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百年心

作者: 鲍海英2016年07月22日原创散文

夏日的晚上,若是皓月当空,只要一见到月亮,我心中就会涌起万种情怀。如果有什么烦心事,只要一见到月亮,心便柔和了。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会这样,但我想,也许,大家都心同此心吧。

月亮有一种亘古的和平与令人销魂的缠绵。她在天庭从容信步,漫天月色,透着水一样的薄质。几千年的历史,便是被这一片柔柔的月光照着。“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亮清洁而明静,温柔而恬淡,没有颜色的过分渲染,没有阳光下刺眼的亮丽,一切都显得那么含蓄和宁静,组成了一种诗歌特有的节奏和韵律。它的每一缕光辉都与大地相连,尽管从科学的意义而言她是不发光的。人类文明的脚步,使自封为万物之灵的群体渐渐疏离了大自然,也疏离了自己故乡。然而,当人类逐步陷入城市繁华的重围,这才开始感悟到自身的血液里竟流动着如此强烈的眷恋自然的天性。“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月色被姜夔赏尽了,江湖游子、豪门清客的生活人生厌,而歌女低唱的回味如在昨日。有多少次一帘淡月,听草虫低吟;有多少次月夜归来,看寒梅几许。“江月何时初照人”,“江人何时初见月”,这宛若童语般的天问,感慨了多少代人?古往今来,月色去了又来,来了又去,让人们随心所欲地各取所需。于是,人们不管她阴晴圆缺周而复始,只乐得清风明月不用钱买,可以经常享受。仰望天穹,月亮清辉流泄,月光如处子般静美,月亮与目光相望,那流溢着激情而温柔情感的是月光,在这情感浸润中无法收住思绪缰绳的是人。东坡居士称,“庭下如积水空明”,惟有静寂,能够与此时相伴。

“华灯一城梦,明月百年心。”这月色只能使人怀想起流逝、缺失和一些受伤的情感。柳眉月、峨嵋月、水中月,还有月明星疏、月落乌啼、花前月下,早已积淀在咏月的传统诗文之中。这里烘托的是一个宏大的乡愁场景,让我们对古典的故乡久久眺望,望断天涯,望穿秋水。乡愁是中国文化中最动人的章节,甚至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根。在她宁静、素雅、悠闲、精致的幽庭里,人们最容易捡拾到一片片唐诗宋词的落花。

月亮自由自在地挪动着步履,让大地无处不浸透着月光。无边的苍穹浮泛的青春银光,在人们的眼里徘徊成温柔的潮。月光皎洁,依旧有时弯弯像只船,有时圆圆像个盘。是她,将一首对平淡、对生命赞美与痛惜的哀婉绝伦的长歌刻在了我们心上,使我们在岁月中保持着与灵魂家园的亲近,使我们感觉到岁月和生命交替的呼吸。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