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岁的老母亲

2012年08月09日亲情文章

很久都没有提笔写文章了,其实,我对写文章早已经有了一种挥之不去的厌烦感!与文字打了二十多年交道,天天在这方块之间爬来摸去,从最初的兴奋来潮,到现在的审美疲软,硬度削减为接近于零,怕也是码字工的一种悲哀吧。

但是,我还是提起了笔,因为我不得不提笔记述一位平凡中的伟大人物:母亲!至少,在我的心目中,母亲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于我来说。

“吃尽了苦头,受尽了罪。耗尽了心血,奉献一生。”这是我对母亲一生的评价。

母亲本是云南昭通彝良人氏,解放前飘落到昭通,与我从四川安岳县流浪至此的父亲相识而婚,辗转到四川凉山雷波县,有了五个子女。我们家本来是有八个兄弟姊妹的,由于众所周知的那场“粮食关”我有两个兄长一个弟弟没能存活于世,于是我成了家里的老幺。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父母的宠爱集于一身,却最终还是在幺儿身上吃尽苦头。

那年,我才十一岁,电影导演们把所有的国恨与家仇都用集中在了日本鬼子身上,《地道战》、《地雷战》里的鬼子虽然面目可憎,但是,他们手中的那把长长的弯弯的指挥刀,却很是让我们这些娃娃羡慕,便于黑灯瞎火之妹,演绎起鬼子捉八路的游戏。一刀穿过满街堆放的包谷草,里面的小八路被我的战刀刺瞎了右眼。母亲之苦,由此开始。要说以后,也是苦的,只不过那仅仅是生活上的苦,全国人民都一样,缺衣少吃,家家一样,也不足为奇,不足道论。但现在,由于我的“指挥刀”,使我的老身上,压上了比全国人民身上更重的一座山:还债!这是我惹的祸背下的债,三十多年前的万元钱,换算成现在的钱,那该是多少?

我跑了,父母累弯了腰……

我刚刚大学毕业,在昭通师专当起了大学老师,本来想好好孝敬一下父母的养育之恩时,父亲却长辞人世。母亲呢,我接来了昭通,但不是真正地把母亲接来颐养天年,而是接来做起了保姆。应当说,母亲在我家的三四年,是我对母亲了解最多的时间,中国女性最优秀的品质,都从母亲的身上展示出来。她不识字,却懂人生大道理,显示出超人的大度、容忍、吃苦、耐劳……

老母亲七十多岁时,离开我家回到雷波,由我哥嫂照顾。

说实话,应当把我划为“不孝子孙”的范围。想当年,母亲在我家时,不仅没有享受到我的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照顾,倒反是无微不至地照顾我的宝贝儿子。那天,母亲离开我们家时,我所表现出来的无奈以及从母亲眼里跳出来的关切,成为我一辈子的心结,挥之不去,无法解开。

从开脱的意义上讲,我没有照顾母亲一天,是由于对事业的追求。但是,我追求了大半生,似乎看起来还是有头有脸,拥有了别人觉得不错的社会地位,甚至是成了众人眼中的所谓“名人”,但是,到头来,我失去的却是重若泰山的“孝道”!

一年前,我又把母亲接到了昭通。正好,六姐来昭通做生意,开了一家诊所,商量商量,我把母亲交给了六姐。我想,由于我的工作性质,没有计划毫无规律的生活方式,不能时时在家,担心八十八岁高龄的母亲没有人在身边会发生意外——这绝对不是我的借口与托词!

九十高龄的老母亲在六姐处已经住了一年多了,那天,我为老母亲办了一桌寿宴,请了十来位好朋友为母亲祝寿。老人高兴极了,喝酒,说笑,祝福儿孙辈平安有福,真的很开心。

朋友们说,你有这样健康慈祥、耳聪目明的高寿老母亲,真是你前生修来的福分。

无论在哪里,母亲都生怕给儿女添麻烦,总是过得谨小慎微。她不向儿女要钱买衣服,不向儿女要钱卖零食,甚至,她把儿们女给她的生活费大部分攒了起来,以她的心思,这些钱在她百年后,可以分给每位儿女,也算是她对孩子们最后的贡献。

我其实与母亲相处的时间是相当少的,自从十一岁时离家到现在,要么是东奔西走求学,要么是这里那里出差,加上夫妻各在一个城市工作,因此,一直没能对母亲尽到多少孝道。即使是十八年前母亲也来与我们生活了几年,但是,那也是母亲来帮我们领孩子,而不是来享福。由此,我一直内疚至极。

母亲真的对她的孩子们没有任何奢望,而我们做子女的却根本没有多少考虑过如何才能让老母亲过得更好些,如何才能如老佛爷一样安逸开心。我甚至没有经常过去看看她,认为有六姐照顾,我会很放心。

其实,我错了。而这种错,如果不及时纠正的话,可能会让我终于挥之不去地抱憾的。那一天,六姐的话点醒了我:老太婆说是四川人呢,连四川的首府都没有去过;说是云南人呢,连云南的首府也没有去过。又一天,我把我佩带的一块玉佩送给老母亲,她高兴得要不得,嘴都合不拢了,说一辈子也没戴过这样的贵重东西,我太幸福了!这样的表达,真的实在让我汗颜!

我决定,一定选一个恰当的时候,带老母亲到省城逛一趟……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