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里的元宵观灯

作者: 隆如/2016年08月22日散文随笔

戏曲是中华大地上一座繁华似锦的花园,从百戏之祖的昆曲,到被誉为国粹的京剧,再到河北梆子、河南豫剧,以及越剧、评剧、沪剧、黄梅戏等等。这些剧种或温婉典雅,或高亢悲怆,或借古喻今,或以戏传情,于水袖盘绕、纸扇轻摇间,且歌且舞着姹紫嫣红的戏外人生

戏里的那些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是阳春白的文静端庄;台上的那些官人妻妾、丫鬟仆从,是下里巴人的凡俗真诚。他们都是这个舞台的主角,演绎着大世界的荣辱兴衰和小生活的悲欢离合。戏,是真实生活的缩影,民俗节气、婚丧嫁娶,元宵的灯,中秋的月,都是戏曲中常见的片段。说起元宵观灯,是上古流传至今的风俗,在戏里我们和它佳期有约、一年一会。

黄梅戏里有一出《夫妻观灯》,讲的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家住大桥头的王小六邀妻子上街同赏花灯的故事。只见人山人海、花灯缤纷,欢歌起舞,酬唱应答,幽默、诙谐,把劳动人民丰收的喜悦,以及夫妻情深的恩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带有方言的唱词,更是充满了烟火人间的真情意。

乌木梳子头上落,红花绿花戴几朵,一番梳洗打扮之后,夫妻二人携手前行,嘈嘈嚷嚷,嘻嘻哈哈,上街看花灯去了。看的是长龙灯、狮子灯、虾子灯、螃蟹灯,跳龙门的鲤鱼灯,惹人笑的乌龟灯,还有那放得高的冲天炮,满街跑的火老鼠,好不热闹,好不欢喜。站不稳的小孩,戳拐棍的老头,高矮胖瘦,男女老幼都在看灯,可谓人海灯海欢乐之海。

手捧莲花灯一盏,二家有喜,三元及第,事事如意,五子登科,六六大顺,妻子团圆,八仙过海,九龙盘柱,十全十美来看灯。从一到十,夫妻双双报灯名,看过了一厢又一厢的风情,举手投足,低眉转眼,全是对市井人生和美与团圆的企盼和祝愿。

“观灯”是越剧《追鱼》中经典的一折:书生张珍与丞相金宠之女牡丹指腹为婚,后家道中落,金宠以不招白衣婿为借口,意欲悔婚,命张珍在碧波潭畔读书,巧遇潭中鲤鱼精,变作牡丹女前来相会。一日张珍遇见真牡丹,被诬是贼,逐出金府。就在鲤鱼精义无反顾陪同张珍归乡的路上,夫妻二人一同观灯,咚咚咚呛,咚咚咚呛,锣鼓喧天响彻街巷,是脱离樊笼之后的欢欣和雀跃。

“这厢是狮子滚绣球遍地锦,那厢是二龙戏珠满天星,双双蝴蝶迎风飞舞,对对鸳鸯比翼交腾,脚踏莲花是慈悲佛,手抱琵琶是那王昭君。”在徐玉兰和王文娟清亮、婉约的唱腔声中,戏里的元宵观灯惟妙惟肖,仿佛眼前。

茂腔《赵美蓉观灯》中一大段关于元宵观灯的描绘,转盘灯,走马灯,走东门,过北门,转西门,越过一灯又一灯,秦琼大闹登州城、梁祝楼台两相会、裴秀英寻夫到西京、女娲补天、三皇五帝、夏商周、秦和汉、唐至宋,历朝历代的人物故事,在一盏盏花灯上显现。赵美蓉女扮男装,以观灯的名义去吊唁婆母,这里的观灯少了花前月下的缠绵,多了一份历史的厚重与沧桑。又有刀鱼灯、螃蟹灯、海螺灯、蛤蜊灯、蛤蟆灯、海蜇灯,好不热闹,到了龙王的水晶宫一般。还有二十四节气灯、庄稼灯、菜园灯、围场灯等等,娓娓道来,赋予了元宵节别样的趣味,自有一种豪迈的气节。

《徐阿增出灯》是沪剧的传统剧目。剧中有很多关于花灯的陈述,其中最出彩的要数十二月花名生肖灯,好似四季在眼前轮转,目不暇接,眼花缭乱。“有头有脚乌龟甲鱼灯、无头无脚蚌蛯蛤蜊灯、有脚无头螃蟹蟛蜞灯、有头无脚泥鳅鳗鲡灯。”既报出了灯名,又报出了灯谜,其乐融融,为元宵节平添了生动的气息。

“天碧星河欲下来,东风吹月上楼台。玉梅雪柳千家闹,火银花十里开。”戏里的元宵观灯,热闹非凡,喜气洋洋,叫人流连,叫人回味。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