道金色的弧光,像织女抛出一道缭乱的锦线,点缀着静静深深的脑海。

从缓缓中若有思想的触动,眼睛写满了天空的颜色,再望到似像非像的少许紫精灵,又见像千军万马的萤火虫围绕一个世纪,远看一颗颗闪闪发着微笑的光,像一块块碎碎的美玉,它们不断变幻着各种美丽的图案,不停地眨着眼睛。

忽然发现小小亮亮的可人儿,一颗比一颗明亮,就像一个个小天使,顽皮地眨着眼睛。在稚气地注视着人间的冬天,仿佛用那明亮的眸子讲述一个个美丽的童话,偷偷把光泽挥洒向大地,不管光泽鲜艳,光泽暗淡,都是夜城无私奉献的节能灯。

浩瀚的星空没看见月亮的身影,可能被调皮捣蛋的繁星挤出隐姓埋名,还有一个月亮原来是从人间飘上来,璀璨的宇宙见状,就邀请她去了广寒宫,按理说人间的稀客,天上的月亮应该尽地主之谊,可是怕打扰的独傲却把自己躲在了繁星的背后,只为不想引人注目。

是啊,人间的月亮那么的渺小,那么的可有可无,脆弱的连她自己都感到悲哀,而且平凡到从自己身上找不出任何与其它星星相同的地方。可满天的小星斗,好像都没在意,只是尽自己的力量,把点点滴滴的光芒融汇在一起,把人间变成奇异的世界,诱发着人间眼睛探索的欲望。

那深邃辽远的小小宝石,绽出了一团炽烈耀眼的火光,划出一条弧形的漂亮的轨道,拖曳着一条极灿烂的光束,恰似一条美丽的长翎,向着无穷的广袤里悠然喧哗,那点点繁星像是撒在人间月亮的心田上,萌发出小小的幼芽,那点点繁星好似点点春雨,滋润着心中的幼芽,催它快点长大,那点点机灵像一盏盏小小的灯笼,照亮眼前的呼吸前进的道路就在脚下。

帅帅的天在这个时间里,用心看着一眨一眨的繁星,像顽皮的孩子稚气,执着地注视着人间的月亮,仿佛用那明亮的眸子讲述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几颗大一点的星星挂着最亮的优势,仿佛是天上的人儿提着灯笼在巡视那浩瀚的星宇。

是的,人间的月亮,没有天上月亮的皎洁,但却有独特的遐想,她同时在想为什么这个深夜会这么美?原来正是由于有了这千千万万颗高挂的星星,或是巧妙的心制作的,才组成了奇丽的美轮美奂。

望着满天的繁星点点,人间的月亮突然卡住了通往天空的去路,或许真的是天意的召唤,触摸中惊讶的感觉,以至于跳出莫名的羞涩,不由点燃了纯粹的杰作。

只见闪烁的恬静,它们安详的抬起头,以自己独特的美貌,给以世界最恬静的光芒。为人间的月亮带去别样的魅力,和一份独特的精神风味。让月下之人沉醉在唯美的幸福之中,感受亮晶晶的甜蜜,密密麻麻地撒满了辽阔无垠的温度,轻轻落到人间的眼睛里去,感受零距离的情深意切。

月亮公主

文/殷玲艳

在月亮之城里,住着一位丑陋的公主。因为她的心灵很善良,像月亮一般,所以人们叫她月亮公主。

一天,她收到太阳之城的舞会邀请函。舞会那天,她穿着华丽的裙子出现在舞会上。突然,她看见一只小腿受伤的小狗在门口,就不顾舞会,把小狗抱回家,仔细地给它包扎伤口。几天后小狗的伤就好了。

一天夜里,公主被一束光惊醒了,那只小狗对公主说:“你好,月亮公主。”公主大吃一惊,小狗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公主:“我原本是太阳之城的王子,被巫婆变成了小狗,而巫婆却变成了我的模样,想统治太阳之城,只有一个人为我付出生命,我才能变回人类。可是谁又会为我这只小狗付出生命呢!”月亮公主听了,拿起一把刀说:“我愿意!”说着,就把刀刺进了自己的身体,微笑着死去了,小狗变回人类后,吻了一下月亮公主。就在这时,奇迹发生了,月亮公主死而复生了,而且变得迷人、漂亮了。

最后,王子和公主回到了太阳之城,用爱的力量打败了巫婆,举行了盛大的婚礼!

觉来帘外木樨风

文/小小麦子

秋色,让土地之梦美丽而又沉重,寄居在月光中的人们,匆忙打开心中饱绽的花蕾。

谁白衣胜雪,手把银桂?谁又梦过无痕,担风袖月?

当月湿窗帘时,我却看见老桂树,深深的纹路以及那些无法模仿的沧桑,在泥土中微微颤动。

于是,星子们的呢喃搁浅在卵石上。月光下的溪畔,爱情的脚步轻轻践约。

那些沾满月色的瘦风,请不要带走蒲公英的小伞。因为那些迟开的花朵和飞鸟在小伞下邂逅时,它们倾吐的露珠淋湿了一串虫声。

而我曾在秋天丢失的桂子,不知在那里?

桂子花开的日子,多少诗词,被各个朝代寂寞的朗诵着,使两片不熟悉的叶子聆听后靠在一起,风却带着另一片去往远方。

惟有桂花让一阕飞来的月色,挟持了我的中秋,却留下了风中的光、骨中的血和酒中的火。

从此,我寂寥地拾起一簇桂花的芳香,挂在了心上。

昼夜交替。左手水色,右手天光,相爱的人呀,请不要轻易靠近桂香,那一簇簇的忧伤密集着月亮的本质和原色,一旦染一身金箔,终生难以洗尽。从此,窗棂总会叠满怀念的影子。

往往桂花携着露珠起舞,微风将月光的竖琴轻轻弹拨,许多人都迷失在馨香里,用一滴眼泪来收藏所有忧伤的眼睛。

可今夜,大地已扶起圆月,为谁掌灯?

不必追问木樨风,秋天为何要脱掉大山的外衣?桂花为何悄然隐没?月亮和爱情是谁的还魂草?

多想提一盏月色,挂在多年前的桂树上,明亮你那一串桂香的花影。

多想把桂花、秋色、月影移到身外,属于别人。并就着月光和花香写下我的不悔。

也许,多年后,那些秋天里的旧事,随岁月走远。我却一次次想起,那时的花开花香。

但愿,月亮永远年轻。否则,我还要用最初的桂香,孤独地抚养着因相思而虚脱的月亮。

这些年,多少桂花完成了一次次华丽的转身,而我能听懂的私语越来越少。

今夜,窗外桂花传来的私语,还会不会在我日渐苍老的脸庞绽放已经不是很重要了。

离开秋天成熟的月光,就已经注定我会用一生的眷恋,来呵护你盛开在心灵的花朵。

我仍想一年又一年地拾起一簇簇桂花的落英和芳香,在花瓣上孵满月亮晶莹的祝辞,给天下渴望抚慰的心灵无限的温暖。

玉兔捣药

文/吴津逸

一天晚上,我仰望着星空,看着那闪烁着银光的星星,看着那树影婆娑的月亮,不禁想起嫦娥奔月的故事。

自从嫦娥为了不让逢蒙吃了仙药去害人,她只好自己吃了仙药。可上天庭之后,她十分自责,便到寒冷的广寒宫里长期居住。

有一天,她觉得太寂寞了,便向人间一看,正巧发现一只小兔子受了伤,她便将兔子带回月宫疗伤。兔子叫玉兔,是只兔子精,它为报答嫦娥,于是就在月亮上捣药。

月亮就是玉兔捣药的地方,星星就是“百花草”。玉兔东摘一株“灵芝”,西采一把“人参”,就开始捣药了,玉兔捣的药可好了,众仙们都说它的药真是药到病除,连太上老君都向玉兔要炼丹的药呢!渐渐地,玉兔捣的药越来越多,得到的奖赏也越来越多,月亮也随之越大越圆,可周围的“百花草”越来越稀少了。

而素娥却十分嫉妒玉兔。因为玉兔不在的时候,嫦娥最赞赏的是素娥,玉兔来了,玉兔就成了她最欣赏的。素娥决心报复玉兔。素娥将月亮悄悄穿了个小洞,药便从小洞中泻了出来,变成了一颗颗种子,撒落在了银河上,不久又长出许多“百花草”。渐渐地,月亮越来越小,药也越来越少,怪不得玉兔的药总是缺斤少两的。又过几天,药终于没了,这就是月食。玉兔又将小洞补了起来,又开始捣药。

玉兔捣药的故事,每个月都在发生……

月 色

文/张炘

我喜欢月色。那清冷的月光,朦胧的万物,寥寂的夜空,无不神秘中又透着一股诗意。古往今来,文人骚客咏月诗作留下来了不少,可我最欣赏的还是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让我们闭上眼睛,静下心充分发挥想象力神游一番吧!一轮明月高悬天空,月光水银般地倾泻在山间的松林里,给林间小路铺满斑斓的光斑;清冽的泉水自青石上潺潺而下,淙淙作响。这可不是人间的仙境吗?

王维的诗句很美,但遗憾的是,至今我却没遇到这个美丽的约会。

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一个夏天,本系统在庐山召集中南片企业开会,可也赶巧了,我们下榻的九江石化疗养院就在庐山美景“月照松林”的旁边。我问九江石化陪同的同志:“这个季节,山上能看到月亮吗?”对方笑笑:“按说是夏天,只要天气晴朗,应该有机会吧。”当夜,我们一行几人徜徉在山林里很久,几近迷路,却没盼到“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当夜无月!

第二天开了一整天的会,大家发言,我记录,晚上还要把会议总结抢出来,因为次日我们就要下山了。吃罢晚饭,还未摆开夜战的架势,就来了兄弟企业的几位领导,非拉着一块出去散步,他们打趣地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先养神,后干活,误不了你妙笔生花。”

一行人直奔小天池。回程途中,脚步匆匆,不知谁一声惊叹:“哎呀,月亮升起来了!今晚有月亮!”可不是吗,路边树梢上果然挂起了一轮红红的月亮!众人皆停下了脚步。有的说:“可惜现在看月亮还早点。”有的说:“不急,回家先看电视,待半夜了我们去‘月照松林’!”

“去‘月照松林’?”听着大家嘁嘁喳喳的,我也有点动心!

“去的时候,可别忘了喊上我哟!”

“放心、放心!一定喊你,只是不知你的总结写不写得完?”众人应着。

回屋初动笔时,我还惦记着窗外的月。庐山的夏天是不需要空调或电风扇之类消暑设备的,山风徐徐从打开的窗子吹了进来,但听得:山上特有的石蛙“咯咯”地拼命鼓噪着;但见得:硕大的蛾子飞了进来,在电灯、墙壁和我的身上扑打得“啪啪”响。待到室外月光如水,清辉遍地的时候,我的思绪却已完全沉浸在了总结里,把赏月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也不知那几位领导后来去“月照松林”没有。

待我终于松口气,合上笔帽,把散乱的稿纸归整到一起的时候,已是凌晨三点多了。“哦,我还要去‘月照松林’!”可向窗外望去,黑黢黢的已是一片静寂,月亮早不知去了哪里。

庐山佳境,没有看成月亮,毕竟是个遗憾。想当年,“旗手”曾在山上拍了《月夜哨兵》等多帧照片,庐山的月亮还是非常有魅力的。

实际上,幸运多的时候是一种缘分,且常出现在不经意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我无缘见过,可当年在甘肃农村插队的时候,无意邂逅到的一次美丽月色却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那是插队第二年的初秋,一天夜幕临近时分,队长安排我和饲养员几个人牵三头牛下到河川,帮下午去县城买化肥的人把架子车拖回来。出村子走了不到二、三里地,一轮明月便冉冉升起。大概是近十五的日子吧,那晚的月亮又圆又亮,月光下,黄土高原的山山峁峁、沟沟坎坎,近处的大秋庄稼和远处的树木,阴阳分明、轮廓清晰,给人一种白昼错觉。“明月别枝惊鹊”,月光虽亮,但清辉却毕竟没有热度,山野里秋虫的低吟和蛙的聒噪,更是实实在在地提醒我们这是在夜间。

走在山间的简易公路上,一干人无人言语,只听得人走路的唰唰声,牛走路的踢踏声,路上绊脚的小石子不断被我们踢到了路边。望着寥寂的山野和头上的明月,我的心中隐约涌上一丝遗憾:“月色美妙,可却不能驻足片刻。”

“今晚的月亮真亮啊!”我长叹了一声。

喂牛的姚老汉回头看了看我,搭腔道:“这是月亮知道咱要赶夜路,关照咱受苦的人和牛哩!”话音未落,他牵的那头牛竟转身对着老汉“哞”的叫了一声。老汉乐了,说:“你看,这牲口也通人性,知道我是在说它哩!”

“就是的!”“就是的!”大家附和着老汉说笑着。

有月亮照亮,我们的夜路走得很顺畅,不到一个钟头就快到山下,这时远处影影幢幢走上来了一个人。“是姚家爸吧?”我们还没有开口,对面来人就冲我们喊了起来,原来是队里派去买化肥的人。

“是哩!”老汉搭着腔。

“你咋一个人回来了?车呢?化肥呢?”

“唉,该臊呢,娶了个媳妇遗尿呢。今个化肥没弄成,人家开票的人没在,等到吃后晌饭也没来,供销社叫咱明天再来哩。”

“再的人呢?”

“人和车我都安排在县里住下了,明天咱再来。回吧!”

这天,我们跑了趟空,事没办成,我却不悔,难得欣赏了一夜月色。

月亮,我还是喜欢月圆时分的,特别是中秋夜的月亮。有一年和亲友中秋团聚,大家聊得亲热,近转钟时分,才想起和妻起身回家。步上马路,抬头翘望,一轮明月正当半空,近月的地方,居然可见片片白云。玉盘般的月亮像鼓足了风的帆船,在薄薄的白色绸缎上轻轻滑过,步履是那样的轻松,又是那样的匆匆。“天上月圆圆,地下人团圆”,人间团圆之时,我想,月亮女神肯定也为之快乐!不然,这十五的月亮,为什么会那么圆、那么亮?驾驭着白云,它为什么要走得那样急呢?莫不是还惦记着照亮这世界上更多的人家?

故乡的夏夜

文/东方欲晓

不逢故乡之夏夜,已将近十余年了。

常常怀念故乡的夏夜,因为故乡夏夜的景致,不但在城市里早已成为遥远的绝唱,就是在我的故乡也早已没有了踪影。

故乡的夏夜,天总是蓝的,蓝得干净,蓝得纯粹,蓝得象一汪清泉。月亮呢则又圆又亮,让人不由得想起这样一句忧伤的歌词:“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月光总是温柔地抚摸着大地上的一切,村庄、树木、田埂、庄稼沐浴在月光下,温温的、柔柔的、静静的,象笼着轻纱的梦。

我家的房子坐北朝南。月亮一出来,院子象镀了一层水银,变成一块银白色的大布。这时人们也就陆陆续续出来乘凉了。摇纸扇的、拿篾扇的、带蒲扇的,他们用扇子在地上扇一扇灰尘,然后一屁股坐在地上,自然男人一堆,女人一堆。男人们谈论着发生在村里外的大事以及种庄稼的心得。女人们则议论着家长里短。虽然这些女人们生活的范围只是娘家和婆家,但她们对方圆几十里,哪个人是什么秉性,哪个媳妇对婆婆不好,哪家有几个泡菜坛子,她们都知道得一清二楚。浓浓的乡情就在她们琐屑的嘴里延续着。

我们小孩当然是做游戏,做丢手巾的游戏,做王婆婆卖狗的游戏,以及许许多多叫不出名目的游戏。那时候真快乐。我们象一群无忧无虑的小狗,不把自己搞得筋疲力尽是不肯休息的。大人们对我们也是非常宽松的,随你闹,睡觉时把门留着,想回屋睡就回屋睡,不回屋睡,睡外面也行,根本没那么多的管教。

如果没有月亮,天空繁星闪烁。那星星象被雪水擦拭过,特别明,特别亮,如钻石般耀眼。我曾经学张衡数过星星,可惜把眼睛数疼了,也没有数出来。我印象最深的是银河,星星是密密麻麻的挨着。当我开始注意到银河时,我也就听到了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当然和书上的大相径庭,也比书上的有趣得多。

我们还喜欢去捉萤火虫,我们喜欢那蓝荧荧的光,用罩布装起来,做成一个小灯笼,挂在蚊帐里,陪我们睡觉。萤火虫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记得有一次,我捉到一只大萤火虫,高兴得差点栽到水田里。但自我们懂事后,再也没有伤害过这些善良的、弱小的小精灵。

如果天太热,我们就把席子拿出来,睡在院子里。微风轻送,空气中混和着不知名的花香,青蛙“呱呱”的叫着,蝉低低的唱着,溪水潺潺的流着,一切是那么静谧,又是那么热闹。慢慢地,眼前的一切都朦胧起来,觉得自己小小的身子象被一双巨大的手托着,飘浮在空中,自己也就在一种眩晕中慢慢地进入梦乡……

去年夏天,送身患重病久治不愈的父亲回到故乡。晚上坐在院子里乘凉。天还是那个天,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但院子是寂寞的,因为人们都窝在屋里看电视。田野是寂寞的,因为农药的滥用,致使一切昆虫都绝迹了。我也是寂寞的,因为人们都红着眼睛去看豪宅、名车、华服去了,只有我坐在这里,怀念泥土、怀念清风、怀念明月。

江南雨

文/漆溪行者

望江月

陕西/席平均

静静地走在山路上,清风幽幽的拂动脸颊,一任脚下泥泞的坑坑洼洼,孱弱的我和我枯竭的思念荡荡飘飘。在天边的彩霞里,水彩一样的我,和天空一起烧……

纷飞的雨告诉我,你的家乡洪水如兽,美丽的村庄幻失在疼痛泪眼间。风不再那么柔,月不再那么明,问一声闲云,我的依依的月亮是否现在楚楚的移步树梢?静静地凄凄望,看皎洁的月光那可是你的脸庞?定是你如花般的模样,让欣喜的我的炽热的目光穿梭向那甜蜜的时光,那长满绿草的树旁,流泻月光的地方,和着夜虫轻轻的唱。

月亮光光,溪水汪汪,如今我郁郁的目光顾盼着四方,静静的山岗落满了我无限的思念和美丽的忧伤。在水一方,泪眼婆娑着欲穿他乡。捧一把泥土,举向远方,洒下清辉的双手里都是星星的希望。

月亮啊,我的思念万水千山;月亮啊,我深情地将你仰望!

静静地走在山路上, 清风幽幽的依然拂动着脸颊。在树影婆娑的山岗,衰草一样的我,和森林一起望……

童谣

文/汪翔

每年回乡,走过儿时的旧街小巷,眼前总会浮现出童年时代游戏的欢乐情景,耳边仿佛响起儿歌琅琅的回声。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儿歌和游戏伴随着我们这一代人度过了充实而愉快的童年。

童年夏天的夜晚是在月亮和星星之下度过的。在大巷口乘凉,坐在梧桐树底下,妈妈抱着咿呀学语的宝宝,教他说儿歌做游戏,让宝宝边摹仿做简单的动作边学说:“斗斗虫,斗斗虫,虫长大,虫做窠,虫飞了,哦——”握着宝宝两手每念一个字,宝宝两食指就对一下,到“哦”时则拉着两只小手上举作欢呼状,宝宝也开心得格格格格笑起来。

我喜欢数星星,有时故意站在树底下透过密密的梧桐叶缝数。那时常与我们一起乘凉的是邻居家的龙凤婆婆,她给我们讲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说流星就是他们的信使,我听得如痴如醉。这时,一颗流星划过了夜空,婆婆喊着我的乳名说:“快许愿,高升。”她将我两手合起来教我许愿,说,“以后记住,看到流星就许愿,挺灵的”。接着就教我拍着小手念儿歌:“天上星,亮晶晶,慢慢数,数不清,一闪一闪眨眼睛,牛郎织女水灵灵。”

龙凤婆婆教会我很多儿歌,我因此能参与更多的游戏。小孩玩过家家,不会念儿歌的男孩就没资格参加。那些女孩都愿意与我玩过家家,订婚,拜天地,拜父母,入洞房,有条不紊,最后是生孩子,我和女伙伴抱着竹枕头(代替娃娃)念道:“金娃娃,金娃娃,我有一个金娃娃,金鼻子金眼金脑瓜。有一天,我到河边去玩耍,丢了我的金娃娃。我哭,我哭,我伤心地哭,太阳落山才回家。”

月亮又大又圆,龙凤婆婆又给我讲嫦娥的传说,指着月亮说:“高升你看,里面的阴影就是桂树。”我仿佛看到月宫金碧辉煌,嫦娥仙子翩翩起舞,桂树枝桠间满是咿呀虫(蝉)、蝴蝶、蜻蜓和金银蜂。婆婆讲完又教我念:“月亮地,种芝麻。哥锄草,嫂提茶。茶吊把(竹茶筒),牡丹花。花茶缸,喝香茶。”我情不自禁,拍着手儿一蹦一跳地念:“大月亮,细月亮,阿公起来做木匠。阿婆起来打鞋底,媳妇起来舂糯米。煮罐粥,务(烫)疤了嘴,钳砣猪油油哼嘴。打砣糍粑接老弟,老弟不还债(不听话),一脚踢到火炉旮。”婆婆笑着说:“这伢真灵醒,果(这么)长的词也会念。”

伙伴们都集中到禾场中心玩游戏。有跳绳的,有跳房的,有翘翘凳的,有踢毽子的,有抽陀螺的,有滚铁环的,有坐滑轮车的,有打纸板的,有飞纸飞机的,有拱脚砣炮的。拱脚砣炮有点危险,又很刺激,稍大一点的孩子都喜欢玩。我还没到那个年龄时,因为太好奇,也上去凑热闹,结果我抱着脚砣朝英伟冲去时,被他迎着我上冲的势头一挑,我身子凌空摔下来,屁股根狠狠撞在水泥地上,那种疼痛是可想而知的。以后很长时间,因为心有余悸,同龄人拱得难解难分,我只能作壁上观。一次,与我最要好的家良说:“英伟跟我说你胆小鬼,我说你不是,英伟要与你单挑。”这下激起了我豪杰气概,手一挥说:“走,单挑就单挑。”于是一群伙伴来到河边黄荆丛林旁。在这里,我们捉过迷藏,捉过金银蜂和咿呀虫,演过八路军游击队打日本,今天真刀真枪与笑我胆小鬼的人对决,完全是另一种气氛。战斗开始了,我丝毫没有胆怯,与英伟激烈厮杀。三局两胜,因个子和力气的劣势,我斗败了,但赢得了伙伴们的尊重。以后拱脚砣炮的激烈场面,少不了我这员健将。

在港背平原和姑婆山、凤荡、蛤蟆跳顶的林子里,我和伙伴们常玩的游戏是放风筝和分伙打仗。拱脚砣炮是武戏,分伙打仗却是地地道道的文戏,儿歌贯穿游戏的始终。一开始,伙伴们围成大圈圈,嘴里念:“咳鼻涕,咳鼻涕,咳成一个大圆圈。”然后划拳分伙,一边划,一边念:“先出拳,后出叉,三娘娘,管金钗,阿珠婆,种黄瓜,六六顺,小娃娃。”平均分成两队后,大家手拉着手,轮流派出队员来打仗。打仗就是队员用手分开另一队成员拉着的手,分开了就可以带一个人回队,分不开自己就得留下,因此力气大点的一队最后总会取胜。打仗过程很热闹,女孩子上来打,大家不停地笑着念:“牵紧索,锁铜锁,打开大门放家伙。皮鞋看,草鞋穿,接个大姊来过年啰。”女孩子力气小,一般都留下来“过年”了。男孩子上来打,大家又笑着念:“黑老鸹,脖子长,娶了媳妇忘了娘。擀白饼,卷红糖,只叫媳妇来先尝。娘下厨屋去做饭,媳妇树下去乘凉。菜里少放一点盐,逮住老娘骂一场。罚娘三天不吃饭,洗完一堆肮衣裳。你说心伤不心伤。”最后输的一方,男孩子就罚翻跟斗,打燕子翻身,女孩子就罚念儿歌,跳手帕舞。女孩子于是红着脸一边跳,一边念:“一只雀,尾巴拖,三岁伢崽会唱歌,不要爷娘来告(教)我,自家灵醒唱好歌。”

我二十多岁的时候,就离开了我的家乡。我很想念家乡,想念家乡的伙伴,想念龙凤婆婆。龙凤婆婆七年前去世,葬在凤荡。我去年回乡,专程到婆婆的坟头祭奠,并念着婆婆教我的儿歌:“夜火虫,夜夜红,跟我走,走洋都,洋都畈,一口塘,一只鲤鱼八尺长,长竹篙,打不及,短竹篙,挂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