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在,家就在

作者: 李瑞华2016年02月04日情感散文

最近因为忙于事业,很久没回老家了。每每想起,就有种愧疚感。我是真那么忙吗?每周抽出一点时间去趟老家也做不到吗?也许是太累了,太累了就想去陪老娘说说话了,这么长时间没见过母亲了,您老人家还好吗?是该回家了,无论再忙都不能成为不回家的理由。因为,母亲是我永远的挂牵,无论是白天还是在梦里。

是啊!一个男人不论你多大年龄,也不论你离家多远,也不论你工作多繁忙,一定挤时间多回家陪陪老娘。

记得我上学时,我每一次周末回家,自行车还没有放好,那句喊了几十年的“娘”字早早就出了口。娘不论在忙啥,总是在第一时间里就应了声。我也会在第一时间里看到娘的笑脸,看到娘心就安稳了踏实了。

娘常常对我说:“有娘在,你们兄弟姐妹是一家;娘不在了,你们兄弟姐妹就成亲戚了!”这句撕心裂肺的话,我一听就会眼睛发热……

娘在,家就在,在外的几十年让我深有感触。

但凡有娘的孩子,大都有一个可以回味,值得追忆的幸福的童年。

童年的幸福,来自于娘的笑脸,来自于娘在家中的守望,家中没有了娘,你便不会再笑。小时侯,就像一个野孩子,整天在外面玩,只有饿了、累了的时候,才知道回家。回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娘,进家的第一句话,就是喊“娘唻”。看到了娘忙碌的身影,听到了娘的应答,心便安定下来。于是,开始找吃的。吃饱了,喝足了,便再跑出去玩。

在我的印象中,娘的勤俭持家、艰苦朴素就是我心中的精神财富。我记得最清楚的还是那盏煤油灯,它记载了母亲为这个家操劳的日日夜夜。白天,队长敲响了家门口的那口铁钟,发出了“当当”的响声,娘要去挣工分,那时生产队一个工值只有几角钱,可是一天也不敢耽误。可一到了晚上,母亲为了做好孩子们穿的鞋,在一家人都睡下后,伴着那煤油灯,一针一针地纳着鞋底,我半夜睡醒的时候,她仍然在用手指上的顶针推着针向前穿过鞋底,她那银发在灯光的照射下,显得是那样的苍老。我说,“娘,累了一天了,快睡吧!”娘说:“就几针了,一会儿就睡。”我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听到鸡叫了,看到娘吹灭了煤油灯,躺在被窝里休息了一会,又起来做饭了,娘为了一家人的生活。别的孩子看着我们兄弟们脚下穿的那新鞋就特别羡慕,而只有我们才知道母亲的辛酸。

娘的家,才是家。这个家是我永远也走不出的守候。渐渐长大了,踏进家门的第一件事情,依然是找娘。来不及放下肩上的书包,就满屋寻找娘。娘看见了,笑着说“傻孩子,背着个包,也不嫌累”。也许娘不知道,也许娘知道,找娘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累。

家和娘就是这样,深深地镌刻在了每一个人的心底。

随着年轮的递增,人们会越来越感觉到,纵是岁月改变了容貌,纵是沧海变作了桑田,苦守着不变的依然是那份对家的眷恋和对母亲深深的眷恋。

有娘在,你就可以放心地天马行空独闯天下了,你可以安安心心地规划你的理想,路的前方还有路,你不可能一口气到达终点, 累的时候,永远有一个宁静的港湾,那便是家,娘在那里为你守候。

高处不胜寒, 特别是当你事业有成或是成了顶天立地的人物,可以叱咤风云时,内心的你会迫不及待地寻找心灵的依托,而那最安全、最永久、最可靠的心灵依托,依然是娘,是家。

母与子的情爱,在最危急的时刻,折射出人性最灿烂的光芒。记得我亲眼目睹了一场车祸,我们村一个年轻的母亲,在车不幸跌入水中的时候,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将怀抱中的幼儿从车窗中托出,直到将她们母子救上岸,还保持了那样的姿势,孩子得救了,母亲却将这爱的姿势永远定格在世人的感动中,这是怎样的一种母性的本能啊,在生命的危机关头,她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而是将自己的骨肉倾尽生命予以保护,为的是给自己的孩子寻找可能的生还机会,围观的群众无不落泪动容。那托举孩子的动作,将人性的伟大定格在那一刻。

所以,人类最最不能动摇的情感,也许就是那深深的母爱。人们心底最深的牵挂,真真就是那生你养你的家。娘在,家就在! 是啊!娘在,兄弟姐妹是一家,娘不在,兄弟姐妹是亲戚!

趁母亲还健在,多陪陪她,因为我们都知道,父母看一眼少一眼,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有娘的朋友,不管你有多忙,一定要抽出时间回家看看老娘……娘,我永远爱您!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