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海埂泡澡

作者: 李国庆2017年04月18日来源: 云南网原创散文

看了这个题目,你可别吓着,因为我说的是20多年前的事儿了。

说起来,造物主真是钟爱昆明,在海拔近2000米的高原上,愣是生成了那么大的一个淡水湖。那时候的滇池,可真不含糊。500里水面都是清汪汪的,站在湖边,望一眼都能醉上半天。自然,一到夏天,去海埂泡澡便成了许多昆明人的最大乐趣。当时,我在云南民族学院(今云南民族大学)读书。班上有十来个平时处得比较好的同学,都是每周必去海埂的“铁杆”。

每个星期天吃过中饭,我们就骑上单车向海埂进发。约莫40分钟以后,到达草海。这时,大伙儿都不忙着下水,晒日光浴的晒日光浴,睡大觉的睡大觉,吹牛的吹牛,打扑克的打扑克……等到养够了,玩够了,这才换好游泳(衣)裤,纵身扑进粼粼清波之中,像一尾尾欢快的鱼儿,可着性儿在母亲湖的怀抱里尽情撒欢。十来个人各有各的乐趣,有的喜欢到深水处畅游,有的则在浅水处慢慢扑腾,有的仰卧在水面上养神,有的嬉闹着打起了水仗……一位来自青岛的朋友羡慕地说:“你们这儿比青岛好。”我们问:“为什么?”他的回答意味深长:“因为黄海的水是咸的,而滇池的水是甜的。”我们彼此会心一笑。

我虽然恋水,但水性一般,胆儿又小,总是不敢游远。有一次,豪气一来,鬼使神差地跟在老王后面闷着头往前纵。游着,游着,猛抬头一看,可把我吓着了,原来不知不觉已经游出二三公里。老王乐呵呵地笑着:“走,我们游到龙门村去。”我原本想打退堂鼓,可算算距离,折回去跟往前游差不多,只好硬着头皮撑下去了。由于心里发虚,渐渐感到浑身乏力,这时不小心又呛了两口水,顿时慌得手忙脚乱。老王在一边大叫:“快仰过来!快仰过来!”我照他说的做了,把身子仰在水面上,借机休息一会儿。这时,头上是蓝天白云,身下是万顷波涛,我绷紧的心弦慢慢松弛下来。我默默吟诵起毛泽东的诗词:“……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候。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这一招真灵,我不知从哪儿来的一股信心和勇气,奋力向前游去。当双脚终于踩着松软的沙滩的时候,我一下子瘫在地上,好半天都起不来。

上岸以后,下一个节目是野炊。“后勤部长”早就把一切准备好,水果、卤菜、凉拌米线、银丝卷、都督烧、摩登粑粑……我们一边啜着小酒,一边大快朵颐,不时插上几段“言子”,惹得大家开怀大笑。

最精彩、最惬意的时光终于来临了,那就是文艺联欢。大家约定,每个人都要出节目,实在没有文艺细胞的,学狗叫、猫叫也行。

就这样,“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嗨,你别说。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到了关键时刻,没有一个装熊的。有的一展歌喉,有的舞姿翩翩,这个说上一段相声,那个拉上一段小夜曲……

我最拿手的节目是表演唱《三毛流浪记》中的插曲《秋风吹》。

“秋风吹来吹了我的破衣衫,我身上冷嗯肚子饿走路走不动。只指里个望到上海,为的是混口饭,哪晓得这个鬼地方穷人是活命难……”我学着戏里三毛的样,边唱边比划,众人齐声叫好、鼓掌,以致有一段时间我得了个“三毛”的诨名。

说实话,那段时间我们这些“夜大生”很苦,白天要挣工分,晚上要苦文凭,一些同学生生累垮了、累倒了;可我们常去海埂的这“十八棵青松”却个个身强体健,生龙活虎;读完专科又读本科,足足坚持了五年,终于笑到了最后。不容置疑,这里面有海埂的一份功劳。那里的阳光、空气、海浪、沙滩……是我们最好的“减压阀”和“润滑剂”,“十八棵青松”每一个人都作如是观。

海埂的慵懒时光,你什么时候才会在我们的生命里重现?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