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牛事

作者: 刘东华2017年03月22日来源: 农村大众原创散文

临近春节朋友山吧不得不放下手头繁忙的事务,回了趟千里之外的南方老家。除了看望年迈的父母,山吧这次返乡是经不住老人的再三催促,回来帮助老人做一个决断的。他是家中长子,家庭的重大事件,他有决策权。

——这次是卖牛。

水乡人家,家家养牛,这是传统。两亩地,一头牛,一直是乡下人最理想的殷实生活。山吧家的牛也养了许多年,小时候,他就是一个地道的放牛娃。现在父母老了,不能再从事繁重的农活,而早就在京城安家立业的山吧,也不可能再接过放牛的鞭子。这头牛的归宿,成了家人左右为难的大事。

父亲是不想卖牛的,而一头没有了耕地的牛,闲着总不是办法,还要每日喂养、伺候着。如果卖了牛,则意味着父母从此告别了农事,要依靠子女来养活了。想想,卖牛这事,颇为庄严。

在农人眼里,卖牛已经不是单纯的价值交换,这关系到一头牛是否有一个好的归宿。小时候,我也见过村里人卖牛,那户人家,因为家人看病急需用钱,便委托了同乡的经纪人。牛的去向无非有两种,一是仍卖给耕种的人家,牛只要换一家主人便是;二是卖给屠户,杀了牛,贩卖牛肉,这种结局实在血腥。把自家的耕牛卖给屠户,对主人来说,无益是剜了自己的心。

那户人家和经纪人谈好,一定要卖给耕种的人家,因为那是头正值壮年的牛,如不是无路可走,是不会卖牛的。至于价格,可以比给屠户低出一些。谁知道那个经纪人不讲信义,把牛以卖给耕种人家的低价格,反而高价转卖给了屠户,他从中渔了不小的利益。最终纸里是包不住火的,那家人知道后,全家悲痛不已,居然两天没动烟火,大小数口人,滴水未进,从此与那经纪人生出嫌隙,再无人情往来。

这次决定了卖牛,山吧是自己做了经纪人的。放出去口风,很快有了信息,买牛的是山吧的舅舅。父亲说,这牛少三千不能卖。而舅舅知道牛的状况,最多愿意给到两千七。尽管是亲戚,对牛的价格,还是不能马虎的,两家坚持自己的意见,没有退让的意思。

山吧是第一次做这样的经纪人,悄悄地掏出三百元来补给舅舅,这牛还是三千,这桩生意算是成交了,父亲和舅舅欣然接受。

等山吧急匆匆返回,已经是数日之后。此行,山吧自己清楚,在路途中花去的费用,还有耽误的收入,早就不是一头牛两头牛的价值能体现的了。不过,这就是人情世故,对于有过乡村生活经历的人来说,牛事,从来就是大事。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