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沙河

作者: 尉克冰2017年05月04日来源: 邢台日报原创散文

小城名叫沙河,位于太行山东麓,坐落在邢台市南部约20公里处。吸引我的,是这座小城的发展与变化之快,以及其中蕴含着的文化和品位。

在我看来,一个城市的建设,不是一项短期工程,它是千百年来日积月累的积淀。地域文化造就了地域性格,地域性格决定着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推动了城市建设。

沙河历史悠久,境域开发于新石器时代,春秋时属晋,战国时属赵,秦始为信都县地,汉初改信都为襄国,隋开皇九年改襄国为龙冈。据《沙河县志》载,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析龙冈县(今邢台县)南境置沙河县,以境内有沙河横流而得名。

沙河历史上出现过不少大名鼎鼎的人物。“紫金山五杰”之一张文谦,即是沙河人。与太保刘秉忠同学,元初紫金山学派的代表人物,元世祖忽必烈幕府重臣。张文谦身居高位,他在元朝统一、元初经济恢复发展、建立纲纪、制订《授时历》等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正是他,向忽必烈推荐了郭守敬,他们戮力同心,将我国古代天文学推上一个高峰。

南北朝时期,在沙河,成长出了中国最为杰出的冶炼“专家”綦毋怀文,他的出生地和冶炼地都是沙河綦村。他是有记载的最早应用灌钢技术的实践者,制成了刀锋刚利的“宿铁刀”,震惊朝野,轰动天下。这也就不难想象沙河的钢铁冶炼业为何一直做得如此先进成熟,发展如此之快了。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沙河这块古老的土地,赐予这里的人们更饱满的激情,更充足的智慧,也赐予他们更强大的气魄和更丰富的创造力。这些都成为沙河人的内在性格和精神气质,从古至今,一脉风骨,代代相传。如今,优秀的沙河儿女,正是在他们先辈的遗传基础上,吸收了新时期更先进的精神文化营养,才变得愈发大气豪迈,激情昂扬。他们用如椽巨笔,在这钟灵毓秀之地,挥毫泼墨,大显身手。一幅更加令人荡气回肠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打开,它向世人展示着沙河人的不同凡响。

沙河的经济实力,与邢台的其他兄弟县市比,一直处于领军地位。它是全国知名的玻璃和饲料生产基地,玻璃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百分之十五,被誉为“中国玻璃城”。全市涌现出一大批国内、省内的知名企业集团,恒利集团生产的“康必得”抗感冒药享誉全国,迎新浮法玻璃是全国同行业民营第一家,兴达和凯特集团分别成为河北省饲料加工企业一、二名。所有这些都印证出,沙河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的阔步前进,见证了沙河的繁荣和富庶。

沙河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其文化、教育和城市建设等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与进步,它们相辅相成。沙河人民正用自己的双手搞创作,他们创造着自己的城市,也创造着自己的生活,更创造着不可预知的未来

几年时间,他们就描绘出一座风景如画的小城。市区公共绿地面积达372万平方米,小城到处充满着盎然的绿意,大大小小的公园、绿化带,如一颗颗明珠,在沙河的大地上熠熠生辉。一条条宽阔笔直的马路交织纵横,像网一样拉开,四通八达。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彰显着这座小城发展的高度。

他们在打造城市容貌的同时,把文化当作最美好的背景,这正是他们智慧过人之处。他们深知,一个城市先进的设施、优越的环境,是城市的血肉和骨架,而独有的文化个性和风格,则是不可或缺的灵魂,犹如其精神气韵,是一座城市凝聚力和自信力的源泉。

当我站在沙河市地标性建筑——人民广场的一瞬间,便被这里浓郁的文化气息包围。那是秋季里的一天,天气格外晴朗,天空也显得更加高远浩淼,湛蓝湛蓝的,如水洗般明朗透彻。沐浴在阳光里的广场,更显得宏伟壮观,给人的视觉带来无限冲击。

位于广场中心的两排景观灯柱,融入了古典元素,有汉唐遗风,朴拙,厚重,粗犷,足有十余米高,显得挺拔威武。两排灯柱的正中间,一条曲曲折折的“沙河”,贯通整个广场南北,清澈的水透出河底的“沙”,不是真正的沙,而是晶莹剔透的黄色玻璃碎片。

广场南面的浮雕墙,雕刻着沙河的渊源、历史和发展进程,以及沙河历史文化名人綦母怀文、宋璟、张文谦、杨春增等等,记录着他们的形象和事迹。仰望他们的时候,突然有一种进入时光隧道的感觉,觉得自己距离他们那样近。他们永远鲜活在这片土地上,不曾远去。

当你站在这个广场上的时候,你丝毫不用怀疑自己身在何处。它明朗地告诉你,这里就是沙河。

我的目光又投向广场四周,整个广场被一望无际的绿色包围,草坪幽幽,绿成行,大把大把的绿,恣肆成绿色的汪洋。走进去,仔细看,其间点缀着各色的花,黄色的芙蓉,红色的月季,白色的菊花,在秋风里招摇,散发出淡淡的香气。更有那金枝国槐和银杏树,披上金灿灿的外衣,徜徉在绿色海洋中,显得典雅别致。

这是一个将古典与现代融合的广场,它恢宏大气而不张扬,厚重朴拙却不呆板。它显示的不仅仅是沙河的气质,更是沙河人的气质。在面貌一新的沙河,如果你仔细留意的话,会看到不少街道名称和建筑群体,都融入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文化元素,又把现代人的时尚理念巧妙融汇其中。因为沙河人懂得,那些不可复制和替代的文化,一旦与城市建设相结合,提升的不仅仅是城市的品位,更能让这种根性的文化能量,永久而又透彻地灌注到每一个沙河人的血液中。

当我还未从这些思索中走出来的时候,汽车已经行驶在宽阔整洁的人民大街上,街道两旁的法国梧桐看上去特别精神,丝毫没有秋天的萧瑟和落寞。这里,没有大都市的拥挤和喧哗,没有生存竞争带来的难以喘息的压力,人们有着别样的安闲自在,过着舒心幸福的生活,又不缺乏内在的秩序。街两旁分布着新建的商业楼、办公楼、住宅小区、学校、银行等等,看得出来,这里十分繁华和兴盛,建筑风格也比较时尚现代,却不俗气,它们不尽相同,高低错落,却有着大致相同的色调,银灰或赭黄。

车停下来,我站在街上,朝东西方望去,顿觉视野开阔,通透豁达。已经是下午了,阳光依然那么好,洒下无数条光,将这条街慢慢围拢,道路显得更加深长悠远,无限延展着。太阳照在路两边的高楼大厦上,我突然觉得,这些建筑整体望去,有一种金属般的质感,深沉,坚实,大气,内敛。这难道不像沙河人的品质吗?他们站在历史的高度,拥有现代人的眼光,具备科学发展的理念,他们勤奋扎实,锐意创新,不断探索,正在建设一个更加繁荣、宜居的美好家园。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