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冬天

作者: 张友堂2017年03月27日来源: 农村大众优秀散文

早先时,冬季是山村最闲适、最快乐的季节。

野外的庄稼收割完了,田野上空荡荡的,裸露着坚硬的、疲乏的土地。

村里的街边、空地上,堆满了一垛垛的柴禾。街道拥挤了,空地狭窄了,村子臃肿了。

太阳红红地从东边矮矮的山顶上冒出来了,街道上接二连三地响起了“吱吱呀呀”的筲声。开始做饭了,一股股炊烟从一家家烟囱里冒出来,漂浮在村子的上空,逐渐扩展弥漫。空气里充满了浓浓的饭香味。

十点多钟,街上的人慢慢多了起来,有人把粗糙的手交叉着袖在宽大的衣袖里,寻找避风朝阳的地方。他们靠着墙,对着太阳,坐在脚扎子上,拿着长长的竹竿烟袋,说着村中的陈年旧事。

小姑娘们三五成群地在一起踢毽子,跳房、丢沙包、抓子儿……,不时发出一阵阵清脆的笑声。十几岁的男孩子们打尜、打陀螺,上身只穿一件棉衣,扣子解着,头上冒着热气。

吃饭了,村里响起了喊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声音拖得长长的,传到近处的悬崖、远处的山上,又返回来,在村子的上空重叠回荡,久久不绝。孩子们听到喊声,并不马上回答,直到母亲有些急了,才一边答应一边向家中跑去。

北乡里(寿光一带)的马车一辆辆地来了,它们来拉西南沟里的石板。马车多了,沟里满了,就在村边的路上排起长长的一溜。红色的、白色的、靛蓝色的大小不一的马引起孩子们极大的好奇。他们从村北到村南,再从村南到村北跟着看。

河面上结了厚厚的冰,成了孩子们的乐园。男孩子们在冰面上溜冰赶陀螺,女孩子们将冰面砸破,取出一小块冰来,砸得细细的,里边放上几块豆粒大小的小石头,哈着红红的小手,抟成一个小圆球。在朝阳的地方,把细细的黄土均匀地撒在融化着的冰球上。球上的土越来越厚,里面的冰越来越少,水越来越多。再用一根细细的枝条,扎上一个小孔,把里面的水控出。冰化净了,土晾干了,一个土制的响铃就做成了。手一摇,发出“咯铃咯铃”的响声。

月亮升起来了,皎洁的月光下,孩子们聚在一起捉迷藏。街上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快的喊叫声。

晚上九点后,村子渐渐地安静下来。远远地传来狗吠声。月光静静地洒在谷垛上。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