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葚记趣

作者: 廖卫东2017年01月04日来源: 荆州日报原创散文

的果实,学名桑葚,成熟后甘甜可食。在我们地方,儿时是没有桑葚这个名字的,只有桑枣枣之称。也许是它们长得像枣、味道也和枣差不多才得来这个小名。

桑木坚实,农户家要块结木去做犁辕做耙框做菜板就用桑木。桑树性贱,哪儿都能成活长大。和梓一样,有土有水有阳光的地方就有它,村头村尾田埂地头到处都是,桑梓就成了家乡的代名词。有桑就有葚,就有果实可吃。有资料介绍桑葚有补肝肾补气血的作用,但对于孩子们来说,这些特性与他们无关,能吃、好吃就够了。

记忆之中,采桑葚是孩子们唯一可以成群结队正大光明的觅食活动。瓜田有主,果树有家,常有黄狗白狗黑狗花狗巡逻其中,狗视眈眈,孩子们不敢越雷池半步。但也有特别胆大者,按俗话说是属于“捞不得的要捞,撞不得的要撞”那种格外调皮的孩子,他们每每想方设法,避开主人,躲过恶狗,只身潜入,手脚麻利地偷得三瓜两枣,那也是数得了次数的。听他们吹嘘得手的经过,既大胆也心细,很刺激,很过瘾,很英雄,但无论如何,这瓜田李下见不得光的活动不适合大兵团作战。采桑葚却不同,虽有陌上桑,但多数桑树仍是有主,只不过向来是半野生,自生自灭,没人把它太当回事,孩子们可以随意去采食。在浙东,“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是不算偷的”。在家乡,瓜不是随便就可以摘了来吃的,不经容许摘了就是偷。但桑葚不同,张家王家小孩吃李家桑葚,算不上偷。

进入初夏,在孩子们眼光的轮番注视下,桑葚由绿变黄变红变紫,熟了!可以摘了!还是那些大胆娃娃冲在最前头,只见得他们身轻如燕,手脚并用,三两下子就蹭上了树干,都没站稳,就把臂长势力范围内的果子全往嘴里去塞,恨不得嘴里也长出手爪子来,全然不顾塞进嘴里的居然还有叶子。不过桑叶还真是可以吃的,桑蚕不就是吃叶子长大的么?树下的孩子眼馋了,想方设法也要爬着上树。力量不够不要紧,先上了树的会拉你一把,也有人在树下甘当人梯为你垫脚,还有人在后面掀着屁股为你添劲。只要有胆量,就能上到树梢,就会吃到个大色重又甜又香的果子。

相比之下,不会爬树的是可怜又可爱。任凭他们把脚尖踮得高高,把脖子拉得长长,把手臂伸得直直,但依然还是难以摘到果实。只好走来走去干着急,偶尔够到一两颗泛青的小果,也不嫌酸涩,匆匆送入嘴里。更有馋者,捡来地上掉着的来吃,也不管是先天掉的还是前天掉的。还美其名曰这种果子熟得最透,味道最甜。不过,爬上了树的往往也没有忘记不会爬树的孩子,总有办法把桑葚弄到树下来。他们一般会用双手抓牢树干,再伸出一只脚去踩踏摇晃横着的桑枝,那样,一粒粒红红紫紫的桑葚就从碧绿的桑叶缝里摇曳着舞了下来。

有灵活聪明者,搬来竹竿打。一节不够,绑上两节三节,高高举起敲打树梢上的桑葚。树下,三五个孩子牵起白床单的四角,对准竹竿打扫过的地方稳稳地接着,一个也不漏。用塑料布密渔网也行,都能避免落地沾尘。但更多数时候就任它掉在树下的枯叶草丛之中,也美其名曰“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拿竹竿的头仰着面朝天,扒开桑叶去寻找最大最好的果实,满以为打下的越多会吃到越多,不曾料到,挤在树下的一大群孩子候时已久,打下了几颗就被抢了几颗。偶尔低头,留下的桑葚只剩青的小的烂的。耳边只听得见那一遍接着一遍的喊叫声:“这边!这边!好大的好大的桑枣枣!”

桑葚采到这份上,更多的是抢了,既然是抢,自然有多有少,抢得多的一脸神气,神情堪比佩木枪的小兵张嘎。抢得少的嘴上不服气心里也不服气,嘀嘀咕咕唠唠叨叨,也偶尔使坏,趁有人急急匆匆上上下下光顾着抢的时候,绊他个嘴啃泥,不,应该是嘴啃桑枣枣……

桑树一株接着一株,孩子们就按着次序采,吃了西家吃东家,边吃边评论:张家的桑树最高果实最多,李家的桑枣枣最大最甜最容易采摘。

一切好吃的东西都不能多吃。这是大人常说的话。“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这是《诗经》里的句子。鸟都不能过多的取食桑葚,何况是人。民间也有歌谣:“小小桑葚挂满天,红的酸,紫的甜,吃多涨肚真要命,看你贪吃行不行。”那时的孩子不知道这些,但大人对他们的叮嘱还是记得的。吃什么都不能过,过了肯定难受,要懂节制。

几个时辰之后,孩子们吃得饱了。有男孩掀起衬褂,拍着圆滚滚的肚子,心里在盘算装下桑葚的个数;女孩们不拍肚子不数个数,仍从一堆果实中挑着拈着把桑葚往嘴边塞,但不吃下去,只是用舌头舔着。那时候,不是饿是馋,是眼馋是心馋。桑葚吃的少了聚的多了,两手心捧不了几个,便往衣服口袋里装,见一个装一个,一个个装满。女孩们往往口袋小也少,她们就挽起裙裾,做成一个大大的临时口袋,想装多少就装多少,惹得男孩羡慕不已。

桑葚是有汁液的,熟透了的呈紫黑色,其次是紫色,再次是红色。桑葚很娇嫩,稍不小心碰破果皮,汁液就流了出来。这些熟透了的桑葚,装在口袋里捂在裙裾里,哪能安稳,纷纷吐出汁来以示其存在。汁液染了衣服,上上下下左左右右里里外外,红红绿绿青青紫紫,童装都成了小号迷彩服。颜色染上衣服那倒好说,最难看的是染上皮肤。吃过抢过闹过一阵后,手心手背,胳膊大腿,唇间嘴边,凡是露着的皮肤都染上了紫黑。用手擦吧,越擦越多;用水洗吧,洗十遍也洗不掉。等到第二天孩子们再碰头,衣服换过,但嘴角四周黑黑紫紫的,桑葚留下的痕迹依旧明显,看上去好滑稽。孩子们不由得相视而笑,笑而张嘴,牙缝里,还是紫黑。

要消除桑葚的印记,很难。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