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雾与风景

作者: 霍寿喜2018年01月12日来源: 潮州日报散文随笔

“有轻虚之艳象,无实体之真形。”这是陆机在《浮云赋》的开头对游移于空中的浮云的描写。接下来,又有这样的描写:“或如钟首之郁律,乍似塞门之寥廓。”无形的浮云又被诗人赋予了空间立体的形象,使人感到晴日的云彩,既固有悠悠飘移的习性,又可生恢恢壮观的场面。可见,天上的云,本身就是一道多变的风景

落到地上的云就是雾。如果这“地上”就是山峦或山腰呢?那又是一道壮观的景 致——云海!

高山云海,烟波浩渺,一望无际,如银涛,似浪,填满万壑千谷,拍打绝壁危崖,构成一幅奇妙壮观的天然画卷。据观测,云海的云底高度一般在一千米左右,按气象学划分,都属于“低云族”,其种类主要是层积云、碎层云、淡积云,这些云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厚度一般为几十米到三、四百米,比较均匀并且对流不强,这样就能较为稳定地构成广阔延绵的云海。

云海的出现几率受气候的影响较大,因而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性和地域性。例如,云海的主要成分层积云在潮湿的雨季明显多于旱季,因而对某一高山来说,云海的出现就有明显的季节性。例如,黄山、庐山的春季最容易出现云海;又由于各地的雨季时间和长短有差异,云海的出现自然也有一定的地域性──通常情况下,气候潮湿多雨的南方地区的高山,出现云海的几率要比北方地区大得多。深秋季节,天高云淡,空气干燥,云海的出现几率较小,倘若出现,则云海最为稳定,常常维持两、三天不消。云海最容易出现在雨雪天气过后,因为这时候的天气常常受高压控制,水汽和风的条件较好,大气结构比较稳定,极有利于形成连绵平坦的层积云,此时,山下仍可能阴云密布,而山顶则常常“抬头见红日,俯瞰是云海”。

有一种美丽的景 致叫宝光,它是山峦、阳光和云雾奇妙结合的产物。当游者登上高山之巅,背向阳光站立,就有可能看见自己的身影出现在前方的云幕或山下的云海之中,而影子的外面包围着七彩的光环,这便是“宝光”。“宝光”的成因并不复杂,由于光线射入云雾之后,经过细小水滴的反射,再经过衍射,就呈现色散现象:波长较短的光在内,波长较长的光依次由中间向外排列,形成了内紫外红的七彩光环,人的身体挡住了一部分光线,因而形成暗影,所以在观察者眼中就呈现出由云雾、人影、彩环组成的“宝光”奇景。我国许多高山风景区都将“宝光”列为名胜景观,“峨眉十景”就有一景为“宝光”,名曰“金顶祥光”。

“宝光”的形成原理虽然不太复杂,但它要求的光、雾条件比较“苛刻”,所以对一般旅游者来说,“宝光”仍属于一种“可遇不可求”的稀奇景观。峨眉山自然条件优越,但据资料记载,一年之中也只有70天左右可出现“宝光”,大约五天一遇;云雾条件较好的黄山、庐山,一年中能见到“宝光”的日数不超过20天。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