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老马肉

作者: 董华2017年07月15日来源: 贵州民族报生活散文

咱不卖关子,此“老马肉”非你意识中的老马肉,它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其根茎,民间称“老马肉”。

在中草药典籍中,它正名儿叫“沙参”。我国东北、华北、西北,以及江苏一带,都有分布。药性属于滋阴、润肺,有祛痰作用。由于水土不同,药性强弱有所区分,采药在秋季。据说,声名远扬的“朝鲜泡菜”,离了它味道不行。

这种植物一般生长在海拔千米左右的山地。那地方也不是光杆儿坡,也不是暄活地儿,而多在地堰上、沟渠旁,绿色葱茏的地方。该发芽时,跟着大宗草木发芽;该开花时,随着百卉开花,这其中没有什么机巧。

若说与众不同,有这么几样儿。第一,是它的花期长,从入夏一直到霜降节气的秋风凉。其二,它一落生,就为药食同源,春天长出的嫩芽、嫩叶,直接可以生食。它那会儿的名称,叫“青菜绿豆苗”,或“马肉苗”,听俏名很诱人。做大馅团子、撒疙瘩汤,以及生吃蘸酱,鲜美异常。再说它开花的姿态,特别像仙草。花儿由个个细枝往上领,直达顶端;大枝上有叶,细枝儿上满是花。那花寸把长,长筒形状,如倒挂的金钟,花萼中间垂着超出花铃儿长度的金黄色花柱。花的颜色,猛眼看为蓝,仔细看带紫;那般蓝的清澈,能让人洗脑,你不想它沾了仙气都不行。

山地纯净,瑞草定生。

眼面前,咱不谈“沙参”,只道“老马肉”。因为,这个说道,和山民最有关联。

入秋以后,老马肉根茎长瓷实了,可以吃了。干农活的间隙,肚肠饿了的人就找老马肉充饥。刨出来,或者剥皮,或者在农具上剐一剐,露出白肉儿,张口就吃,咽下甜香香的滋味。因为根茎纤维为丝条状,与骡马老了以后的竖肉丝儿一样,就自然而然地想象成“老马肉”。山风簌簌地吹,山地间一群肚子里缺少油水、下大力气的农人,嚼一根根野菜填饱肚子,不去说他们的悲壮,而应表他们的镇静和豁达。在那种境遇下,竟能与油锅滚滚、一根马毛不沾的马肉联想起来,这是多么强的思维!“望梅止渴”跟它相比,那是文人捏估的字眼,而它以实物的方式呈现眼前,并的确能充饥。附以美名的精神疗饥法,真是农民的智慧、农民的胜利!

山里上学的孩子食老马肉,自小养成习惯,却似乎比大人们精细。在傍晚放学的路上挖一些赛小萝卜的壮根,不当即吃,而是像熥熟白薯似的,在睡觉前熥上炉腔,早起上学时带在身上。那熥了一宿的老马肉,就有了吃“牛筋儿白薯”的味道。吃它长大的孩子,一般都身体结实,老实忠厚。

大山是一座宝库。它不止给山民提供衣食之源,而且铸造人的精神。是坚忍、勤劳、忠实的精神发源地。大山不贫瘠,人的精神就不会贫瘠!

人所忧虑的却是,城市化以后,这些哺育人间的草木还生长着,但生活已经远离了大山的子孙们,谁还能把这类寒贱物儿惦记?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