蹒跚学步的老人

作者: 魏福春2017年01月11日来源: 西南商报原创散文

每天上午都能看到这位老人,当然雨天除外。老人拄一根拐杖,拐杖是那种如小孩学步车般下面有四个脚的,很稳当。老人还是不敢走,每走一步,都要停一会儿。那一步也是颤颤巍巍的,要不是前面有一位中年男子不停地鼓劲,老人连一步也不敢迈出。

老人好像中风过,他半边身子不太听使唤,脸上的表情也是很纠结的样,中年男子的话他总是似懂非懂,欲说话又出不了口。好在中年男子清楚,一会儿点着头,一会儿摇着头,指挥着老人按部就班一步一步行走。走几步,走多远,是有计划的。

这显然是一对父子。儿子做事仔细,却又放得开,搀扶老人出楼道时,小心翼翼,一步一挪。到了门前空地上,便毅然放手,在老人前面引导。老人一条腿不听使唤,时常是走出一步,第二步不想再走,老人是怕摔倒呢!每每这时,中年男子并不去扶他一下,就那么站在前面示意:走过来。老人不走,男子不动,僵持着,最后,妥协的往往是老人。

小区里的人大多不相识,进进出出或开车、或骑车、或步行,也是来去匆匆。只是见到他们时,车会慢下来,脚步会停顿一下,那眼光满是艳羡:老人有个好儿子。

一天又一天,老人的坚持有了成效,走起路来稳当多了,虽说老人拄着拐杖的手还会抖,脚还会颤,可已能一口气走上10几步了。许多人就为老人高兴,说老人有福气,有这么个好儿子。

也许是老人已能行走了,这对父子在小区里锻炼的时间相对少了,有时一个星期,有时两个星期才见到。这时,老人拄着拐杖行走虽还有些颤抖,但兴奋之情溢于脸上,走了一圈又一圈,久久不愿回家。儿子也好脾气,嘴里说着:别太累了,悠着点。耐心地陪着老人,直到有人来催,催老人回家吃饭的是老人的老伴。只是奇怪的是,送老人回到家,男子也就出了门。他并不在家里吃饭。

这种情况原本也没有引起别人的注意,黄阿姨是无意中看到的。她每天上午都会和小区里一些爱好太极拳的邻居在广场上打太极拳,接连几次看到这对父子回家后,这做儿子的就匆匆走了。那天锻炼时,她随口问了和那老人住一栋楼里的杨阿姨,杨阿姨说那男子不是老人的儿子,原先住对门,现在搬走了。

黄阿姨这一惊真是非同小可,这样的邻居也有?又问,果然,老夫妇俩没有子女。事情似乎已很眀了,天下有无缘无故的爱吗?就这么一会儿的功夫,广场上的人都知道了,那经常陪老人康复锻炼的中年男子,不是老人的儿子。议论声随之而起,说什么的都有,他们再见到在锻炼的老人和男子,眼里就有了说不清的意味。

中年男子不可能听到这些事的,他依然隔些日子出现在这个小区人们的视野里,当然,是和这老人。眼睛也只看着老人,为老人每一个小小的进步欣喜不已。老人更是,和这中年男子在一起,欢愉之情,明明白白。

也许,有些事,只能交给时间。眼下的这对“父子”其乐融融,这就好。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