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心

2012年04月12日来源: 网络文章亲情故事

小时候常常在街上看到这样一个画面:一个儿子的手里握着藤条,在众目睽睽之下鞭笞着自己妈。奇怪的是,这位妈妈非但不反抗,而且看样子还很满意似的。围观的一群人对这种大逆不道的行为,也不加以制止,有的竟“咯咯”地笑起来。

那位妈妈是村子里的一个傻女人,她个子不高,短头发,眼睛很小,目光呆滞,时而流露着凄迷。她不知道梳洗打扮,整天蓬头垢面,邋里邋遢,因此她那短发总是犹如一堆干草般扣在头上。二十多年前,她嫁到了这个村子里最穷的一户人家,可没过多久,男人出去河滩伐时,不慎掉进河里,溺水而亡。

没了丈夫的傻女人,理所当然地成了寡妇。按理说,她应该回娘家,重新寻思个人再嫁的,可她却偏偏就是死活不肯走。原来早在傻女人当初嫁过来时,本就醉翁之意不在酒,她看上了她的小叔子——现任丈夫。她小叔子也只是个普通的庄稼汉,身体瘦小,穷的叮当乱响,歪锅配个翘锅盖,他们的结合倒不曾为外人所指指点点。

傻女人也有名字,只是很少有人叫她。大多数都说她是傻子、白痴、缺心眼儿,常常拿她取笑。而她根本也不知道生气,看着别人呵呵的笑,她也跟着“嘿嘿”地傻乐。

几年之后,她生了一个儿子。男孩长得白白胖胖的,面相也不赖,颇招人喜欢,更重要的是,男孩的智力也是正常的。在相对保守的农村,唯有儿子能传宗接代的传统观念,在人们的思想里仍较为根深蒂固。那些生女未生子的村妇们,有羡慕的也有嫉妒的。有一天不知是谁搞了个恶作剧,趁她不注意偷偷把那个男孩抱走藏了起来,然后告诉她说“你儿子不见了!”她一听急得直跺脚,疯了似的跑着去找儿子。穿街走巷了半天,终究寻儿无果,以为男孩真的丢了,她回来双腿一软,瘫坐在自家门前扯着嗓子“啊啊”地嚎啕大哭起来。一直到恶作剧的始作俑者大概玩过火了吧,终于把孩子抱出来还给她。从此之后她与男孩整天跟进跟出,形影不离。

总有那么几个无聊的人,喜欢捉弄这对母子,常常开“玩笑”地怂恿那个男孩儿去打或骂傻女人。一开始男孩儿并不为人们的话所动,在一个幼小的心灵里,尚未被一些狭隘的和扭曲了的观念影响时,他还不知道什么是嫌弃,她纵然是世界上最傻最呆的人,妈妈也是最好的,他怎么会打骂自己的母亲呢?可出乎意料的是,当男孩儿不听人们的命令时,那个傻女人却随手从地上捡起了一个根棍子,居然塞进儿子的小手里,还手把手的教道:“来,打妈,快打妈呀!”

男孩儿得到妈妈的命令,果真听话地照做了,握紧那根棍子,举起手臂,朝着她的背上挥动着。人们见此情景,心满意足的哄笑一阵后才算散开了。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发出的笑声,在我听来是那么尖锐和刺耳。

亲手教儿子打自己的蠢事,也只有傻子才能干得出来。这也正是让那些人们感到可笑的地方,他们常常用这种方式来作弄她,久而久之男孩儿也习以为常,通常他都会很听话的照做,随便捡起地上的石子或其他什么东西去抽打她。这便出现了文章开头时写的画面,在那些个夏天的傍晚,街上时常上演这么一幕“儿打娘”的闹剧。

其实,她之所以会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只是想让别人夸奖她的儿子有多么听话,多么聪明乖巧,好让儿子得到人们的赞美,以此来证明男孩并不是和她一样是个傻子。就算随着男孩儿的长大,鞭打的力度也在加重,为了让他得到夸奖,傻女人即便忍着疼痛也那么心甘情愿。

又过了几年,男孩儿开始上学,接送儿子成了她每天的主要内容。男孩儿一路上总是遭到许多同学们的嘲笑,说他有一个傻妈,这使男孩儿的脸一阵通红,尴尬的低下了头。他不想再被其他的同学们羞辱,终于觉得自己有这样一个傻妈,的确实在是一件让人感到脸上无光的事。忽然有一天,男孩儿不肯再让她接送上下学了。可这是她生活中的主旋律,她不肯还是继续跟着男孩儿。他不耐烦了,发火儿冲她吼叫着:“你别跟着我了,没看见别人都叫你傻子吗?真丢人……”

她被这吼声猛地吓了一跳,不知道男孩儿为什么发这么大的火儿,木然地站在原地听着他句句带着火药味的话。最后,男孩儿独自去上学了。她并没有真的停下来,只是没有再步步紧跟,等到男孩走远之后,她再往前走几步,在不被男孩儿发现的情况下,保持着一段长长的距离,偷偷地远远的跟着,远远的望着儿子……

母爱,是万物生灵最本源的情感,这种天性是不会被任何外在因素所淹没的。即便她是一个傻子,母亲的爱子之心也永远不会泯灭。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