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精选
必读社 > 美文 > 经典美文 > 正文

车杠上的童年

作者: 子晓2022/01/22经典美文

在我家的杂物库里,有一辆遍体锈迹斑斑的旧自行车,除了铃不响,其余处处响。虽然它早已“退休”,一家人却都舍不得将它扔掉,甚至在几次搬家中,先后将很多物品“忍痛割爱”,唯独没有丢下它。

一提起这辆有着近四十年“寿命”的双杠“永久”自行车,我的思绪就会飞回童年。那还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到了上学的年龄。可我家所在的小村,既偏僻,又贫穷,村里小学的条件也格外简陋,几间风雨飘摇的土坯房教室里,稀稀拉拉地摆着些破旧的课桌,就连板凳都没有,还是学生从家里带来的。更令人失望的是,全校没有一位科班出身的老师,全是代课的“赤脚园丁”,甚至有的老师自己只有小学文化。为了让我接受更好的教育,父亲决定送我到镇上的中心小学入学。

可这又带来了新问题:我家到镇中心小学有十五六里路,而且一路上有很多的河道、桥梁、坡地,让六周岁的我每天步行上学,父母实在是放心不下,而学校里又不安排住宿生,这可怎么办呢?父亲为此愁闷不已,焦得饭不香、觉不宁。眼看着一个星期后就到正式开学的日子了,那天晚饭桌上,父亲推开没吃几口的饭碗,鼓起勇气、咬着牙对母亲说:“那就买一辆自行车吧,由我每天送儿子去上学!”

“买自行车?”母亲脸上写满了惊讶与疑惑,“我们买得起吗?”也难怪母亲,在当时的农村,自行车绝对是个“稀罕物”,不仅货源紧缺,而且价格昂贵。除了结婚的新人,一般很少有人家买。可父亲像铁了心似的,以一种不容置疑的口气说:“为了儿子的学业,我豁出去了,再困难也要买辆自行车!”

第二天,父亲就开始为买自行车而忙开了。虽然四处奔波跟亲友借到了些钱,可还有缺口。父亲为此急得团团转,恨不得砸锅卖铁。在这节骨眼上,母亲毅然将结婚陪嫁的一只首饰卖了,父亲也将祖传的一件皮袄卖了,终于凑齐了买车的钱。随即,父亲马不停蹄地赶到市区,请一位在商业系统工作的远房亲戚帮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自行车买到手。

自行车买回来了,可家里没人会骑。其实,整个村子里也没有几个人骑过自行车。可这难不倒父亲。他吃罢晚饭,说了句“我可以自学成才嘛”,就推着车子、披星戴月向打谷场走去。不一会儿,离家几十米远的打谷场上就传来“吭哧吭哧”的声音。我和母亲过去一看,父亲正在艰难地学骑自行车。兴许是由于无人指导,加上年岁有些大,父亲的每一个动作看起来都很吃力,并且不时摔倒在地。

就这样,父亲白天下地干活,晚上自学骑车。那跌跌撞撞的场景持续了几个晚上,终于有一天,父亲学会了骑车!他兴奋得像个孩子,不顾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伤痕,跑着跳着告诉母亲和我。那一刻,我们每个人的眼角都有闪烁的泪光。

从此,这辆自行车就成了我的“专用车”,而父亲便成了专职“驾驶员”。每天吃过早饭,父亲就骑车送我去上学,中午再将我接回来。如此一天四趟,着实辛苦,可父亲却总是乐此不疲。一开始,我总是坐在自行车后座上,可由于我的顽皮,相继发生了两件令父亲大为苦恼的事:一次是我坐在后座上时,脚却不安分,不小心将一只脚绞进了车轮上的钢丝里,差点绞伤脚趾;还有一次是我在后座上不住地扭动身子,不慎掉了下来,而父亲却未察觉,听到我的哭喊声才停车。

这两次“事故”发生后,父亲再也不肯让我坐在后座上了。他每次都事先将我抱坐在自行车的前杠上,然后才跨上车。这样一来,我的安全有了保障,可父亲骑车的难度却增加了不少。每天放晚学回到家,父亲停好车子后,总是带着疲惫的神情重重地倒在床上,好半天才爬起来吃晚饭。特别记得在一个雨天,他在骑车上一道土坡时,由于地面泥泞湿滑,与我一起重重地跌倒在地。可在倒地的一刹那,父亲弯腰将我紧紧护住。在地上滚了几个滚后,他的身上、脸上都是污泥,腿还被翻倒的自行车猛砸了一下,而躲在他怀里的我却安然无恙。第二天,父亲强忍着剧痛,依然骑车送我去上学。

就这样,整个小学阶段,我都是坐在父亲自行车的前杠上上学、放学。为了使我的屁股不感到“磨人”,母亲专门用棉布包上棉花做了一个圆套,套在车杠上。十几个学期里,圆套换了一个又一个,母亲为了省下布和棉花,自己和父亲的棉鞋裂了个大缝也一直没舍得换。而父母为了还买自行车欠下的债,更是几年没有买过一件新衣。当我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全镇最好的初中时,父母却为我从头到脚置办了一套那时质量最好、款式最新的新装。

不知不觉中,自行车破了、旧了、散了,父母的白发也增多了,脊背变弯了,皱纹更深更密了。可从父母饱含欣慰的目光里,我清晰地看见了那个坐在车杠上的童年,那是一个值得我永远铭记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