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守文——有名的花

作者: 张正瑜2016年03月08日哲理散文

散文这个概念,从来指的就是散形的文体,是文学作品的范畴。有点给人好似随笔见景叙情、托物言志的感觉。它所包括的作品,性质上却有很大的差异,相同的都是散行的文体。宁新路的游记散文,独显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与军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如小说在我国历史上早就有笔记小说、传奇小说、话本小说、章回小说等之分,在近代又有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之分。一切文学作品的种类和体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发展中形成的。而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作家的风格在变化。宁新路先生的游记散文,集真情、乡情、友情、同情、热情、悲情为一体。以创立人性美的原理为目的,以设计创造艺术美的法则为应用,达到了理想化、精神化的扩张与人性的行为自然形成碰撞的火花,一跃成为人生最宝贵的意义与价值。

从“血迹上的花朵”、“清晨的彩虹”、“从猴桥望去”、“相思”等作品不难看出这一点,体现出作者的精神高度、艺术理论、美学修养。

“湖南长沙中学女学生刘守文,瞒着家人参加了抗战救护队,经过训练,被转入台儿庄抗战前线做救护队员。她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到阵地救护伤员。在救护一位受伤的连长时,日军上来了,当敌人的刺刀刺向连长时,她愤怒地搬起石头向日兵猛然砸去,就在这时,她被飞弹击成重伤牺牲。半个世纪后,经热心人发现这一感人的故事,烈士的遗骨被送往故里革命烈士陵园安置。”(摘自宁新路《相思树》之“血迹上的花朵”)

台儿庄战役,名垂千史,震惊世界,是侵略与反侵略的特殊较量。国难当头、匹夫有责、人人有责。只要侵略者踏进中国这片土地,到处都是杀敌的战场。从儿童团、妇救会、武工队、游击队、基干团、县大队、区小队、破袭队、除奸队等群众地方抗日组织,配合八路军、新四军、国民革命军手拿原始的长矛、大刀片子与装备精良的日本侵略者展开特殊搏斗,历经八年,牺牲了数百万烈士,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试问、假如我们出生那个年代,年龄又与刘守文相当,是否会像刘守文一样,义无反顾毅然奔赴抗日前线?

我的回答:是的!因为中华民族具有不为强奴,敢于斗争的优良传统,国难当头,唇破齿寒,国破家亡,抗击侵略是生存的唯一选择,是被迫发出的最后吼声。是无奈之下的反抗。人的生命在这环境下已经显得并不那么重要,相比当亡国奴被奴役去死,还不如抗击侵略死得其所。我本人有亲身体会,那是1969年珍宝岛事件时,同样瞒着家人报名参加了县独立团,被分配在一营三连当战士,召开了誓师大会,车辆配备到连,随时奔赴前线。男儿志在军营,随时为国捐躯,是时代赋予青年的使命。

“在几十年前的抗日救国战争中,数十万华夏儿女在这里浴血奋战,抗击穷凶极恶的日寇侵略者,数万英雄豪杰血洒青石板。台儿庄的青石板上血肉横飞、血流成河,几乎每块青石板都被厚厚的鲜血浸泡过。”(摘自宁新路《相思树》之“血迹上的花朵”。)

火药是中国的发明,这是用于节日气势的点缀,欢乐的鞭炮礼花是人们幸福生活的象征。可是当它传到西方国家和日本后,却成了侵略者发动战争的杀人工具。就像原子的发现,本应是造福人类的能源,却被美帝国主义研发了原子弹,日本是亲历原子弹的受害者,也是发动侵略战争的应得惩罚。

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战争是一切外交手段失效无力的情况下,不得不以人类的相互残杀而决定胜负的机器。而在旧中国,由于历代政府的腐败落后,国外列强看中中国地大物博的资源优势,对中国进行了各种手段的侵略。自1840年鸦片战争,一直到八年抗日战争,三年解放战争。哪块土地上没有革命烈士的鲜血,今天的幸福是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的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鲜血,前进吧!!!”

“展厅里,照片前,涌来很多好奇而活泼纯情的孩子,她们与她年龄相仿。这个年龄的孩子,应当是父母身边的娇女,应当是怀揣美梦的娇子,事实上照片前的这些孩子,哪个不是养尊处优成长着的娇女、娇子呢。要是刘守文出生这个时代,也会同样与这群孩子一样,甜润的脸上洋溢着花样笑容。可她出生在那个不幸的年代里,她把对侵略者的仇恨变成了行动,她居然不顾枪林弹雨危险,上了炮火连天的台儿庄战场,面对敌人穷凶极恶的炮火和刺刀,无所畏惧……她倒在了强盗的屠刀下。她是血战台儿庄数万英雄中的英雄花。” (摘自宁新路《相思树》之“血迹上的花朵”一文)

艺术具有重要的美感教育作用。所谓美感教育作用,是一种与美感作用相结合的教育作用。它同时影响人的理智和感情,影响人的整个精神,对人的进步政治思想和崇高的道德情操修养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宁新路的“血迹上的花朵”,正是这种理念的萌发。但是却明显地看出宁新路先生的思想感情上的倾向性。他深恶痛绝日本强盗的侵略,更是惋惜十八岁的刘守文。我想他身边是否也有同刘守文年龄差不多的女儿?(猜测)这种换位思考对比的心情,引起了他感性的感受和感情的感染。让每一位读这篇文章的读者产生了感情感染的感受。如见此人,如临其境,仿佛就在眼前,却无能为力去帮助刘守文的愧疚之感!同时让读者面对活生生的现实,不知不觉中受到他思想的影响和感情的感染。心中总有一股酸酸的感觉久久挥之不去,伴随着留下酸酸的眼泪……

文学作品,在描写社会生活的同时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理想,特别是作品中的主人公,往往集中地体现着作者的是非评价和爱憎态度,因此文学作品在帮助读者认识生活的同时也必然影响读者对生活的看法和态度。从“血迹上的花朵”中领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就是宁新路先生《相思树》中特殊体现的文学特殊的美感教育作用。欢迎大家都来读一读《相思树》,你会深刻领教宁新路先生的精神高度和美学修养,相信会受益匪浅的。

一朵开在青石板上的无名花儿,不,是有名,它的名字叫刘守文。

让我们永远记住她!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