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狐共舞

作者: 朱辉2016年06月05日短篇散文

要说这段时间哪行最受世人关注?非骗子莫属了。有人在赞叹骗子们攫取财富的惊人能力之余,觉得受骗者也有责任,他们智商太低。

老实说,年轻时我也觉得一个巴掌拍不响,没有傻子的配合,哪有骗子的吃香喝辣?后来无意中进入“准骗子”行业,知道了自以为聪明往往更易受骗。

当年我误进的那家公司号称从事政府文化项目,其实是做年鉴、画册之类玩意,纯属打擦边球,灰色行业。如果用常规推销手段上门拉赞助,多半大门都进不去,即便见到老总也会被一口回绝。于是不免要冒充相关权威机构人员(得到了该机构默许),不仅如此,事先还要逐一研究各单位老总出身情况、性格爱好,以便投其所好,顺利签单。

那家公司业务工作最精细的一点,在于每单做完之后,无论成败,都要复盘。就是将上门游说场景以小品形式还原一遍,公司所有人员一起帮着分析,哪句话说得好,哪个动作存在隐患……可想而知,在如此刻苦钻研之下,毫无防备的“目标”,纵然智商高于游说者,也很难不着道儿。

从事灰色行业的人很容易形成圈子,一个地区的同行彼此都认识。我在那家公司仅呆了一个多月,此后就经常遇到熟人。某次去一家招牌很体面的杂志应聘,面试时发现副主编竟然是以前那家公司同事。原来这家杂志以发收费论文和软文为生,显然也不是正经杂志,我连忙放弃了。再后来去某药店买药,发现坐堂的名中医居然也是“熟人”,她哪里学过什么医……

那公司做完一个项目就解散了,那些人就撒向了江湖。不过他们很重情义,常常会邀约聚会,席间其乐融融。由于都培训过察言观色,语言技巧也都很纯熟,每次聚会大家都会很动情,彼此似乎感情深厚。但回家路上,我就清醒了,谁知道有几句真话?

自忖不是这些人的对手,在换了几次手机号后,我和其中大部分人就没联系了,只是小刘一直没甩掉。前年某天,他请我到他家吃饭,席间突然提出借一点钱周转,数目不大不小,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

“你看我这房子值两百万吧?”小刘说。我看了看,按面积、地段肯定不止。为了让我相信他不至于赖账,他又带我到他承包的项目工地,参观他的办公室……

第二天,我就去换了手机号。房子可以是租的;至于工地,或许他只是应聘在那儿当管理人员,谁知道他是不是老板?

人们常以为骗子都很富,不过我认识的骗子基本住得都很低端,手头也都拮据, 常常互相借钱……可见任何一行,吃香喝辣毕竟只是塔尖上的几个人。

以前父母常对我说:经历复杂场面,接触复杂人物可以锻炼能力。后来阅历告诉我,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一般人并不需要去追求建立什么特殊功业,根本没必要故意去蹚浑水。不然能力还没有练出来,说不定这辈子就毁了。凡人就做点凡人的事,没必要与共舞、与狐共舞,不然即便没被咬着,也会惹一身臊。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