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房、楼房、单元房

作者: 王明瑞2016年05月12日现代散文

住房有好多种样式,但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理想和追求。

从小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如果没有去过农村,或者对农村的生活知之甚少,他们很可能就不知道,什么是土房,什么是瓦房。同样,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如果没有去过城市,或者压根对城市的生活不了解,他们很可能也不知道,什么是楼房,什么是单元房。

这种情况在过去是很正常的。由于社会的二元结构,加上人口很少流动,于是就造成了这种城乡差距和隔阂。即便是在今天,可能还会有人弄不清楚这些概念。

有人把土房叫瓦房,也有人把瓦房叫土房,其实是一回事,指的都是过去盖的那种房子,就是用土打的墙,或者用土胡基砌的墙,木屋架,房上用瓦覆的顶。这是一种什么样子的房子呢?《新华字典》有个插图,对这种房子的构造,作了比较直观、比较清楚的说明。

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沿用时间较长的,得到了广泛使用的房屋建筑样式,它体现了人们对住房的理想和审美情趣。我从小在农村生活,住的就是这种房子。这种房子墙体厚实,又是用土做的,所以夏天住在里面,感觉不是很热,冬天房子里有火炕,所以感觉也不是很冷。

吃、住、行,是人生存的基本需求,住排在了第二位。可见,住房对于人们来说,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现在,都是很重要的。在以农业为主的社会里,生产力是非常落后的,人们要盖这么一座三间大瓦房,的确是非常不容易的,是要经受“扒一层皮”的辛苦和劳累的。

由于那个时候人们都比较穷,物资又紧张又缺乏,而且盖这种房子,需要的材料又多又杂,土、石、胡基、焦胡基,砖、瓦、泥,箔子、苫背、木头,木头又分为梁、檩、柱、椽等,它们粗细长短不一,用料多少不一。对于普通人家来说,盖这样的房子,也要三年到五年的时间,用来准备盖房所需的材料。

我们的先人是非常了不起的,我对他们充满了敬意。

在那个缺吃缺穿的年代,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依靠不怕困难的精神和省吃俭用的作风,不卑不亢,坚持不懈,一年积攒一点,积沙成塔,硬是从牙缝里,挤出盖房的费用,积攒盖房的材料,把房子盖了起来。对于他们来说,人生的意义莫过于此,这里面承载着他们为之奋斗的光荣、理想和希望。

瓦房密封性能差,钻风漏气,不时还会有老鼠出没,骚扰害人,如果地势低,或者排水不畅,下大雨,就容易发生房子进水被淹的情况。楼房很少有老鼠祸害,密封也比较严实,更不用担心会不会被雨水淹没。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早已变成了现实,越来越多的人住进了楼房,享受着楼房的好处和文明。

住楼房如果不注意生活细节,就会影响别人,或者被别人影响,所以楼上楼下左邻右舍,都要相互体谅,相互包容。我开始住楼房的时候,住的是筒子楼,大家共用一个楼道,一个水龙头,一个卫生间。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大家和睦相处,真诚相待,亲如一家。那段美好的时光,至今叫人难以忘怀,心生温暖亲切之情。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住上了单位分的单元房,虽然面积不大,但设施还算齐全,生活起来很方便,里面有单独的厨房和卫生间,有阳台,可以晒太阳,看风景。刚开始时用蜂窝煤炉子做饭,后来改用瓶装液化气,再后来用上了管道天然气,其间还曾用上了热水,真是既方便又省事。

谁说住楼房,邻居不相往来。我们的邻里关系,就处得很好,大家相互关心,相互照应,相互帮助,其乐融融。我现在居住的房子,是单位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建的,尽管有些破旧了,里面的结构也有些“过时”了,但我觉得挺好的,住着挺舒心的。当然,这里面包含着融洽的邻里关系。

我对现在居住的这个房子,是很有感情的。它像一位忠实的朋友,一直在默默地为我们遮风挡雨。它容纳了我们的惊慌失措,也容纳了我们的欢声笑语。在这里,我是要感谢它的,感谢这位忠诚的朋友。

现在,住房建设越来越多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和与时俱进的审美思想,也就是越来越人性化了,越来越好了。我在想,住有电梯的单元房,已经是看得见的,为时不远的愿景了。到那时,上下楼就不用再爬楼梯了,生活更方便,更美好了。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