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稞灿烂的黄金盆地

作者: 祁建青2017年10月26日来源: 青海日报原创散文

青海日报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县,“夏观油菜花海”已为青海一大盛事。现在,我想又可以再续加一个,那就是:“秋赏青稞美景”。巍巍祁连山下,这样两幅高原农业画卷迭次舒展,前后承接,见花见果。汗水加雨水辛勤耕耘的劳动生产,一跃而升级为人见人爱的大地艺术杰作,七月观罢油菜花,八月再访青稞地,美哉,痛快过瘾哉!

油菜花连年备受追捧,不多说它。回想一下青稞,是不是有一段时间被忽略,甚至冷落了?此纯属无意。人们蜂拥看油菜花,捎带也看了青稞。鲜花盛开当然抢眼,可自从青稞吐穗,看着穗芒丝丝展射,没见过的人顿时惊异:这就是青稞?青稞原来长得这么漂亮!当油菜花开毕,才发现,青稞在这里开始独占鳌头,青稞的势头正步步紧随而后来居上。

这之中该蕴含着无穷的底气。有道是,拜望祁连山,须得来门源。君请看:祁连山主脉冷龙岭与侧脉达坂山山系,横亘绵延环抱张合,气象万千得天独厚。遥想隧道未开凿之时,驱车好几个小时翻上达坂山顶,猛见山色天光豁然大开,云腾雾蒸,分外妖娆,山下物象,胜过仙境。而今一条动车只要40分钟就直抵群山之前,游客一出站台,那可真就是一脚踏入了仙境中。

盆地落差大概有2千多米,恰介乎高寒与湿暖之间。如此宝地,农作物生存必以极端方式呈现:一方面品种稀绝仅有,只有第一没有第二;一方面,不长则已,长则铺天盖地势不可挡。因之,于此安身的麦类作物唯有青稞、燕麦;再扩大些范围,也仅见油菜、土豆。

幽默者们这样插科打诨:说这边种了一片洋芋;而那边种的是一片山药(方言,山药亦“洋芋”);这边是一片土豆;又发现,那边原来是一片马铃薯。搞笑的话里话外,既是说品种单一,过来过去就一个;又无意中表达了,种植面积甚广甚大,土地阔绰富裕得很。

这就是所谓“规模耕种”或叫“集约耕种”的强势所在。规模耕种甚至超规模耕种,门源油菜早已经做到。老虎沟以西至青石嘴,20千米纵深的油菜花海,登峰造极折服世界。在其东部,规模和近乎超规模的农作物耕种,同样也早已达到。此地纵深要更长,足有30多千米。浩门河流经于此,土壤仍然是渗着青油般的黑亮,既宽敞阔远,又富饶丰泽。四种作物广为种植,其面积一块赛一块,实难分谁多谁少。但我看得出来,土豆燕麦较少,青稞油菜较多,而青稞尤显突出,所占比例目测应有三成还强。

洋芋还开着花儿呢,油菜已近干黄,燕麦尚青涩。唯独 青稞,棵棵全株金黄,光泽烁烁令你陡然间心明眼亮!那长近一拃的稞芒,如凤鸟勃展而抖动的冠翎,如武士头盔飘逸之缨穗,这样整群整群、大片大片,尽朝一个方向倾斜、低垂。还挂着雨珠的青稞黄金针刺,几乎是透明的,又那么纤细轻盈,如金之丝,如光之芒……垂首,说明籽粒饱满沉甸,说明稞果芒刺通体的金属属性,诚然服膺了大地的引力。

此时,以一种神姿仙态引领季节即将飞升之佼佼者,是青稞。

实乃上苍所赐:由北山根到克图口,北山、西滩、泉口、东川四乡镇,倚傍着祁连山冷龙岭南麓,海拔皆在三千米上下。没的说啊,这个高度,极其适宜青稞生长而别的作物无能问津。青稞长得实在好,又怎不是人心人力之倾情所为。

差不多十余里相隔一个村庄,米家湾,东山,西沙河,大泉,东山,花崖,蘑菇掌,尕木龙,却藏,香卡,克图……布局依山就势,屋舍瓦红墙白,在高处远近翘望,在低处隐现蛰伏,煞是养眼。我必须一一列出这些村庄,因为它们每一处都是无与伦比油画般迷人的田园景 致。再不必说,到了村里,门前头花卉姣好。到了每家,庭院里亦花卉姣好。

在一片青稞田里,一位披戴盖头的回族老奶奶,在摘青稞穗儿。她的手里已有一大把青稞穗儿,身边青稞簇拥,她慢手慢脚不慌不忙。又一处田里,几个孩子也在摘青稞穗儿。钻进了田里的他们左顾右盼,密集的快要完全成熟的青稞,好像令他们无从下手。但他们摘得的无疑是刚好的,他们知道过老或过嫩的都不行,只八成左右熟就好。哦,回去伸进灶火中一阵烧燎,双手一揉,口中一吹,碧绿的青稞稞仁即得,营养口感俱佳。孩儿们吃是解馋尝鲜,大人吃也是解馋尝鲜,只多了一层:他们要咀嚼出青稞肉质的成熟饱和程度,心中开始掐算开镰收割的时日。

该当庆幸,约三百年前,青海人酿得青稞好酒。青稞派上新用场,也换了身份,逐渐淡出人们的主食谱系。青稞因酒而生机焕发,酒因青稞而声名大振。青稞有多奇特?青稞确实奇特。据研究分析,青稞所含葡聚糖、膳食纤维、支链淀粉、稀有营养成分及微量元素,远大于小麦、稻谷和玉米。比如“葡聚糖”一项,是小麦平均含量的50倍。再拿“膳食纤维”来说,青稞的不可溶与可溶性纤维含量,分别是小麦的8倍和6倍。这是什么意思呢?通俗地讲,就是两种纤维对人体很重要,一个助消化,一个助吸收,当然品性愈强功能愈好。

深藏父老乡亲心里的,是青稞的种种吃法。青稞食品制作的古秘私藏,几乎还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探究的秘笈。这又是门源人餐桌上的保留节目,青稞面饼,青稞焜锅馍,青稞擀长面,青稞“钢丝面”等等,别处少见,已非普通食物,可当良药一碗。

记得,青稞曾是青海人的救命粮。老一代青海人,都有“把青稞面吃够了”的经历体验。毕竟是“杂粮”“粗粮”,上不了台面的青稞,让它充当主食,当然不能指望会好过大米白面。可叹人这种动物很情绪化,久而久之便会失去耐心。人们曾经普遍不看好青稞,甚至鄙薄着青稞。这是真的,青稞曾灰头土脸忍气吞声过,并不像今日这般光鲜优秀出人头地。

后来,青稞又被重新认识。现如今,人们无不为青稞扬眉吐气,同时也为青稞担忧过,担忧品种退化,担忧有一天会离我们而去。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然而,光有担忧怎么行?相信青稞,就是相信自己。心无旁骛满怀信心走自己的路才是正理。前方的路绵延不绝。新拓的黑色柏油路曲折而又起伏着,我发现,青稞好景这才左一个右一个、上一个下一个让人应接不暇。

很显然,这是一条经过仔细勘踏谋划而精心设计的观景环线,且情有独钟专为青稞独家打造。剩下就是青稞种植者和青稞们的事了。我揣摩到了那个由忐忑不安到狂喜放纵的心理过程。是的,人类至今还不能左右老天,“靠天吃饭”帽子还没有全然甩掉。所以,“人定胜天”依然是被追逐的理想和前进动力。好啊好,今年的青稞,狠下了功夫而不负有心人。青稞啊青稞,虽说灾情有遇,但终归是成了,成了!一个中国油菜基地,一个青海青稞基地,油缸和酒壶,青油和青稞酒的故事,名副其实的聚宝盆的掌故传说,我们且听下回分解。

相信,在这条路上走一走看一看,人们定会感动连连欢呼迭起。零距离亲近着青稞,除了博得惊喜艳羡,更还会赢得敬重爱惜。这就对了。一向被认为平凡单纯的物质劳作,正被赋予愈来愈多的精神意义。不是么?悄然渗开而浮上心头的,是我们对生存生活价值意义的又一次领受解悟。还因为我们与之阔别已久?没错,有时,小小书本和密密麻麻的文字还真的不够用。世界,你需要大张幅、特大张幅的情景提示和标识显现以及更加立竿见影的记忆巩固。我们也看见了可敬的幕后设计者和台前演出者,他们将庄稼一生的五色稠彩四下挥摆铺设。看见了,一个诗兴大发雄心勃勃的大手笔创意,一场与万亩花海接邻比肩的季节狂欢宴。不过,此时我仅想这样说:不管你来与不来,见与不见,它都不减不衰,不欺不愚,不迟不误。

世界上还有多少人不曾亲眼见过青稞?恐怕不少。告诉这金秋丰收的消息,你可以一传十十传百:夏天油菜花金盆地,美得灿烂;入秋青稞金谷地,美得灿烂。对应“夏观花海”,权且叫它“秋赏稞浪”,如何?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