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桐初引

作者: 路来森2018年01月12日来源: 潮州日报散文随笔

人,多赞桐花灼灼,烂漫如霞。

其不知,新桐初引,亦是一美。

所谓“初引”,新芽萌发也,新叶初成也。

桐花乍谢,梧桐的嫩芽,便于光滑洁净的枝干上长出。梧桐叶芽,自有其昭然的特色,与其它芽相比,芽头格外大,像一个个从枝干上,霍然伸出的麻雀的脑袋。簇然而生,一簇簇,一簇簇,碧茵茵,绿莹莹,宛若积翠。

芽,丰腴而饱满,仿佛积贮了满满的对春的渴望。静静地凝视着,阳光,从芽尖划过,跳跃成一缕缕激动的情绪,把对春的渴望,幻化成一张张绽开的嘴巴——一只只春鸟的嘴巴,好似,随时都会有明亮的歌声,从这小巧的嘴巴中,流溢而出。

歌声,在风中飘荡;此时,风即是歌,歌即是风,大自然以风为歌,吟唱一枚枚叶芽的生长。于是,叶芽,便在风吹中,渐渐舒展开来,成长而为叶。

叶,由小到大,鸭掌般大,巴掌般大,直至芭蕉扇般大小。

叶的生长,伴随着春的生长;叶渐大,春渐深;春深深,便就叶茂茂了。

一片叶,一片叶,满树都是叶。

每一枚桐叶,都异常的柔嫩,但却是嫩而不软;一片片地,柔和地伸展开来,风一吹,摇摇摆摆,似是对一个季节发出的一声声问候。每一片桐叶,都很明净,光洁莹然,似心湖碧水,清波荡漾,靓丽生辉。

当满树都是桐叶的时候,一株梧桐树,就茂密、繁盛得不得了。远处看,一树凝碧;流光在树叶上滑过,闪闪烁烁的,仿佛全是跳跃着的绿的精灵。当人,站立树下,仰首而望时,但见天光隙隙,隙隙流碧。

新、净、亮、碧,共同构成了“初引”桐叶的特色。

这样的特色,吸引了众多的鸟儿。

古人说,“凤凰非梧桐不栖”,凤凰我们没有见过,不过,凤凰之所以“独栖”梧桐,想来,恐怕也是因了“新桐初引”的那份明洁吧。现在,我们常见的是麻雀。一群群的麻雀,一早一晚,特别喜欢在一棵桐树上聚集。叽叽喳喳,叫个不停;黄昏,是一曲大合唱,合唱回家的欢乐;早晨,则是一曲清唱,清唱黎明到来的美好。燕子,也喜欢梧桐。只不过,燕子不是栖止,而是“飞掠”;绕着一棵梧桐树,上下翻飞,环绕旋转;燕子的每一次掠过,都是晴光一道,都是春意盎然。

古人,更是看到了新桐初引“新、净、亮、碧”的特点。他们用“濯濯”一词,来形容之;而且,不仅以之形容梧桐,还用来喻指人的某些品性。

晋人喜欢“品评”。东晋名士王恭和建武将军王忱交情深厚,有一天,在京口的一个庭院中,群贤毕集,独王忱不在。《世说新语》写道:“于时,清露晨流,新桐初引,恭目之曰:‘王大故自濯濯’。”王恭是看到“新桐初引”,触景生情,于是盛赞王忱“故自濯濯”,借此来比喻王忱人格的华美。后人,也就将“新桐初引”,作为高逸人格的象征。

后来,李清照有《念奴娇·春情》一词,其中写道:“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即写春气勃勃、春意盎然的情景 之美,又寄语一份神清气爽、悠然高蹈的情怀。

明末画家崔子忠,画有一幅《云林洗桐图》,是表现倪云林洗濯桐树的故典。但其寓意,终还是借用了“新桐初引”的“濯濯”品质,来表现倪云林“高逸自洁”的美好品质。

一切风发,皆因“新桐初引”。

“新桐初引”,是景,是情,更是品质、人格的写照。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