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那些事

作者: 肖娴2016年01月25日情感文章

在我们有着三千多年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古老国度里,在传统文化所衍生出的许多节日中,过年作为其中的节日之一,是所有节日里最为隆重的一个节日。因为它蕴含着起承转合、辞旧迎新的要义在里面,所以我们中国人过年时都比其它节日多了一分宗教般的祈愿、憧憬在里面。而最浓的年味一直是根深蒂固地,萦绕在大中国的农村。在乡村,一过腊月初八,上了年纪的老人就开始手扶门框开始嘀咕:“年了,跌进年里了!”。村庄的小儿也欢天喜地唱着农谚:“阿婆阿公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那时,在我们北方的家乡,除了办年货,还有传统的乡俗。二十三敬灶爷、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杀年猪,二十八蒸年馍、年三十贴对子、年初一去磕头(拜年)。做完豆腐杀好年猪,母亲便一头扎进厨房里,父亲在堂屋的红木桌上铺开红纸,摆开给十里八乡写对子的架势。在我们家乡,写对子是一件最隆重最热闹的事。不贴对子就缺失了年的喜气、祥瑞、红火。父亲的架势一拉开,四里八乡的年便被父亲的笔墨印染得红了。那几天我们也成了旧时的“书僮”,帮父亲裁纸、晾对子。一直要忙到腊月三十中午,父亲打发走最后一个来家里写对子的乡邻,才舒展一下酸痛的腰身,开始给我们家写对联,那时全村家家户户的门上,都已贴好了父亲写的对联,弥漫在年的喜气里。只有我们家的门楣还是一片空白。

贴对联在乡村也有讲究,要贴端对齐。我们家贴对子时,父亲先站在高凳子上,要让我和妹妹看两边的对联贴得齐不齐,我们左瞅右看大声地说齐了,父亲还是不放心,又叫来在厨房里忙得油乎乎的母亲再目测。在父亲的意念里对子贴的不齐整,新年的日子也仿佛不会和美,不会如意。除了给人丁出入的门上贴上对子,挂上红灯笼,父亲还要给鸡笼、牛圈门上去贴对子。我们则被奶奶叫了去给房前屋后,结果或不结果的喂年夜饭,奶奶边给树喂年夜饭边叨咕“一年到头了,有人的一口就有树的一口。”我们跟在奶奶身后,给树上贴着象征果木丰登的红纸条。父亲也给鸡笼、牛圈贴好了对联。除夕的最后一件事就剩下“敬祖先”了。在北方的农村,敬祖先时,先要给家族亡故的先祖,用红纸包好纸钱,在红纸上写上他们的名字,顺着堂屋的墙一字排开,父亲点上三柱香,我们随父亲跪在地上,看着红纸包上“祖先”那些陌生的名字,我心里最盼望的是,大年三十的这最后一个仪式尽快结束,赶快让母亲给我们姐妹三人散发压岁钱。等到敬完祖先,母亲已把一桌丰盛的年夜饭摆好了,红红的炭火里煨着的白酒散发着诱人的酒香,在如煮的鞭炮声里,村庄的年在红红的对联、在红红的灯笼红红的映照中,便红红火火地开始了。

村庄的年是一幅俗艳的画,年年看。经年之后站在画前,那色彩淡了,年味也淡了,但家乡的年却永远是对联上的横批“四季平安、五谷丰登”。而底色永远是红的。代表着来年日子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红红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