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我心中的歌

作者: 谭文学2017年03月18日来源: 云南网抒情散文

我们出生于50年代的人,从读书识字开始,就知道“延安”。延安是革命圣地。想往延安,梦想延安。随后继续求学,慢慢长大,知识增加,年龄增长,对革命圣地延安了解也多了。总想着有朝一日到延安亲身体验、亲眼看看。

改革开放后的今天,我从中学教师的工作岗位上光荣退休,退休后迎来了第一个“十·一”国庆节,实现了我多年的愿望。

延安,与我儿时的想象,青年时的了解完全不一样。它高楼矗立,街道宽敞整洁,一片繁华,延河上架起大桥,桥面上人、车川流不息,时代在前进,延安在变,不变的是宝塔山依旧巍然屹立,延河一端老一辈革命者故居仍然原样保留。原来八路军总部及中央开会地址,办公的地方依旧存在,供人们参观、瞻仰、学习。延安杨家岭座落在山坡上,这里绿树成林,一排窑洞住着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这是他们在延安生活战斗的缩影。窑洞里一切都是简陋的。木制桌椅板凳连漆都没有油过。他们在这里办公,指挥千军万马,领导着中国革命。创造出世间奇迹。延安时期,从中央领导人到一般工作人员。穿的粗布衣服,吃的是小米饭。着名爱国华侨陈嘉庚于1940年6月来延安,把重庆和延安相比较后说:“余到重庆所见,各处办事员多者百余人,少则数十人,月费各以万计,酒楼菜馆林立,一席数百元。”真是“金樽清酒斗十斤,玉盘珍馐直万千。”“迨至延安,领袖及一般公务员,勤俭诚朴,忠公耐苦。”他断定:“国民党政权必败,延安共产党必胜。”历史已经证明陈老先生的预言。

延安的大生产运动。“359旅是模范”早已家喻户晓。1939年春天,为了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经济封锁,延安军民响应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每天天还没亮,人们就扛起镢头,争先恐后地走窑洞,奔赴劳动的战场。毛主席也身体力行。他对警卫班的战士们说:“我不能走远,你们在近处给我分一块地。”同志们劝主席说:“你谋革命大事,那么劳累,就不一定参加生产了,我们青年人加把劲就赶出来啦!”主席坚持说:“不行,大生产是党的号召,我应该和同志们一样响应党的号召,参加生产劳动。”在杨家岭给他的一块地,他经常浇水、施肥、锄草。中央其他领导也都带头参加劳动。周恩来、任弼时、被评为“纺线能手。”朱德总司令在延安时期,工作繁忙中抽出时间参加劳动,还把自己骑的马让出参加搞运输。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同志,不顾年老体弱,在政务工作十分繁忙的情况下,利用早晚时间,参加开荒种地。1945年3月28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闻天到林老驻地,给林老赠送“为人民服务的老勤务员”的红旗。由于从领袖到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教育广大干部起表率作用。克服了困难,打破了蒋介石对延安的经济封锁,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延安时期,中共中央陕甘宁边区政府始终坚持清正廉洁,反对腐败,使全党和全军保持了清正廉洁的作风,得到了广群众的拥护。

1937年10月,发生老红军干部,抗大六队队长黄克功对陕公学女生刘茜因逼婚未遂开枪将其打死的事件,对凶手黄克功应如何处罚,当时在抗大,陕公展开热烈的讨论,一种意见认为黄克功身为老党员,老革命,不顾国难当头,个人利益第一;因婚姻害同志,实属革命阵营的败类,应处死刑,以平民愤。另一种意见认为,黄资格老,参加过长征,有光荣的革命历史,为革命流过血,功劳大,应免除黄克功死刑。中央和边区政府对这件典型案例处理非常重视,毛泽东主席致信陕甘宁边区高等人民法院院长雷经天,说明必须对黄克功处以极刑的原因。指出:“一切共产党员,一切红军指战员,一切革命分子,都要以黄克功为前车之戒。”边区高等法院根据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的抗日民主法制原则,将黄克功判处死刑。陕甘宁边区张家畔税务分局局长肖玉璧在任职内贪污公款3050元,被处死刑,立即执行。由于实行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使贪污腐化分子得到及时查处,反贪反腐斗争取得成效,对边区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优良风气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使广大干部受到教育,培养了优良的延安作风。

在延安旅游参观,还有一件小事,深深刻印在我的脑海之中,挥之不去。说的是1940年11月的一天,西北局在延安边区政府大礼堂里召开征公粮的会议。徐特立也参加了会议。他悄悄地和大家坐在一起。会议一直开到深夜,突然外面天气变了,大风呼啸着卷起阵阵黄沙,漫天飞扬。不一会儿,又下起雪来。工作人员赶紧给远道来的同志准备住处。大家因没有注意徐老,一时疏忽,没有给他安排休息的地方。第二天清晨,会议秘书长想起徐老,头天晚上回去无人作伴,可能还没有走,派人给他打水,可是谁也不知道徐老昨天夜里住在哪儿。这一下,急坏了工作人员,他们连忙到处打听。正在大家四处寻找的时候,有个同志找到礼堂门口,一眼看到徐老披着件灰色棉布大衣,笑嘻嘻地从礼堂里出来。那位同志急忙跑上去问,“徐老、我们正到处找您呢,您昨晚在那儿休息的。”徐老笑哈哈地说:“昨晚我在大礼堂里休息的。”那个同志一下楞住了,这空荡荡的大礼堂,穿堂风正呼呼地刮着,门内还有一堆飘进去的雪。这儿怎么能过夜呢?徐老象是猜透了他的不安心情,指指自己的大衣对他说:“你放心好了,我有这副好铺盖,是冻不着的。”我想此事如果是放在今天某些地方,那可就是一件不得了的事。那样大的“官”招待不好,不说会丢掉饭碗,也怕是严重影响了仕途。毛泽东同志曾称赞徐老说,他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

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老一辈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上行下效、团结全党共同创造的财富,体现了我们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优良作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无论过去、现在、将来,延安精神都不能丢。延安精神薪火相传,永放光芒,中国梦才能早日变成现实。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