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慨连石滩

作者: 商子雍2016年05月11日抒情散文

四川合江是长江上游最早置县的三个县之一,从西汉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我想。这应该和人类“逐水而居”的生活有关。要知道,合江,可是长江、赤水河、习水河的交会之处啊,水资源的丰富,可想而知。

不过,水能养人,亦能害人。在合江县的白米乡,就有一个曾让人闻之色变的险滩,名曰连石滩。在并不十分宽阔的江面上,十二个石滩一字排开,成为航运的严峻阻障。也因此,旧时的合江,曾存在过叫作“滩师”的行当,从业者以高超的技艺、过人的胆量,专门帮人驾船过滩。当然,这是一种以命相搏、换取养家糊口钱财的高危职业。

7月中旬,我来到合江县、来到连石滩。放眼望去,曾经让人望而生畏的那十二个石滩,已经荡然无存了,夏日的阳光下,江水虽则滔滔不绝,却显得舒缓而宁静。原来,新中国成立后,为保障长江这条黄金水道的畅通,曾于1960年和1978年两次炸滩,把这里的6200立方米石头清除殆尽。从此,连石滩就空留其名,无险可言了。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早已名实不副的连石滩,却令我徘徊良久,感慨万千。这是因为,诗圣杜甫,曾在这里留下过足迹,曾把自己在这里的经历,写进了诗篇。

诗云:“忆过泸戎摘荔枝,青枫掩映石逶迤。京中旧见无颜色,红颗酸甜只自知。”

这首名曰《解闷十二首·之十》的七言绝句,写于安史之乱以后,诗人永泰元年(公元765年)4月离开成都,经嘉州(乐山)沿江东下到夔州(奉节)的途中。在后世的选家及学者心目中,这七言四句好像算不上老杜的代表作,故各种选本及研究文章大多将其忽略。但对考察四川荔枝的前世今生而言,上述28个字,却包含着太多有价值的信息。

第一,杜甫当年曾在泸戎(即泸州、宜宾)一带摘过荔枝。第二,在摘荔枝以前,杜甫就在京城长安见过来自泸戎的荔枝。想那杜甫,在京城谋事之时,只不过是个芝麻大的小官。连他这样级别的人,都可以接触到泸戎荔枝,可见其时送进长安的这种佳果,数量不会太少。

历史上,对唐天宝年间杨贵妃吃的荔枝,究竟是来自岭南、抑或蜀地,一直有不同认知。老杜的这首诗,无疑是给天宝贡品荔枝乃蜀地所产之说,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至于老杜采摘荔枝的具体地点,也就是诗中描绘的“青枫掩映石逶迤”之处,究竟是在哪里?合江县的文史专家何开明先生,多年来反复在历代典籍中寻觅、几次沿长江泸戎江段踏勘,认定除过合江县白米乡的连石滩外,再发现不了另一个荔枝成林成片、石滩连绵不断,以致形成“青枫掩映石逶迤”这般地貌地形的地方(在这里,青枫其实是指荔枝林)。看来,当年杜甫采摘泸戎荔枝之处,非连石滩莫属。也因此,旧时连石滩,才又被称作荔枝滩。

感谢何开明先生,此次全程陪伴我合江访古。在连石滩,我们在江边漫步良久,说天宝旧事、谈荔枝古今。是啊,多少古人、古事都已经走进历史,成为或近或远的既往,让人慨叹;而唯有身旁的长江,却依旧川流不息、滚滚东去,呈现出令人振奋的勃勃生机!

于是,忍不住要长吟苏东坡的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