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章
必读社 > 好文 > 散文诗歌 > 正文

关于阅读的散文

2022/12/06散文诗歌

关于阅读的散文(精选30篇)

阅读夏天

文/李瑞华

日月的轮回交替,孕育了春夏秋冬。轮回四季的冬凉夏暖,本是大自然的规律,谁也无法左右。但因为个人的好恶,对季节的感受也就产生了不同的感受和看法。其实,夏天就是夏天,这是她自己的本质,没有其他任何成分。她虽然有电闪雷鸣、暴风骤雨的吹打,让人胆战心惊,但更有刷新世界、滋润万物、引领江河奔腾的本能;夏天,虽然有高温炎热、蚊蝇叮人的烦恼,但同样有碧树绿荫、鸟叫蝉鸣、催人聚堆纳凉畅谈的最好休闲空间。

夏天印象

想起夏天,就容易与酷热高温联系起来,难耐的酷热让人汗流浃背,浑身湿漉漉,粘糊糊,难觅栖凉之地,即便坐在空调间或电风扇下,虽享一时清凉,但总不能长时间依凉而坐,搁浅工作,一旦离开,热流复身,汗水依旧,难以享受。 印象之二,也有积极的一面,但看那大街上招摇过市的长发美女,穿上红衣绿裙、长袜短裤,自信地走在大街上,引来一双双驻足观望的眼睛,可谓是靓女一展风姿的最佳季节。时尚青年,驾驶新款靓车,行驶在油渍渍的柏油马路上,风驰电掣,鸣笛而奔,毫无炎热的感觉;更有耄耋老人,聚集在绿荫下,摇着扇子,谈天说地,谈古论今,不时发出阵阵笑声,乐不可支。调皮的孩子,光着脚丫,互相追逐着来到河边,脱下本来穿戴就很少的短衫,扑通扑通跳进河里,打闹嬉戏,好不开心。凡此种种,无一不是乐事。

夏雨

夏日的傍晚,风带着云,瞬间来到这个城市,树拼命地挥舞着手臂,昂着头迎接豆大的雨点,刚下班的行人来不及撑开雨伞,雨已经把地面和天空连成一片,风没有停下,继续着和树的纠缠,吹翻了行人的伞,企图把大树连根拔起,树并没有低头,顺着风的方向,却坚定不移地固守着属于自己的一片土地;行人依旧迎着风,顶着雨,任凭他们肆虐的疯狂和怒吼,不远处,灯光点点的地方,才是自己的方向,那里有亲人的盼望,和诱人的饭香。

天气先是闷热极了,空气像凝固了一样,人们挥扇不已,却挥不出一点儿风来。

忽然,西北角上乌云密布,“轰隆隆”,雷声响了,你还没来得及防备,就看见那大点、大点的雨,带着劲健的重量,打在泥土地上。一打一个圈圈,深入到泥土里,稀疏,却是坚定的。这时你才感觉到满楼的风,说声:“雨来了!”

来不及做什么准备,刷啦啦的急雨,就紧跟着风的衣襟,窜进了整个的空间。“檐溜”一下子就形成了,像被人迅疾地放下了卷着的珠帘,哗啦一声,挡在了你的门窗之前,整排整排的珠子,闪亮喧哗。抬头看,那紧靠帘前的一排,从远处快乐地挤过来,一个一个地挤过去,急板的节奏,像小孩的游戏,嬉笑着,欢迎这雨,院子里一下子就积了盈尺的水。荷花最开心了,那粉红的花瓣,在来不及承接雨的圆珠的荷叶旁边,笑得灿烂。

最高兴的是孩子,他们全然不顾大人的责骂,跑到院里去踩水,把他们的木盒放在水里当小船。大人喝叱他们,说,衣服都淋湿了。孩子们却只顾玩着。其实,雨已经停了。天变得好蓝!远处出现了一道彩虹呢!

夏之清晨

天亮得越来越早了,夏天的清晨,清新、静谧。

第一缕阳光带着温暖,笔直斜照在玻璃窗上。打开窗户,夏风清爽的吹拂着,调皮。远处的鸟儿欢快清脆的歌声,惊醒了寂静的夏天清晨。

依窗远眺,蓝天、树木、花朵,欣喜和愉悦。出门,晨练。呼吸清新的空气,尽情享受心情的放松。寻找夏天清晨的味道。

夏天清晨的味道,在山峦间。踏着草地,走进山林。树木交错,花儿开放。蜜蜂嗡嗡,蝴蝶飞舞。鸟儿叽喳,花香扑鼻。清晨的阳光透过树枝,撒到树叶上,落在草地里。一群麻雀飞过,打破了一山林的寂静,展开了一幅美丽的水墨画。

夏天清晨的味道,在田间。麦收后,广袤的田野,静静享受着夏天阳光的温度,密密匝匝的花朵在四周开放,红得、黄的、粉的,一片一片。装扮泛着白光的田野。沟渠路旁的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姿势和模样,每一朵花跳跃着欢乐和喜悦。夏天的风吹来,叶子随花瓣起舞,翩然如湖面。分不清是麦香,还是花香。

夏天清晨的味道,在湖水旁。梁山山南面的湖面,碧波荡漾,清澈见底,是人们休闲的好去处。夏天的清晨,阳光适宜,风儿暖和。鱼儿在湖水中游来游去,红彤彤一片片。湖边长的水草伸出脑袋,微笑着。树上的鸟儿飞过,短树枝掉进了湖水里,荡起湖水一圈一圈。鱼儿争相来找食,打破了静静的湖水。水的清澈,荡起水香,掺着花香,扑面而来。

夏天清晨的味道,在菜园里。走过一大片菜园,绿油油的辣椒、紫彤彤的茄子,翠青青的豆角,还有香菜和黄瓜。夏天清晨,菜叶上顶着一颗颗露水,阳光照下来,淡淡的清香边四散开来。是菜香、花香、还有阳光的味道。

这就是夏天清晨的味道了。

夏日傍晚

要说夏天,最美的当属傍晚。在这样一个周末的傍晚,心情格外轻松和愉快。白天的阳光灿烂,炙热。夏天的傍晚,是夏天一天中最为凉爽的时刻。大家吃过晚饭,很多人来到凤凰公园,马路旁,就着空旷的场地,散步聊天。有的人,坐在台阶上,满脸微笑。喜欢在这样的傍晚,轻松闲适,散步聊天,忘记了一天的疲惫。

这里没有了白天阳光的炙热,夏天的傍晚,凉爽。天蒙蒙黑了下来,路旁的灯火,小区居民的窗户都亮了起来。在傍晚深蓝色的天幕里,星星点点,和着灯火,格外美丽。月亮偷偷升了起来,笑了。

居民小院里,大人的谈话声、小孩的笑声,还有马路上汽车嘀嘀喇叭声。在这样的傍晚,热闹轻松的画面,把白天的劳累赶走了。

大自然如此亲切和真实,安静的傍晚,悦悦的夏日。蕴含强大的力量,是春天所没有的。暖暖的风吹过来,很舒服。仿佛把自然的力量带到了心中。傍晚的夏日,轻盈地蹦,无拘无束地跑,放松心情,这份欣喜,这份活力。

夏天的傍晚安静,夏天的傍晚热闹。那是天上的星星,是深蓝色的天空,是满街的路灯,是万家的灯火,是路上的车流,是汽车的鸣笛声。是小孩的嬉笑,是行人的笑声。沉浸在这样的一副画卷中,满足,快乐。

这样的傍晚,温暖,凉爽的风吹过,惬意又舒服。

夏天的傍晚,绿叶在雨中婆娑,树枝随风飞舞。比淅沥小雨的春天更加鲜活又明快。散步的人们,健康红润的脸,矫健的脚步,开心的笑容。充满着生命的力量,在深沉坚实的大地上。

大自然如此美好又亲切,感谢这样的自然,感谢夏天的傍晚。

夏天之热烈

白天长了,阳光强烈了,日影呈现了另一种面容,那是生命的本色和质地。正午的光线以满腔的热情拥抱汗水;湖泊里层层扩散的水纹以及岸边滚动的花影,他们是在追逐从指尖流过的杨柳风,还是在奔向走远的春天?久违的蝉声唤醒了夏季,打开太阳的热恋,带着乐观的气概,夏天被写意成热情生命的礼赞。

这时,有多少动人的故事开始,有多少美丽的爱情诞生,一切都意味深长,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烂漫的季节。

夏天的感悟

这个季节在给人困惑的同时还携着一份深邃;在给人炎热承受的同时还普洒着处处的阴凉;在骄阳对你虎视眈眈的时候他冷不丁放飞了趋热而友好的雨滴。这是一个热火朝天的季节,植物们拼命举颈而长,活得有滋有味。浮夸了夏天的轻华让夏天存在着就是一种自然的清爽,让人们悠闲间领略着夏天本身就是一种生命的旺盛,一种生活的巅峰。人与夏天的交往慢慢在岁月中彼此影响着,有了各种各样与夏天之缘而诞生的服饰,有了夏天才能品味的果品仙茶,有了夏天才能倾巢出动的游玩作乐,与他的相处我们有了更进一步的适应。有人说,夏季酷热难耐是一种煎熬。而我的看法是夏季清爽透凉是成熟是人到中年的况味。我一直把四季看成人的一生;青年当属嫩绿娇柔的春天;童年当属冷寂而纯白的冬天;老年则当属收获的季节;中年则是一个精力充沛,是一个人图腾的季节也是用于展望的季节。

夏季让我知道涌动着不仅是一种基调还是不一样的渴望。他走过的没有衰落充斥着的都是滚烫的呐喊;有汗水为你加油,有绿色为你指引,夏季的拥有里就是一颗平凡的种子却有了不平凡的选择,我珍爱你夏季,狂热的味道。

阅读·悦心

文/汪雅婷

我说,童话就像久久埋藏在心里的一颗种子,一颗终将发芽、开花的种子。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蝴蝶的雨衣》的童话故事书,作者孙丽萍阿姨把这本书写得非常精彩,它深深地吸引了我。

故事发生在一个名叫彩虹城的地方。童话里的彩虹城,有藏着记忆的雨滴,有可以做蝴蝶雨衣的花瓣,有狐狸笨笨的百合花野,有各种滋味的风做的糖……那里的天空,挂着永远也不会褪色的彩虹。

一个又一个发生在彩虹城里的故事,照亮了作者心的方向,也照亮了我心的方向。我知道,在走向未来的道路上,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总会有渐次亮起的灯光,给我光明和温暖。

希望这些小小的故事,能带给我一段快乐的时光。作者会有更多信心和力量,继续着她的童话之旅。

多读书,就会得到更多知识。同学们,阅读,悦心,越精彩!

多读书 读好书

文/马龙

平日里空闲的时候,我们每个同学都喜欢找一些课外书籍来阅读,有的同学读课外书是因为兴趣所在,有的是因为喜欢阅读。而我则认为读课外书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帮助,特别是写作方面。接下来我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吧!

在我读三年级的时候,我被班上的同学称为“阅读王”。因为我的阅读能力比其他同学强。还有我阅读的文章和书籍超过了一般的同学。但有一次单元检测,使我深深体会到了阅读的好处。考试前,我觉得很有把握考第一名。但当我拿到试卷时,看作文要写什么时,我愣住了。因为要写《草船借箭》的缩写。那个时候,我根本没有读过《草船借箭》这个故事。考试过后,老师问我:“你有信心考第一名吗?”我说:“那个……作文不会写。”老师说:“你可是班里的阅读王。”此时,我的脸涨得通红。

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学习与课外阅读是紧密联系的,我们要不断地从课外阅读中学习到新的知识,吸取别人的长处来提高自己的学习。当然,课外阅读也分消极的和积极的,我们要谨记:多读书,读好书!

我班的小书迷

文/苏雨禾

如果你要问我们班谁能获得阅读章?那我一定会不假思索地全力推荐我的好朋友——黄奕宸。

黄奕宸获阅读章乃是当之无愧的。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他只要有空就会挤时间看书。他一捧起书,就会全身心地融入书中,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周围同学们的说话声和嬉笑声。“小书迷”这个称号用在黄奕宸身上是最恰当不过了。

一天下午,我从他家门前路过,看见黄奕宸手里捧着一本书,他正全神贯注地看着。我停下脚步,大声喊道:“黄奕宸!”他竟然没有任何反应。我又大喊了几声,他才抬起头朝我看了看,不好意思地对我说:“苏雨禾,对不起!我只顾看书了,实在没听见呀。进来坐一会吧。”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因为热爱阅读,黄奕宸的知识面越来越广,写作水平也日益提高。上学期,他还被评为“苏州市阅读之星”呢。

这就是我们班的小书迷——黄奕宸。

在感恩中阅读

文/叶广芩

我常常想,我这一辈子最幸福、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就是在落雪的夜晚,躺在被窝里,昏黄的灯光下,静静地读一本让我心仪的书,神静心和,物我两忘,那份舒展,那份自得,那份海阔天空、那份荡气回肠,是一种超乎现实的感受。这种惬意,想必许多人都身有同感。

读书其实是一件很寂寞的事,可也是乐事、常事。古人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他们的隐居读书,贞守苦操,他们的内敛、慎思、博学、明辨,被喻为有古人风。时代在发展,古人们走得远了,凸现出了今天繁华热闹、目不暇接的社会生活,速度越来越快,人人都很忙,人人都很躁,人人的压力都很大,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静静地读书几乎成了一种奢侈。在一切都变“微”的时代,大概还有一部分傻文人在坚守着自己的写作阵地,写出了作品,却可能读者甚为有限,这一行为便显得悲壮。我们在坚守的同时也涉足了“微”的范畴,在我认识的作家圈里,几乎大部分人都有了自己的博客、微博、微信,彼此的交流由书信到电话、到信息、到网络,越来越快。我们在任何一处都知道几年不见的朋友在干什么,在说什么,都可以直接撂过去几句调侃,接过来几句让人忍俊不禁的揶揄。比如,我在微博上说,我的小说《青木川》被改编电视剧,人名、地名大换血,草莽土匪变成了出国留学生,改得让我不认识了。微博一发,立刻得到湖北作家方方的回应,她说:“俺也听说俺的小说《万箭穿心》改成电视剧之后叫《亲爱的》。名字多么南辕北辙。其结果俺推测跟你的也差不上下。一块好布料,你以为会被拿去做件漂亮外套,结果却被纳了鞋底,硬让你看不出你的布在哪里。布卖给了人家,他做成啥你就认了吧!”。简单、快速、犀利、生动,这就是微读的魅力,这样的阅读写作,一旦尝到了甜头,怕是再难舍弃了。我为古人遗憾,南朝名士陆凯,曾经从江南托驿使给长安的朋友捎去一首诗和一支梅,说“折梅逢驿使,寄予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支春”。漫长的道路演绎了驿道传梅佳话,那支梅花辗转传到西安不知变成了何等模样。倘若有今日顺风快递和微博的方便,陆凯此举便变得稀松平常,绝没有进入“佳话”的资格。今天的我们,什么话都可以在网上说,带视频的,什么东西都可以快递,距离的阻隔在今天已经破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当今更不是难事,在座诸位,哪个没读过万卷,哪个没行过万里呢?但是在“微”的便利下,细细思考,我们是不是少了点什么?沉静的心态、文化的韵味、人格的操守、德行的追求,被淡化,被忽略,更多的是快读、通读、选读、简读……我们健壮,我们快活,我们简单,我们实际,我们大口地喝酒,我们一扫而光地消灭汉堡,我们将诸多书籍装入电脑……老祖先那种“文章真处性情见,谈笑深时风雨来”的洒脱和见识在电脑里是调不出来的?一个民族是否有文化是个复杂的问题,民族文化需要积累,它不是一个时代所能完成的,它的主要部分永远深埋在历史中,藏匿在书籍里。发掘、传承、发展是我们的责任。

我亲爱的朋友们,在“微”的时代,咱们还是抽一点时间读点书吧,书是唯一不老的东西,是中外历代圣贤留给我们的恩典。书犹药也,可以治愚。不读书就不知感恩,不知敬畏,让我们保留一个睡前阅读的习惯,哪怕是短暂的半小时。以此增添我们生活的乐趣,提高我们生命的质量。

在阅读中成长

文/宋婕妤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主要讲了哈利·波特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里发生的故事。在一个宁静的夜晚,哈利被霍格沃茨的校长阿不思·邓布利多教授放在了哈利的姨父家,哈利只有这一个亲人了,他的爸爸妈妈都去世了。他真可怜,不过,他到了霍格沃茨就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他在那里交到了许多好朋友,罗恩、赫敏、奈威……哈利·波特靠这些朋友鼓起了勇气,赢得了人生。

因为哈利·波特有了这些朋友,他变得不再孤单,他也有了努力的方向,他不仅克服了胆小,还苦练功力战胜了杀死自己父母的邪恶的黑巫师——伏地魔。

生活当中,我也是一个胆小的小姑娘,有时候我连上课发言都不敢,自从我的朋友兮兮介绍我看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后,我明白了要想勇敢,必须先战胜自己的胆小。

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没有人会给你留下一个永远的护身符,要保护自己,学会成长,除了朋友的帮助,就是靠自己努力,就像哈利波特一样。

美丽教师显个性

文/钱洁瑶

近日,我校举办了“我的常规我做主”常规工作展示活动。活动呈现了很多富有创造性的个性化资料,欣赏到了老师们美丽的工作瞬间。

班主任管理有创新法。许多班主任老师展示了独特的班级管理方法。如钱秋芳老师非常重视家校合作,她每月自编一期《家校直通车》,定期把班内情况整体向家长反馈。而郑志英老师的“值日班长制度”激发了每个同学的主人翁责任感。

自我努力促成长。听课本、教学随笔录等记录了老师们踏实的成长之旅。美术老师汪国英现在担任低年级数学的教学任务,这对于她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从此,她走进了同轨教师的课堂。开学到现在,她共听了50多节课。《课堂点滴,快乐无限》是蔡利娟老师的教学随笔录,通过反思自己的课堂,她寻求到了更为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

阅读写作显成效。“阅读存折”是专为学生设计制作的儿童阅读记录册,李荔老师为全班48名同学每人准备了一本“阅读存折”,她所倡导的“我的阅读存折”课外阅读活动,为学生储蓄了一个绿色而饱满的“阅读童年”。肖红亚老师在师生共读一本书,一起参加活动,一起观察景物后,都提前写下美文。师生共写文章,让学生感受到习作的乐趣。

自主课堂显特色。季丽清老师领衔的“手拉手”工作室推出的“小老师”教学模式,让学生有了施展才能的场所,你追我赶的竞争机制带来了简单、有效、快乐的课堂。吴颖等高年级语文老师还尝试了让学生来参与批阅作文。

激励评价出新招。在展示活动中,大家还看到了各种激励评价的方法,有鼓励作业正确率发的“免做金卡”,有表扬学生充满自信发言的“小喇叭”,还有自制的“背书小达人”、“数学之星”等荣誉证书……这些都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次展示活动中,我们看到了老师们深度的思考、实践的身影,这是一道多么美丽的风景!

阅读,你是我的眼

无知是笼罩着整个生命的暗影,我如被遮住眼睛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的盲童。一路跌跌撞撞地走来,幸而有你为伴,在绝处逢生的命运里看到世界熠熠的光。

鸟儿的喃呢吵醒这座城市沉睡的明亮,诗人把眼睛投向远处的微茫。玻璃窗上沾染了秋日薄薄的凉意,一定有奶白色的雾气渗入屋内,不然离掌心最近的叶子不会如此潮湿。

你告诉我海的颜色,湛蓝湛蓝的,和天空一样。我搜寻着脑海里任何可以想象出来的美好,放在心的夹层,反复练习成长。我重温着季节的美好,直到空气中有了温暖的感觉,氤氲着干涩的梦。

试图用文字去刻画你棱角分明的轮廓,双手寻找你脸上留下的岁月痕迹。是沧桑,是率真,是笃定,是迷茫,我最终还是无法给你一个准确的定义。你耐心地告诉我生活中每一个事物的颜色和他们各自的名字,一字一句的,直到声音里开始出现了疲倦的感觉。我说,我讨厌伪善的世人,用手捂住耳朵的时候不小心打碎了你放在我左手边的那杯还温热的水,蜷缩在角落里,最终泣不成声。

你一直很安静,一句话都不说,只是用力地拍一下我的肩膀,以我足矣感受到的厚重的力度。那是饱览世事后沉淀下来的睿智和笃定,也许你会想,也许我会懂。

从此,我知道了这个世界的美好与沧桑。《小王子》的纯真;《雾都孤儿》的悲惨;《简爱》的真诚;《茶花女》的凄清。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每个故事的背后都藏着不同程度的喜悲,每种喜悲的纹理都含着最清澈的眼泪,滴在故事的扉页,晕开绵长的诗意人生。我终于懂得,一个人可以看不见万物的形态,却可以努力去拥有足够丰富的内心。

遥望着那些走远的背影,也许你曾呐喊到声嘶力竭,也许你曾难过到泪流满面,也许你曾纠结到歇斯底里,但最终都能心如止水。在阳光洒满的日子里,静止斑驳,抚平横亘在血液里很久的寂寞旁白,我们都需要大片的温暖找回遗失在遥远空间的恒久的记忆。

一页书馨,看到一个世界,一杯香茗,品出一段人生。在这些唯妙而哲深的文字里,我读出了,深邃,内敛,豁达,释然。

生活以神秘人的身份入住生命的年轮,我微笑着接受她给的美好,认真地度过她赋予的磨难,以一个白衣少年明媚的姿态在你的指引下慢慢长大变得成熟。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我喜欢的一位作家说,如果有人能够明白自己与一种事物共同存在的期限所在,会因此对她充满宠溺。你是我的眼,我愿,许一世年华。

久违的书香

文/两棵树

这天电业公司维修线路,通告上说晚上六点钟恢复通电。可快七点了,电仍然没来。

大院里人渐渐多了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数落着电业公司的不是。没有电,大家不知干些什么。要是平时,大院里哪里还有人影。很多人吃过晚饭不是看电视,就是上网,要不就是呼朋唤友地聚在一起玩玩麻将。

我没有下楼,而是点燃了一支蜡烛,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固执地等着电的到来。每隔几分钟,我便忍不住地按动一下电灯的开关。我有些焦急,七点半央视体育频道要直播中国斯诺克公开赛第一轮丁俊晖对肖国栋的比赛。小丁能否闯过第一关,实在令人牵肠挂肚。

忽然,在跳动的烛光中,我无意中看见沙发旁的一张小茶几上放着一本梁实秋先生的散文集《雅舍小品》。天蓝色的封面上已覆盖上一层薄薄的灰尘。好久不看这类书了,我实在记不起是什么时候把书放在了这里。实在无聊,翻翻解闷吧。我轻轻地掸去封面上的灰尘。打开了书,竟嗅到一股淡淡的书香。如今娱乐的方式太多了,工作之余已许久没有心情阅读与自己工作无关的书籍。学生时代与刚工作哪会儿阅读的快乐已成为遥远的记忆。

我捧着书,借着微弱的烛光,似乎强迫自己读下去。不一会,我就被一篇篇文笔精巧、语言幽默、内蕴深厚、风格恬淡的文章吸引了。尤其爱读那篇《下棋》。梁实秋在此文中活灵活现写出了下棋者的百态。机智幽默、诙谐风趣的描写令人捧腹。笑过之后,我不禁想到下棋之外的人情世态。每一篇文章读后都使我回味无穷,遐想不已。此种精神享受和愉悦是看电视、上网、搓麻将所无法替代的。

我不知道在这个停电的夜晚,有多少人如我一样在烛光下读书。我得感谢这样一个晚上,它使我闻到了久违的书香,体会到了久违的阅读快乐。读书使人明理、明智。联合国把每年的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就是要求每个人把读书作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是否应该抽些时间静下心来读读书呢?多读读书,也许会使你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使自己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立于不败之地。

大约十点钟,电灯亮了。我没有打开马上打开电视去关注丁俊晖比赛的胜负,依然捧着《雅舍小品》静静地读着……

阅读生命

文/吕佳洵

阅读天,阅读其旷达;阅读地,阅读其宽广;阅读海,阅读其深奥。我阅读的不仅仅是书,更是世界。

躺在花园摇椅上,望着星空,享受难得的惬意。忽然,在这月色朦胧的画卷中,平添了一抹洁白。仔细看去,它的身躯娇小柔嫩,仿佛我的眼神也会伤害到它。我跑到了它旁边,它那染着月的颜色的鹅黄花瓣轻颤着,在我面前开放了。

它的花瓣修长洁白,层层叠叠,滑如绢,轻如羽,提着白色纱裙,翩翩起舞,踏着红尘,去鬓花颜。淡黄色的花蕊,柔嫩得吹弹可破,星光在这一刻仿佛也黯淡了。它的身边暗笼一层金黄,如同一个刚出世的精灵,纯洁无瑕,纤尘不染。不被尘世沾染,更不被世事懈怠。

风过之时,花瓣如白色涟漪,梦幻流连。绿色的茎叶更像一个闪烁霓虹的舞台,托起倾城容貌。它像一位仙女,牵还红尘,纯净绚丽,初次踏上人间。在这个无人问津的夜晚,杂草丛生的花园出生,会不会太可惜?

我拿出手机,输入“纯洁、美丽、绚灿、夏夜”,两个字映入眼帘:昙花!

我静静地看着它,稚美的样子好像正向我微笑,那么纯真,那么热情,那么火裂,好像要爆炸开来。不经意间,它又匆匆凋谢了,把一生托付于这次无与伦比的绽放。

这一刹那,曾经“昙花一现”的疑问在我心里有了答案。我觉得我不只是在看昙花的开放,更是在阅读一个人生,对昙花来说,是生命的意义。

别的花都会收敛地开放,再活上许久。唯独它,付出所有,创造短暂的却无与伦比的精彩。或许,这就是人生。

花园里那幅画卷又恢复了此前的状态,但我再也不能欣赏它,因为心里已被它的灿烂所充斥。

如何读经典

文/周国平

作为普通人,我们如何读经典?我的经验是,无论《论语》,无论柏拉图还是康德,不妨就当做闲书来读。也就是说,阅读的心态和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千万不要端起做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着作和章节。这里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所谓人文修养就是这样熏染出来的。在不实用而有趣这一点上,读经典的确很像是一种消遣。事实上,许多心智活泼的人正是把这当做最好的消遣的。

能否从阅读经典中感受到精神的极大愉悦,这差不多是对心智品质的一种检验。不过,也请记住,经典虽然属于每一个人,但永远不属于大众。

我的意思是说,读经典的轻松绝对不同于读大众时尚读物的那种轻松。每一个人只能作为有灵魂的个人,而不是作为无个性的大众,才能走到经典中去。

如果有一天你也陶醉于阅读经典这种美妙的消遣,你就会发现,你已经距离一切大众娱乐性质的消遣多么遥远。

阅读两只陶罐

文/慕耕堂

当我面对两只沾满泥土的陶罐时,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泥土,不只在罐体外侧,罐子内部也满是。这儿一块,那儿一块,大大小小,结成块状,郁结在一起,那是岁月漫长而固执的积淀。

其实,没经过专业人士鉴定,但我更愿意相信这就是一对汉罐,一对来自遥远的大汉王朝的罐子。现在,它们,穿越千年光阴,就静立在我面前。

我想拿出尺子量量大小,包括口沿直径、鼓出的腹部直径,可我只是想了想,这念头就作罢了,还是保留它的神秘感吧,这样比较好。两只罐子,大小、形制相差无几,显然,是手工制作的。小口径、大腹部,绳纹。其中一只在口沿之下,还绘有祥云图案,尽管零星,可是动感十足,典型的汉代特点。

朋友说,这对罐子不错,当年施过釉的,是白釉。两千年光阴过后,至今,釉子大半已脱落,只剩部分残存印记。施过釉子的,档次要高于没有釉子的,带纹饰的要好于不带纹饰的,如此说来,这是两只不错的罐子。

那么,它们当年也许不是出自平民之手,随葬的或许是当地的显贵之人,这东西或许就是他们生前的心爱之物,死了,也想带到天国里去呢。

罐体之上,除了残存的釉子,剩余部分呈瓦灰色,这色泽给人的感觉是凝重、硬朗、朴拙、苍凉。瞬间,很多词语涌进我的脑海。我在想,这罐子是用来自哪里的黄土捏制而成,是否就是残留在罐子里的黄土?这黄土又来自何方?

还有,那其中一只罐上的神秘云纹,带着千年的历史风尘,在孤寂和静默之中,吟唱着它的欢快和艰辛,默默完成着和我的对望,那或连或断的线条,是出于对太阳的崇拜,还是对祖先神灵的祭祀,才让当年的先民、工匠拿出画笔,把自己的一腔思绪,用最粗糙不过的工具做出如此勾勒?

窗外,骄阳似火,我深情地打量着、仰望着这两只陶罐,有惊讶,有感动,有震撼,还有很多难以名状的情愫,这感觉实在令人玩味。冥冥之中,我觉得有种声音从远古传来,那是远古的劳动者的声音,他们在捏制陶罐之前,带着一颗朝圣般的心,取下第一捧土,打来第一瓢水,然后,把陶罐慢慢做成自己想象的样子。

这陶罐,应是一种实用器,装酒,盛水,抑或盛放粮食或其他东西。或许,当年,它从窑工手里问世的那一刻起,就被放在地上,它是主人的心爱之物,除了实用器,它还是一种观赏器。它的圆圆的口径,圆圆的肚皮,美丽的绳纹及祥云图案,它的曼妙身姿,都在向主人示好。

我看着陶罐,其实是在看着土地,是在看着来自土地的两只精灵,在看着一份高高举起的来自土地的骄傲,看着看不见的另一种生活。《圣经》里说,“你来自尘土,仍要归于尘土。”尘土就是大地。

谁都不能忽略大地。大地上有血、有肉、有纵横交错的脉络。

越接近土地,我感觉越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地方。

盛夏,我盲目地闯入两只陶罐创造的独特世界中,我不敢大声喧哗,我的呼吸匀净,我感觉自己是何等渺小。

我深信:大地之下,总有些东西,永远深埋在那儿,等待着与我邂逅。

阅读小草

文/胡宝磊

当和煦的春风吹过天空,绵绵的春雨滋润大地的时候,一片如有似无的绿意便映入人们眼帘,带给世界一片生机,带给人们一丝莫名的惊喜。

夏天到了,灼热的夏风蹂躏着大地,火红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狂野的暴雨践踏着大地。一切生物都恐惧地寻求着阴凉,寻找着安全的避难所。只有小草,依然耸起娇弱的身躯,昂着头,为昆虫们遮风挡雨,墨绿的脸上写着坚毅。

秋天,秋风摧残着小草,她随风摇曳,和秋雨嬉戏,活像一个顽皮的小女孩。但是经过了残酷的秋风秋雨,她已经呈现憔悴的容颜,她枯黄的脸已经失去了往昔的青春妩媚,她曾经柔美的身躯也早已弱不禁风。但是她依然笑对风雨,嘲笑它们的武力,它们并没有让她屈服。

纷纷扬扬的大雪将大地装扮成一片银装素裹的美丽仙境,可是冬天的严寒使万物生机不在,世界呈现出无边无际的孤寂。在厚厚的积雪下,小草被压得发出痛苦的呻吟。她回忆着自己曾经的美丽,思索着曾经立下的雄心壮志是否不着边际。她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志大才疏,进而失去活下去的勇气。但是很快,小草就为自己的犹豫后悔了。毕竟,英国诗人雪莱曾鼓励过自己: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小草,是你让我们知道,只有坚持,才能达到最后的胜利;是你,让我们明白,只有远大的胸怀,才能拥有永久的自信力;是你,让人们懂得,只有有益于他人、扮美天地,才能够创造出奇迹。

阅读让我成长

文/李雨蒙

春日的阳光调皮地钻进窗,一丝清凉的风拂在我的身上,我在窗下细品书香。

幼时,枕边的第一本书是童话。在美妙的童话世界里,小美人鱼告诉我要无私奉献;灰姑娘告诉我要保持善良纯洁的心灵;丑小鸭告诉我是金子总会发光;小锡兵告诉我什么是相濡以沫。

小学三年级以后,手里的书变成了《唐诗三百首》。在壮丽的诗篇里,我体会到了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闲适;学会了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感受到了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胸怀。

初中时,我开始阅读名着。还记得读的第一本名着是吴承恩的《西游记》,故事里的情节时常牵动着我。我为孙悟空的自大感到可惜,为他的疾恶如仇感到佩服,为唐三藏的鉴别能力差感到无奈。在吴承恩的笔下,师徒四人鲜活地站在我的面前,我同他们一起经历了取经途中的磨难与艰辛。

大好读书年华岂可荒废?在未来成长的岁月里,我将与书海墨香为伴。

阅读田埂(外三章)

文/于佳琪

把浓浓的思念,遍洒在田间的每一个角落。把深深的希望寄托于每一道山冈,走过乡村的千家万户,分布在祖国四面八方,像一股股无悔的情思,在土地上静静地流淌。

你是殷墟出土的甲古文,你是编织乡村的经纬网,你是老农脸上的皱纹,你是村子里走向富裕的桥梁,你是柳青厚厚的创业史,你是陶潜长长的诗行,田埂,田埂,也许你什么都不是,你只是庄户人用辛苦筑起的粮仓。

夏思

翻读日子串成的日历,我已经隐隐听见夏天,走来急匆匆的步履。蝉声鸣叫的季节,童年的山坡田岗,唤醒了我沉淀的记忆,小村的景象,在飘展的炊烟中,凝结成故乡的定义。

高粱涨红了脸膛,把红红的心事高举。稻谷笑弯了腰,披上了金黄的外衣,守望成熟,守望希冀,一股浓浓的乡思,似涨潮的海水,自心底悄悄漫起。

告别黄昏

夜网笼罩逝去的黄昏,时光在身边静静地流淌,黄昏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树起一道厚厚的围墙。记忆的小舟,沿着岁月之河荡漾,昨天的来路已难寻觅,只有明天在迷茫中再现光芒。

翻读日子串成的书页,每一页上都记满了欢乐与忧伤,告别黄昏,告别往事,用满腔的热情,去托起明天的太阳。

乡思

牧笛串起满天的星斗,飘落一串串闪亮的诗行,在我心灵的梦想中穿行,在情感的大地上徜徉。多少次在梦中将你思念,多少次在风中快乐的把你歌唱,是谁在苍穹上点燃无数的灯盏,让乡思沿着家乡的方向飞翔。

岁月的风铃下,思乡的歌声再次被摇响,我已经看见故乡的莺飞草长,一股浓浓的思念化成童年的小河,静静地在故乡土地上流淌,一支思乡的骊歌,在岁月的风雨中永久弹唱。

就这样爱上阅读

文/卢熠

书,一个充满诱惑的字眼。书,一个让人进步的阶梯。书,一个常伴身边的知心朋友。记得小时候,妈妈经常给我讲书上那一个个精彩绝伦的故事,让我百听不厌。美丽的白雪公主、可爱的小红帽、伟大的小王子……他们,是陪伴我童年成长的小伙伴;他们,在我的心里播撒下了一颗种子,一颗阅读的种子。于是,幼小的我开始了一项艰巨的任务:学拼音,识字。妈妈特地为我买了拼音卡,晚上睡觉前都要学一会汉语拼音。学拼音的确很枯燥,但是心中的那颗种子一直激励着我,让我坚持把拼音学完了。从此,世界开始为我打开一扇窗。

妈妈先给我买了一本《伊索寓言》,根据拼音把字认出来,刚开始的时候,一篇仅三四行的寓言故事我要读半个小时,慢慢地,二十分钟、十分钟、五分钟……终于我能很快地读完一篇小故事了,我兴奋不已,妈妈也为此送了一套《大个子老鼠和小个子猫》给我作为奖励。我爱不释手,整天捧着书看。书中那乐于助人的大个子老鼠、聪明善良的小个子猫陪伴着我度过了上小学前的第一个暑假。更是因为这套书,我识字量突飞猛进,记住了许许多多常用字。

上小学了,当同学们还在为拼音而苦恼时,我早已经快乐地畅游在书海中了。童话书、故事书、儿童小说、科学漫画、国内外名着……都成了我最好的朋友。就这样爱上阅读,在这最美好的时光,我阅读着,无比幸福。

阅读洗心

文/马亚伟

闲下来的时候,我喜欢坐在阳台上,手捧一本书来读。微风吹进窗子,无比惬意,让心在文字中沉浸。

感谢这个世界,有那么多爱着文字且才华非凡的人。我几乎是带着感恩之心来阅读的。感谢天地之间,有人可以把文字写得如此气贯长虹,留下一道道绚烂的风景。文字,像音乐一样,是人世间华丽而浪漫的抚慰。有一些人,一定是上天安排到人间,来把人的思想情感提炼出来,淘洗成珠,让世人得以看到如此非凡的光彩。

阅读,便是“咕咚”一声,沉入一口幽深的古井。人沉落如一尾鱼,甘心情愿。不问人间繁华,不问世事峥嵘。有了这些文字绕在眼前,放在枕边,从此,便可以安心地打发荒而无涯的生命。

一直觉得,很多文字不是写给这个纷繁世界的。它们是那么寂寞而小众,不是为了工匠们一样的利用价值,而只是用来观赏的。像艺术品一样,留给懂它的人来欣赏。很多情感,在文字之内尘世之外。应该给文字一个幽谷,让它像兰花一样,发出一声最美的叹息,留下一曲绝唱。

那些大众化的文字,潮涌浪叠,一波过去,就碎碎地湮灭了。好的文字,穿越了时空的障壁,穿越了心与心的城防,不论何时何地,能一下子把人击中。但凡好的文字,书写者必定是有一颗不同常人的赤子之心。他们单纯而心无旁骛,只管把自己的一颗心捧了出来。他们像隐在白云深处的世外高人,只有有心寻访之人,才可以领略他们的仙风道骨。

文字,飞飞扬扬,仿佛空中的雁阵,自由而有序,朝向一个方向——一个内心的方向。这样的时候,读者的心是高旷而疏朗的,没有纷繁芜杂。天高,云也淡,世界一派清爽。

阅读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又回到了小时候。那时候,我总是躲在角落里听别人说话。因为专注,我记住了每一个人的每一句话,多么有趣。人类长了一张嘴巴,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上帝是不是在告诉我们,少说,多看多听。那么,就把嘴巴闭上,去看,去听。这个世界的精彩,都在看与听中体会。

生活常常是无奈的,在蝇头小利、飞短流长中流离,有时感觉自己麻木乏味。可回转身,捧起一本书,发现文字的世界为你豁然开了一扇天窗,明丽丽的,人瞬间清朗起来。

如果深爱着文字,就阅读吧。阅读的时候,人像是在对镜自视,会看到自己心灵的样子。平日里,我们的脚步太匆促,忘了洗一洗心尘。心灵蒙了世俗的风尘,人会变得迟钝。阅读吧,阅读让心清朗如旧,宛如一潭明澈的湖水。

阅读伴我成长

文/赵一赫

我很小的时候便与书结下了缘,从此,它就一直陪伴着我。

在牙牙学语的时候,我就接触了书。一天晚上,妈妈把一本《幼儿画报》放在茶几上,它花花绿绿的封面一下引来了好奇的我。翻开书,漂亮的插图激发了我的兴趣。在我的强烈要求下,妈妈陪着我一起把整本《幼儿画报》读了一遍。书中那一个个小故事深深打动了我,那些小动物是那么的可爱、善良,从此,我的兴趣更加浓烈,天天盼着妈妈下班回家跟我一起看书。《嘟嘟熊画报》、《活了一百万次的猫》、《彩虹色的花》、《风到哪儿去了》……看见妈妈下班回家拿出新买的书是我最开心的时候。

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每天晚上妈妈会陪我一起读一首唐诗,时间长了,我认识了很多字,终于在我上大班的时候,我又往前迈出了一小步——开始读纯文字的书了。我的第一套纯文字的书是《皮皮鲁总动员》。虽然当时里面的很多字我还不认识,但也大概能看懂,不认识的字我会记着问爸爸妈妈,那里面故事的情节更丰富,时间长了,里面的小主角变成了我的好朋友,皮皮鲁、鲁西西那几套书陪伴了我好长一段时间,总是让我读得欲罢不能。

上小学以后,我已经能认识很多字了,我开始阅读各种名着。记得我接触的第一本名着是《西游记》。第一眼看它时,我惊呆了。它足足有3厘米厚,以为会很晦涩,硬着头皮翻开却一下被吸引住了,故事情节更加丰富曲折、人物形象个性鲜明,以至于3年后我依然会经常翻阅。后来我的阅读范围越来越广,从《昆虫记》到《林海雪原》,从《森林报》到《鲁滨逊漂流记》……五花八门,各种各样的都有,在闲暇的时候拿本书看看,心情是轻松的、自由的,真的要感谢妈妈给我买了这么多好书,一本本书仿佛是一扇扇窗户,透过它我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美丽奇异的风景。

莎士比亚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正是因为有了书,我们的精神世界才得以富养;也正是因为有了书,我们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阅读,伴我成长!

阅读,走进书的世界

文/杨典

第一次接触书是在我一两岁时,之前妈妈每天都会给我读各种故事。一开始我并没真正听懂故事的意思。直到我渐渐长大,开始自己真正地阅读。当我走进书的世界,才发现书中蕴涵着无数的道理。之后,书几乎不再离手,我开始爱上了阅读。我的阅读生活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在我的阅读生活中,让我感到受益匪浅的那本书叫《哈佛家训》。每一章,作者都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阐释了一个又一个看似简单实则深刻的道理, 比如:“珍惜才能拥有”、“心态决定命运”、“勇气征服一切”、“习惯凝聚力量”等等,要是把这本书比作宝库,也真算是名不虚传。通过每天的阅读,我的知识越来越丰富,所谓知书才能达礼,也许就是这个意思吧!

也许,有人会问:“你为什么而阅读呢?”那我一定会十分肯定地告诉他:“阅读能带给我无限快乐!”因为阅读,我收获了知识,明白了道理,知晓了万物皆有因果。当然我们可以根据自已的喜好选择合意的书籍,每天适量地阅读就能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书,是我们的眼睛;书,是人类的财富;书,是我们人文教育不可或缺的工具;书,是“心灵的鸡汤”,滋养着我们的心灵,让它绽放出爱的花朵。

书,只有对它的阅读,才能变成我们一生的伙伴,才能成为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要是不善于阅读,就会失去许多获取知识的机会。喜欢阅读的人,会被书这个神秘的宝库深深地吸引着,去探究其中无尽的奥秘!正如孔子所说:“学习是没有止境的。”阅读亦无止境!让我们一起通过阅读,走进书的世界吧!

我阅读我快乐

文/杨铭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一直都被我深深铭记。正是在这句话的激励下,我一直都酷爱阅读,每每拿到一本好书,我就会徜徉书海。

阅读是一种快乐。阅读经典美文,我仿佛走进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仿佛和书中的人物在进行对话,仿佛让我交到了更多的朋友。

前几天,我刚读完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三天光明对于我们来说不值一提,但对海伦·凯勒来说却显得弥足珍贵。3天,短短的3天,海伦要实现的愿望确是那么朴实无华:她要看一看为她打开世界之窗的安妮·沙利文老师,她要看一看黑夜变为白昼的动人奇迹,她要感受一天平凡的生活。我不禁被海伦朴素的愿望打动了。原来,真正感动人心的,都是身边实实在在的人,实实在在的景。就像罗丹说的:“自然界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我们总是沉浸在电视、电脑构筑的虚拟世界里,却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景。我们总是在网络中和陌生人聊天,却总是对身边最亲近的人的关怀视而不见。海伦用她最感动人心的语言、最美的眼睛提醒了我,多注意身边无处不在的快乐和幸福。

我阅读,我快乐!

喜欢阅读的小女孩

文/黄悦

我班有个喜欢阅读的女孩,她的名字叫陈佳怡。

陈佳怡同学是最令我钦佩的。每次去她家总能看见她捧着一本本厚厚的书,她家的书可真多,不管是旧的还是新的,她都整整齐齐地排列在书架上。她跟我说:“有的旧书我已经看了好几遍了,内容实在是太好看了;这些新书是我用零花钱买的,是我现在最想看的了。”

有一次,一位同学借给她一本《非常老师》,她一个晚上就给看完了。早晨当陈佳怡还给那位同学时,那同学还认为她没看完呢,就问她:“难道这本书不好看吗?”陈佳怡说:“没有啦!我已经全部看完了。”班里的同学听了都惊讶地把嘴张成了“O”字形,大家都不敢相信她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看完这本书。

我们班的同学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陈佳怡看书的时候,不希望有人干扰她。

因为喜欢阅读,每次写作文,她总是第一个完成;每次做阅读题,她分析得要比我们透彻;翻开她书中那些阅读圈画,日记本上一篇篇文笔优美的读书笔记,都应该是她热爱阅读的收获吧。

最后还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现在我们班级喜欢读书的人越来越多了。这应该也有她一份功劳吧。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改变从纸质阅读开始

文/爱乐

春节过后,自己有一种恐慌感。觉得自己天天做一些无聊的事情,听书也几乎停了。内心那种不安的感觉越来越让自己害怕。

不行,是得改变了。

某天早饭桌上,我对女儿说:我想学习,也许该加强点专业知识。这样说的时候,内心挺矛盾,还定不下来具体要怎么做,该看些什么书,只是觉得必须要改变。那会,刚在某读书俱乐部里看了李尚龙的一篇文章,有点被触动了。有时候,还需要看一点能刺激一下心脏,能让自己兴奋的小文章,还是需要一些激情的。

女儿很认真地对我说:妈妈,虽然你也不算很年轻了,但是有句话说的好:学习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但是,妈妈要坚持呀!

想着自己最近养成了一些很不好的习惯,在向‘低头族’靠拢,吃完饭会不自觉地摸手机,晚上也会时不时地看微信,前几天还抢红包。得先把这些不良习惯丢弃。

我把同学微信群设置成了免打扰模式,上班时间时间不用电脑时,将屏幕关掉,尽可能少用电脑。从周二晚上开始看了几页纸质书,终于把战线拉了很长的《苏菲的世界》看完了。这样的书,不是仅看一遍就可以的,是要深度阅读的,还要有第二遍也许是第三遍。昨晚看了梁衡的散文集《把栏杆拍遍》中的几篇。翻看纸质书后,心里觉得舒服一点。

很清楚自己的弱点,常性不够,很多事情往往只有三分钟热度,坚持不下去。唯一坚持下来的就是这几年的每天手写记录。本周起,每晚做几个简单的瑜伽动作,姐姐在视频里教我的,她单位里每周都有免费的瑜伽课,她练了好几年了。跟我在微信里看到的几个适合瑜伽初学者的动作差不多。看似简单的几个动作,我这僵硬的身体做起来也不容易,一会就出大汗了。还专门买了个不错的瑜伽垫子,鼓励自己坚持下去。16年里,一定要尽力坚持做好某件事情,为自己加油!

《鲁迅全集》的闲话

文/朱晓剑

最近,有几位书友晒刚买到的《鲁迅全集》,二十卷,一百七十五元。一位书友说,我在网上都等了两三年,终于降价才买回一套。那种沾沾自喜,好像是很赚的样子。我的理解,这是对《鲁迅全集》有情结的人。

不过,对于大多数读者如我这样,不是研究者,也不是收藏家,犯不着买一部《鲁迅全集》放在家里显眼位置,以示自己有思想有文化。一九八零年,从课本上读了鲁迅的文章,却觉得不可亲近,远隔着一段距离。后来逛旧书店,也买了诸如《鲁迅在广州》《鲁迅书信集》之类的册子,再逛旧书店,常常遇到一些《呐喊》《彷徨》之类,一九四九年之后翻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的小册子,就不敢下手了。

就是我买到的那几册有关鲁迅的册子,也没怎么翻过。再就是有朱正先生的《鲁迅的人脉》、赵瑜的《小闲事》等书,也看过好些种,这样那样的对鲁迅的解说,不管如何,只要言之有理皆可。至于距离鲁迅的意思有多远,那都不是问题的关键。

照一些时髦的研究者的意思,要研究一个人的思想,非得看其全集不可,但大多数人没有机会出版作品全集,我们所看到的更多的只是“文集”而已。像鲁迅这样能够出版这么多作品集的作家,放在现代文学里,似绝无仅有的。可这也不意味着人人都需非读《鲁迅全集》不可。对此,书友的意见是,要不,就算不上继承现代文学的遗产。

这说法多半有点好笑。像余秋雨那样奉为大师,像莫言那样尊为现代文学经典,是不是都需读一下?这里有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阅读这部作品,而不读那部作品,是随机的选择,还是兴趣关注点不同呢。这都是可商榷的话题。倘若不是我的菜,即便是再经典的作品,看了开头就无从看得下去,那就不必再看了。阅读是享受的过程,而不是找罪受的。

在生活中,我们会自讨没趣吗?相信大多数人会说不。阅读何尝不是这样的情况。在繁华的阅读世界里,不只是有鲁迅需要读,也还有其他的书籍需要阅读,单就思想而言,一个人也可以传统也可以现代,可以林语堂可以鲁迅可以周作人也可以卡夫卡,甚至村上春树奥威尔,不管怎样,能读有所得就好。朋友说:“不读鲁迅是你的损失,与鲁迅无关。”

这话看似很对。却忽略掉了问题的另一面,若是因未读鲁迅,而发现了其他的阅读新大陆,那是另一重收获。在阅读之后,以“鲁迅”的眼光与其他的世界来比照,或许更是耐人寻味的话题。但不管怎样,在读书这个问题上,我想最好的不是独裁主义,“这书必读”,在现实生活中,却也并非所有的知识都必须知道的,书又为何“必读”呢。

朋友叙说买《鲁迅全集》的情结,以及由此延伸出来的故事。那是他的经历,就这一点就够了,我不必跟着他去买一部《鲁迅全集》放在家里——若是某一天有兴趣做个研究者,那不妨买回来吧。不过,这样的机会我想是不多的。

用心灵拥抱经典

文/李标

在当今这个网络及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浅阅读、体验式阅读、快餐式阅读、图片式阅读、浏览式阅读等已成趋势,而古典名著却是需要用心慢慢读的。当一切都变得快捷无比时,唯有读书,是需要慢下来,静下去,才能深深感受到书之魅力的。

走进书店,所到之处,几乎处处都被贴上了功利化的标签。迎面扑来的是各种成功法则、励志成才、职场宝典的书籍。这些“智慧之书”俨然成为了整个社会顶礼膜拜、争相竞读的“经典”。其实,读书,是给心灵汲取营养的最好方式,而这样的精神营养,只能慢慢吸收。因为读书的同时,我们还要认真思考,即边阅读边思考。这样一来,读书就不可能像高速列车一样,瞬息往返,疾速到站。读书可以使精神世界丰盈无比,内心的力量变得无比强大;读书可以拓宽人的心灵,使人心胸变得博大,容得下全世界;读书可以使人变得坚韧,毅力顽强,具备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读书是为了使人心灵成长,拓展视野,使思想趋于成熟。

一个社会对于经典持什么样的态度,往往彰显着这个社会人文水平的高下及文明发展的胸怀。因此推崇经典阅读,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生存发展所需,同时也是一个民族历史文明传承发展的需要。一句话,读书的境界,取决于阅读者的心态以及阅读的深浅与档次。

陶渊明的《读山海经》真实地表达了阅读经典时的快乐心情:“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一个人读完一本好书之后,心胸广阔,仰观天地之大,宇宙都在你的眼里。那么,人生又有什么是不能超越的?还有什么不快乐的事呢?这就是读书的至高境界。

古典名著是我们心中流淌的一种文化基因。如果你肯静下心去看,你会知道它始终在那里,它从未走远。我们之所以觉得古典名著正在渐渐远离我们,其实来源于我们心灵的误区。古典名著其实一直存在,相伴着我们的人生道路。而我们,唯有静下心来,才能真正读懂它们。于红尘的喧嚣中,静静地读书,不带任何功利色彩,我们才能进入天地与我同在,心灵自由飞翔的境地。

庄子曾这样说过:“水静尤明而旷精神,圣人之心静乎。”用一颗宁静、柔软而富于接纳的心,安静地阅读,我们才能以最佳状态接收到古典名著透过岁月传递给我们的思想智慧与无穷的精神力量。

静书房

文/完美

拥有一间自己的书房,这样的想法一直徘徊在心里很多年不肯散去。它不需要太大的面积,不在乎红木的书柜里摆放多少精装藏书,也不必非要墙上挂有书画大家的字画。我只要七八平米的斗室,一套简单桌椅,桌上一盏老式台灯,还有木架上堆放的凌乱书籍。我不属于知识分子的行列,我也算不上是手不释卷的读书人,我只是个爱读书的人。至今我仍然或躺在卧室的床上看书或窝在客厅的沙发里默读,父亲对我的概括很是恰到——没正型。大概源于我这样的读书习惯,才没有苛求自己非要拥有那样一个“规矩”的书房。我的“没正型”让我充分享受到了精神和身体双重放松的愉悦感。对于我而言,书在哪里,哪里就是书房。

想拥有一个书房,其实是想给自己营造一个读书的氛围,情绪渲染促进阅读欲望。近一年来,我每天不是坐在电脑前,就是捧着智能手机,眼花缭乱的网络世界已经将我与纸质书籍的阅读越拉越远,我像个吸食大烟的瘾君子,一边痛恨着一边不由自己。渐渐的读书已变得近乎是强迫自己,而不再是一种习惯。但只有我自己知道,心中的那份烦躁不安,只有书籍才可安抚。如今看来,拥有一间书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那么迫切,我迫切地渴望为自己营造一个阅读的氛围,氛围这时显得是那么的重要。比如茶道,其实喝茶说简单也简单,沏水泡茶一饮解渴罢了,为何非要经过洗茶、淋罐、烫杯、洒茶等诸多繁琐的功夫之道,才用嘴唇清酌一口,这时叫品茶而不是叫喝茶,不渴也会频频端杯,这时候品的不是茶水而是茶文化。还有抚琴,我见过清雅之人抚琴前要先净手燃香,再拨弦而动,先不管他人何感,已自醉其中。读书喜静,所以需要一个安静的空间,再被四壁的书籍包围着,情绪就蔓延开来了。“没有一个好的读书氛围,为此远离了阅读”,我为这样的借口而羞愧不已。我知道对于好读书之人,环境并不很重要,重要的是心境。在闹市中读书,置喧闹于身外,充耳不闻,彰显的是对书的沉迷。旅行中读书,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浪漫情怀。病床上读书,是抚慰心灵的精神良药。

而我的心此时像一粒尘埃,始终悬浮在空气中,追随着气流的影子,上下浮沉、左右翻滚,无法落定。这样的轻浮心气,不知道就算是坐在书房里,会得到我想要的安宁吗?为了安抚自己,又看了一遍村上的《挪威的森林》,想找到一点孤独的感觉,那是来自心灵的孤独吟颂,读书、写作都需要在孤独中进行,只为能让自己沉淀下来。谁知,一本书断断续续读了一个星期,感觉没找到,只有怎么也拼凑不完整的纷乱思绪。要么孤独,要么庸俗,看来我已经在网络的潮水里庸俗的漂流了。静静反省,似有所悟,“心”不静,连一本书也读不进去,即使坐在寂静的书房里。那个能感染我读书的氛围不在书房,而在心房。

前几日,整理房间中各个角落的零散书籍,翻出一本竖版繁体字《西游记》,一时欣喜若狂,可惜缺失了封面和前几页,看不出哪年出版的。更是想不起来,从何时压在了我家的箱底,焦黄的书页不敢翻阅,似有飞灰烟灭的危险。顿时,心生焦虑,爱书之心油然而生。也许在别人眼里,它只是一本破烂不堪的旧书,而在我眼里,每一本纸质书籍,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它曾涤荡和愉悦了多少读书人的心灵。每一本纸质书籍,都是弥足珍贵的。这时,我才知道,自己今生是离不开书籍的。手里捧着这本旧书,浮躁的心已经回归了本质,我在自己的内心建造了一间书房,坚定的走进去,坐稳静心酣畅阅读,我用自己的名字冠以那读书一隅——“静”书房。

觑得空闲便读书

文/王贵宏

窗户上的夜幕缓缓开启,昨夜的梦境像玻璃上刚融化的霜花一样模糊不清,一天的时光便在匆匆忙忙中开始了。起床、洗漱、用餐、接着奔向生活的各个角落,去忙那些有意义和无意义与生计有关或无关的事情,到暮色苍茫时才惊觉:这一天怎么这么快就倏然而过。

事实上,时间颇像餐桌上一盘受青睐的佳肴,会在极短的时间被“众人”“分食”,留给你用于读书的,基本所剩无几。对于喜欢读书的人,读书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沉醉于精神世界里的享受。喜欢读书的人无论为生计如何奔忙,如何劳累,受多少委屈,只要沉浸在书中,一切仿佛都无所谓,都会趋于淡泊。这份安静的享受,不读书的人难品其味。

爱读书者挤时间阅读确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时间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于是便这儿匀一点,那儿挤一点,没兴致加入低头族,看那个源源不断变幻的小小荧屏,更不屑于融进那街头巷尾的海聊闲逛行列,觉得那其中能汲取的营养实在微乎其微,健身的广场舞倒似乎可以偶尔尝试,但不沉湎太久,浅尝辄止即归,心中放不下那些未读罢的书。

觑到空闲便读书,是读书者的一种聪明,没有人比他们更深刻更透彻理解积沙成塔集腋成裘的含义。人人都拥有现实的世界,而爱读书的人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精神世界。或许他们之中有许多人因为经济或其他原因,失去过许多阅读机会,这使他们对阅读时光更加渴望和珍惜。

一个人一旦与书结上情缘,注定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连,随着读书面的拓宽,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也将得到升华。我相信,绝大多数的读书人都向往崇高,对暴力与丑恶厌恶和对弱者同情,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有正义感,会逐步变得情趣高雅而力避凡俗。

觑到空闲便读书,书会愈读愈多,有时虽囊中羞涩却有富贵之感,虽未筑宽宅大院却胸怀博广。书读多了,着文不再艰涩,层面会节节升高,自我要求也更加严格,沉醉其中时,常常为“吟出一佳句,捻断数根须”;为一部书稿面世,“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捧着自己新作,如捧娇儿般喜不自禁,神情如拾元宝、形态若同中彩……

生活忙碌,觑到空闲便读书,其乐无穷。

与书结友

文/王嘉昱

我酷爱阅读,书带我走进了一片别有洞天的世外桃源,让我在里面无拘无束地遨游。

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每一本书都是一个台阶,让我们踏着它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而我也读过许多书,它们告诉了我许多珍贵的道理:阅读《今天我是升旗手》,我知道了做人要敢作敢当,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品味《夏洛的网》,我懂得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欣赏《野性的呼唤》,我领悟了生活中的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它们犹如点点春雨,滋润着我稚嫩幼小的心灵。

每当畅游于书海中时,我就仿佛来到了另一个世界。有一个周六中午,我走进了“瀚博书楼”,卸下肩上的书包,仿佛也卸下了浑身的疲劳。哇塞,这么多书!这里架子上是书,柜子上是书,桌子上也是书,简直就是书海啊!我迫不及待地走到儿童文学区,挑出《今天我是升旗手》,如饥似渴地看了起来。

《今天我是升旗手》介绍了六年级学生肖晓的生活。他为朋友两肋插刀,做错了事情敢作敢当,是个不折不扣的男子汉。他帮助追星成瘾的女同学;与劫匪、偷猴贼斗智斗勇;领养小狗……

读着手中的书,我的心情随着主人公心情的变化而变化着,一切就像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完全沉醉其中。呵呵,结果那天我下午的补习课又迟到了。

同学们,让我们爱上阅读,与书结友,和它一起优雅,一起荡漾,一起芬芳……

春读小记

文/杨泽文

对一个真正的阅读者来说,虽然阅读不分季节,但这并不表明就不在乎季节。比如对我来说吧,春天的阅读是最为看重的,也是在四季阅读中最不可缺少的。

年少时曾在乡村生活,许多同龄人年年盼望新春佳节,为的是能添一件新衣,能吃几顿好饭,能放几串鞭炮。可对我来说,这些似乎并不那么重要,因为我所关心的是,能否在新春里购买几本连环画和几本文学故事书。可在饥馑的年代里,这的确难为了父母,毕竟这意味着他们要比别家的孩子支付更多的费用。于是实在没办法时,我就劝说父母只买新书不买新衣,其结果是小伙伴们大都在新春里喜气洋洋地穿上了父母买来的新衣,而我则身穿旧衣却在新春里如醉如痴地阅读父母买来的新书。这样一年又一年,等到我在乡村完小“农村附设初中班”毕业时,我的大木箱里竟然已经存放了上百本连环画和三四十本文学故事书。可以说正是这些图书,在一年又一年的春天里,温暖了我的身心,也启发了我的心智,最终还给了我最好的回报:顺利考进县城第一中学读高中。

在县城读高中三年,尽管课程多,学习紧张,但每年春季,我还是尽可能地从学校图书室陆续借出一些优秀文学图书。而阅读这些文学作品的地点,也大多是在校园之外的广阔田野。常常是在暖暖的春阳下,靠着一个金色的稻草堆,闻着稻草的特有芳香,一旦打开手中的书本,往往一看就是大半天;要是在星期天,实在看累了就依偎着金色的稻草堆午眠,让自己在睡梦里与书中人物尽情交流与互动……多年之后的今天,我都认为那是自己所经历过的最美好的春读时光。

高中毕业再到大城市继续求学的几年间,尽管没有到田野春读的条件,但我还是尽可能地选择校园的某个春阳暖照的角落,静静地享受我的春读时光。而我的许多同学呢,他们只将春天当作或恋爱、或出游的最好季节,以至忽视了可能的春读,自然体会不到春读的美好。

转眼几十年过去,至今虽为面朝书海的一介书生,但始终喜在有书,乐在阅读。每年的岁尾年初,我总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准备好几本新书,然后满怀喜悦地踏上美好的春读旅程……

其实,对一个想阅读的人而言,要“春读”起来并不难,因为春天里我们并不缺少精力和时间。问题在于我们总是把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放在那些自认为重要、其实并非真的那么重要的事情之上。

在我看来,春读因有自然环境的辅助,比如阳光妩媚,大地温暖,万物复苏,让人充分感受到岁月的静好与季节的迷人,阅读也因此容易变成“悦读”。此外,春读还有季节本身的导引与促进,进而让人明白:春为四季之始,一切可以从头开始。故而对阅读者来说,对春读寄予厚望和抱有热情,自是情理之中。

清人朱锡绶曾在其《幽梦续影》中这样写道:“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无可疑问,在到处“图快求新”而充满喧哗与躁动的今天,“不浊”已是一种难得的境界了。当越来越多的人们,随着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而变得日渐麻木乃至不知所措时,我却因为每年的“春读”反而能使自己的生活节奏变得愈来愈慢,进而享受到生命应有的闲适、恬淡、轻松、惬意与从容。

柴楼书香

文/刘椿山

我们家的柴楼有两层,下面一层用来堆放柴草,上面一层乱七八糟的码放着一些杂物。有时候,父母也将一些着如核桃、板栗,还有糖果之类的食物藏在里面,以防我们偷吃。

有天下午,我在家里翻箱倒柜找吃的,却什么也没找到,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柴楼。于是乎,我搬来楼梯,爬上柴楼,想不到的是吃的没找到,却找到了一箱子书。那些书,都是父亲用过的,除了一摞配有彩图的电影杂志而外,大多我都看不懂。但就是那些电影杂志深深的吸引了我。我在柴楼上坐了下来,借着房顶亮瓦透下来的光,一本一本的翻读那些电影杂志,直到母亲站在院坝边上,扬着嗓子喊我吃晚饭了,我才恋恋不舍的从柴楼上下来。

从那以后,我就爱上了阅读,也喜欢上了我们家的柴楼。我经常从小伙伴那里借来小人书,然后爬上柴楼,坐在父亲的那箱书上,背靠着墙壁,专心致志的阅读。阳光透过屋顶的亮瓦,斜斜的投在我的身上,将我的少年时光照得亮堂堂的。每每回忆起少年时光,便觉得柴楼里读书的日子,最是明亮。

夏天,柴楼上格外的清凉,弟弟妹妹在屋外,“嘻嘻哈哈”的追赶着蜻蜓,而我却手捧一本小人书,把心放飞在字里行间,独享柴楼上的静好。冬天,柴楼上却又十分的温暖,只要一书在手,我可以在上面呆上一整天。有时候,母亲在楼下生火煮饭,我也全然不知。直到母亲饭煮好了,来到院坝边上,对着田野大喊我的名字,我才回过神来。母亲见我在柴楼上应答,转身进屋对我一阵数落:“你个娃娃傻呀,那么大的柴烟,居然爬到柴楼上去看书,你是想被熏成腊肉呀!”

在柴楼上,我读得最多的便是《少年文艺》杂志了。有一位家住镇上的同学,家里条件比较好,大人每年都给他订《少年文艺》,可他却不喜欢看。见他不读,我便全部借回来藏在柴楼上,一有时间就爬上去一本一本的细细的阅读。我经常沉醉其中,不能自拔。年少不经事的我,从《少年文艺》里,看到了山外的另一个世界。手捧一本《少年文艺》,心中却腾起了一个五彩斑澜的梦想。

在那一方小小的柴楼里,我还读完了《少西唐演义》、《天雨花》等名着。从那些含香的书籍里,我体会到了巨大的阅读乐趣,从中也受益匪浅。直到今天,我仍然喜欢阅读。只是不知为什么,不管现在的阅读条件多好,也不管是在书房,还是在图书馆,每每捧起书来,总会想起柴楼里的阅读时光。因为阅读,岁月沉香。

幸福的瞬间

文/邵翊庭

在我家里,处处都有幸福的瞬间,不信?那就来我家看看吧。

每天早晨,我都会在妈妈精心烹制的早餐香味中醒来,刷牙洗脸后,各式各样的营养早餐已经在等着我了。或牛奶、面包、水果;或窝窝头、现磨的豆浆、玉米;还有的时候是五谷粥、薄饼……我埋头享用早餐,每次不经意抬起头,总发现妈妈微笑着看着我,我内心不禁一阵温暖。阳光从窗外悄悄探了进来,轻柔地笼罩着我们,这样的瞬间难道不幸福吗?

每天晚餐过后,就是我们一家三口的阅读时间,爸爸妈妈会挑选自己喜爱的历史、人物类书籍,我则会看些文学方面的书,我们一家三口互不干扰,各自沉浸在自己阅读的乐趣中。四周一片宁静,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这样的阅读难道不幸福吗?

如果你来到我们家,用心体会生活中的每个瞬间,相信你一定会找到幸福的感觉。在我家,幸福的瞬间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