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跨年

作者: 钱志芳2016年10月04日情感散文

从我记事起,孩子都要在大年初一出去讨饭的。

大年夜全家欢欢喜喜吃了年夜饭,母亲总会把年夜饭盛在一个竹篮子里,把一张大锅巴放在底下,上面盛满一大篮子饭,饭上插上秤和松柏枝,放在堂前的角几上。一询问,才知道是为来讨饭的孩子准备的,同时,母亲已经为我和妹妹准备好了空饭篮,好让我俩去讨饭。

爆竹声声催人醒,母亲在大年初一早早起床,放炮仗,搓团圆,放红糖,一声声把我们唤起床。我和妹妹赶紧鲤鱼打挺从床上跳起来,穿上新衣裳,匆匆拨弄了几粒团圆,就挎上竹篮呼朋唤友,讨饭去了。

似乎大年初一人们起得特别早,我们每到一处,都已经开门,主人已为我们准备好了年夜饭,笑盈盈地等着小孩子去讨饭。我们有些扭扭捏捏,不敢靠门去讨饭,主人总会热情地打招呼:“过来呀,哪家的孩子?”随后会分给我们不少有黄豆的年夜饭、馒头等。上世纪80年代初物资非常匮乏,能讨上一两个馒头那是非常稀罕的事情。

父亲总会这样教育我:“嘴巴甜一点,饭篮里面就会多一点。老点的叫声阿婆,年轻的叫声阿姨,不会错。”

接受了父亲传授的经验,第二年我就默默牢记在心。刚开始金口难开,声音轻,没底气:“阿婆新年好!”

“哎呀,哪家的孩子,这么有礼貌!快过来,我要多给点!”于是盛上一大勺年夜饭,外加南瓜饼,还抓了一把糖过来,让我受宠若惊,连声说:“谢谢!谢谢!”

结果,那年初一上午,我讨到了满满两饭篮饭,还有十多个馒头、一些糖果。一家人美滋滋地吃着我和妹妹收获的“战利品”,开心极了。

后来,我们羽毛渐丰,熟悉了地形,更加了解了各地的风土人情,早早直奔目的地,饭篮子总有不菲的收获。尽管一路上也碰到过疯狗追赶,经历风霜雨,也有狂风呼啸、寒风刺骨,但是因为丰厚的“战利品”在吸引着我们,等待着我们,我们总是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欢天喜地地奔走在讨饭的路上。

后来,我听老人说,大年初一讨饭是为了讨个吉利,意思是孩子讨了百家饭,一年到头有饭吃,也有说吃了百家粮,能保佑孩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我有了女儿以后,总不厌其烦地告诉女儿讨饭的乐趣,开始女儿也挺好奇,很感兴趣,挎了个小篮子,跟在哥哥姐姐的后面,乐颠颠地出去讨饭了,半天回来也有半篮子的收获。但是女儿嘟哝着小嘴,甩下了一连串的话语:“外面好冷的天,冻死我了!这硬邦邦的馒头有什么好吃的?以后再也不去讨饭了。”

是啊,今非昔比,优越的物质生活怎么能和当初的我们相比?现在的大年初一,孩子们放鞭炮、看电视、玩游戏、逛商场,谁还愿意在寒风凛冽的大年初一早起去讨饭?

或许,只有经过那个贫穷年代的我们,才会有那份温暖春节回忆,跨过贫穷,迎来丰硕,或许,才真的有了温暖跨年吧!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