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古诗词的魅力

2010年10月15日来源: 网络文章原创文章

看了许多古体诗、近体诗,有些通篇都是似曾相识的古人诗句,但意思却不连贯,东一下,西一下,分开来看,句句都不错,整体来看,不知所云。

诗词主题的定性是一个综合的评价,我们可以结合诗词创作的内容、诗词创作的背景等因素来考虑。而很多诗词,我们抓住了诗词中关键的词语或句子,就等于把握了诗词的脉搏。如杨军的边塞诗《从军行》,诗人于明快流畅、刚健雄浑的字里行间,写出了一位书生从军边塞、抵御外患的全过程。诗末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来收束,有力地写出了在抵御外患的问题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持的人生态度,而这,正是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主题。也就是诗词的诗眼。

诗歌赏析无论从那里入手,都必须抓住“诗眼”!什么是诗眼?“诗眼”是与全篇思想内容有内在联系的“神光所聚”之处,这就是说,“诗眼”乃是作品中最能开拓诗意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字句,是能以一当十而使全诗生辉的“活字活句”。认取诗眼能以一句之灵使全篇俱活,“如壁龙点睛,鳞甲飞动”,所以,我们抓住“诗眼”,就如同领悟到诗歌的灵魂。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全词“诗眼”是“绿肥红瘦”,极富表现力。其表现力既体现在鲜明贴切,如用“肥”字写叶,不仅有多,大之意,还可以联想到润泽鲜亮之状,非常准确、凝练;又体现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写花,不仅有少、小之状,还可以感受到惋惜怜悯之情,配合全词情调,表达出感伤哀婉情调。

又如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是独辟蹊径。自庚信以来,诗人写愁,多半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

在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一文中; 

‘一片冰心在玉壶’这就是诗眼,冰是纯净明澈的,玉壶是晶莹翠白的。纯净明澈的冰放在那晶莹翠白的壶中,毫无瑕疵、毫无污染,毫无利益熏心,毫无尔虞我诈,那是一种多么清正廉洁、积极进取,高风亮节,冰清玉洁的高尚品德啊!

再欣赏一下我们诗圣杜甫的作品;‘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对自然界和人文社会中那些被践踏的“弱者”表现出深厚的同情,寄托了无限的哀伤和悲悯。从‘石壕吏’中的老妪一家让人心酸哀痛,到《新婚别》中的新婚夫妇的生死离别让人同情,在‘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就是杜甫‘春望’ 作品的诗眼;只有这情深意重的40个字就做以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