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玩边学边劳动

作者: 若水2017年01月18日来源: 云南网情感散文

我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上小学的,改革的春风正吹拂着中华大地。对知识的渴求跟对钱的渴求一样,吸引着人们。教育正在走入正轨。回想起来,那时的小学虽没有现在这样的规范,也不可能像现在的小学生一样学到那么多知识。而那时的小学也有它的独到之处,孰优孰劣,不好下结论的。

没有课辅资料。印象中我小学时就只有语文、数学两本课本,老师照它讲,学生用它学。除此之外再没什么课辅资料,也没有其它教材了。音乐基本靠唱,体育基本靠跑,不用教材的。我第一次见到学习杂志已是上初中以后的事了。小学时要说读过的课外之书只有《三国演义》《薛仁贵征东》《薛刚反唐》,这几本书是爷爷的,他总是反复看这几本书。趁他不注意时,悄悄偷看他正好不看的书。看了之后意思懂个大概,字却有好多读不来,比如“刘备曰”读成“刘备日”,但读多了知道此字是“说”的意思。虽然当时是囫囵吞枣地读这几本书,可对后来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汉唐三国那些历史至今喜欢,跟这有很大关系。

没有课外作业。没有课辅资料,作业当然就少。课本上那一点作业课堂上及课间就做完了,不再有课外作业。不过即使有课外作业也做不了,因为放学回家还得帮助大人做事,割马草猪草、砍柴、牵牛马喂水……反正总有干不完的活。家里兄弟姊妹多,供大家读书不易,谁也没有不干活只读书的特权。记得我割草手艺很差,同村的小伙伴刷刷地割,姿势和效果都很好,一会儿别人割一大捆了我还只割得一点点。我就讲刘关张、讲薛刚薛仁贵的故事给他们听,经常是他们帮助下我才割好一捆的,但相比他们总是又少又难瞧,常常挨大人批……

没有考好成绩择校的压力。我小时候家离县城有近130多公里,村里好多大人都没去过县城。乡里有二所中学,我们一般都是到离家近的一所中学念初中,那地方当时连村委会驻地都不是,就几家人。考那学校虽也有竞争,但在大家都不怎么学也很难学到什么的情况下,只要成绩稍微可以就可考上。再说考得再好也没别的选择。记得小考时我数学刚及格60多分,语文才30多分!但总分只要50多分就可录取了。因为没有择校压力,小学学起来就轻松,边学边干活边玩,其实有时帮家里干活也是在玩的。

五年的小学,是在边玩边学边劳动中度过的,学到的知识虽有限,但成长的乐趣却无限。未学到的知识后来都补上了,而那些乐趣却永远留在了心间。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