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章
必读社 > 好文 > 好的文章 > 正文

大海散文

2023/03/20好的文章

请欣赏大海散文(精选6篇),欢迎分享与收藏。

嗨,大海

文/伊萍

站在水中央,脚下没有船,也没有宽厚的鱼背。水灌满身体的慌张,这个夏天已结束了,约定的遇见,依然没见到你真实的轮廓。

我离开那座桥时,看见失爱的女子在徘徊,长发飘起,有几分落寞。晃动的裙摆,仿佛兜着一个天空在摇晃。无限地接近大海,接近水,天地的辽阔瞬间止在裙角。

嗨,大海。俯下身体听听大海的声音,海洋珍稀生物在很远。而一只海豚正向我游过来,水波迅速翻译它的语言。我听见,它叫出我的名字,清晰的声音裹着一层盐晶体的明亮。我凝视海豚的眼睛,发现自己携一片海,走进它的眼睛里。

舍不得离开,海风弹奏我的耳朵,我情不自禁地喊唱:嗨,大海。

浪 花

一朵浪花一座村庄,脑子浮现如此的画面,一朵朵浪花紧挤着腾起,一座座村庄矗立在海面,甚是壮观。

曾经有一个梦想,站在浪花上恋爱,枕着一朵浪花入睡。或漫游在海面上,或越过一条船的船头,回眸一笑。碎裂的水滴,装满你的影子,迅疾染印整片海。

打量一朵浪花护着一座村庄,一座村庄在浪花尖上的周全,一阵颤动的心跳,是恋爱的感觉。握紧你的手,迎着风浪,我不让你有所失落。寄存在浪花眼睛里的晶莹,它是最真实的钻戒,给你戴在手指上,与我相伴永远。

我经过一座城市,经过一座村庄,经过一朵浪花。我浪迹天涯,可一朵浪花刻在心口上,走得越远,它就越盛开。直至我的双眼长出两朵浪花,才知道我爱你爱得深沉,微微颤抖的双唇有海的味道。

白蝶贝

白蝶贝。我一念这个名字,似有一只白蝶倏然贴面飞舞,透明的翅膀,和光翕动。

白蝶贝,是珍稀的海洋生物,在海洋保护区放流白蝶贝幼苗,送它们回到大海的怀抱。它们顺着水流舞动,如风拂动水草那样,摆动灵魂之美。

我沿着港湾的堤坝行走,轻盈的脚步, 依然有声音回响。此时,我多想就地坐下来,怀抱吉他弹奏一曲。倾情地与白蝶贝诉说,把乐曲的甜蜜传递给它们,等待它们孕育出润泽的珍珠,像启明星那样闪耀。

而我在心里不停地叨叨念念,白蝶贝,白是白云的白,蝶是蝴蝶的蝶,贝是宝贝的贝。白蝶贝如身披云彩在海底翩翩起舞,水的镜面,折射出它们异样的神采和人们寄予的闪光厚望。

海 鸥

有海鸥在飞翔,有海鸥散落在沙滩上,形成点与面的连接。忆起某友说过,好想捕一只海鸥,养在笼子里,每天听听它的声音,带有潮起潮落的音韵。

不赞成如此囚养,我喜欢海鸥飞翔的翅膀,喜欢它盘旋在海面上空的身姿,喜欢它不惊慌地落在人的肩膀上。就像喜欢看着小孩光着脚丫奔跑在柔软的沙滩上,自然的笑声,和风飘荡,不掺杂着一丝的危险。

每当看到海鸥从夕阳的底蕴里,毫不迟疑地飞起来。它像过河的卒,把今天的手,交给明天的手,携手美好,完成使命。

人与自然共处,我们必须有足够的真诚,才能体会爱的真谛。

一艘搁浅的船,就这样老去了。

没有忧伤,没有颓废的迹象。有新人在它的身旁拍婚纱照,有游客爬上船拍照,有人路过它拾捡贝壳。而它像一条鱼,无数次接触水,却又忘了回到水中去。

谁曾经主宰它,它曾到过什么地方,这些都不必提起。迎风站在船头的人,越模糊越好,忘却里的风,如刀片一样薄。削去岁月里潮湿的青苔,木纹理的质朴语言,渐渐消融在阳光里。

很多时候,我远远地看着这艘船,不停叩问自己。远方有多远,大海有多大,我的爱人漂洋过海来爱我,这份爱是否经得起风浪的考验。

然后,我发现自己如这艘船,从搁浅的那一刻起,就不再挣扎去远航。面朝大海,船和诗歌,成了心中沉甸甸的爱。

大海的味道

文/孤舟簔立翁

海水的味道是什么滋味?想必许多人有意或无意的都品尝过。即使没有到过大海的人,也知道海水又苦又涩。这一简单的问题,对于成年人来说可能不屑一顾,但对于儿童来说,多少有些费解。尤其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对内陆出生的儿童来说,大海在他们心中神秘莫测,遥不可及。在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只见过河流与湖泊,没有见过大海。对大海的印象,只停留在画面里,藏在味蕾中。直到参加工作,才第一次接触到大海,第一次感受到了大海的壮丽和辽阔,也是第一次品尝到了海水的滋味。

把大海的画面定格在脑海之中,这不难理解,如果说藏在味蕾之中,或许会让人质疑。但是,童年的我,确实是把吃与大海联系在一起的。喜欢吃甜食是人类的共性,尤其是儿童可以说百吃不厌。但是对于盐这种调味品,多数儿童们都会对它避而远之。即使是再顽皮的儿童添上它一口,也会牢牢记住它的味道,不会再去偿试第二次。记得还未上小学,一次问母亲,这盐为什么这么咸,它是哪里生产的。母亲告诉我,这盐产自大海,是由工人把海水引入一个大池子,经过太阳照晒,海水里的淡水蒸发没了剩下的就是白色的盐了。人必须吃盐,否则身体会没有力气。这是我童年里第一次对大海的认知,食盐来自于大海。

对大海的第二个认知是还是和吃有关,那就是咸鱼干。父母的老家在山东,尽管不是海边,但是离大海不远。他们到东北以后始终改不了家乡的口味。在我们家里很少吃当地的淡水鱼,母亲说当地的鱼有一股土腥味,所以很少去市场买本地的淡水鱼。想吃鱼了,就会去商店里买一两毛钱一斤的小海杂鱼。这些小杂鱼都是用盐腌制的非常的咸,和今天腌制的咸菜差不多。谈不上它有多么好吃,但是它却非常下饭。几条小咸鱼加上两个玉米面窝窝头,就是一顿不错的晚餐。那时在我的脑海里的想法是,大海里的海水是咸的,所以海里产的鱼也理所应当是咸的。小商店里弥漫的咸鱼与海带气味,就应该是大海的气味。

上了中学之后,知道了盐并非全部产自大海,陆地上也有盐矿。海鱼不是咸的,是人为腌制的。至于大海的气味,是否与咸鱼和海带的味道一样,也只有到了海边才验证。十几的时间转瞬即逝,童年时代的幼稚想法,也早已抛到了九霄云外。第一次见到大海,是一九八七年到大连学习。乘坐的火车还未进入大连火车站,从车窗外涌进来的气流,就有了一丝丝海风的气味,这种气味再一次唤醒了我童年味蕾的记忆。下了火车,走入站前广场这种气味愈加的明显,这种气味与镇里的小商店气味别无两样,着实验证了大海的气味,就是海带和咸鱼混合的气味。或许,久居在这里的人们对于这种味道习以为常,不会感觉有什么异样。但是对于一个内地的人来说,闻到这种气味会感到特别的明显。就像茅台镇里的人,天天闻着酒香,不觉这奇怪是一个道理。

自从验证了大海的味道之后,对大海的认识也有了进一步加深,对大海的品味也不断的升级。从中国最东端的鸭绿江入海口丹东市,到海南岛的三亚市,大小海滨城市去了能有十几个。这些海滨城市,一个比一个漂亮,一个比一个富有,他们就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镶嵌在中国一万多公里的海岸线上。尽管它们风格迥异,各有千秋,但是它们城市里弥漫的味道是一样的。每到一地,除了欣赏当地的风光,品尝当地美食小吃,是必不可少的功课,尤其海鲜是我的最爱。从海参、鲍鱼、到帝王蟹这些容易辨认的海产品都品尝过,还有许多吃完了记不住名字的就更多了。在这众多海产品中,最喜欢吃的还是价格最便宜的小海杂鱼了。尤其是刚出海的小杂鱼,在渔民的大铁锅里不加任何调料,经过小火慢炖,打开锅盖鲜味四溢,非常的好吃。与之同行的朋友和同事,经常拿这开玩笑对我说,哈哈,放着大虾螃蟹不吃,专拣这最便宜的吃,真是穷人的命啊!是啊,朋友说的没错,可能是儿时的味蕾基因,牢牢的锁住了海杂鱼的味道,把其他的一切都排除在外了。就像山西人喜欢吃醋一样,在他们的脑海之中,陈醋是世界上最好的调味品了,其它的调味品都远远的排在了后面……

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海在人们心中,已经不在神秘莫测了。海产品更是琳琅满目,数不胜数。无需到大城市的专卖市场,就是乡镇的集市上,你也能够选购几种。如果网购,资金充足的话,你可以选购全世界的任何一种水产品,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买不到的。吃对于当今的中国人来说,已经不是障碍了。吃的健康、吃的绿色环保,是人们追求的目标。能够吃出童年的记忆,品出大海的味道,或许是吃的另一种情怀吧。

向往大海

文/冬歌1

小时候,常听出海捕鱼的邻居们闲聊着大海:大海苍茫辽阔、海水湛蓝如碧、海浪翻滚奔腾、波涛此起彼伏……就这样,海的博大与壮美、神秘与浪漫,深深地烙印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大海,让我魂牵梦萦、令我痴迷向往。

老家离大海并不遥远,顶多20里地。然而,我用了整整18年却始终未能逾越这短暂的里程,直至参军也没见到大海的真正模样。入伍后,当的是海军,喜出望外,以为穿上水兵服就能天天与大海相伴了,谁知被拉进了鄂西的大山里新训,成了一名见不着海的后勤兵,无缘拥抱大海。再后来,录取我的军校是赣北的一所陆军学院,阴差阳错,再一次与大海擦肩而过。

第一次见到大海是1990年夏天。那年,军校毕业后分配回海军去的是海南岛。同行的几位同学都是从未见过大海、土生土长的内陆人,和我一样极想看看大海,体验一下跨越大海的滋味。列车一路南下,终于到了湛江。可天公不作美,遇上了强台风,漫天遍野,暴风骤雨,海上所有船只停航,我们只好待在舰队的招待所里期待开船的消息。

三天后,风停雨止。我们一大早便迫不及待地来到渴望已久的大海边。面对湛蓝无边的大海,我激动万分,热血沸腾,站在朝思暮想的大海边,我却默默无语。也许是因初见大海兴奋不已,或许是被大海无穷的魅力深深吸引,竟然将准备了多年的"大海,我来了!"一词忘的一干二净。海的浩瀚,海的深沉,海的壮观,足以使一切语言贫乏无力、一切想象荡然无存、一切景致黯然失色。凝望着蔚蓝色的大海,我心潮澎湃,叹为观止!

登上轮船,我匆匆放下行礼,急忙爬上高处,凭栏远眺。朝霞映红了海面,太阳冉冉升起,海鸥绕着缓缓离港的船只,欢叫着,飞翔着;远处静静的海面上,白帆点点,一艘艘巨轮慢慢驶过;远去的港湾里,一只只小木船,如一朵朵美丽温馨的睡莲,飘浮在宁静的水面;海浪犹如奔来的花朵击打着船弦,盛开,散落,只见云烟,不见花瓣……一幅幅生机勃勃、诗情画意般的壮美画卷,悬挂于海天之间,妙不可言。

海岸渐行渐远,隐隐约约离开了视线,不知不觉,船已驶入深海。俗话说:"海上无风三尺浪。"刚才还平稳的轮船,开始摇晃起来,船上的工作人员么喝着把我们赶进客舱。不一会,船体的晃动幅度加大,有人开始呕吐。紧接着全舱的人像得了传染病似的,一个又一个发出呕吐声。刺耳的声音、扑鼻的气味、痛苦的表情,令我呕心反胃,六神无主,想不吐都不行。短短的七、八个小时的航程,就好像过了七、八年一样漫长难熬,头一次与海亲近,她那别样的盛情令我心生敬畏。

海咆哮时如兽性发作,海平静时似母亲的温柔。但不管如何,海是富有内涵而美丽的,海的诱惑不可抗拒。美丽的海南岛四面环海,宛如一颗镶嵌在南海上的明珠。闲暇之日,穿过椰林,独自漫步海边,仿佛踏入清净无为万有同一的境地。海,淡然而静谧,连波浪的传递都静悄悄的;夕阳,悬于天际,似熟透的果实摇摇欲坠。海边一对对穿着婚纱的年轻人,在沙滩上,在晚霞中,在镜头下,搔首弄姿。涨潮了,潮水一浪又一浪咻咻喋喋地席卷而来,抹平我身后一串串杂沓纷纭的足印。在海南工作生活的七年间,与大海朝夕相处,听惯了涛声、看惯了白帆、吹惯了海风。从此,海不再遥远,不再陌生。

来到北京后的这些年,我去过很多地方。但最令我眷恋向往的还是大海。去年,我因公到厦门出差,特地让友人驾车沿海边的环岛路走了一圈,想看看台湾海峡里的风与浪、爱与恨、喜与悲。拾级而上鼓浪屿的顶端,眺望金门诸岛,一水之隔,咫尺天涯,却是两个世界,多少血浓于水的亲情,多少望眼欲穿的思念,就这样被无情的阻断,第一次感受了海的隔绝;小金门前方的那一抹斜阳啊,几度让我泪流满面;海峡碧波白浪间那点点白帆,如紫丁香的叶子,将我的相思无限的拉长。这片海,何时能干涸?

大海,是一部厚厚的蓝皮书,更是一部无言的史诗,其中的故事荡气回肠,引人遐思。只要有心偷闲,静心去阅读,纵使平庸如我,依然会恋海成痴的。来看看大海吧,她能带给你人生感悟,哪怕你面对大海沉默不语。

大海的宽容

文/快乐一轻舟

大海有大海的宽容。

大海胸怀博大,宽广无边,容纳万物。

据说,仅我国海域,就容纳了两万多种海洋生物,既有海洋动物——例如海中之兽,品类繁多的鱼鳖虾蟹;也有海洋植物——例如海葵,底栖藻,绿藻等。它既容纳蓝鲸那样的巨无霸,也容纳微乎其微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得见的浮游藻;它容纳虎鲸、鲨鱼那样的残暴贪食地横行之徒,也容纳儒艮——海里的美人鱼那样的文质彬彬者;它还容纳美丽的鸳鸯蝴蝶鱼,也容纳长相丑陋无比的玫瑰毒鲉。水母可以在它的表层轻盈飘逸,珊瑚可以在它的水底自由呼吸,愉快成长。当然,大小船舰也可以在他的水面自由游弋,任意东西。

其实,在它博大的胸怀里,它的宽容,使万物扰攘,和谐共生,形态各异,色彩缤纷,纷繁芜杂,生机勃勃,情趣无穷。

由于它的宽容,生活在它胸怀里的成千上万的海洋生物们,按照各自的生存轨迹,充分享受着宽阔的生存空间,享受生存的自由和欢快——自由的呼吸,自由的成长,自由的游弋,欢快的交会,欢快的共生,欢快的作别。

大海的宽容与海洋生物的自由而快乐的成长交融一起,构成意境开阔意象和谐的史诗,构成音域宽广节奏变幻音色和美的交响乐。

很难想象,如果大海里没有了无数海洋生物的存活和律动,大海将是何等的寂寥和单调,将是何等的枯燥和无趣。无数海洋生物如果没有了大海的容纳,它们的躯体何以凭托和寄存,它们的自由和快乐何以演绎和张扬?

所以,大海离了众多的海洋生物只是一片死水,或者根本只是毫无意义的虚空。众多的海洋生物离了大海,只是僵尸无数,或者根本无缘来到这世界。大海与海洋生物,原就是相互依赖共存共生的生命体。

在众多海洋生物面前,大海的宽容源于本质虚空的谦卑和和渴望充实的需求;在大海怀抱里,众多海洋生物的灵动源于生命懦弱的无奈和渴望生存的需要。

因为众多海洋生物的存在,大海才有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海洋生物面前,大海知道自己不是救世主,不是皇帝,它无意颐指气使,唯我独尊,无须对众多海洋生物钳制,管控,三缄其口。因为大海的存在,众多的海洋生物才有了生存的基础和依托,在大海面前,海洋生物知道自己不是娇生惯养的婴儿,不是寄生虫,它们无意自我卑贱,委曲求全,无须对大海跪拜,企恩,山呼万岁。

大海的宽容,源自它浩瀚辽阔的本能境界,不是肉食者的施恩赐予。海洋生物的自由和快乐,亦是源自它们鲜活灵动的生命天性,不是卑贱者的知恩回报。

大海的宽容,因为海洋生物的自由和快乐而彰显大气和慈爱。海洋生物的自由和欢快,因为大海的宽容而彰显美好和幸福。

我敬佩大海的宽容,我羡慕海洋生物的自由和欢快。

大海记着一朵浪花的忧伤

文/轻过清尘

唐姨有四个孩子。

十三年前,她孤身领着两男一女看似同龄的孩子来到镇上问居。安身下来以后,开始卖力地干起做豆腐的活儿。

这道手艺是从她爹手里学到的。唐姨总是热情地和大伙说自己有个心灵手巧的爹,可是前不久去世了。街坊领居咂咋舌,接着便同情或者恭维几句:到底是她爹的女儿啊,你看人家那手巧,做出豆腐也香。时间一长,这样的话听起来便像鲁镇的人在捉弄祥林嫂一般了,而且被大街小巷地传为话柄:唐嫂的爹啊,那豆腐做的水灵,就像唐嫂的心一样啊!

说唐姨的心水灵,其实刚开始并没有带多大的嘲讽意味,从童年记事起,唐姨的豆腐香就一直伴随着我,一直到离开家乡的日子,些许回忆都充满了豆腐香。唐姨有个最小的儿子年龄和我相仿,叫小宝。那时候,他老是从自家里偷出豆腐和我们几个大花脸孩子坐在墙角疯抢,抢得过火了,不欢而散,我们也会以此为借口,疏远他。

儿子一哭,母亲就急。

唐姨把大碗大碗的豆浆端在我们面前,作为陪小宝玩的条件和我们交换。我们几个滑头得了便宜卖乖,于是唐姨做的豆腐脑,豆浆,豆腐干统统成为了维系我们友谊的链条。偶尔这种不脸红的资源断竭了,小宝的眼泪就扑腾腾地掉在泥土里,伴随着我们远去的笑声变得冰冷。

然而当时,我们谁也不懂得这是建立在良心基础上的一种责任。

唐姨的大儿子,我只见过一面。确切地说,在镇上他的影子合起来也没出现过几次,唯一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便是他瘦瘦得,像是一只嶙峋的猴子。唐姨时常会提起他,说一出去就忘了回来,和他爹一样,走了大半辈子也不懂得回家看看,家多好啊,家多好啊!

一块儿做针线活的大人们不解地问:孩子他爹大半辈子不在,三个孩子都是你一手带大的吗?

每当这时,她都很激动,并极力纠正是四个孩子。

别人问起她另一个孩子时,她的目光就会变得灰暗。看到她要落泪,别人就岔开话题,不再问询。

唐姨做的豆腐只卖一半,从来不把另一半卖出去。人们纳闷,这么好的生意,为什么要关起门来不做呢,卖一半豆腐能赚多少钱啊。唐姨只是笑,不做任何解释。

后来,镇子里的乞丐越来越多,大有丐帮兴起之象,左邻右舍才知道,原来唐姨的另一半豆腐都施舍乞丐和孩子们了。

渐渐地镇子里的治安有些混乱,县委书记视察时,认为镇子需要大翻治理,所以给镇子拨下很多款来。

但镇子里的人却开始埋怨起唐姨来,说她不办好事,招的满街都是乞丐,只有老汉、老太太们站出来替她说话,但是这种声张正义的声音很微弱,唐姨的耳鼓膜逐渐有些招架不住了,就把心一横,关起门来决定不再做豆腐。

这样的结果只维持了两天,唐姨没了豆腐生意,镇子里的叫花子就把目标转移到其它人家里,其他人受不了,也只好上门向唐姨委婉地赔些不是,让唐姨重返上海滩。

唐姨不会记仇,她看着我们一群围在门槛等豆浆的孩子,就忍不住磨开了豆子,我们一乐,她就跟着笑,一间豆腐坊顷刻之间便像塞入了一个春天。

但是后来就出事了。

一天夜里,镇子里的手电、火把交织一片,半夜三更,鸡鸣狗吠。据说是一个外地人因偷窃被乡亲们发现,在群众们的穷追猛打下受了伤。后来又不知怎么的被他侥幸逃脱了。

听见吵闹的声音,唐姨恍惚中开了门,没想到的是一个陌生人夺门而入,并可怜巴巴地央求唐姨救救自己,还说他是一时脑子发热犯了错,以后一定痛改前非。唐姨也是心软的人,不知怎么的就被眼前的陌生人说动了,便关了门让他躲在自己的家里。

但是,这个场面被一个镇民瞧在眼里,他也不顾情理地拉着一大帮人进唐姨家捉住了窃贼,并经人们一改口,就说成了这个贼是唐姨外出作案,多年被通缉的丈夫。唐姨含着泪要求人们手下留情,最后在口口声声的哀求下,人们才动了恻隐之心放了那人一马。为了这件事,唐姨还特意给每家每户白送去了很多豆腐。这么一来,那个窃贼难道真是唐姨的丈夫,却越发让人们猜忌和怀疑了。

但那件事发生以后,唐姨就真的没有再做豆腐,后来自闭在家中,门也很少出,还不停地在织些毛衣毛裤之类的东西,说要为远方的丈夫和孩子送去温暖。

我上高中那年,唐姨被她的女儿带出了小镇,后来居住在大城市里,但以后却再也没有见面。只是临走时,唐姨还特意上门来和母亲告别,并叮嘱我好好学习,还说我和小宝一样都是阿姨亲爱的孩子,阿姨会永远记着你的,还有你的母亲,她是个好人呀。

知道唐姨得了食道癌,母亲大把大把地落泪,后来我无意中得知,唐姨在去世前去过一次大海。那也是她一直挂在嘴边的一个愿望,她说蓝天下飞翔着白色的海鸥,蔚蓝的海面荡来咸咸的海风,一朵朵白色的浪花冲刷着礁石,发来悦耳的轰鸣声,像是绽开了的豆腐花…

母亲说,唐姨有四个孩子,但她终身未嫁,四个孩子都是捡来收养的,并一手拉扯大,大儿子出海时遇难了,她一直想念着他的儿子,并希望有一天,可以和自己的亲人走在同一朵浪花里…

月光下的大海

文/胡悦瑶

夜深了,一切都沉寂了下来,月亮高高地悬在空中,静静地把皎洁的月光撒满整个夜空。一丝薄云轻轻地绕在月亮旁边,像透明的白纱一样缓缓飘动,几颗闪亮的星星安静地眨着眼睛,好像在朝我微笑。我欣赏着月色下幽蓝的夜空,没有一丝一毫的倦意,因为我心中有一片海浪涛翻卷。

那片海广阔无边,海浪和沙滩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我置身其中,奔跑逐浪,欢呼跳跃,自由自在,其乐无比。属于我的那片海里,有洁白的画纸,有柔软又平坦的画毡,有大白云、中白云、小白云、鼠须、狼毫、羊毫等各种画笔,还有五颜六色的各种颜料和雪白的调色盘。这片海的名字叫作画画。

画画是一种技艺,也是一门知识,更是生活中的一种乐趣。闲暇时,画我心中想画的花花草草、山山水水,让我觉得很放松、很开心,画好了还很有成就感,我会沾沾自喜沉浸其中。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就是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而我就是在这画画中感受快乐的人。

画画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独特的个性和思想感情,喜欢画画的人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五彩缤纷的"海洋",而这一片又一片的"大海",最大的区别就是风格,每个喜爱画画的人都会有自己的风格。因此,每个喜爱画画的人的心中都会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独具匠心的"大海".

我站在窗前,仰头望那轮明月,看着它周围那一丝丝卷起的薄云,它多像海面上卷起的浪花啊。我提起笔,调上色,让笔锋在画纸上起落扭转、勾染设色,染出一片片海浪,海浪冲击着海岸,海面上后浪拍打着前浪,溅出雪白的浪花,海天相接的地方,一轮圆月高高悬起,几只小舟满载着梦想与希望从大海远处缓缓驶来。

我徜徉在自己的"大海"里,有梦想,有希望,有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