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祭

作者: 张绍碧2016年01月31日雪散文

乙未年腊月十五,下到了滇南建水。

雪,静静地白在青砖白瓦上,晶莹地附坠在花间叶上。银妆素裹的文庙,有些银光泛漾的空寂,银光泛漾的文庙,有些松闲柏静的清雅。虽然杏坛的琉璃瓦及其檐角的红灯笼,以白雪掩不住的橘黄和大红,在空寂清雅中泛出些许暖意,文庙仍然是少有的洁白清静,只有“先师庙”三大字和正襟危坐的孔子,不减历史的熠熠辉光与仁慈的满面红光。

文庙是传统的小家碧玉,尽管她淑娴仁惠,却也抵挡不住雪的狂野。十几年一次的雪,以网媒的恣意渲染,以荷尔蒙的亢奋激情,人们都奔乡野踏雪吻雪玩雪与雪相亲相爱去了,文庙乐得少有的嚣扰,圣灵也乐得少听庸俗的祷告、虚情假意的祈求。

今天,一地洁白的文庙,还会有人来祭孔,还会有人来为圣灵点一柱香吗?不会了,雪这么厚,天这么冷,路这样湿滑,风这样刺骨;不会了,文庙的雕梁画栋间都写着规范的严谨,没有山村玩雪的洒脱浪漫;文庙的花草树木间都弥漫着礼的拘束,没有乡野踏雪的狂放恣意。今天来文庙的,至多就是一些图谋撷美,怀揣相机,如影子般丙新人忽不定的摄影人。而我,就是一个飘忽不定的影子。

其实,在这样一个寒冷的早晨,文庙是需要点一柱香的,文庙的圣灵是需要点一柱香的。文庙,或者圣灵,不应该因一场雪的狂欢而被冷淡、冷落,甚至遗弃。在类似一场雪的狂欢中,不忘文庙,记得圣灵,在文庙为圣灵点一柱香。而这柱香,不仅仅是点给文庙,不仅仅点给圣灵,更是点燃我们民族精神的高香!

其实,在这样一个寒冷的早晨,文庙是需要点一柱香的,文庙的圣灵是需要点一柱香的。有了这一柱雪天的香火,文庙不寂寞,圣灵不寂寞,文庙,或者圣灵,会因这一柱香火而温暖,我们的民族会因这一柱香火而温暖,因为这是一柱文化的香火、民族精神的香火。那袅袅升起的缕缕青烟,接通的是文化的根脉,是民族精神的魂魄!

其实,在这样一个寒冷的早晨,文庙是需要点一柱香的,文庙的圣灵是需要点一柱香的。记住,是点一柱香,不是献一朵花。点一柱香,是中国最传统的祭祀;点一柱香,是中国祭祀的最高礼仪。献一朵花,是西方的礼仪,是性自由的征象。而文庙圣灵及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拈花惹草是被唾弃的,是极对上不了台面的。所以,我们要为文庙为先师圣灵,为我们自己的精神文化点一柱香。

在这样一个寒冷的日子,在这样一个白雪皑皑的早晨,尽管许多人为一场雪狂欢而去,却有一个少女,穿着红红的羽绒服,踏着积雪走进太和元气坊,沿着学甬道,登上礼门坊台阶,在文庙月台注目仰望宏大的洙泗渊源坊,然后满怀虔诚,走进庄严肃穆的大成殿,毕恭毕敬地跪在了先师庙前。

红衣少女在大成殿门口请了红香,便双手握着红香,像握着先师圣灵温暖慈祥的手,心无旁鹜,满心虔诚地走向先师庙。在先师庙前祭拜处,红衣少女双手掌心向上,横托红香,双膝并跪,叩首祈愿,然后把愿景赋予红香,点燃了插在香炉里,红衣少女的愿景便随着袅袅青烟,飘向先师庙,飘向先师圣灵。

红衣少女为着高考愿景,在这样一个寒冷的雪天来到文庙点香祈愿。我不知道先师圣灵能否实现红衣少女的愿望。抛开红衣少女祈愿的功利目的不说,我相信,红衣少女有一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敬重之心,滋养这颗心的阳光雨露,便是文化信仰。红衣少女点燃红香,双眼微敛,默默站在香案前的虔诚模样,让我感受到了传统仪式的庄严肃穆,更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神圣崇高!

乙未年末,在冰天雪地的滇南建水,在冰天雪地的建水文庙,一个红衣少女在先师庙前点燃一柱红香,是摄入我相机的最美画面,是乙未年末给我的最深记忆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