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起手铲下探方

作者: 贺嘉年2016年05月22日原创散文

2014年7月17日,雨转晴。

雨后的安吉考古工地,仍有不少积水,踩在地上未免有些泥泞。尽管烈日当头,脚上粘满黄泥,但我们的考古热情依旧不减,还在饶有兴致地把玩着发到手的手铲。

安吉考古工地,是在原先的一个菜场挖掘的,因此工作量更大。等我们来参观时,工地已变成一个个五米见方的坑了(术语名为探方),不少工作人员用各式各样的铲子和铁锹发掘着什么。

原以为考古发掘工作只是单纯挖土凿洞,其实里面门道很多。由于不同时代人类活动所产生的遗物及土层不同,所以要一边挖掘一边记录。站在隔梁边,就能一眼看出土层颜色明显的差异,甚至在隔梁里探出不少陶器边缘部分,令我十分激动。用地下剖面的角度看墓葬,果然眼前一亮。

真是有幸,在一处关键柱上发现了一处墓葬,工作人员正用手铲一点点刮去坑里的土,人骨因为化学变化已被腐蚀殆尽,只有几块破碎的玉璜片诉说着自己的历史。出土的玉是不能移动的,但允许触摸。即使是高温暴晒,当我伸出手,依然体会到了玉的冰凉与澄澈。这是我第一次与新时期时代如此接近,我不禁心潮澎湃。得到老师的允许后,我和三个同学迫不及待上去发掘墓的下端。

一个半小时,四个同学,在一个三十多厘米的小坑里用手铲铲挖,向下推进了不到十厘米,只留下一个浅浅的脚印,和想象中的幽深的墓穴相去甚远。太阳底下,几个人热成汗人,原本以为轻松的考古挖掘,竟困难如登天,而十米外,四五个考古人还在挥动手铲刮土,一刻不停。即使挖到了碎瓷片,即使亲手触摸到了玉璜片,即使亲自参与实践,但工作人员的劳苦我却无法想象,想必有一无所获的失落,有记录文物披星戴月,也有在田间地头蜕皮中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比起在书院里咬文嚼字的学究,也许这些现场的考古人更值得我们尊敬。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