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中的小白杨

作者: 贾桢2016年01月11日情感文章

班主任赵老师拿着一叠文稿放在我面前,“贾老师,你看看,这是我们班学生写的。”他拍打着厚厚的打印纸,不无夸耀地称赞道:“写的真好!”我翻看着那一页页密集的文字,首先跳荡在我眼前的是作者的名字:杨景。

“是她?”意料之中也略有意外。早就听说过,杨景的父亲是一位作家。但是作家的女儿不一定也能成为作家,况且女孩子身罹那样严重的残疾呢?

我想起她入学时的情景,看着女孩手脚都不太灵便,写字吃力,而且语言上也显得迟缓,老实说,我当时有些惶惑,我不知道面前这个看上去孱弱的女孩能否适应这里的学习环境。

父亲介绍过女儿对文学的偏好,曾在网络上发表过很多博客文章,还被推选为某个板块的版主,这些话在当时没有引起我特别的关注,天下做父母的人都看重自己子女的长处,人之常情嘛。

晚餐后,各个教室转了一圈。回到宿舍,坐在灯下,开始仔细翻阅那厚厚的文稿。方才看了几篇,就使我不得不重新审视对女孩的最初印象。那一篇篇见地独特,文笔犀利,风格清新的文字,揭示着一位身处逆境的文学少女积极向上,刚柔并济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价值的深邃思考,还有那略显调侃,时尚而不落俗套的词汇,展示了作者厚重的文学功底和驾驭文字的不凡能力。

面对着身体的残障,任何人的心理都会有一份纠结,是让这种纠结左右了自己的心智而怨天尤人呢,还是克服纠结的消极影响激发自己搏击命运的勇气?这是强者和弱者的分别。看了杨景的文章,使我似乎感受到这看似柔弱的女孩内心蕴涵的顽强意志和执着追求,似乎看到了她为实现自身价值回归而走过的不屈不挠的探索历程。

仅从身体状况来说,杨景的残疾是偏重的。看着女孩伏案签名时那吃力的神态,我不能想象那几万字的稿子是怎样从她手指下一字一字地敲击出来。我仿佛看到一位勇敢的跋涉者,在漫无人烟的荒原上、险象环生的沼泽里,向着她心中的目标,艰难的,一个脚印,一个脚印地挪动着。不避风雨,不计得失,唯知前行。

读着女孩的文章,犹如在浩瀚自然中感受着生命的原色。那不加修饰的抒情,象山石间的小溪流淌,那娓娓动听的叙述,象雨后的新叶一样充满生机。几笔简单的刻画,一组组鲜明的人物肖像,便跃然纸上。我不由得佩服女孩对周围生活观察的细致以及对事物特征表述的准确。

孤独寂寞的心悦,迷惘、无语的忧伤,拿什么支撑起你的坚强,就是那心中的梦想。不,应该说是理想,扬起人生的风帆,勇敢地面对风浪。杨景的散文和诗歌,从自己对生活的亲身感受,以少女特有的细腻,透视这变幻莫测的多姿世界,阐发着一个残疾女孩抗争命运、发奋自强的心声。

象葳蕤春色中的一株小草,象炽热夏日里的一泓清泉,象苍郁秋山上的一片红叶,象凛冽冬间的一枝寒梅。在当下物欲横流的商业氛围中,每天耳闻目睹的都是那些散发着铜臭气息的商家炒作,读到一些真情实感的本色文字,当属不易,何况它出自一个身罹残疾的女孩之手呢?

“也许,上苍对我们真是公平的,在我们面前关上一道门的同时,会在另一个地方为我们打开一扇窗。与其在关着的门前留连忘返,不如去开着的窗外寻找属于自己的天空!”记得在哪篇不太着名的网络文章中引用了这样一段着名的话。杨景,正是在残疾的困顿中,睿智地察觉了这扇窗,她忘情地来到窗前,面对着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贴近大自然的春华秋实,默默地领悟着涛走云飞,花开花谢所带来的人生启示。

读过杨景的文章,首先使我感觉到作者是一个自尊、自强,外表平实,而内涵极其丰富的人。她的作品,不仅表现出她在文学方面的素养和功力,更多彰显的是意志、信心和刻苦努力的凝聚。她在文学道路上摸索前行,毫无退缩,所付出的汗水和泪水,是超出常人的。从杨景的身上,我看到许许多多自强不息的残疾朋友的身影,我甚至看到张海迪女士早年的成长历程。

杨景象一棵倔强挺拔的小白杨,努力向上,朴实无华,不为困难所压倒,不为风雨所折服,植根于生活的沃土之中,表现出异常顽强的生命力。我们衷心祝福这风雨中的小白杨在祖国母亲的怀抱中,与时俱进,茁壮成长!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