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情怀

作者: 李凤高2017年12月08日来源: 四川经济日报短篇散文

我曾非常仰慕“大工匠”。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师傅开工资,一元钞票一百张厚厚一摞不打捆,我们小级工越瞅师傅越像明星,盼望着有朝一日也能像师傅一样,技高钱厚,受人敬重。

1983年7月,我十八岁进入矿机电科开始学徒。光铁匠活一干就是八年,从一开始的给人递工具、打下手、烧火,到掌钳独立操作,再到带徒弟,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常言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师傅手把手教活引路,关键还得靠自己努力。作为一名工匠,能够真正掌握本工种的应知应会与操作技法,其间的酸甜苦辣,足可以写一本厚厚的书。

学铁匠,先要学算料,再学下料划线,再学烧火,哪个环节都有学问。

较为关键的就是锤上的活,俗称:“掌钳”。顾名思义,就是掌控铁钳夹热铁,在锤上锻打。在空气锤上掌钳捋料拔长、轱辘饼子敦粗,那是半年后的事了。

刚一开始上手掌钳,看人家玩得溜转,自己手里的铁钳却根本不听使唤,根本翻不了个儿,锤头一个劲儿“啪啪”的打,烧红的热铁都被砸扁了,根本不成形状。这时候,师傅提示:千万别急,你只管用铁钳将锻件夹紧,在砧子上放平,该咋翻就咋翻。不要在乎锤头下来的有多频多快,越迟疑就越跟不上节奏,你只要大胆地快翻快转就好了。

可到头来练了一溜十三招,我还是上不了手,只能看别人操作。

后来看得多了,心情也放松了,忽然有一天就开窍了!很自然地就能跟上节奏了。锻造四面体、六面体或打圆柱体也都逐渐适应了。

要不说,单位培养一个工匠真不容易,首先需要的就是时间,这是一个漫长的适应过程,熟悉了、适应了、用功了,水到渠成了,就自然跨入师门中。

可人随命运走,舟在水上漂。铁匠出徒了,也当师傅带徒弟了,中途我却又改行干了电工。

真是隔行如隔山啊,于是又放下身段,重新开始学徒。学电工印象最深的就是师傅要求讲安全、讲工艺。在安装电路元件时,要重视电气参数,保证绝缘间隙,保障设备安全运行;在施工布线时,要讲究横平竖直,过渡自然流畅。

一个电气盘面配好了,简直就是一件工艺品,既安全实用,又美观大方,这才是“师傅”干的活。师傅还特别要求,设置电路,必须考虑日后维修方便,决不能只图一时省事,将就对付,不留后路,那不是咱工匠干的活!

后来,当上了单位的机电技术员,成了单位里工匠的领头人。想一想,还真是好事多磨啊,当初多学点还算对了。这下,对工匠们的技术考核比武,由我来负总责,理论考核与实际操作全由我出题。

真没想到,在人生的路上走着走着,自己也成了单位里名副其实的“大工匠”了。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