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父亲

作者: 吴兆德2016年06月27日亲情散文

父亲去世已经二十三个年头了,但是他老人家热爱劳动的美德以及尽心尽职的工作态度和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仍然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父亲一九二一年出生在一个极为普通的农民家庭。父亲兄弟姐妹七人,因家境贫寒,只有他自己上过几年私塾。

父亲二十多岁的时候,被村上推选为村长,当时黄河大堤年久失修,经常发大水,淹没周围大片的土地和村庄,根据上级安排,父亲刚刚上任就带领民工赶着牛车前往黄河大堤送石头。有一次在行进的途中,国民党军队的飞机前来捣乱,机关炮打在地上扑扑的冒黄烟。当时有一头驾辕的老牛被炸弹炸得肠子流了满地,躺在血泊中挣扎。运石头的队伍被打散了,待敌机飞走后,父亲费了好大气力才把惊慌的人们召集起来重新上路。民工们日夜兼程,渴了喝口凉水,饿了啃口凉干粮。就这样按时完成了任务。

东北齐齐哈尔市的冬天特别冷,父亲在学校当勤杂工,每天早上都是早早的起床到学校把每个教室的炉子点着。等到老师和学生们到校时炉子烧的正旺,整个教室暖烘烘的。父亲从没有因为自己的事耽误过一次工作。他用自己辛勤的劳动,赢得了全校师生的爱戴。

在生活开支方面,大多数人们习惯先松后紧。六十年代在齐齐哈尔市,由于生活艰苦很多家庭都是在单位上发了工资以后,一家老小先下几顿馆子改善下生活,而到月底却下顿不接上顿了。有的人家甚至东借西挪的维持生活。父亲不这样做,当时每月三十几元的工资,领了工资先去粮店把供应口粮买回来,再和母亲商量剩下的钱怎么花法。由于他们精打细算的过日子,所以我们穿的衣服虽然有些补丁但却洗的干干净净,饭食虽然有些单调,但我们却也能吃得饱。温馨的家庭,使我们少年时期能够无忧无虑的去学习、去玩乐。

七零年父亲从齐齐哈尔市园林处调回老家,在梁山县林业局所属单位腊山林场一直工作到退休。

七七年退休回到老家。十几年来不是帮助家里种责任田就是帮母亲忙家务。一直到临终前还去家东河崖地里摘棉花。

九一年麦收,我从梁山休假回来时他老人家正在场里帮助往口袋里灌刚刚扬好的麦子,经过整整一个麦季的忙碌再加上吃的不是很好,父亲脸色憔悴,身体消瘦,精神也显得有些疲倦。在那里机械的干着活。那一天他老人家忙到夜里十点多钟。父亲这一辈子共养育了六个子女,全部供我们最低上到高中。这在当时那个年代实属罕见!能做到这一步不是一句空话,不仅仅反映了老人家的责任心和目光,而是实实在在的付出

父亲生前对我们的要求很严。经常教育我们为人不要弄奸取巧,要实实在在;不要好吃懒做,要勤勤恳恳……老人家忠厚的人品在家乡、在单位有口皆碑。

父亲对我们的爱已融入我们的生命,将与我们的生命同在。我们要向他那样实实在在、清清白白的做人;一丝不苟、勤勤恳恳的工作;艰苦朴素、勤俭持家。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将把父亲身上的优秀品质一代代传下去,发扬、光大!来告慰老人家的在天之灵。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