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诊所里的暖意

作者: 韩国光2016年02月16日现代散文

冬日的风雪旋到这里便止住了脚步。那中医小诊所,坐落在小区不起眼的单元里,诊所的门上斜拉着一截自行车的“内胎”,大人抱着孩子用手或肩抵开了门,荸荠色的木门“吱呀”一声又合上了。门里第一间屋子,冬天燃着带烟囱的憋气炉,热腾腾的暖气,人进了屋就想解开外面的衣扣。

这小诊所每天来的病人真多。早上七点多钟就有人来领号头了。我女儿身体不舒服时,她妈就让我提前去,领了号头再占一两个座位。大夫诊病是在里面的大房间,相对桌子坐着父子两位“白大褂”。我们带着孩子喜欢找那位年长的老先生把脉,他矮矮的个头,一头稀疏的白发。据说,他退休前是家医院的中医主任,早先周围的邻居都常到他家请他看病,在别人的再三建议下,为方便小区的群众,他才申请开办了中医小诊所,看病只收去很少的钱。我们耐心地等着他给前面的小病人看病、开药。接着,他又喊了号头,接过我递上的体温表,仰头眯眼先看了一下说:“有点发烧。”尔后温和地面对女儿:“来,张开嘴让爷爷看看,啊——”他伸上一专用小木片熟练地压了压舌头说:“扁桃体通红的,感冒了不用号脉了,吃点中药,吊几瓶水就好了……”他戴上那副宽黑框老花镜,低头开起了药方:金银花15克,甘草12克……他女儿就坐在身旁认真记着,老先生药方开齐了,她按着计算器也算出了该交多少钱。早多年前,我和她在朋友家有幸相识,仅因为这点“情面”,我每次带女儿去那里看病,她算帐时总笑着问候几句,还默不作声地少收二到三元钱。我对照别人拿的一样多的药,这才知道她一直在关照着我,为此我们一家人都非常感激她。毕竟,我家的经济状况不是那么好。

小诊所里最热闹、也最亲切的就数孩子的哭声了。有时大夫刚让家人掀起他(她)的上衣,听听按按肚子,小家伙吓得头一扭便“哇哇”哭了;有的孩子看见大人取药时,手里多了个吊水的“皮条”,就知道马上要挨针头了,不情愿地推搡着家人闹着要走,甚至双脚直跺地,放起赖来……但小诊所里的护士也有办法,吊水时先递一块爱吃的食物到“好哭精”嘴里,然后再轻擦棉球,逗着孩子中将针头慢推入血管。

我两口子带女儿到这看病,经常遇到一些“熟脸”。“你家孩子又来了,怎么搞的?”“还是咳嗽,没好清呢!”“吃点药多待点暖就好了。”其实,小诊所里看来看去的就那几种常见病,感冒、咳嗽、腹泻等等。这家小诊所有种配好的“药面子”,包的一小纸包一小纸包的,回家倒入小勺里滴一点热水,孩子服下后对腹泻挺管用的。我有时到此连女儿也不带,大夫问了腹泻程度、年龄一样能开几小包“药面子”,并再三嘱咐忌食什么。其情浓浓,就像小诊所里飘出的中药味儿,沁人肺腑,浅醉于心。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