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酱洋姜

作者: 余新洲2017年01月04日来源: 荆州日报情感散文

多少年以来,我无论在哪里吃饭,只要餐桌上有洋姜,无论是酱的、泡的、凉拌的、热炒的,我都会想到我的父亲,想到。

父亲是所住小集镇的搬运工,母亲是家庭妇女,养育我们兄弟姐妹七个,吃了多少苦是可想而知的。我开始记事的时候——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多数家庭的日子都不好过,我家生活更是艰难。那时,父亲在家里经常说一句话:“人人都有一双手,只要勤快,就不会饿肚子。”在当时,让一家人不饿肚子,是父亲最大的追求。所以,他在做搬运工之余,常常带领我们或开荒种地、或采菱挖藕、或捕鱼捞虾、或砍草拾柴。,就是他亲手种的、亲手酱的。

我家是商品粮户口,不像农民有自留地。父亲种洋姜都是选的宅旁、路边、河坡之类的空闲旱地。好在洋姜生命力极强,种在哪里都能蓬勃生长,而且一年种后,只要没有人为破坏,往后年年都会有不错的收获。但为了保证洋姜的品质,父亲选地还是讲究的,沙壤土地摆在第一位,壤土地次之,灰坑(农村堆放生活垃圾的地)是从来不用的。沙壤土地长出的洋姜,不仅产量高,而且个大、皮薄、质脆、味纯、易挖。父亲种洋姜,从来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只撒一些绞把子剩下的草渣或油菜籽壳,让它们沤作肥料,并让土壤变得疏松而利于洋姜的生长。

进入10月之后,就可拔掉地上的茎杆,挖取地下的洋姜了。我参加洋姜的挖取、收贮时,父亲总要叮嘱我注意两点:一是尽量不要把洋姜挖伤了,挖伤的洋姜容易烂坏;二是新挖洋姜所带的泥不要去掉,洋姜不能晒干,只能带泥阴干。所谓“阴干”,就是把洋姜用箩筐装着,吊在屋檐下,让其慢慢地蔫萎。如果剥泥晒干的话,洋姜不仅色泽会变黑,而且皮会变厚变硬,大大降低洋姜的品质。

父亲酱洋姜,在配料上有无特别之处,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工艺简单但有“窍门”。把阴干的洋姜洗净、滤干,然后放到酱坛子(所谓酱坛子就是装有辣酱的陶土坛子)中,用碟子之类的东西盖紧坛口,再加坛盖,然后往坛子的水槽里盛满清水。之后,适时添加清水,防止干枯断水。否则,洋姜一旦走风,就会变酸、易烂。洋姜这样酱一段时间后,就可以取出来吃了,而且这样酱出来的洋姜,让人一见、一闻就垂涎欲滴。

父亲的酱洋姜留给我的记忆永远是:颜色金褐,富有光泽,去掉了刚挖的新洋姜的腥味,保留着天然的、清鲜的、纯正的味道,香甜宜人,脆嫩可口,微辣开胃,吃后身心皆爽,回味无穷。

我读高中期间,因为经济的原因,有些住读生不能餐餐都到食堂买菜,所以每星期都要从家里带些酱咸菜、鲊辣椒、盐豌豆之类的下饭菜。我是带菜较多的一员,而且往往都是带的酱洋姜——父亲亲自手做的酱洋姜。在整整一年半的时间里,我多数时候都是靠酱洋姜下饭的,但从来没有吃厌吃伤过。

父亲去世已近三十年了,我无数次品尝过各种花样的洋姜,但一次也没能找到吃父亲酱洋姜时的那种味道、那种感觉……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