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章
必读社 > 好文 > 散文诗歌 > 正文

诗意散文

2022/12/19散文诗歌

诗意散文(精选30篇)

诗意的生活

文/李晓春

对诗歌的喜欢,与生俱来。

少年时,也曾做过诗人的梦。那时,囿于古文底子的浅薄和格律知识的匮乏,对中国的古诗词多少有些敬而远之,而更多地去喜欢郭沫若、徐志摩、戴望舒、艾青的自由诗。他们飞翔的想像,瑰丽的语言,优美的韵律,让我沉迷,带给我无以言说的欢愉和快乐。记得自己十五岁那年,偷翻了姐姐借来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疯狂地爱上它,并把诗集偷偷带到学校,在课堂上着了魔似的誊抄,直到被数学老师抓个现行。下课后,数学老师把我揪到办公室,当着许多老师的面冲我拍桌子,“你要先把该学的学好,然后,再去做诗人的梦。”我承认当时自己的数学成绩很糟糕,且性格内向,老师的当众斥责令我无地自容,内心产生了极强的自卑感,诗人梦想因此破灭。

诗人梦想的破灭,并不妨碍我对文学继续的热爱。

我十六岁进厂当学徒后,利用工余时间大量阅读中外文学名着。记得自己当时最喜欢的是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喜欢的作家是屠格涅夫,我几乎精读了他所有的作品,《猎人笔记》、《前夜》、《父与子》以及精美的《屠格涅夫散文诗集》。从青年时代至今,我阅读最多的是小说和散文,空余时间,也尝试写点小说和散文,也有一些变成了铅字。但观己半百人生,诗歌始终伴随在侧,不离不弃。从北岛、顾城、舒婷到艾略特、聂鲁达、勃莱,从朦胧诗到深度意象,我在书店看到自己喜爱的诗人作品,会毫不犹豫地买下,只是动手分行的非分之想却一直不曾再有过。

再次与诗歌结缘是去年4月,《星河》杂志在东阳举办“中国好诗歌”研讨会。我作为主办方自始至终参加了这个活动,短短二日,我结识了不少诗人,如《星河》主编、中国诗歌理论泰斗骆寒超老师,东阳诗坛的前辈洪铁城老师,东阳诗人炎子、胡永清、陈益林,山东诗人上官南华,浦江诗人云溪唱晚、蓉儿,兰溪诗人林隐君等,许多后来成了志趣相投的好朋友。说心里话,即使在与会期间,看到诗人们意气风发,赋诗吟词,我的心里也没有产生过动笔写诗的念想。但现在细想,那次诗会,还是在我的心里播下了一颗诗心,或者说,诗会给我久埋心底的诗的种子送去了雨露滋润,它不知不觉地开始生根发芽。

诗会后的有一天,我的心里倏地萌出想写诗的冲动,当这个念头下意识地在我脑海中出现时,连我自己都感到十分的吃惊。油菜籽——怀孕的姑娘。这个诗的意象很奇特,我自己觉得很诗意,兴奋不已——诗会之前,我曾组织婺源采风活动,去时,遍地的油菜花已经凋谢,油菜已全部结籽,当时,我颇为遗憾,觉得错过了大好时机,没想到,是缪斯把这份遗憾变成了一颗熠熠生彩的珍珠,助我写出了第一首分行《结籽的油菜》

……

谁会来捡拾凋谢的花瓣

在乎素颜一袭青衣

宽松的孕妇装

遮掩不住

你高高隆起的小腹

你丢掉了舞蹈藏起灿烂

转身把清风阳光的邀请

种进心底

……

当这些分行从电脑的屏幕上跳出来时,我既兴奋,也心怀惴惴,高兴的是自己终于也能用“诗”来表达思想,惴惴不安的是不知这首“诗”能否得到诗友的认可。我将“诗”私发给诗友炎子,让他把把脉,没料到他却给了我一个大大的赞,发到朋友圈,也得到许多的好评。最后,还在《浙江工人日报》的人间版得以发表。诗友的肯定,使我对诗歌充满了期许,我渴望自己能像真正的诗人那样写出优美的诗歌来。

过了知天命之年,我的心态已日趋淡定成稳,按理诗歌似乎应该远离于我,而现在我却再发少年狂,读诗写诗,热衷于诗友聚会,是诗歌让我的心再度年轻,充满激情活力,是诗歌让我的生活多彩多姿。尽管,当别人称我为诗人时,我会脸红,毕竟,我离诗人差得太远,也许,一辈子也成不了一个诗人。但这丝毫不影响我爱诗写诗。记得大哲学家海德格尔曾说过:诗意的栖居。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而美好的时代,没有理由不诗意地生活!

诗意词情话端午

文/钟芳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端阳,那端阳,处处都端阳。”端午节来临之际,手捧一杯绿茶,徜徉在隽永的唐诗宋词里,品味这些传诵千古的诗句,感受古代端午节的风貌,享受那份袅袅的温馨和愉悦,别有一番情趣。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其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风土记》中有记载:“仲夏端午,端,初也。”意指五月开始的第一个五日。作为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历代文人墨客以端午为题,写下了大量多姿多彩、脍炙人口的诗篇。

唐代诗人文秀在《端午》中写道:“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很直白的一首诗,写得大气磅礴,读来朗朗上口,描绘了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喝雄黄酒,赛龙舟,都是用来纪念这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同时还表达了诗人对屈原的深切同情;对昏君奸臣的嘲讽和憎恨。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这首北宋诗人张耒的《和端午》,用雄浑而凄清的笔调,把屈原那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壮描写得淋漓尽致,于深沉和悲痛之间悼念了伟大诗人屈原。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的《端午感兴》:“当年忠血堕馋波,千古荆人祭汨罗。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宋苏轼的《屈原塔》:“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诗中字字血泪,句句哀鸣,表达出了对屈原的无比怀念。

龙舟竞渡是端午节人们喜闻乐见的主要活动,唐代张建封在《竞渡歌》中写道:“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红啼晓莺;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鼓乐齐鸣,千帆竞渡,场面壮观,扣人心弦,读来让人身临其境。

“五月家家过端阳,咸蛋粽子与雄黄”,端午节还要吃粽子、插菖蒲、艾草和喝雄黄酒。唐代诗人郑谷有“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宋代韩元吉有“角黍堆冰碗,兵符点翠钗”,描绘的都是对粽子的喜爱之情。挂艾条、插菖蒲等习俗,体现了端午避瘟保健的意蕴,在古诗中也有过生动的描绘。大文豪欧阳修在《渔家傲》中写道:“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松,等闲惊破纱窗梦。”这首词意境高雅,浪漫香艳,把端午时节粽子飘香,人们共饮美酒的美妙场景描写得栩栩如生,让人情不自禁地向往。而南宋陆游的《乙卯重五诗》却这样写道:“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着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全诗朴素自然、真实具体,乡村农家过端午节的习俗跃然纸上。面对粽香的诱惑,奋臂投筷,大快朵颐,自然有会心之微笑。

五月的端午,这个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古老的传统节日,在两千多年的文明传承中,依然保持着她的独特魅力和内涵。在浓浓诗香中过端午,我们心中又会多一层对节俗所承载的文化的尊重和热爱,让人情趣盎然,芬芳如花。

诗意故乡

文/张振萍 汤松波

1

山清水秀的“林中之城”——郴州,是我的故乡。

今日的郴州,在园林中舞蹈,一年四季都是绿的。

树是绿的,水是甜的,人们的笑脸是灿烂的。从城里到乡下,只隔着一道绿。绿,是郴州的一道靓丽名片。

清新的空气对于故乡城里人来说,是可以当饭吃当酒喝的。无论春夏秋冬,无论晴雨,无论白天黑夜,人无所不呼吸。今日的郴州,让故乡人的日子过得亮堂起来。

2

故乡变了,变得更美了。

郴州的山更绿,水更清,街更宽,楼更多,城市更整洁了。

她的每一条街道每一栋新楼都充满水分、营养和情感,像风儿一样轻轻拂动游子的心。

这是一种柔软的幸福。无论身在何地,故乡是绝不会伤害我嫉妒我抛弃我的。

你看那故乡的绿啊,延绵数百里,可谓美不胜收。风一吹,园林沙沙作响,在这城里弹奏的乐曲,应该是天籁了。云在听,鸟在听,日在听,月在听,城市自己在听,我也在听。听着听着,蘑菇伞下的童话便复活了,听着听着,我便在这园林的音乐盛宴里迷醉了。

3

在游子的心里,故乡是一本厚厚的诗集,封面肯定是万亩绽放的园林花海。

一页页打开之后,每一树,每一枝,每一朵都是意味深长的诗,耐人寻味的诗,向阳的不自满,背阴的不气馁。面对奔放、热烈、娇羞的花朵浸染的城市,那种美,叹为观止,那种城中小游园的温馨,震撼心灵。如果不是亲身体会,如果你要对外人轻轻说起,一个梦,是不足以把她的美和爱恋说个遍的。

在郴城里徜徉,脆脆的鸟鸣偶尔会凌空落下,栖在枝头。我想,你尽可能要走得慢些,再慢些,尽可能将心与诗意郴州贴得近些,更近些,张开心肺畅饮空气,把自己完全浸润在这如诗如画的氛围里。

4

身在异乡多年,每当夜深人静时,我便会想起故乡。想那清清的东江水,想那神奇的飞天山,想那郁郁葱葱的王仙岭,更想那太阳出门就爬苏仙岭的动人情景……无限温情的记忆,时常会点燃我心中歌唱的火把!

我是故乡具有诗人气质的一个器官,虽游走他乡,但心底始终都保存着郴州柔软惊艳的月光。相思是疼痛的,但疼痛也会呼吸。呼吸来自胞衣,来自脐血,郴州是我的胞衣,郴州是我脐血相通的母亲。

诗意人生

文/赵婧

带着对自然的仰慕,《唐诗三百首》邀我共赏山水之气,携着对灵魂的敬畏,《唐诗三百首》陪我共唱云天之歌,怀着对思念的遐想,《唐诗三百首》伴我共品风月之韵,吟诵着华夏经典,品悟着三百唐诗,我诗意地前行……

轻轻翻开《唐诗三百首》,和王摩诘一起畅游在上水之间。一轮皎洁、娇美的圆月在松枝间穿拂,如水的山间岩石上飘荡着点点精巧的光斑,如一颗颗细碎的宝石镶嵌在大山的锦缎上,自然而不虚浮,淳朴而不媚俗。一泓清泉静静地流淌,柔柔地穿梭在林间,不时撞击在石壁上,继而荡起圈圈涟漪,诗意荡漾开来,在溪畔的静夜中氤氲成心中淡淡的思绪。

《唐诗三百首》让我欣赏如此温柔的山水之气,美哉!

缓缓地翻开《唐诗三百首》,和韩昌黎一起放歌云天之上。韩昌黎是尘埃里一朵不败的圣洁之花,他铭记着:“达则兼济天下”,冒死劝谏宪宗不迎佛骨入京,却忘了“独善其身”,最终被贬潮州。这八千里的潮州路,走亡了爱女,走短了春秋,走白了双鬓,却没有走灭他忠贞不渝的赤胆忠心!在潮州,他兴教育,修水利,竟让这潮州的山水尽姓了韩。

《唐诗三百首》,让我感悟如此忠诚的云天之歌。

静静地翻开《唐诗三百首》,和李商隐一起长眠风月之中。“直到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轻狂”是他的痴情;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是他的感叹,“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他的祈愿,“春心若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是他的不羁。那缕坚贞的信念,那份美好的情愫,在历史的尘埃中弥漫成了永恒的缠绵缱绻。

我读《唐诗三百首》,看人生三千景,悟世间五千情……

端午

文/李建荣

艾草。经过春风春雨的洗礼,在五月的风中摇晃。

站在河边,或者江边,望一路而去的江水,诗意染在水上,烟雾飘眇,树影朦胧,一幅寓意深远的水墨画跃然大地之上。

水鸟轻叫,划过水面;船影随流移动着,岸上的人们匆匆行走在路上,只有风咏出《离骚》的词句。

在这个季节。父亲从芦苇荡采回长长的叶片,母亲在水中反复给叶片洗了把脸,熟练地将苇叶卷成筒状,然后将洁白如晶的米粒放进去,加上红枣等,包成粽子,在锅里煮出诱人的香。

父亲扛着初升的太阳,在露珠里割回艾草,母亲从中拣了几枝,放进锅里的水中,把刚收的鸡蛋放进水里,添柴加火,水滚了,鸡蛋也有了诗意。

风轻轻拂着。

人们的思绪浮动着。

我似乎看见,汩罗江水,尽是屈原留下的遗恨在飘动。一行行屈原留下的诗,站在一个又一个浪花上。

粽香融进了江水。

感伤留在了岸边。

怀念书写在人间。

年年端午,年年粽香弥漫,年年祭拜大诗人。

一身的愁,被江水洗了多少年,也没有洗去。

唯有诗行,经过水的清洗,日月的阅读,字字清晰,明亮。

初雪咏叹调

文/庞利鹏

盼望着,盼望着,2016年的家乡的第一场雪终于降临了。每一片雪花似一个精灵,悄无声息地飘然而至,一会儿屋顶白了,树上白了,田野里更是一片雪白,雪花把大地装扮成了一个童话世界,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带来了诗意、带来了健康,更带来了希望,我真心的赞美、感谢它!

感谢它给人间带来欢乐。你们看,这飘飘洒洒的雪花还未停止,在家早已待不住的孩子们已经冒雪跑到了院子里。此刻,雪,成了他们最好的玩具。调皮的孩子在雪地里支起了筛子,静静等待着捕捉一只觅食的小鸟,全然不顾满头、满身的雪花。再看那雪人,堆得五花八门,有胖的、有瘦的,有戴帽子的、有长犄角的,有长鼻子的、有戴眼镜的,随心所欲,我堆即我想,孩子们的天性在一个个雪人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而此时的雪仗也已开始,有激战,双方几个人你追我赶打的不亦乐乎;有混战,分不清敌我,想攻击谁就攻击谁,雪弹满天飞,打中哪个算哪个;有暗战,趁敌不备从角落处猛地砸去一颗,然后大笑着跑的无影无踪。一会儿的时间,院子里、大街上成了孩子们欢乐的海洋,望着他们那高兴、天真的样子,一旁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笑的乐弯了腰。

感谢它让人间充满诗意。喜欢雪花的不仅仅是孩子们,更有那众多的摄影爱好者。因为雪把诗意带给人间。你看,那远远的山,在雪的覆盖下,已经变了模样,似披上了婚纱的少女,又似罩了素装的武侠;再看那近处的树,光秃秃的枝条已被雪花覆盖,似一幅随意垂下的江南水墨画。早有人急着欣赏这美丽的雪后诗意。山野里,不顾路途艰难,敬业的摄影师边爬边拍,他们要把这美好瞬间用画面永存;公园里,执手心爱之人,一对对情侣踏雪寻梅,漫步中让爱直到永远;大街上,坚守工作岗位,一个个环卫工人顶雪作业,忙碌中诠释胸怀……这一个个美丽的画面,这一个个诗意的镜头,怎能让人忘怀,又怎能不让人充满无限遐想。

感谢它让大地收获希望。“该下雪了,下了雪这麦子就不用浇冻水了。”立冬没几日,母亲就念叨着该下雪了,其实她是在惦记着那三亩小麦。因为雪是冬小麦成长最好的帮手。“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句农谚不知传了多少年,也不知给多少农民带来了希望。是啊,雪来了,它带给小麦的不仅仅是底墒,更像是给小麦盖了一床御寒的棉被。一进冬天,农民们就盼望着雪花。因为,有了雪,麦子就会丰收,大地就有了希望,百姓就有了念想。

雪,依旧在下。远处,在《百鸟朝凤》唢呐曲的伴奏下,一大群人正在迎接新娘子的到来,这白色的精灵让这场婚礼变得更加庄重和妩媚,或许这是老天赠与他们的新婚礼物,我想这礼物定能让他们铭记终生,更会把这份洁白珍存永久!

想着想着,未泯童心的我也坐不住了,急忙拉上妻子,一同去感受这雪中的美景,感受这雪花带来的快乐!

我的诗意乡村

文/司舜

芒种

是阳光恰到好处的时候,也是风愿意献身的时候。

一粒种子也到了最好的年龄,一株嘉禾出落成最好的身段。

旷野似乎越来越慈祥,你看:刚出生的螳螂并不羞怯,它在向上用力,接住一朵慢悠悠的绿意。

我先是向前走着看着这一切,偶尔回一下头,我根本就没想到,我刚看过的地方。颜色一下子变得更深、更多、也更丰富。

池塘

池塘是乡村最闪亮的明眸。

它看蓝天是仰着身子,看村庄的倒影是侧着身子,看浣衣的声音还有淘米的声音是转过身子。

水一天天漫起来,快要溢出塘埂了。

禾苗欢呼起来,内心温暖幸福的禾苗,表情异常夸张和欣喜。

惹起池塘里的涟漪开始相思,一朵一朵恋爱的涟漪,跳跃、旋转,它从来没想过要与这池塘分手,只会与之相依为命。

一只飞鸟溅起涟漪,带上翅膀,扇动得那么甜蜜,谁也不知道它为何那样急切而盲目、兴奋而陶醉。

禾苗

禾苗一天一个样,像正在长个的孩子,让我有些措手不及。

是谁打动了禾苗?或者禾苗打动了谁?我不知道。

我知道的是:禾苗总是喜欢把大地也喜欢的复制一遍、重做一遍。

它们的耳边一定有谁在叫它们快点,叫它们探出身子,叫它们不必羞涩,叫它们往身旁的阳光上贴近。

土地越来越滚烫,禾苗甚至不知道谁一直在看着它,谁对这样的成长有着万份的温柔。

在它拔节的时候,它的前后左右有很多悄悄的、鼓胀的心也在生长。

属于孩子的诗意

文/徐志会

初春,料峭的寒意伴着淅淅沥沥的春雨飘洒在大街小巷。我冒着风雨,骑电动车带孩子回家。途经卧龙大桥,坐在电动车上的女儿因为调皮把头伸出雨披之外,叽叽喳喳地跟我讲述着班级趣事。突然,女儿望着周围惊奇地说:“妈妈,喝了这场雨,白河就不渴了!”听了女儿的话,我忽然心头一震。作为成年人的我,行走在凄风冷雨之中,心头除了小心地注意行驶安全,剩下的就是抱怨这糟糕的天气了,哪里还有心境去体会白河的感受?而作为孩子的女儿,心中却有着自己的诗意天地,这不得不让我重新审视我的孩子,继而联想到了我的学生。

我曾经听过许多老师的公开课,自己也讲了很多的语文课,有时我也在深思:面对一篇篇文辞优美,寓意深远的文章,作为老师的我们总是把孩子圈定在自己设置的小圈子里分析、领悟,如果有个别学生的思维游离于老师设置的主线之外,就要立马把他拉回老师设置的思路之中,久而久之,课文外的声音越来越少,孩子们仿佛也变得特别听话了。可孩子们思维的火花却越来越少。孩子们心中诗意的天地哪里去了?孩子们对事物的独到见解哪里去了?我想到了我们班的那个小男孩,每次讲课文,他总是侃侃而谈,陈述着自己的见解,不同于他人的声音回荡在教室中。为此,在语文考试中,他的阅读题总是失分最少。我此时明白了,那是因为他的心中有自己的诗意天地,并且他让这份诗意尽情地挥洒出来了。

作为老师的我们,肩负着育人的天职,我们要培养的是能够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智者,不是人云亦云的庸者。我们要给孩子一方原野,让他们尽情驰骋,给他们一方知识的宝藏,让他们尽情挖掘。想到这里,我豁然开朗。

我想,今后我要在课堂上挖掘孩子们心中的诗意之花,并让它们尽情绽放……

栖居生活

文/李彦睿

当我写下这个题目,我便知道这是我高中生涯中的最后一篇作文,说我跑题也好,任性也罢,我相信当我满怀深情献上这些文字,你们不会忍心打上零分!就让我倾尽所有词藻,为你们写下这岁月峥嵘!

想把这些文字献给教会我们坚持的你们。当我们历经三年再一次踏进这熟悉的校园,我们内心的失落无法言说。你们一定记得,那个九月,我们这群不甘心的孩子走进这个复习班,没有人后悔,甘愿坐在这里。我们重拾以为再也不会碰的课本,念着以为再也用不上的概念,写着以为再也不会想起的单词,体味着以为再也不会有的高中生活。虽然我们一起努力了一个多月,但是“一段”考试我们还是败给应届班。可即使这样,你们也从没有失望,而是坚信只要努力,我们终会成功。你们那恰似无意的安慰与鼓励,让我们重燃斗志,一直坚持至今。你们的慰藉之语一点都不诗意,却让希望在我们心底栖居。

想把这些文字献给教会我们成长的你们。每当我们坐在教室,看着霞光撒满天空,心中充满期望与迷茫。我忍不住想,是不是只要迎风而立,蒲公英就会飞扬,不问远方是何模样?你们是否会说,每种生灵都有自己的方向,只是不知沿途的风景是何等芬芳?当你们也踏着晨光伴我们熬过秋冬春夏,我们的梦想在你们的滋养下悄悄发芽。我们都曾在你们的指引下安静地成长。“即使彷徨,也不能绝望;即使迷茫,也学会坚强”,你们的教导之语一点都不诗意,却让奋斗在我们心底栖居。

想把这些文字献给我们的老班“桑大大”。当毕业的字眼格外扣人心弦,我们不只有离开的迫切,更有莫名的感伤,你说你送走了一届又一届,却没有哪一届像我们这般令你心生温暖。我们不禁一阵唏嘘,笑说这是你每年惯用的托词。可你那天的一脸认真,却又让我们一瞬间相信,我们为你留下的独家记忆竟让你如此挂怀。我们听你讲有关高考的一切注意事项,却忍不住被你不时的“俏皮话”,引得集体大笑,就像每节的历史课堂一样,从不乏笑声。那天,我偷瞄了一眼表,并非期待放学,而是看那分针在你的句句告诫中转过了三百六十度。如今回想,那谆谆教诲里到底饱含了你多少殷切的期望!你说高考结束后大家都要好好转转。是啊,世界那么大,总有一处风景会悄悄驻扎在我们的心房;世界那么大,总有一个人会伴在我们身旁。那个人,原来是你,我们的桑大大。你的告诫之语一点都不诗意,却让感动在我们心底栖居。

人生好长,我们会用余生走过许多地方。请你们不必悲伤我们终会将你们遗忘,因为曾经,我们共度过这人生中最美的时光,只为学习,只为梦想。我们的世界,你们曾留下深深的印记,这世间还有什么事情比它更加辉煌?如果早知道一切是现在的模样,我想我会做这个班长,然后写下这篇心心念念许久的文章,亲口念出这句:你们不诗意,却在我们生命中栖居。我们这样深情以对,你们是否不再感伤?

其实我们,并无他想,只是希望,有朝一日,陪君醉笑三千场,不诉离殇?

日子里的诗意

文/肖琴

在生活的空隙里,我总是不由自主地停下来,回首,驻足,思考。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想用手中的笔,来记录生命中那一个个平凡的日子,感受日子里的诗意,那一个个让人怀念或感动或哭泣的瞬间,捡起一个个遗落在岁月深处角落里的碎片,把它们穿起来,绾一个节,那是我苦乐交织的青春年华呀,我愿意用这样一颗敏锐而善感的柔软的心灵,用一双清澈而平静的眼睛,透过日子里的迷雾,挖掘日子里的诗意。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高声唱道:“人充满劳绩,然后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在享有物质生活的同时,能够在精神的家园中“诗意地栖居”,这是一种至上的境界。人们渴望物质生活的富足,更渴望精神家园中充满美好的情愫。这是一种诗化的生活,是一种诗意的人生。

诗意是一种心灵的状态,无关于金钱,无关于贫富,无关于豪宅与陋室,那是一种真正的心灵的富足和深邃。陶渊明是一个让人崇敬的诗人,他的内心世界是如此的丰富和海阔天空,毫无羁绊,功名利禄于他真的是浮云。当他感到心灵受到桎梏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抛弃了污浊的官场,兴高采烈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他,舒展着肌体的每一个细胞,贪婪地吮吸着自然富有诗意的神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用诗描绘着生活,他用诗流露着轻逸自然的人生哲学,让生活变成一首诗。虽然日子过得清贫,但并没有妨碍他诗意的生活。

田边的一株野花,郁郁葱葱的一片麦田,地头吃草的老牛,傍晚的夕阳,吹笛的牧童,晚归的农人,这些生活的平常画卷,在诗人的眼里是诗,是画,是恬淡,安逸,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与生活的诗情画意。

苏轼在政治上失意和生活上落魄之时,也仍然保持了心灵上的纯净豁达,生活上的诗意。“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他面对风雨的坦然与豁达,“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诗人尽管遭遇了种种磨难与坎坷,却依然保持了内心世界的美好和诗意的情怀。

海子也是一位很有诗意的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可他最终依然没有找到心灵的皈依,而走上了一条不归路。生活尽管千疮百孔,可我们还是没有理由放弃生命,放弃属于自己的责任。文学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是净化灵魂的一片沃土,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对文学的热爱让我能始终做一个善良的人,保有一颗纯净的心。

其实,有时我会想:一个人如果能把平淡而漫长的日子过得充满诗意,是很让人钦佩的。这个世界上很多人为了种种生存的理由,在世俗的名利场上,身不由己,深陷其中,欲罢不能。有多少人能停下匆匆的步履,去倾听一朵花开的声音,去欣赏一棵草蓬勃向上的意志,去观察一只小动物和大自然和谐相处,去对万物生灵怀有一颗悲悯之心,能够慢下来,静下来。正如我的一个朋友鲍捷所说的:“在与时光的对峙中,不要紧追慢跑,不要急功近利,朴素些,简单些,妥帖些,从容些,贴近泥土些,面目干净些,绿意葱茏,枝条舒展,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这慢,我们得以丰饶和深沉,因为这慢,我们得以柔韧和慈悲。”

因为这慢,我们能在时间的空隙中读一首诗,能听一场交响乐,能进行一次远行,能不被物欲和生活所困,能和自己的心灵进行一场对话,能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前面的道路,能更清醒地知道自己所追求的生活的意义和心灵的方向,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能保有心灵上的诗情画意。不埋怨自己,不迁怒他人,不对生活怀有一种敌意,抛弃那颗浮躁、不安定、麻木、冷漠的心。尽管这个世界,有黑暗,有冷酷,有诸多的不公平,不是我们理想中的世界,可是依然还有春暖花开,有光明有善良有高尚有良知,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有理由去善待这个世界和人群,给予温暖,并且去传递这种温暖。

诗意是心灵的一种状态,诗意的心灵是一颗智慧的心灵,那里有孩童的纯真和善良,有激情有梦想有希望,有对万物生灵的敬畏和爱。诗意是人生的一种境界,诗意的人生是丰富的人生,诗意的人生是活出真性情的人生。

生活的诗意,让活着,变成一种美好。

冬的诗意

文/老虾米110

过了立冬,我就盼。

盼什么呢?盼下雪,大大的雪,像棉花一样,洁白,柔软,落在身上、脸颊,有点像婴儿的皮肤跟你亲近。

雪,不是一片一片,而是一团一团,从天空掉下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李白把雪看成“席”和“手”,说的有些夸张(诗人嘛),但在我的印象中,燕山的(过去)雪,确实比现在的雪还是“大”了许多。

一看下雪了,我们小孩子更“欢实”。尤其男孩,穿着漏肉的破棉袄棉裤,在雪地上跑老跑去。

堆雪人是高雅的,在城市里。在乡村,打雪仗才是我们最喜欢的。有“阵地战”、有“游击战”,机灵一些的大孩子还打“埋伏”和“偷袭”——专门欺负比他们小的男孩女孩。

小孩子是打阵地战。我们把“炮弹”(雪团)攒足了,指挥官一吹口哨,就开始打起来。“地利人和”,打雪仗也是如此。有“地利人和”的一方,等阵地战打的差不多(“炮弹”快没了),指挥官就叫一声:“进攻!”打败的一方,四方逃窜,跑得慢的该倒霉了,胜利者将他按倒在地,抓起雪团,塞在你的脖子里,还有裤裆……

“逮兔子”也是我最喜欢干的事。“逮”就是“追赶”,追赶兔子。下雪时,过了四五天,兔子饿极了,就出来找东西吃。冬天可吃的东西本来很少,就有一点麦苗,我就去麦地里去找兔子。我叫一声:“花子,跟我走!”“花子”是我狗的名字。

“花子”走在前,我在后,低头看是不是有兔子脚印。下雪后,兔子脚印很清晰。“花子”低头嗅着,突然听到“花子”的叫声,我手拿一米多长的木棍,跟在“花子”后面追。我看见兔子,它跑得很慢,雪深到我的膝盖,兔子一跳一跳地跑着,很快没了影子,它跑到哪里去了?啊哦——它躲在雪堆里。“花子”嗅觉很灵敏,兔子是跑不掉的!

下雪后还有一件事——逮“家雀儿”(音:“俏儿”)——麻雀在我们老家叫“家雀儿”。

找到麦场(或者在宽敞一些的院子),清除掉直径一米左右的雪堆,洒些肤麦或者小米,用三十米多长的绳子拴着一个小木棍,支撑筛子,就等家雀儿钻进来找食吃,看着有四五个家雀儿低头吃着,用手一拉绳子——筛子就把家雀儿罩在里面。傻家雀儿疯了一样在里面乱飞,还是飞不出来……

“小寒大寒,又到一年。”

“过年”是小孩子最期盼的。“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小闺女要花,小小子要炮,老头要个新毡帽,老太婆要个新棉袄……”除夕晚上,我二姐拿出新做的褂子,给我的破棉袄罩上,这就是“新”了。我父亲发给我几颗“麻里子”(就是比较大一点鞭炮)、摔炮,我就出去找同伴去玩。

“四几子”(小名)最淘气,什么馊主意都由他去。印象最深的,他拉了一泡屎,用“麻里子”插在屎里面,放在马瘸子的窗外台上,让我们去点,“乓”地一声,后果可知……“瘸子”那顿骂呀,我们都已经逃之夭夭了。

初一起的很早,给长辈们拜年。我家从大大爷、二大爷到老叔,父辈一共九位,还有不少哥哥嫂子(叔伯),拜年是很辛苦的,要跪倒磕头的。磕头我也愿意,一年就这么一次,何况还有“压岁钱”。拜年后,我们每个人(小伙伴)高兴的合不拢嘴,摸摸裤袋,里面总要有三五块钱。记得我最多裤袋里有十三块,变成财主了……

日子“像剃头刀一样快”,我现在土埋到脖子上了,童年冬天的记忆,还像昨天一样。“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河水永远不会倒流,“俟河之清,人寿几何?”

现在有“时间隧道”,可以“穿”到几百年几千年,这只不过幻想,在电影、电视剧里。我的想象力比电影电视剧还会“想象”,我走进“时间隧道”,已经回到六十年代啦……

诗意行走的云朵

文/凯宾

我知道,大山是坦诚的,它赤裸着筋骨,以沉默的姿态矗立在天地之间,从来都不想隐瞒什么。只是,那些云朵是一群喜欢做梦的诗人,不甘于大山的直白,常常拖着飘逸的裙裾,孩子般的为它漫吟柔绵迷离的歌谣。

云朵是大山呵护出来的孩子,因此柔软的性情里常常带了些山的野气,有些顽皮,又有些恣意。山谷是云朵形神幻化的道场,在空旷里舞蹈,云朵如一只捉摸不定的精灵,有时,它会飞成一缕缕多情的白纱,缠绕着大山的骨骼,让雄健的力量生出柔曼的情韵;有时,它会如飘逸的羽翼,载着浪漫或淳朴的情思,自溪谷或森林向更高或更远的地方飞去。它渴望太阳驾临,用穿透密林的曦光在其洁白的裙裾上绣上光亮闪耀的金边,那将是一件华光流溢的衣裳,它会披着它散步或起舞,陶醉在斑驳陆离的光芒里,仿佛一个云霞玄妙的梦。这些时候,大山沉寂而内敛的生命,也会滋生出无限遐想,神情愈渐迷离,意蕴愈见丰富。

云朵是大山没有长脚的孩子,天气晴朗、温驯的日子,它可以安静地浮在一根树枝或是一个山头,闲适望远;而风来的时候,哪怕只是一丝轻细的热气,它就会依着飞上山巅,飞上蓝天,飞向更远的地方,风能吹多远,它的视野就有多大。因此,云朵从来不拒绝、也不惧怕风的莅临。在云朵的世界里,风就是它的脚。风行云飘,风停云定,不管来什么样的风,云朵都会以一种乐观的姿态与它同行。因而,无相之风让云朵有了诗意浪漫的行走。行走于四季,云朵常常把柔软的情感交给风,任其春揉成细雨,夏架作彩虹,秋染霞锦,冬凝雪冰,有时,即使遇到了暴戾无比的狂飙,它也坦然相乘,任其抛于九霄之外,被寒冷的气流冰结成灰色的幔,甚至触一触它的衣袖就可以洒出漫天水珠来,它也从来不惧怕,不怨恨,因为,云朵的情怀是大山给的。

人们常羡大山瑰奇旖旎之景,和谐清正之气,广博厚重之怀;却不思山之淡泊宁静之志,谦卑恭敬之为,容大纳小之度。山甘受风霜利刃剑,方见峥嵘威仪;不弃晦明寸光,乃得明媚秀容。不拘小形,乃有气象万千、芸芸众生;不谋私襟,方拥高天厚土,八面来风。不争广原而虚怀自远,不比高天而巍峨无极。遇恶境而不畏避,逢良时而犹沉稳。甘霖久至坦然得,俊鸟迁飞去犹安。头顶九极不辞尘泥之微;身立八荒犹慕苍穹之远。淡定于内、从容于外,大山既是一个勇者,又是一个智者,它生命的禅意,早已在云朵柔软的血脉里植下了生存的偈语。

云朵是一种富于智慧的生命。试想,云以柔弱之身迎暴戾之风,倘迂求直名而强迎其厉,何得仪态万端?若固守虚姿而不承其健,何来风情千种?弱不顺厉趁坚,难见绝境之胜;柔不迂险避峻,难遇清幽之静;不取山之精髓,无凝魂之清气;不观静动之变,难得适宜之安;不明方圆之化,难遇和谐之美;不以变通应恒定,何得潇洒逸于天?不以虚空容坚实,何得平和怡于地?

生于幽谷,却慕山之大相;逸于高天,犹恋谷之空怀;藏坚于内,示弱于外;大勇若怯,大智如愚,云朵不愧是大山禅宗的行吟者,而它悠然的行走方式,又何尝不是一阕优雅而浪漫的诗行?云朵之于山谷,仅仅因了一些情思的自然牵连,就足以构成气势贯通、意蕴丰富的生命诗章,更何况那些承载大气势、大气魄、大气象的茫茫云海呢?

给孩子一片诗意的天空

文/王亚莉

很多年前看过一部电影,是改编的《白蛇传》其中有个情景印象很深刻:江南小镇,烟雨迷蒙,旧阁楼上, 有一私塾,许仙身着一袭白衫,手持古卷, 带领学生读诗。孩子们摇头晃脑,一首一首地读下去,缓缓踱步的许仙,宛若天人。我被这画面深深吸引住了,私塾中的许仙,远胜那个药店里的呆子。难怪他会吸引住美貌聪慧的白素贞。

这种集体读诗的情景太美了,深深激起我想做一名语文老师的愿望。

做了老师之后,我却发现要享受这样的情景并不容易。我们常常要和功利性的教学目标抗争,考试这个独木桥,稍有不慎便跌入深渊。

我总觉得诗歌是不需要太多鉴赏的,除了考试做题,我们谁能准确判定作者就真的是那种想法?意思过于明确的诗,往往又不是最好的诗。在一遍一遍的诵读中,在一首一首的熟记后,诗歌的美会深深刻入心灵。假如我们抛开考试,来谈谈诗歌对学生的意义。

多数人喜欢诗,是从情诗开始的,你不能否认这点吧,亲爱的成人。你最初的情感萌动,欲说还休的心境,除了诗,还有什么能够准确无误地表达?或许你也在日记本上悄悄写过几首青涩的诗,或许你也珍藏了很多年,一直到本子发黄都没机会给人看。那这些孩子们呢?他们喜欢情诗也是理所当然。

请不要剥夺孩子们喜欢情诗的权利,好的情诗,带给人的绝不是污秽,而是灵魂的洗涤。让我给你讲一件真实的事。上个周我在一名学生的周记中发现了一首写得很好的情诗,让他在班上读一遍,他不敢读,我说别怕。

果然全班哄笑,男孩的羞涩染红了耳根,有人大声嚷道,老师,他写的诗内容不健康!我正色道,哪有不健康?写得很好啊!那首诗,没有一个直白的字眼,婉转曲折地表达了自己忧伤的情感。我又说,你们不是刚背诵过诗经吗?诗经里面一大半都是情诗,这是很纯净很美好的感情。

亲爱的成人,也许你认为我在提倡孩子恋爱,但请回想一下你的成长过程,如果有人和你坦诚地探讨爱情,告诉你这是美好纯洁的正常情感,你还会有污秽感吗?

人类最初的情感,都是坦率真诚的,否则我们为什么那么怀念心性单纯的年代?诗歌,保留了人类的天真。请让我们的孩子,懂得这些天真,请让孩子们记得一些优雅的古词。

曾经有一名数学老师告诉我,他一听到好的诗歌,就会激动得浑身颤栗。

这世上还有什么表达,能比诗歌的语言更美?当你读莎士比亚的戏剧,当你读歌德的长卷,当你读普希金笔下的冬天,你的心是不是被卷入一种神奇的境界?诗歌,以其形象性和准确性,像钟锤一样敲击着你,把你从淤泥般的生活中拉出来,你重新变得高尚,重新思考自己所处的时代。好的诗歌会像小猫的爪子挠着你的心,像柔韧的青藤缠绕着你,又像汹涌的激流把你席卷而去。

年前,我曾让两名学生在元旦晚会上朗诵王蒙的《青春万岁》,孩子天籁般的声音,激情四射的朗诵震撼了全场,我看到一位老农民擦拭着眼泪,喃喃地说,太好了,太好了,这是今晚最好的节目。

亲爱的朋友,诗歌会拉近人心灵的距离,那两个读诗的孩子,一定终生不忘诗歌对他们的鼓舞,终生不忘台下如潮的掌声。

罗曼罗兰曾在小说中以诗一般的语言写到音乐家的弹奏,唤醒了沉闷小镇上被习俗禁锢的女人,那么诗歌呢,不也是如此吗?

八十年代的时候,有那么一批诗人,他们以金子般的语言,敲响了沉寂的世界。今天,依然有很多学生喜欢海子,喜欢顾城,喜欢食指和舒婷,依然有很多孩子在徐志摩的康桥上驻足,在戴望舒的雨巷里流连忘返。

诗歌,没有时代的阻隔。今天,我们读屈原,读杜甫,依然会义愤填膺。诗歌教导了我们,让我们良善和忠诚,强健了我们的灵魂。一个喜欢诗歌的人,不太可能成为庸俗的恶人。柏拉图说诗人和神的距离最近,大多数的诗歌,都在描述一种理想的生活,都在帮助我们倾诉,帮我们重新回到灵魂的国度。

被诗歌浸染过的心灵,往往更柔软,更容易感受到世界美好的一面。

下雨后,冬青树上一粒粒晶莹的水珠,秋天,银杏树金黄的叶子与深蓝天空的相衬,风起时,那一棵不停颤抖的白头芦苇,都在告诉我们什么是诗。

亲爱的老师们,请允许我们的孩子读诗,写诗,爱诗,因为诗歌给了我们希望和勇气,假如有一天,你像许仙那样领着孩子们读诗,你一定不会后悔,今生,你曾为语文教师。

墨舞迷醉秋韵,诗意流染在金色华年

文/诺雪桐雨

文/ 诺雪桐雨

秋枫叶随抹抹怅然思绪纷纷飘飞在江南水阁,撩惹着那千年风城里的一抹抹忧郁,寻踏流芳一世的孤影,纤尘落红浅唱忧韵秋歌,踪野一季的楼池,痴醉在亦真亦幻寂寞的午夜苍穹。

秋雨湿秦淮,丝丝风吟半掩的城楼,幽见朦胧烟雨阁,痴醉了多少红颜尘梦,听!几串雨丝划过耳际,畅落在河中的乐符涤荡着思念的心门,几缕闲愁赴一场颠沛流离的暮秋,落入堕落的时光里。

帘雨霏霏缠梦千年,打湿着浪漫藏诗的芭蕉林,系束了三生情缘,徘徊在飘零的渡口,记忆的心扉稀释着美丽的忧伤,沉淀着曾经的过往,只有萧瑟的残秋,才能慧真的演绎着如梦的空灵。

诗意流染的季节,抒一纸墨香,把秋韵的感伤,搁浅在流年的墨迹,铺满在落叶香径的白桦林,惆怅满怀的心漂泊无依,呼~秋风拂面,醉影独舞着斜阳,清瘦了飘漫的秋颜。

锦书千般情思轻扣着尘封的门扉,道道斑驳的回忆落印心门,千里浮云,如梦一场,午夜孤枕,轮回梦里幻影,落了岁月,淡了蓝颜,零碎伤飘秋,浅笑着风尘里的安然,清浅着半生的流离,幻想着飘然世外的静好。

被秋韵染黄的思绪,跌落在尘缘顺势蔓延在金色的流年里,清寂的落寞,舞着一个人的浪漫,脚拈着落叶沙沙,那曾一度执守的身影,伴着那扶风原野的麦香,再次消逝在诗意醇酣的温婉里。

此季的缠绵镌刻了苍白流年,伴随着时光穿行千年,季季轮回,又待落叶飘零时,错了信期,黯然了谁等谁的痴情守候?西窗剪烛闪影窃私,醉笑不诉离殇,浸入了初秋的落红。

清冷月华渺渺,鸿燕孤翔忧伤湖,轻点醉饮着秋水,燃尽岁月的虚华,舔舐着四季轮换,无情现实所制的伤痕,任一轮浑圆把回忆缀点,而今月落月又升,皎洁的清辉掺拌了几多的清愁,萧瑟了谁的华年?

往事氤氲星眸,恍若流星杳然,艳羡惊鸿一瞥,注定情遂三生石,划一弯新月横渡美丽的孤独,闭上眼执手期许的剩世,不知觉中已魂却几世,被风吹皱的思念落尘于江南烟雨画舫,再也寻不到彼此约定了的天堂。

夜,听秋桐夜雨,独上西楼的寂然,多少诗卷在这如诗如画的烟雨中打开,多少画卷在这金色舒怀的风雨里纷飞,又有多少次幻想着能走进那旷世惟美的画卷中,华舞着霓裳,不愿抽身离去,无法忽视飘然于心的悸动。

千尘茫茫的金色秋田,谁的脚步在此季沉陷于忘川久久的流连,流年憔悴了此季如水的容颜,一世柔情系数着此季刹那的芳华,千年情缘怎可在此季一梦倾还,亲吻着秋风, 迷恋中乱了谁的发?又乱了谁的青衫?

雨轻落,花梦散,雨落的瞬息,漫捻秋瑟心弦,跌入了凡尘的牵绊,深阁清唱笑看朝晚,一砚笔墨为谁候?待到来年的花开季,彼岸含笑把盏再续未了缘…

落笔于2012 . 9 . 15 20:30

QQ:919818947

发现诗意

文/钱奕佳

诗意是什么?它只存在于诗人的经典诗篇中吗?我想大多数人是这样认为的吧,我却不以为然。

正值春末转夏之际,小区广场上,大片翠绿翠绿的草地,让人不禁想起白居易写的那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由得对它们那些顽强的精神敬佩起来,这不是诗意吗?

再向前走去,一片白色与粉红交相辉映,走近细看,白的是梨花,粉红的是桃花,它们的花瓣落在树下的小河里,点缀着清澈的河水,煞是可爱。漫步树丛中,顽皮的风儿带着缕缕芳香,扑鼻而来,就算是最高级的香水与它相比,一定也会逊色不少吧!记得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城边流水桃花过,帘外春风杜若香”。这不也是诗意吗?

广场边我的母校,几棵苍劲有力的雪松伫立在那儿,像保护学校的士兵。看到它们,自然想起小学时夏天在大松树下玩乐嬉戏的场景,它为我们遮挡了那热情似火的太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凉的空间,让那时的我们在学习之余放松了心情,我又一次敬佩起它们来,这还是一种诗意啊!

其实,诗意就在我们身边,虽然我们身处喧嚣繁忙的都市,但诗意却渗透了每一点空隙,当我们静下心来去发现它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个世界是如此美好!

临窗听雨的诗意遐想

文/春秋文子

这几天,断断续续地下着雨,时而雨雾迷蒙,时而大雨倾盆,时而风清雨霁,叫人的心情随着雨的变化起起落落,诗情涌动,古今多少雨中情事都涌上心头。

雨,本是一种自然现象,水汽升腾,凝结为云、为雨,然而,雨飘然落入诗人敏感的心田,便会触动诗人的情怀,生出无限的惆怅和感慨。

雨,在诗人的眼里,是浪漫的诗。月桥相会雨霏霏,漫山桃李诉衷肠。透过记忆的帘幕,我看到密林深处野花烂漫、河水潺潺,弯弯的月桥上,迷蒙的雨雾中盛开着一朵伞花,伞花下一对恋人在依偎、呢喃。你能说这美艳的情景不是一首缠绵的诗吗?

雨,在诗人的心里是相思的酒。曾几何时,天涯孤旅,金风玉露一相逢,却留得相思朝朝暮暮。独自把酒凭栏,临窗听雨,酒入愁肠,都化作了相思泪。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一阕《临江仙》深蕴了晏几道与歌姬苹儿别后的孤独和刻骨的相思。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长夜无寐,卧听夜雨滴桐声,绵绵秋雨落在心上,都化作了苦涩的相思泪。

雨,落入诗人的愁肠,在历史的长卷上凝成千古的愁思。“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金兵入侵,北宋灭亡,丈夫病死,南渡避难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李清照饱尝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晚年所作《声声慢》一词真实地抒发了她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寄托了她深沉的家国之思,堪称千古绝唱。“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南唐国势日衰,李璟却无力挽狂澜之雄浑大略,只是经常与其宠臣如韩熙载、冯延已等饮宴赋诗,借此消解满腹惆怅。

其子李煜亦非治国能手,但艺术才华非凡,不逊其父。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锦绣才华也只能抒写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真真教人不胜唏嘘。

司空曙感叹晚景凄凉,借雨抒怀“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王昌龄雨中送别好友,满怀眷恋“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南宋词人蒋捷的一阕《虞美人·听雨》将自己坎坷的一生浓缩为三个时期,三种心境,概括了从少到老在环境、生活、心情各方面所发生的沧桑巨变,读来不禁使人凄然相向。

雨,也不尽是缠绵悱恻,“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阴,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唐代司徒空在《诗品》中对“典雅”如是说,可见,若以淡泊之心境赏雨,雨中之情调亦不乏超脱、典雅。正如郭绍虞先生说:“赏雨茅屋,幽居自得,见其雅”。

“老去无心听管弦,病来杯酒不相便。人生难得秋前雨,乞我虚堂自在眠”挚友张平甫邀请姜夔赴宴,但是诗人不欲前往,原因很简单,因“老”无心听管弦,因“病”不便饮杯酒,其实“老”“病”,不过是托词。诗人“不欲往”的真正原因却是:“人生难得秋前雨,乞我虚堂自在眠。”这种自在洒脱、雨中安眠的情怀,若无对人生有透彻的领悟,是万难有这般雅趣的。

“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钩帘百顷风烟上,卧看青云载雨过”。唐诗宋词中此般雅致的佳句比比皆是。雨过天晴,万物如新,雨,不仅洗去世间尘埃,也让诗人心境澄明,在雨的静观和沉思中参悟人生,使雨多了几分禅意。

且听东坡的《定风波》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睛”,苏轼贬居黄州时,一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独他雨中信步,浑然不觉。《定风波》一词借助于“雨”这一具体意象将人生引入到忘情得失,超然物外的禅意般的宁静之中。这也让我们在领略诗人豁达大度的人生态度中,多了一份东坡似的洒脱。

雨,淅淅沥沥,苍茫迷蒙,穿越古今,将多少情怀淋漓浸润成凄艳美妙、典雅超脱的诗词,滋养着我们雅致的情趣、浪漫的情怀。

雨,不仅滋润着干涸的土地,让草更绿、花更艳、树更茂,也滋润着人们久居都市疲惫荒芜的心田,让生活平添一份自然之趣,让人忙里偷闲,放眼窗外,在朦胧飘渺中酝酿一份诗意的遐想。

诗意的柳树

文/杨方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也许是徐志摩《再别康桥》里的柳,最初唤醒了我对柳树的懵懂之恋;“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也许是李白《春夜洛城闻笛》里的柳让我懂得古人折柳相赠的深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也许是高鼎《村居》里的柳,让我感觉童年记忆里的柳也很有诗意。

说起柳树的诗意,在古典诗词里有关柳树的诗句可谓洋洋大观,数不胜数。“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如此看来,与其说喜欢柳树的样子,不如说更喜欢柳树的诗情画意。

在我所居住的小城里有一公园叫东风公园,以柳树的别致和诗意而闻名。每年一到“乍暖还寒时候”,东风公园的柳树便成了许多人惦念的一处风景。常常有人这样问起,“东风公园的柳树冒出嫩芽了吗?”“东风公园的柳树绿了吗?”早春二月,当别的植物还在冬眠的状态中懒懒地沉睡时,性急的柳树就已经“报”出碧绿的嫩芽了,杜甫有诗云:“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是柳条。”而比柳树更性急的是那些游园的人们,仿佛他们不到东风公园亲眼看到柳树的嫩芽就感觉不到春天的来临,游园的人们其实和我一样是盼春心切,而柳树是寒冬过后给这个世界最先抹上新绿的画工,于是到东风公园看柳便成了许多人感受春天的好去处。

这个公园的柳树不仅种植数量多,而且大多又临湖而“居”,站在中间的湖心亭上向四周望去,诗意的柳树,确实很别致唯美。长长的柳丝快要垂到湖面的样子很迷人,着实吸引游人的眼球。去年春天,我和家人特意选择了一个春光明媚的周日,带着数码相机来到东风公园。那天风和日丽,阳光明媚,静静的湖面如一面镜子,阳光下的柳树则像一位位正在对着镜子梳洗打扮的待嫁新娘,端庄娴静,快要垂入湖面的长长的柳丝宛如女孩修长的秀发,青春靓丽。“堤上新柳试春装,最爱浅绿与鹅黄。暖风拂面湖为镜,谁家碧玉已成妆。”因为喜欢柳树,诗意的柳树总能赐给我写柳赋诗的灵感。

记得有一次,我们去东风公园看柳正赶上天空飘起丝丝细雨,可谓“春雨如酒柳如烟”。雨下得正浓时我们便躲在湖心亭里避雨,忽然发现雨中的柳树们更是别有一番风韵,好像一群长发女孩正在漂洗自己柔美的秀发。“天赐甘露轻洗尘,最爱湖堤柳色新。世间万物皆竞秀,莫怪诗家总恋春。”那个春天我写了不少有关柳树的诗词,拍摄了不少以柳树为主题的风景照片,我想今年也不例外。诗意的柳树,每年都是如此让人眷恋。

文/文章

静,平白,不张扬。强调了内在精神的境界,是传统美学重要的概念。自由舒适的诗意,画家以澄静之心捕捉生活中的寂静之美,运用色彩多种绘画语言,朴素简练空旷的背景来营造诗意的“静”,创作最佳的境界。

有美好的生命遐想,才有灵动的诗意,画家用沉静清澈的内心,在岁月时光里沉淀着宁静,多一份优雅,多一份清韵,绘一朵演绎生命素洁的花儿,绽放简静,领悟生命的真谛。让人有一种特殊“静”的感觉。听到花儿簌簌和风儿柔柔的声音,闻到空气中淡淡的花香。用简单而纯粹的艺术深深地吸引观众。

静,是生命的完满。人生的丰富积淀,内心的深邃与平和,深水静流,也是一份清简完美。 时光里,有一份清新,平实熨帖的心灵。

静以修身,陶冶性情,涵养德性,缘于静美的气氛产生乐趣,把人的灵魂,带入艺术的天堂。 一帧疏朗的淡墨山水,那一份内蕴,被留白淋漓尽致地丰盈着,青山黛影,飘逸潇洒的丹青气韵,才会领悟到水墨疏朗的韵致。挥洒自如,风轻恬淡,如一幅水墨丹青,纵是凝重生涩,守一份清雅,怀一份宁静,去描摹生活淡淡的留白,是生活最美的风景。

人生难得静,生活因静而美丽,岁月因静而丰盈。人的感官,才能融入画意,“留得残荷听雨声”的禅境。耐人寻味的境界,是画者心灵的静与自然的艺术美。

行走于秋

文/童薇

秋风吹响了季节的长笛,天地之间风烟俱净。一切纷繁的,混沌的,燥热的纷纷逃之夭夭,大自然开始了新的篇章,人们也终于可以逃离久闭的樊笼,自由地行走在神韵飘飘,情思渺渺的秋天里。

行走于秋,感受这最富诗意的季节。飒爽的秋风鼓足了腮帮子,吹开了天地间的重重雾霾,一抹乍泻的秋光绽放在眉间。伫立于群山之巅,俯瞰调皮的秋风在转瞬之间钻入麦田,一时间激荡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金色麦浪,那麦浪宛如滔滔江水,汹涌澎湃地向天际翻滚而去。秋风用它神奇的火种,在一棵树上轻轻点燃了一枚叶,谁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那灼灼金黄色的火焰一路摧枯拉朽燃烧整个山林,漫山的层林尽染,流翠叠金。每一枚叶都纹理清晰,棱角分明,形状各异。每一片叶都演绎着一个生命,都诠释着一个灵魂,都诉说着一个精彩的人生故事,犹如百态人生的真实写照。拾起一枚正亲吻着大地的叶,将叶紧贴在耳畔,伴着秋风过耳的浅吟低唱,你会聆听到一个关于秋风与落叶的爱情故事。

行走于秋,感受这最富诗意的季节。感受秋雨亲吻皮肤时的丝丝清凉,它不像春雨那般温和,亦不像夏雨那样急骤,更不像冬雨那般冷冽,它很轻,很润,很清透。沙沙,沙沙沙……柔丽清新的旋律,温情脉脉的音乐语言,引入遐想的意境,犹如潺潺的清泉,融入大地,融入秋天,融入每个人的心灵。跟随着秋雨的脚步,在清朗的天空下,满眼都是它为秋日编织出的绝美画卷。微雨蒙蒙,烟云袅袅,恍恍惚惚,仿佛置身于那繁华的宋朝,感受柳永的风雅清丽,体味那“烟柳画桥,风帘翠幕”的华美风情。

行走于秋,感受这最富诗意的季节。陶醉在唐诗曼妙的意境里,无论是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还是孟浩然的“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皆赞美秋月的空灵与绝美。月光如水,静静伫立在皎洁的月光下,欣赏细细碎碎的月光洒在院前的梧桐树上,投射在大理石板上的剪影,一阵秋风适时吹过,影随风动,风随影舞,仿佛正在上演一出趣味十足的皮影戏,让人不禁莞尔。田野里传来秋虫唧唧的鸣叫,忽近忽远,忽大忽小,一如舒伯特奏起的小夜曲,轻柔而悠长,让人不禁沉醉在这无边的月色里,恍然不知归路。

秋是四季中最富诗意的季节。它像一幅国画幽幽淡淡,意境深远,亦像一首清灵雅致的小诗,虽无浓重的华词渲染,却韵味悠长。行走在这样的时节里,你会置身于一个明净澄澈的世界,亦会让一颗浮躁的心慢慢走向沉静。

诗意的校园

文/周跃刚

时常独自伫立在百年老树旁,无端揣测它过去与多少场风雨进行了搏斗,端详它被岁月锤炼的铮铮不屈的筋骨,于阳光下坚守着祖传的情操。心不免开始颤动。而这样的树不止一棵,信步走下去。同心路的两旁几乎都是这些伟岸的身躯。它们经历无数个暖春,酷暑,凄秋,寒冬,如今依旧傲然挺立。像卫士,更像校园的守护神。

这些树下建造了一个园子,名为“静园”。这是校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之一。而今,在春天,常有鸟雀在枝头叫玩。作词,谱曲,歌唱,一气呵成。也有闲人常于树下观赏。或者坐在石凳上,或者站着远观。阳光从叶缝间银条儿似的砸下。砸在的地方,便生成红橙黄绿蓝靛紫,飘飘而散,好不美哉!

在高楼上向下望,这些树昂首挺胸。刚从冬眠中苏醒的新绿,传染扩散,如“洪水猛兽”,遍及整个校园。不知者以为自己身陷绿海,且醉于其中。它们还钟情蓝天,信仰阳光。不断抽枝,不断向上。对阳光的热爱,是它们一生追求的终极目标。此刻,心荡了一下。似乎有暖云飘过,坐在高高的云上,徜徉。

无论如何,这些树总逃不过我的镜头,不管它们多么多么低调与严肃。

除此之外,校园还有一道亮丽的风景,那便是花了。放眼四看,花开在阳光下,校园里,绿树旁。芬芳一拨儿追随着一拨儿,到处亲吻。将封闭的心扉吻开,将熄灭的火吻燃,把发霉的日子吻成诗意的春天。看到这些花,心情不免激动。粉红的桃花永远情,洁白的栀子永恒的爱。还有更多更美的色彩缤纷的花,于我眼前如一个个花季少女。青春着,天真着,梦着,憧憬着,浑然不知凋谢为何物。

是的,校园里的花啊,是一群正待出嫁的少女,而树则是她们心目中最钟情最理想的郎。也许我们永远听不懂它们之间的语言,它们或许以唱情歌的形式已经私定终生,或许以眉目传情的暗箱操作决定山盟海誓。我们会怀疑,它们相距甚远,如何能够在一起?但,亲爱的,不要忘了,距离产生爱情,不是还有芬芳吗?不是还有蜜蜂、蝴蝶?

有了花与树,总不免有人。从一道真正的风景里,会走出一个人。他应该有纯正的自然的心境,所有思想寄托于无限春光中,享受来自自然深处最美也最让人惬意的那种感觉。校园依旧在无限春光中。热烈的阳光抨击着一切懒散。人们都精神抖擞着,歌唱着,舞蹈着······

这应该是一种缘,来之不易;这应该是生命与春天签下的合同。每到这个时候,就会有一场交易,正神秘着进行着。

春天,是一个开始,就像花与树,开始他们崭新的爱情,就像人,开始我们自己的奋斗,就像我们的校园,开始了它最富诗意的青春之旅。

江南雨声,诗意绵长

文/胖子很帅

“小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说的大概就是江南那淋淋沥沥的小雨了。薄暮一江春水色,闲照流云映花容,烟雨声声落碧阶,琵琶缭缭透雨阁。撑着油纸伞,闲立小桥,望漠漠千户灯,听轻风穿柳,雨音成诗。是的,那诗一般地雨声,从水墨点染的秀水江南画卷中晕染出,一声声,散作万千琵琶语,动吾心弦。

江南的雨,来得有点晚。当万红妆成,高阁秀女新刺了锦图,晚归的酒客醉红了双颊,她才拖着迤逦的裙摆,路过流水桃花舞榭歌台,路过竹楼画阁青石小阶,悠然地为江南小楼阁台再添一抹润色。

“滴答滴答”是屋檐上垂落的雨珠细小而清晰的声音,该是哪家姑娘的珠钗散了,一点点珠辉落地,激起青石深情地回音。水珠儿滴地急了,便成了一幕雨帘,垂落在小楼门前,遮掩着女儿家的许多心事,宛如一帘幽梦。

雨势稍大了些,柳丝上沾了水,轻风便扰不动它了,千丝万丝垂在空中,如低眉浅吟的才子垂眸拈新词,借着春雨润江南,百里花势好,有风拂袖过,可把墨书干。婷婷的倩影打着描桃油纸伞,于静静得雨中默默地近了。清风动云鬓,雨湿青衫袖,流光明玥珰,正值豆蔻芳,盈盈举目来,水间波心荡。

雨一直下,落在纸伞上,湿了佳人多情的衣袖。轻轻的,幽远的雨水,和着缭绕的琵琶,落入诗人的心中。于是,酒未启,人已醉,花间卧,晚归燕低飞。醉了的眼只看见一片模糊的楼阁倩影,这是江南的楼阁;醉了的心只闻得一阵绵延的珠玉击鸣这是江南的雨声。此间风景年年如是却是年年新,无怪乎古人常恋江南景。一夜芙蓉雨,小荷发新枝,春去夏轻来,冬至人不知,四季常如是,莫笑人易痴。

轻轻地,雨来了,悄悄地,雨走了。带走了你的一帘幽梦,只余柳色浓浓露华重,桃花浅浅舞春风。纸伞收了,露出女子清雅的面容,如那雨后的湘妃竹,懵懂了谁的词意,青苔水色深,鲜明的一笔,点缀在明心湖畔,画舫在绿水碧波中远去了,弦弦琵琶语,到此已终曲,缘分若烟雨,劝君莫强求,雨声停了,江南的画意安然凝止。

小楼一夜听春雨,不过了悟一场江南的诗意。且听风吟,且听雨眠。梦里繁华落,芭蕉绿,樱桃红;梦外风吹雨,湖光浅,萧声重。

醉春风,醉不过诗意

文/卜水

曾以为岁月嫣然,来日方长,当到达的时候,才知道只是一片苍白和漠然,曾想过要清醒过,但是又被现实弄得流离失所。曾经的已路过,未来的路总有继续下去的理由。

多年后,我仍记得,我们互相鼓励、打气,一起讨论文字,读书品茗的日子,那时阳光正好,春风为伴,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有凉风冬听雪。读着这样怡心的诗句,心便在一瞬间安然了,风在门外,我在室内,一个人对着文字说话,那些阑珊处的温暖,那些清寒处的伤感,也只有文字记得。生命里,有些人注定是为了分离才相遇。时光远去,唯一能陪到你走到终点的,只有自己杏花落满头。

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为生命的某些问题所困扰,譬如关于人生价值,关于人间真情,等等。心灵的空间里满是楼宇隔绝起来的如壁的冷漠,使我因为这个年龄而丰盈起来的心像一株水仙在沙漠里渐渐枯竭, 心中种种命题忽然有了答案,在我们只知用华丽的文字呼喊爱渐迷失的时候,又有多少真正宝贵的东西被自己不屑地丢掉。

春风吹乱了我的头发,也吹乱了我的心,捧一杯新茶尝尝自然的味道。点燃一支烟,拾起一本书。将自己安放在文字中,不骄躁,不悲不喜,万般柔情,倾注于文字。笔下一程山水,伤感了谁的心田?

一个执迷于文字的俗客,坐在流年的尽头,岁月催老了年华,沧桑渐现了白发。那一世的碎念飘零消散,那一世的期盼不如人愿。繁花落尽梦一场。若能,独揽今夜的月夜,是否可以,坐在流云的肩上,让百转千回的落寞穿越时光的轮回,细数那一夕婉伤的旧情。

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去过自己另外的生活,在《新世相》里看到村上春树的这句话,不是简单的喜欢,而是太符合自己当下的一个状态。从入冬开始,就期盼一场漫天大雪。湮灭过去,也湮灭回忆。后来雪终于下了,整个小城变成一幅水墨画,我沿着长长的河堤,看天地间一片银白世界,那一天,我入了画。

你不必急着成熟,看清是需要时间的,就让时间带领你一点一滴地掌握看清的方法,看清了所以看轻了。也许这个过程会有些漫长,有些痛苦,但你一定能熬过去的。愿你能在时光中慢慢成为一个干净又洒脱的人,做到不记往事,不念故人,专心向前看。

在世一场,讲情重义,走进淡泊,让心平和,曲径通幽,宁静致远。身处凡尘,心系桃源,宁静淡泊是内心超脱尘事的豁达。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

二月,充满着诗意

文/123456梦家园

夜,静谧极了。一弯明月,荡开了天边的乌云。沿着弯弯的月船,落下了清冷的月色,柔柔的光波,在春夜中荡漾。一片,一片,又一片的月光,就像春天的柔波,清浅了季节的窗棂。夜已阑珊,人们进入了梦乡。独守春夜的一隅,静享书香的韵味,岂不快哉。临窗而坐,奶黄色的窗纱,垂落于地,和着柔暖和谐的灯光,尽显书房的雅致和恬淡。手执一卷诗文,慢慢的品,轻轻的读,一字一句,都有其不同的寓意。

虽然月光还没落在我身上,可露台的茉莉花却笑了,她笑得那么天真,笑得那么灿烂。月色向茉莉微语道:“把我永久地留在你的心里吧”,茉莉听了心花怒放,瞬间晶莹剔透,美不胜收。轻轻推窗远眺,发现院里的小花开了,星星点点的,很多,很多,不知是春的眼睛还是天上的繁星?心中有点纳闷。瞧啊,院东边的柳树长出了嫩芽,这微思,是嫩叶的簌簌之声呀,它在我的心里欢悦地微语着,欢笑着,非常稚嫩。

呵,真不知这是春天的音符,还是流光的蓓蕾初绽?忽然,一阵春风咋起,跟着一排细沙,不停旋转;它拂过附近的小溪,又沿着小斜坡不断延伸;哗哗啦啦的溪流声,在风中隐隐作响;它在寻思,是春天的歌美还是我的旋律美?紧接着,春风又经过多面庭院里的一排排翠竹,那月光下的凤尾竹,是否也想撩发二月春的禅意?啊,小溪淌水,竹柳娇媚,鲜花怒放,这或许就是人们所说的万象更新,春意黯然的新气象吧。

很喜欢贺知章的一首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还有韩愈的一首诗:“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多么美的唐诗,从远古穿越而来,向我们渲染了初春的唯美意境和曼妙;真的非常惬意。这或许就像人们所说的那样:‘诗意好像悦耳婉转的音乐,有同亲人归来的心动,有似花开时的旖旎’。

二月春,是幸福而甜蜜的。游子归故里,亲人阖家欢乐,老友旧地重逢,米酒一杯,祝福满满;多少幸福,多少舒心,多少温存。静静地坐在初春的舒肩,聆听故乡的月流之声,有作诗的灵感。二月,是多种节日叠加的二月,她将“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唯美意境,写进人生的梦里,爱里,旅途里;让睁眼看着玫瑰花的人,也看看它的刺。人生如梦,多少人,忙不完的旧情,续不完的梦?

多少人,快刀难断藕丝情?或许,那缠绵悱恻的一缕缕情丝,就像藕丝织缆绳一样,拴住日光和月影,拴住亲人的目光和笑脸。风吹过树林,叶声窸窸窣窣。仿佛有人在风中低语,爱字太重了。月色未老,洒满一地的,依然是淡雅清新,柔情似水。一首拜伦的诗在心中徜徉:“那温柔的秘密深藏在我的心底,永远孤寂,永远见不到光明;你的心呼唤,我心潮才会涌起,一阵战栗,复归于原先的寂静”。

一首很柔的诗,点缀着夜的静谧。在人生的旅途中,不知是岁月惊心,还是岁月静好?但愿,人们把人生琴弦都已调的谐和时,春天的纤纤玉指,倾情演绎时光的浪漫诗章;那一丝一弦,一弹一奏,都可以发出爱的乐声来。青春是神秘且炽热的,凡我们在那年岁起身追寻,衷心赞叹之事,皆会成为一生所珍藏。二月的春,多像一位风姿绰约的女子,披上季节的霓裳,穿过落落夜雾的轻纱,用涓涓的细语,诉说春的曼妙旖旎。

啊,多情的春姑娘,你的眼里,有海一样的烟波蓝,时时透进我的心坎,让我感到心旷神怡,神清气爽。你的纯朴,如湖水之碧,表现出你的真理之深邃。时光如流水,永远都是奔池而隽远的。才觉雪花浪漫,银装素裹;却已春暖花开,山色空朦。人啊,才知英俊少年,转身白发苍颜。亲爱的朋友,不要感叹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让我们更加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努力向前吧。

寻一份悠然与诗意,安放于人生

文/雨袂独舞

六月,如期而至,在悠然的时光长河里流转着季节的韵致。深呼吸,张开双臂拥抱天地间最柔和的风影,我心,安之若素。

尽管有时我依然感觉到孤独和寂寞静静地跟随着,不曾稍离,但我已渐渐懂得怎样让自己精彩快乐地活着,懂得怎样让自己从容优雅地老去。

谁都知道,人一旦降临红尘,便注定了成为一位行走于尘世间的苦行僧。这世上,没有人可以从不经历风雨,没有人可以总是一帆风顺,一路坦途。其实,每个人的天空,阴晴自定,快乐与忧伤,只在自己的一念之间。

如果我能让自己的心游走于山水间、云霞处,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执一缕淡淡的清欢,我想,我的世界自会春暖花开,美丽常在。

曾经,许多美丽风景总是在不经意间从我的眼角处闪过,许多韵味欢曲总是在不经意间从我的指缝中滑落,当我回首时,蓦然发现,许多幸福与自己竟然擦肩而过,遗憾的是自己当时却不曾感知。

走过了一程又一程,如今我终于知道,蹬上顶峰,固然可以一览众山小,但,峦谷沟壑也有无限风光。

红尘所有的繁华终会如烟,湮灭在岁月的天空。只要自己能做到有则珍惜,无者豁达,手捧风尘烟雨的曼妙,那么,自己人生的每一个步点一定都会有悠然和诗意。

如今,身处浮华喧嚣的尘世,自己时常有一些莫名的情愫和烦忧无处投递,不过当我站在在无人问津的舞台上,独自表演着独角戏时,我常常会用这样一段话来激励自己:“太阳不语,自有一种光辉;高山不语,自是一种巍峨;蓝天不语,自是一种高远;大地不语,自是一种广博;爱凝思、喜沉默,自是一种风度,一种气质!”

我喜欢在文字中静静行走,在墨韵书香的世界里,让心沐浴唐风宋雨,携着梦蝶的翩跹,觅得一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感恩已经遇见的和即将遇见的那些美。

当我看到人世间一树一草面对风雨,仍坚守自己的姿态时;当我看到天地间残花枯叶面临凋零,仍坦然归于尘土时;当泰戈尔的一句名言:“天空没有任何痕迹,但我已飞过”回响在我耳边时;我终于领悟到“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涵义。

就让风带走世事的怨念,就让雨洗涤人间的浮华,把心愁丢弃在九霄云天外,把苦痛放逐于远古长河里,我要在自己的西窗前挂起美丽的风铃,让生命的涟漪荡漾出最美丽的弧线,让自己的人生多一点超越,多一点豁达,如此,我的一生定会有别样的精彩。

“一花一天堂,一草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一土一如来,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净,心似莲花开!”一个人的世界并非只有清冷和荒凉,只要守一颗淡泊之心,拥一份淡然之美,秉持一种随遇而安、宠辱不惊的生活态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吟一阕四季流芳,揽花香盈袖,拾起散落的时光,那么,生命的空白处定然会有跃动的闪亮音符和静美诗行。

若仔细观察,其实人生有数不尽的美丽如轻雪落下,今后,当爱和幸福经过的时候,我一定会伸出我的手,牵住,不放手。

或许,人生更多的是清寂和平淡,但,我会让心游弋于滢滢碧水间,聆听季节深处的回音,让自己在风尘中独守飘逸,寻一份悠然与诗意,安放于人生,静享一份生命的超凡与脱俗。

此生,我要做一个温暖明媚的如兰女子,即使生于幽谷,也不因无人而不芳,聆一阕清音,蕴一方墨韵,努力耕耘一片心灵的净土,打造一片心灵的蓝天,怀一抹浅香于心,微笑向暖,做一朵自由行走的花,在人生的画布上尽情描绘诗意的风景。

今日,美丽的江南,处处都有垂柳依塘,时时都有莺歌燕舞,此生唯愿在江南寻一隅安静角落,倚在时光的路口,静待花开。

此刻,我手持提琴一把,呼吸着六月的清新空气,看着流水,心,已挽着时光的絮语,随着乌蓬船走远……

望舒诗意的小城

文/姜卫华

不知是我还是镇江跟雨有缘?两次游镇江,都赶上下雨,第一次是春雨绵绵,第二次又是秋雨霏霏了。

论名气,镇江与隔江相望的扬州比较起来实在逊色太多。徐凝盛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杜牧声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连李白送孟浩然辞别黄鹤楼,也添上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气氛。镇江名气最大的是春风又绿江南岸,还似乎和近邻沾亲带故而名入青史:“京口瓜州一水间”。但自此有了辛弃疾,有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镇江便从此带着“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情霸气,和扬州的轻歌曼舞分道扬镳、泾渭分明起来。这座充满阳刚劲健的古城,拥有“京口三山甲东南”的美誉,金山、焦山、北固山,义无反顾地担当起镇守江南的第一屏障。

雨中的小城镇江,有一种动人的情致。几年前初访时,梧桐树刚伸开嫩黄的叶掌,正是“无边丝雨细如愁”的江南仲春,窄窄的街道,青砖的房舍,朱红的小窗,七彩的人流,都在细密的雨里罩上了一层淡淡的柔光,使得这个古老的城市留给我一个朦胧如梦、弥漫着春愁的印象。金山寺游人稀少,憎舍淡黄色的粉墙被雨水染出了斑驳的杏黄,钟馨声被雨声净得格外悠长;北固山上江风狭雨扑面而来,那“千古江山,英雄无觅……”的碑文也就蕴含了几分悲凉;而江中雾锁的焦山拒绝了我远道而来的造访。

重访镇江却是初凉九月,从汽车上下来,夹着雨点的秋风迎接着远客。近年来,镇江变了许多,经过市中心,发现路宽了,楼高了,大街上巨幅的广告鲜明耀眼,风雨未能阻挡行人的脚步。我有点怀疑自己的记忆:那座静默在雨中如黛望舒诗意的小城哪里去了?

因为一场传说中的“水漫金山”,让金山在京口三山中知名度最广。进门一路朝北,江天禅寺出现在层峦叠嶂金山麓下。江天禅寺香火极旺,善男信女络绎不绝。这座禅寺依山而建,琉金飞檐、乌黑画栋、赭红门柱、土黄墙面,还有肃穆庄重的菩萨和金刚,莫不处处显露佛家作为精神生活的规训和督导的尊严。天王殿、大雄宝殿、香堂,望衡对宇、殿殿相接,布势精简紧凑,顺着石梯向上,让人有一鼓作气的勇气和会当凌绝顶的信念。位处山顶的慈寿塔,瘦癯精神,拔地而起直冲霄汉,是座八角七级宝塔。俯在四面门开的塔顶一层的栏杆,江天一览的况味汹涌奔来。北向送往迎来、波涛壮阔的扬子江,带着川江号子的问候从家乡赶来,让人倍感亲切;江畔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千渠万壑,阡陌交通,新建楼盘整齐中自带个性。南向镇江市区尽入彀中,塔底康熙御题刻碑在一片摇曳的枣树映衬下,墨绿常新;鳞次栉比的金山禅院将金山包裹得金碧辉煌、佛光四溢。东向依稀可见的焦山,隐约似缥缈江天之间,仙姿佚貌;瓜州古渡烟波浩淼,隔江而望的扬州旧貌换新颜。西向新建的天堑通途——润扬长江大桥,雄纠纠气昂昂,江北江南,从此从“一水相间”走向“一水相连”;金山公园纷红骇绿、姹紫嫣红,水光粼粼的塔影湖绿波荡漾。在塔顶,虎虎生风,振臂一呼,回音流宕,无限羡慕古寺萧庵、风清月白,淡于人间烟火的方外生活。塔顶下来,信步塔影湖,据说当年王昌龄送别辛渐的芙蓉楼就在湖畔,脍炙人口的“一片冰心在玉壶”曾令多少文人动容?濒湖一莲圃,立有三石塔灯,借金山慈寿塔为景,倒有了微缩版三潭印月的风清月朗。

几天后再上金山,天终于放晴了,这一日正是重阳,无意中却应了登高的旧俗。天湛蓝而高远,依然娇艳的秋阳下,楼阁殿塔分外鲜明,香火依然旺盛。大雄宝殿内香烟袅袅,馨声悠悠,寺内正在大作法事,游人济济一堂,人声鼎沸,给佛国胜境凭添力量几分世俗的真实感。来登高烧香的多是老年人,穿着青布大褂,沿狭窄的石级小心而稳健地上下,高声谈笑着。当然也有挎着相机来观光的穿牛仔的年轻人,嘻笑着指点着十八罗汉、护法天神。山下正在举办“金山之光”艺术节,夜间是灯展。彩纸绢花和现代化的灯饰扮出一处处海市蜃楼,好不热闹。整个山体和依山而筑的寺院也笼罩在灯光里,塔铃叮当。树影婆娑,宛如西天仙境。

为弥补上次的遗憾,在傍晚时搭车去了焦山。凭吊了当年抗倭的炮台,浏览了隐在林中的古寺,将要登上山顶时,已是“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了,临江石壁上的石刻诗文,在夕阳下泛出淡淡的光彩,江面上金红色的余辉,悄然独出于江心的焦山似乎正在晚霞中徐徐升起……

两次游镇江,两种迥然不同的感受,春雨中的镇江象雨巷中结着愁怨的少女,秋光里的镇江却象是充盈着成熟韵味的少妇。我想起了苏老游西湖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我想:以此来比喻镇江,想必也不会怪我唐突吧?

诗意梅花

文/张春波

“品若梅花香其骨,人如秋水玉其心。”我一直认为,倘若以花喻人,最好不过梅花了。

梅花的高风亮节,使文人雅士有了把酒品茗、吟诗作赋的雅兴。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就是从颂赞梅花的高风亮节中,表达了自己“不要人夸颜色好,留作香气满乾坤”的执著追求;而南宋的陈亮更是从梅花“欲报春消息,不怕雪埋藏”的铁骨中得到启迪,发出愿同天下有志之士一起共赴时艰,捐躯报国的强烈愿望。梅花的高尚情操已成一种永恒,她坚贞不屈的性格,曾鼓舞了无数奋斗者的勇气,而它那迎寒开放的英姿,也给人们展示了春天的希望,而这一点在毛泽东的“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里得到了充分体现,不是吗?

说也奇怪,有时候读这些咏梅诗,人就有一种渐入画境的感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种景致,这种情致,不是用眼睛就能感受出来吧,把几种简单的景揉合在一起:在一个有梅树的水边,梅枝盘虬横生,梅花开了,散出幽幽的花香,在黄昏之后的月色中,枝影倒映在水中,暗香一阵阵涌来,这种美到极致的美,雅到极致的雅,没有寒梅竞雪的敬佩,亦没有枝花满树的欣喜,便如邻家的姐姐,又或擦身而过的那一个倩影,在无法捕捉的一个瞬间,给你留下了一辈子也无法忘却的映记。这首诗,可能会难倒很多的画家,但对于作者北宋著名诗人林逋来说,他对梅花的热爱,又岂止是一种欣赏?林逋是“梅妻鹤子,潇洒一生”,据说他死后,白鹤绕着他的坟墓,悲鸣三天三夜而死,梅林也二度重开。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看了这么多咏梅诗词,我惟独看了这首,才有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毛泽东乐观豁达的心态,百折不挠的精神很像是一朵傲霜斗雪的梅花,寂寞而不孤独,幽香而不袭人,绽放而不张扬,静悄悄地等待春天的来临。待到山花烂漫的那一天,它只是在百花丛中微微一笑,丝毫没有一任群芳妒的清高与离群。人皆云:“文如其人”。正是因为毛泽东这种忘我与无我的乐观主义精神,才有了笔下这种超然的惊人之语。“战地黄花分外香”,我以前一直以为这是他在描写战场上绚丽的菊花,可后来看了其战友“马背书法家”——舒同的介绍,才知道这是在描写战场上子弹壳里的硝烟。在他的笔下,连硝烟都是香的,都是美的,那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品读了历代文人咏梅的诗词歌赋,也许你会感慨在寒风中绽放的梅花竟蕴藏着如此丰富的神韵。其实,梅花本身就是一首诗,是一个诗化了的人物,在它固有的品格中,在它独立寒冬、傲然屹立冬雪的坚贞不渝的性格中,你难道感觉不出这是一个诗化了的伟大人物?

诗意桃花

文/聂顺荣

春天是娇艳迷人的桃花盛放的季节。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雅士对桃花情有独钟,赏花之余,吟诗作赋,给后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篇,可谓绚丽多姿。

桃花如貌美的女子。桃花娇艳柔媚,易让人联想到年轻貌美的女子,最早将桃花比喻为貌美女子的是《诗经》中的那首《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此诗描写的是女子出嫁时的情景,借桃花对新娘的美貌与美德加以赞美。曹植的《杂诗》“南国有佳人,容颜若桃李”,韦庄的《女冠子》“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等也借桃花的美衬托出了女子容颜红润,年轻美丽。

桃花是摇曳绽放的春色。“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杜甫对桃花是情有独钟的,每逢春催桃李的季节,杜甫总爱独步郊野,置身桃花中。天是红的,地是红的,人也是红的。一时间,天地变成了红彤彤的。陶醉在这粉红的世界里,杜甫眉头舒展,“黄河塔前江东水,春光懒困依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间浅红。”天地之大,诗人为桃花是爱。

桃花是爱情的使者。“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的这首《题都城南庄》就藏着一段“人面桃花”的爱情故事。据记载,有一年清明,诗人科举落地,春游时遇到一户庄园讨茶喝,正逢桃花烂漫时,沏茶的庄园主女儿娇美如桃,凝睇含笑,别后诗人患了相思病。待来年桃花正红时再来寻找梦中人,却见院门紧闭,于是在左门上题了此诗。少女见诗后十分惆怅,竟相思成疾。后来少女一家有感崔护的多情多义,几经转折,由姑娘之父作主让他们结为连理,从此传为美谈。

桃花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为世人描绘了一幅理想的社会生活图景——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们自给自足,怡然自乐。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处觅,不知转入此中来。”一诗也是对桃花表示向往的。宋末诗人谢枋得写过一首《庆全庵桃花》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诗人看了庆全庵的桃花后,没有遣责桃花的“随水流”,而别具匠心地把庆全庵比拟做桃花源。意在表达诗人对“桃花源”的向往。

桃花是友谊的化身。李白一生狂放不羁、洒脱成性,就是这样一位“谪仙人”在桃花潭边,与挚友桃花居士汪伦喝酒吟诗,相互唱和。临别时,汪伦唱着歌为他送行,李白则站在小舟上,深情地吟唱道:“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流传千古的名作《赠汪伦》便在这桃花艳艳的季节随着花香而绽放开来,流传至今,成为朋友间相互送别的佳作。桃花因春韵而绽放,友谊因桃花而永存。

桃花还是情义的见证。《三国演义》里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就为共同事业,三人意气相投,豪情满怀,便是在一个桃花似火、生机勃勃的园林,举酒盟誓,结拜兄弟。

然而,桃花却又是轻浮的。李白:“桃花开东园,含笑夺白日。偶蒙春风荣,生此艳阳质。岂无佳人色?但恐花不实”,“桃李卖艳阳,路人行且迷。”前写桃花给人一种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印象;后述桃花卖弄姿色,迷惑路人。桃花一经诗仙品评为妖艳轻薄,其形象就大打折扣。“无赖夭桃面,平明雪井东。春风为开了,却拟笑春风。”李商隐干脆把桃花说成是“得意负心”的象征。

不管人们如何评说,每到春天,桃花依旧绚丽绽放,在这桃花盛开的迷人季节里,赏读桃花诗不也是一件雅事吗?

诗意江南

文/俞敏

江南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这一情结来得虽是轻歌曼舞细雨霏霏,留下的却是妙不可言刻骨铭心。回忆落下病根的初因,不能不记起一个人,他叫丁根芬,是我常熟中学的同学。一年的五一,我随他去了白茆的乡下,当土路曼延到大片的油菜花田里的时候,我被大片的油菜花深深地震撼了,很难想像,这竟是我心中第一个挥之不去的江南意象。等到日后,我邂逅了周庄,小桥流水人家再加上大片开得招蜂引蝶的油菜花,便是我心中江南的全部。

我心中的江南,自然有别于诗人笔下的江南,更不要说古人大家了。江南最初的意象,大概始于杨广的“ 流水绕孤村”, 随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应该是白居易的异化,至于“小桥流水人家”则是马致远的最后定格。江南的意象自从被文人墨客赋予格律诗的韵味后,越发千篇一律,像孪生姐妹般的不分彼此,逶迤蔓延。

江南不愧是出才子的地方,一种景象久了,就像黄梅天让人生出腻崴,最先憋不住的是戴望舒,一首《雨巷》给出了江南的另一种格局,另一种气象,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在“小桥流水人家”这些沉寂已久的物象里如清水出芙蓉,亮瞎了一个时代。人与物象等符号比,毕竟是鲜活的,何况是一个姑娘,更何况是一个手撑油纸伞像丁香一样的姑娘。

从1927年算起,80多年过去,当年的丁香姑娘保养的再好,也难免皱纹横生眼袋下垂,更何况丁香的忧郁与当今女子大多自信的性情已是格格不入,她们对丁香姑娘和那把油纸伞,与其说是喜欢,不如说是怀旧。

事情到了这个当口,也该着物种进化了,于是有了一种新形象,一个琥珀一样的女子粉墨登场。我的诗歌《在江南遇见琥珀一样的女子》发到微信圈,自然生出诸多评论。浙江安吉的青鸟商社(马云峰)说:“朗诵的形式以诗言志,有诗配画配音的现代表方式,所以比戴望舒更煽情,更容易走进心里去。”上海的朱律师毫不掩饰地振臂高呼:“江南琥珀女子,男人的期待。”Tina的话语有些自信:“什么情况,有诱导美女对号入座的赶脚。”

谁是琥珀一样的女子呢?诗歌里给出了容颜和内心的描述。

容颜靓丽可爱,给人丰富的想像空间:齐眉刘海/璀璨笑容/抑或一对弥漫的/像花一样绽开的酒窝。

内心清纯阳光,从善如流:一个荷花初绽/清纯脱俗的女子/她应该是,是一个/没有雨落时的哀怨/没有风起时的彷徨/在雨中,用愁云/与阳光结出彩虹的女子。

尽管琥珀一样的女子的形象跃然纸上,我在诗歌里还是加入了“石板路”、“薰衣草”的字眼,试图增加诗歌的外延和时代感。“石板路”强化了事件发生在江南的地域属性;“薰衣草”点明了“琥珀女子”所属的时代,她们面向开放的世界,融入时代。

如果诗歌的意境表现到此为止,给人的感觉还是浅显的,即使靠“用愁云与阳光结出彩虹的女子”的点睛,依然无法走进读者的内心,亵渎当代江南女性审美境界的嫌疑将难以规避。没有办法,我只能殚精竭虑地用“特立独行”为当代江南女子,实现量身定做的了断。

了断并不是结束,每个用心读过此诗的读者,都无法回避来自内心的诘问:为什么用这亿年形成的精华——琥珀,来形容江南的女子,感觉是那么的贴切,那么的天衣无缝?我面对这暗藏的玄机,也是无可奈何,怪只能怪江南的女子,谁叫她们修炼成精的呢。

如此说来,看似完美,却有人看破天机,微信文心网的湘女不失时机地说了实话:“诗歌不要写了,还是写小说好。”好话实话都得听,心动不如行动,我真的要去写小说了,一个长篇,名字好记,叫《找不到北》。

诗意地栖居在文字里

文/紫衣飘飘

喜欢,在深夜,写下一行行文字。一个字,是一朵莲花。一行字,是一池清莲。一瓣瓣,一叶叶,在心的深处摇曳,优雅、淡美、洁净、孤独。

常常,怀着虔诚的心,小心翼翼地写下文字。惟恐,我的笔会玷污月下的清莲。

从小是个孤独的孩子。孤独地赏春、苦夏、悲秋、叹冬。做梦,也是一片孤独。梦中总有高高的悬崖、黑暗的深渊。魂悸魄动,恍惊起。把头埋在黑暗里,不哭,也不闹。窗外,几更风雨几声秋。

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喜欢文字,痴迷于撇、捺、点、横、竖、折、弯、勾构建的世界。一个小女孩的孤独,在淡淡的墨香中释放,成风、成云、成流岚,成雾霭,成素笺上一行行的美丽。

年长,更加痴迷。

十五岁,经历一场惊天动地的单恋。表面波澜不惊,内心翻江倒海。依然不说一句话,我是个太沉默的孩子,已经不习惯用话语与泪水表达思想。笔下,摇曳着春天的风,婷婷,袅袅,却只将暖意拂给自己。没有人知道。于是,那风,也渐渐拂成冰冷的冬。

十八岁,笔下的紫色花朵,一朵朵,开满整整一个本子。终于凋谢了,凋谢得沧海桑田,无人知晓。

上大学,听从心的召唤,选中文系。花前月下,莺莺燕燕,似乎都与我无关。校报室成为我的家。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窗外,一层层月色,一首首吉它曲。室内,一缕缕思绪,一堆堆报纸。累了,以报纸为枕,在淡淡的油墨香气中小憩。没有梦,也没有泪。任文字在空中凝成霜,凝成雪,开成莲花,冷而清。

毕业。漂泊辗转。人来人往。忘记了哪年月下采莲香盈袖,忘记了哪年山中寻桂蕊满头,忘记了哪年折柳相送泪涟涟,忘记了哪年黄沙漫漫硝烟起。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

唯有文字,在笔下绽放,即便在战火纷纷的巴基斯坦,依然开得洁净。

一个孩子的孤独,盛开成莲,也将盛开一生。

世界可以背叛我,文字却不会。

质本洁还洁去。唯愿,百年之后,将我的骨灰与诗篇撒在江中。从此,我将诗意地栖居在文字里。

葫芦架下的诗意人生

文/马亚伟

我住的小区南面有几处空地,都被人们利用起来了。有人种了葡萄,有人种了丝瓜,一段时间以后,都结出了果实。在东南角的空地上,有邻居种了一架观赏葫芦,葫芦藤上有刚刚结出的小葫芦。

种葫芦的是一个40岁上下的男人。每当傍晚时分,清凉的风吹来,他就在葫芦架下摆一张躺椅,悠闲地躺着。有时他起身,在葫芦架下左看右看,还哼着歌。我好奇地问他:“别人都种葡萄、丝瓜,你为什么种葫芦呢?葫芦不能吃,也没什么用,种它干嘛?”他笑笑说:“很多东西与有用没用无关,我种的是一种心情。”

他接着说:“我对葫芦情有独钟,特别喜欢它们的样子。你瞧,小葫芦多漂亮,像个乖娃娃。我小时候,总觉得葫芦就是故事书里说的魔瓶,里面藏着很多宝贝,只要打开它,宝贝就会层出不穷地出来,可我又舍不得打开它,生怕里面的宝贝受了惊……”我听了他的话,不由得再次打量起这个邻居:粗枝大叶的外表下有一颗细腻生动的心,其貌不扬却有着诗意生活的情趣。

有一天晚上,种葫芦的邻居和他的妻子坐在葫芦架下聊天,他们身旁的小桌子上摆着茶水、花生、瓜子。我走过的时候,他们招呼我说:“坐下喝点菊花茶吧!”

有趣的是,邻居的妻子也喜欢葫芦,我们喝茶聊天时,她还情不自禁地抒情道:“月光下的葫芦架,挂满了神秘的珍宝!”葫芦架上琳琅错落的小葫芦们,仿佛听懂了主人的赞语,在微风中轻轻地摇动了一下。

在这次交谈中我才得知,其实两年前,他们夫妻俩还是“工作狂”。他们经营一家造纸厂,男人没日没夜地工作,积劳成疾得了一场大病,差点丢了性命。劫后余生让男人顿悟:人一辈子没有必要太拼命,好好生活更重要。人应该要摈弃功利性,做一件事不必过多衡量有没有用,自己喜欢就好。

是啊,自己喜欢就好!给生活松绑,卸下身上背负的枷锁,任何人都可以经营一份诗意人生。再次经过葫芦架的时候,我也会驻足停留,看看这些精灵般的小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