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章
必读社 > 好文 > 散文诗歌 > 正文

冬至文章

2022/12/11散文诗歌

冬至文章(精选30篇)

冬至,与一只羊对视

文/詹义君

我说,我养过羊。你一定不相信,以为是冬至到了,想诓你一顿羊肉火锅吃。

我又说,我养过羊。三只。当然,这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

那年夏天,我在邻居家看到三只小羊羔,喜欢瞎联想的我立即忆起书里见过的句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羊在我的想象中,一直是美好的化身。见我有点恋恋不舍的模样,邻居鼓动我买回家养,说了很多养羊的好处,怕我犹豫,邻居还特别给我补习了鸡生蛋蛋生鸡的课程。

当我把这三个小东西弄回家后,我才知道,养羊一点都不浪漫,甚至是很折磨人的苦差事。因为,在寸土必争的村子里找不到一片大块的空地供它们吃草撒欢,而羊偏偏又是圈不住的货色。我只好弄了三根绳子拴上它们,牵到田埂上放牧。实在没有时间和精力,就把它们赶进自家的果园,任由它们折腾,今天吃了柑橘苗,后天剐了莴笋皮,总不让人省心。更可气的是,这些家伙常流窜到婶婶家的地里,惹得婶婶三天两头骂我:“你喂的啥子鬼羊子,又把我点的豆子啃得光桩桩!”

好不容易等到冬天。父亲将三只羊分装了两个筐,用自行车驮到离家三十多里外的场镇,但只卖出去两只,有一只太小,没人要,只好又驮了回来。一家人对着羊苦笑:再喂些日子吧,冬至杀来吃。

剩下的这只,我还得耐着性子伺候它一阵子。于是,我常常是拿了一本书,跟在孤单的羊子身后,在住家周围转悠。我不知道该怎样描述这样一幅画面:冬天的田埂已经没有多少草可啃,羊在地上饿得打转;我把书从头翻到尾,也没有发现传说中的颜如玉、黄金屋。

终于捱到冬至。前一天,我就向村里的杀猪匠借了一把尖刀,打听了一些杀羊的招数,谋划着借刀杀羊。待把羊牵到面前,却又退缩了:还真下不去手。我虽然天天与这只羊厮混,但是远远说不上建立了什么感情,甚至发展到后来竟然有一种烦它的情绪。但若真要动手杀它,我又于心不忍。要知道,长到这么大,我连一只鸡都还没有杀过。

隔壁的老李说,干脆卖给他得了。在我与老李议价的时候,羊就依偎在我脚边,将我的足背舔了又舔。老李牵走了羊,顺带借去了杀猪刀。在即将跳出门槛的刹那,羊回头看了我一眼,它奇怪我为什么没有跟去。而我在想,自己是不是有些假慈悲和虚伪。我只是小怔了一会儿:我还不至于轻易掉进为一只羊感伤的陷阱。我明白,人有人的命,羊有羊的命。

冬至随想

文/龙通泽

“老龙,前几天的约定还算数吗?”

“老龙,今天是啥节日没忘记吧?我昨天已经准备好了,就看你赏光不?”

……

一年一度的冬至,随着冬的严寒的步履匆匆又到了。

清晨的电话铃声响了一阵又一阵,让甜蜜的梦又刷了一层蜜,从耳旁甜到心窝里。

人情是任何一个正常人在生活中悄然而生的,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是拉近人与人间距离的纽带。如果没有了人情,就成为孤家寡人。

都说冬至吃狗肉是御寒的,可这几年冬至都以狗肉为主菜,到小寒大寒来临时,仍然离不开老伙伴——火炉。其实人们只是趁这个节日,好让亲朋好友们团聚一下,拉拉家常,让久违的心慢慢靠拢。

记得小时候,乡场上总有一些利用地灶煮狗肉的地方,人们送予一个美名:“狗汤锅”。蹲在地灶旁边的人们,三三两两席地围坐在泥地上、石块旁,打开自带的芭蕉叶包的饭与葫芦装的酒,开始了品尝“狗汤锅”。几碗饭过后,猜拳才是他们真正的人生。那声音此起彼伏,赢的哈哈大笑,笑声清脆,欲盖集市的讨价还价声,让做生意的人们很烦,投来不悦的目光。很快,他们便一个个走路踉跄跄,满嘴吐着酒气、说着颠三倒四的话语。在那个年代,因为人们对狗肉需求量的少,导致了狗肉的贱。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各种蔬菜、肉类的营养认识越来越深,狗肉的身价逐渐抬高,需求量越大,狗肉馆的招牌也随之遍地开花,名目繁多,花样百出。狗肉从卑微的身价摇身一变,成了餐桌上的香钵钵。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在历史长河的浪潮中,食物也会出现冷与热的对比,潮起潮落。

如今倡导的绿色食品,在我们小时是猪的主要食物。物极必返,途穷返古,是自然规律。

缤纷岁月系列之冬至

文/吕树国

冬至,顾名思义是冬天到了。但事实上这样解释等于是废话——冬天到没到谁还能不知道?我想古人设置了这么个日子,是某个时间的节点,有继往开来的意味,毕竟过日子过的是以后,而不是过去。设置某个节日是对过去的总结,为以后的日子做好准备。似乎所有的节日都有这么个意义。故而,民间把冬至也作为个节日。

中国的节日基本上都与吃有关。常听人说,这个节您咋过?人家回答:哦,买个猪头炖炖。一说到吃,必想到娘,因为只有娘做出的菜最好吃。倒不是说当娘的都是优秀厨师,而是娘烧的菜有亲人的味道。凡事一掺上感情的因素,味道就丰富啦!而且,娘烧菜吃饭的日子,都是一家人在一起的日子,一家人围坐一起吃饭的日子,热闹。

小时候喜欢过节,哪怕农历六月初六长工节(俗称大锹把节)也过的不亦乐乎,虽然大锹把节是旧社会的产物。过这个节不是缅怀过去,更不是控诉万恶的旧社会,而是这一天,餐桌上会多出一盘肉,娘的烩肉那叫一个香!肉是真肉,亮汪汪的大肥肉片子,一咬一口油,过瘾。哪像现在的肉,简直没有肉味!连这个节日都不放过,冬至节当然也跑不掉。清楚地记得,冬至那天一大早,三星偏西,娘就把我们叫起来了。我穿衣服的当儿,娘已经揉好了面,爹往锅灶里添火,火光照的他的额头亮晶晶的。娘往锅里倒进半壶油,慢慢的地油冒了泡,娘把做好的面饼、油条放进锅里,刺啦一声,这声音真美妙,更美妙的是飘来的一股股香味。娘捞起,放进竹篮里,下面还放一个瓦罐,控油,接着喊:吃啦。两个姐姐一个妹妹动作奇快,嘘溜嘘溜吃上了,大概是烫,嘴巴直歪。我慌得破棉袄的扣子都扣错了位,老棉裤的布带子也没有系,一只手提着,就那样提溜打挂地伸出一只手来抢。娘照我的手就敲了一筷子,说,去,把爪子洗洗再吃!妹妹嘻嘻地笑,那种幸灾乐祸地笑。

吃着油条的时候,爹开始卖弄他从刘兰芳《说岳全传》里听来的故事:油条又叫油炸鬼,油炸鬼指的是秦桧,秦桧是奸臣,害死了岳飞,后人为了表达对他的痛恨,就把他捏成了面人,油炸了吃。我很纳闷,就问:油条不像个人嘛!爹说,就那个意思。此时外面的风呜呜地刮着,房间里烟气和香气缭绕,暖洋洋的,我们也都晕乎乎的,似乎是吃醉了。

后来,我们纷纷有了自己的家,娘和爹住在了乡下,冬至节这样的小节也不再怎么费心巴力地过了。吃已经不是过节的向往,节不节的好像都无所谓了。如今的年轻人都喜欢上了洋节,中国年轻人很有创意,所有的洋节都被他们过成了情人节,动不动就咖啡馆西餐厅的,浪漫,也浪费。倒不是羡慕,就是有些遗憾,总觉得,我们小时候的节日才叫过节。

冬至榴莲饺

文/汪梦芬

每年我都会迫切地期待冬至的到来,因为那天同时也是我的生日。

小时候,父母为了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去了外地打工,于是,我一直在奶奶的陪伴和呵护中长大,直到初中毕业。虽然奶奶从未给自己过一个生日,但是,她却非常重视我的生日,还执意每年为我庆生。那时候,乡下还没有蛋糕店,奶奶就在冬至的前一天,为我准备好漂亮的衣服,还问我明天吃什么馅儿的饺子。由于村里离集市要步行一个多小时,奶奶总是早早地起床,去集市买我最爱吃的东西。

于是,每年的生日,奶奶总是特地为我做一顿饺子。也许是吃遍了所有口味的饺子吧,我一看到饺子就害怕起来。我对奶奶说:“奶奶,以后冬至给我买花衣服吧,我不吃饺子了……”“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不吃饺子会冻掉耳朵的!”后来,为了不让奶奶扫兴,我随口说了声:“我要吃水果味儿的饺子!”没想到那么冷的天,从未做过水果馅饺子的奶奶立马答应了我的要求。到了第二天,我竟吃上了饺子,还是我最喜爱的榴莲味儿!新口味的饺子奶奶一个都没吃,连爷爷那份儿也留给我了。我吃着香喷喷的饺子,无意中看到奶奶手上贴着创可贴,便问奶奶是怎么回事儿,她笑着对我说:“没事儿,我收衣服的时候不小心把手划了一下。”

直到有一次,听爷爷说:“你奶奶知道你喜欢吃榴莲,四处打听卖家,别人说只有城里有卖的。于是,趁你睡着的时候,她连夜去城里买来榴莲,到十一点多才回来。由于第一次剥壳没有任何经验,她费了好大的劲儿,手都……”真没想到,我的一句话,竟让奶奶费了这么大的周折。

本想找机会好好报答奶奶,跟她学做榴莲味儿的饺子,以后每年冬至亲手做给奶奶吃。没想到天有不测风云,我到城区上高中后不久,奶奶就去世了。想到再也没有机会和奶奶一起过生日,也吃不上她亲手为我包的饺子,我的心就隐隐作痛。

今年冬至前,我尝试着做了一回榴莲味的饺子。我试图将它打开,结果还没来得及取出果肉,大拇指就被刺扎到,还流了好多血……我想,奶奶剥榴莲的时候也是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吧。顿时,我的眼前又浮现出小时候奶奶为我包饺子的情景:她戴着老花镜儿,站在桌前,一点一点剥开榴莲的壳,取出果肉、去籽,再和面包出来……

这小小的饺子不仅包住了奶奶对我的疼爱,而且,还包住了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奶奶,由衷地感谢您!是您让我在这冬至的饺子里,感受到家的温暖和那永远铭记于心的浓浓亲情。

冬至漫笔

又到年末了,内心有着千丝万缕的祝福,想对你说。却,还是放于心中。

自从结婚,生女后,似乎渐渐对许多事情都多了一份理解与包容。从前不懂的,现在也开始渐渐懂了……今天上午接到xl的电话,通知下午约几个朋友吃火锅,说过两天就是冬至了,因为大家都忙,只能今天!

冬至?天啊,我这才意识到,时间过得飞快,转眼,一年也就走到尾声!生活总是在继续着,每天迎接着我们从来就不是一样的内容,每天都是那么的值得珍惜,值得回味,值得念叨。

忙碌了一年,虽然在金钱上没有很大的收获。但看着女儿已长大成人,也越来越懂事,心里也就觉得,这或许是最大的收获,没什么比这更让人觉得幸福。

女儿下午正好也有应酬,我可以轻松前往了。打开门,桌上已经摆满了各色各样的食物。锅内,汤底,也已沸腾。呵呵,还有两大盘饺子,我最爱吃的!大家围坐在一起,有欢笑,有泪水,更多的是快乐。喝着红酒,畅谈各自生活的点滴。

听着你讲述着小时候生活的点滴,谈不上特别的精彩,但与我们达成了共鸣。因为,我也想起了自己的小时候。

那时候,和弟弟妹妹在一起。我也与你相同,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照顾弟弟妹妹。由于爸爸妈妈总有干不完的工作,操不完的心。而我,在家排行老大,小小年纪就要扛起照顾弟妹的责任。下课后,要买菜,做饭。

当然还要给他们烧水,洗澡,洗衣服。夜里,他们吵着闹着还要我这个当姐姐的给他们讲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安徒生的童话,虽然也有些故事是根据自己看的书编出来的,但他们也不难哄,只要你讲,他们就听,且是很认真的听。听着,听着,也就睡着了。

那段时光,虽然辛苦,但,却很幸福。现在每每想起,都觉得格外珍贵,也极其怀念。只是,现在弟妹各自都有了自己的家,离得也远,似乎现在能相聚在一起,也都显得格外困难。干杯,干杯!一阵阵碰杯声收回了我的心猿意马。

这次本以为,这会是一个很压抑的聚会,上司与下属。但是,真正坐在一起才发现,原来很轻松。你讲时,我们听。偶尔换我们讲,你也听的有滋有味。犹如兄弟姐妹,欢聚一起,有回忆,也有期望。

你跟我碰杯,本来有着许许多多的祝福想要送出,终,还是选择了沉默。我想,认识了这么多年,你应该懂,一切尽在不言中。

你说要有点节目,比如讲个笑话,大家轮流,有红包抽取。第一个,说了个脑筋急转弯。轮到我,沉默了。平时不看笑话,即使看了也不牢记笑话的我,瞬间还真是找不到笑话可讲。你说唱歌也行,甚至宽容的让我到网上去查询。我很感激你的宽容,你的善解人意。

随着时间的推移,你越发的成熟,及稳重。因为这种种,也就更加值得我尊敬,及感激。

冬至,就在这样的欢笑声中渡过。很快乐,很温馨,也很感激。带着感恩的心在这里,我很快乐。

最后,衷心地祝福搜狐博客的博友们,冬至快乐,别忘记吃饺子哟!

冬至

文/书文

今年怕是见不到雪花了。

虽说家乡的雪也是越来越少,但一年至少还能见到一次。去年回家,还遇到很惊喜的一场雪,好像又回到小时候,夜黯下来,雪地里或明或暗,清寒宁静,开心地蹦蹦跳跳,得瑟地给告诉这个告诉那个。一岁又一岁,家乡冬夜里的满天星光还是那么清冷又温暖,只是有些人已不在,有些事情已成过往,记忆慢慢折磨吞噬还怀恋它们的人。

冬天似乎有一种奇特的力量,安宁人心的。明天是冬至了。天也要渐渐更冷了,在异乡记下前些日子写下的一篇文字吧,只当是留下些琐碎的陈迹罢。

[又下雨了,不知上次是什么时候,隔得太久,忘记它的样子了,仍旧是被四方建筑分割的天,被坚实水泥所倾覆的地。疏疏落落的小雨,偶尔檐下落下积攒已久的几滴。近处的并不分明,稍稍远望了,才见如丝的细雨在花木前无声地蒙蒙落下,像小家碧玉闺阁门前轻淡如烟的的绣帘。南方的冬天还是温和得多,这雨有些像北方的秋天,同样的肃清幽冷,却还未达到严冬那般的使人根本观摩不了的肃杀冷酷。清风朗日见的多了,偶尔来场小雨便觉得是极大的恩赐。大概是两年前或是更早时候,在武汉,夜里,也有一场很安宁的幽明夜雨,室友都睡了,躺在床上,格外的清静美好。大概是那段时间正学习古代文学史的缘故,也诌了一首并无格律的小“诗”,现在记得的是这样:

室外清雨冷,铺上轻盖寒。

心境听珠落,无念怀别牵。

徘徊夜已深,游移闻息安。

纵使觉花鸟,也须逐梦还。

题作《安宁夜雨》,惭愧的很,完全没有诗词的韵调,只是根据自己模糊的一点印象和当时自己的心情而没有去认真学习诗词的具体做法写出的这点东西。 现在看时,追逐之心也还是有的。尽管并不很明白自己要走哪一条路。

后来些日子,迷惑了,倦怠了,只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了,好友提醒道“现在还没到休息的时候,能拼的时候就拼一下”,是啊,还如此年轻,怎能轻言安于现状。尽管要拖着粗笨的身体,能飞的时候还是不要忘记飞。

万在空间上记过一句话,我记得不大清了,零乱的拼凑起来大概是“男儿不负凌云志,空负天赐七尺躯”,且不论这“凌云之志”意指何志,又怎能才称得上“凌云”,只是说他当时的志气还是很远大的。他曾经自信满满地说过“以后我当了教育局局长一定把现在的语文老师提拔去做下校长”之类的话。现在还记得历史课上讲到宋朝“靖康之耻”,老师问我们谁愿意起来背一下岳飞的满江红,他站起来,“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许是年轻人的心中太纯净,那时候激发的豪情至今难忘。如此大志之人,日后必不安于过庸庸碌碌的生活而是要按自己的想法辉煌闪耀的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选择问题罢。

就是这样的豪放之人却又含有婉约之心。他也曾记过“倚楼听风雨,淡看世间路”.年轻的人因为太多的不了解,也许多半会多感善愁,在常人面前不会那么轻易表达,但无意中却流露出来,自己或者并不知情 .还记得他所写下的《蔚蓝的天空飘着雨》、《伤心太平洋》等文,这些文字甚至只有这些标题曾多次被我们“讥笑”,连他所敬爱的语文老师阅之之后,因其中的“爱情文字”而评之为“不健康”……可是他似乎毫不为所动,依旧如故,笔耕不辍。我为当时和现在的“讥笑”向你表示深深的歉意。

檐上的雨落下来时已像透明爆竹爆破的样子了,淅淅沥沥的雨奔涌着冲向被水泥板所阻断的大地母亲。

青涩的年代,似乎矛盾似乎合理的我们莽莽撞撞,迷迷蒙蒙,谁能在我们的黑暗中点燃哪怕是半点的星火。师长们教会我们该怎样去生,却并没有教我们怎样去活。

年纪轻轻的谈什么情说什么爱。学生们似乎懂得了“男女授受不亲”,老师们也格外的敏感。有一次,晚自习下了。路上偶遇一位女同班,也就没在意的和她说了些闲话。男女宿舍是邻近的,又是晚上,快到宿舍门口了我们也没有躲躲闪闪还是直截了当地往前走。哪知刚要到宿舍了,一位老师骑着摩托车疾驰而来,大概路过看见我俩的“距离”如此之近,没有遵从“男女之大妨”的戒条,还有说有笑,大吼一声,“不要脸的男生”!乍听此话,知道说我,见他来势凶猛,又是惊又是笑的一溜烟跑开了,那瞬间我仿佛听到了鸡鸣狗跳的声音,啊呀,了不得。

如果可以快乐,何必选择伤感。迷茫的依旧迷茫,刻苦的依旧刻苦,瞌睡的依旧瞌睡,老师的厉声中,我们似乎醒了,但要不了多久又睡下了。什么时候才能成为一个个站立起来的人而不是“被毁掉的一代”,为生活所奴役四处飘荡的浮萍…

路漫漫,故乡遥,心安何处。

选择,每个人都要面对,愿“扫除腻粉呈风骨,退却红衣学淡妆”.

或是秋天。草枯黄了,叶子落了,河水冷了。万、王和我在校内的河边小土坡坐下,也不知在闲侃些什么,总之是安心惬意的异乡之中,一两位好友,虽只有些凄风凋木相陪,随便聊点什么,时间不长却也还是好的。或是夏日,太阳炙烤的地面炽烈得使人不敢逗留不久,我们在树荫下,密草中坐下,无聊赖的打打扑克,做小小的憩息。或是与久别的老友们相聚随意走走,吃吃喝喝;或是冬日去王那里自己做饭;或是去肖家喝喝他父亲酿造的老酒;或是去万那里走走峭拔的山路去一个塘心岛上看看那残存的山石,与虽不浩然却足以让人心惊的肃然寒塘……

永远记得来学校看我为我瘦弱不堪的病躯落泪的女孩;永远不会忘记万圣夜已很深了,你调皮地打通你想到的所有人的电话,道一声,“万圣快乐”,又忙着给另一位朋友打过去;永远不会我们一起有过的愿望,并携手的壮志,虽然因为我的顽劣而落空;永远不会忘记你担忧的声音与最后的话,我会好好记得;永远不会忘记虽未曾谋面却亦师亦友的你新年时候总是第一个给我空间留言问好;永远会记得你为我前程担忧所给与的殷殷教导虽我多次无理,你依然坚持,真心为我的好意……

请恕我不能一一记下。

真的好感激自己能有这样的经历,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谨以此文谢谢你们,谢谢我所有的朋友,谢谢所有走近的我生活和生命的人。]

夜深了,暂记在这里罢。

蒸冬

文/梨雪

冬至节家家户户蒸冬,是我们老家的老习惯、老传统了。

“蒸冬蒸冬,扬场有风”就是我们这里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民谣,寓意冬至蒸了冬,明年夏秋两季扬场时才会有风,让风随人愿,把辛苦劳动打来的粮食扬得干干净净,早日入仓,免得遭遇了坏天气而糟蹋了丰收的成果,含有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之意。

蒸冬就是蒸窝头。虽然吃窝头是农家的家常便饭,基本上是日日蒸、天天吃,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只是为了填饱肚子,没有别的特别的寓意。但到了冬至节这一天,就有了与平日不同的地方。

首先,用料不太一样。家庭条件好些的,蒸的窝头干脆不用玉米面和高粱面,而是换成小米面,里面掺着红枣泥。蒸出来的窝头,黄里透红,那才真叫人见人爱,不要说吃,看上一眼就让人先咽下二两口水。

条件不济的,起码也要往窝头里掺上红枣泥。再不济的,也要有些变化,或是玉米面里掺高粱面,或是高粱面里掺玉米面,不但颜色上有变化,口味上也不尽相同。

在冬至那天,当房檐上的麻雀唧叽叽喳喳吵醒了黎明,全家人忙碌的一天就开始了。

记得我小时候,在冬至节的前两天,家家户户就开始在石碾石磨上碾高粱米和磨玉米面了。因为是为过冬至节准备的,因此都要碾烂一点,磨细一些,特别要花功夫。

头一天晚上,我母亲就从瓦罐里把红枣倒出一些来煮熟,去核儿后揉成枣泥备用。冬至节早晨,母亲洗净手脸,在头上包一方蓝印花粗布巾,就开始和面了。和到软硬合适后饧一会儿,揪成馒头般大小的剂子,然后就像变戏法一样,十根手指快速在面剂子上捻动着,一眨眼,便捏成一个黄金塔一样的窝头。窝头的底部用大拇指旋出一个窝儿,整个窝头的周边薄厚均匀,很精致。这样捏的窝窝头受热均匀,熟得快。

在母亲捏窝头的同时,我遵照母亲的嘱咐,在灶房烧锅。待把窝头蒸熟后,母亲并不急着揭锅,而是让我上到房顶上,看日出。

太阳刚冒头,我便喊话给母亲,母亲便令我赶紧下房,然后让一家人围在锅台旁,父亲一声“揭锅”的令下,母亲便急忙把锅盖揭开,整个灶房立即被热浪般的蒸气充满了,一股香气扑得满头满脸都是。

原来,父亲和母亲念着这么一个老理儿:太阳刚出来时揭锅,象征家里的日子蒸蒸日上呢!

冬至大如年 人间小团圆

文/王晔

初冬已暮,仲冬正当时,冬至——这个中国人心中不亚于新年的日子,如约而至。

“十一月中。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这一天,在地理上,太阳的位置最靠南边,白昼最短,黑夜最长。

在讲究阴阳调和的古代中国,冬至的至阴,意味着阳气始生,正所谓“冬至一阳生,天时转日长”。因而冬至又名“一阳生”,代表着天地阳气日渐兴盛,意味着下一个时间循环的开始,是大吉之日。所以冬至时的一句吉祥话,便是“迎福践长”。在漫漫冬日里,因阴阳流转,滋生出对春天的念想,便有了更多的慰藉和期许。

自古以来,冬至就有很多仪式:祭天祭祖、“数九”、吃饺子汤圆等等。这些仪式隆重而热烈,让漫长的岁月有了分界线,仿佛连冬日的寒冷也变得容易抵挡了一些。

杜甫《小至》中写道:“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思乡之情,在冬至这一天愈加泛滥。

冬至,是中国人思念最长的一个节日;团圆,则是一年中最温暖的仪式。

冬至一到,意味着新年就在眼前。在古代,漂泊在外的游子都跋山涉水奔向家的方向,和家人围坐在炉边热热闹闹吃顿团圆饭,欢喜热烈的气氛驱散整个冬天的寒气,也将这一年的心酸漂泊抛之脑后。

北方人冬至吃饺子,夹起热腾腾的饺子,蘸上红油香醋蒜泥,一口咬下去,暖意从舌尖沁入到心底;南方人冬至吃汤圆,一个个白胖子在沸水中翻滚着身躯,趁着妈妈不注意,捞一颗塞进嘴里,顿时满口猪油和芝麻的香甜,连烫了舌头都不自知。

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

小小的一碗饺子,一份汤圆,代表的是家的味道,承载的是团圆的仪式感,也是中国人一辈子最大的期盼。那是因为,无论多大的风雪,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内心就是温暖的;无论多深的夜,只要有着亲人的陪伴,前方的路都是光明的。

这个冬至,带上些许行李回家吧!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围在一起,吃着饺子,闲话家常,把生活中的种种烦闷都扔在一边,尽情享受与家人的团圆,也享受这一刻的幸福与满足。

有家回,有人念,才是一辈子最幸福的事。

冬至,你吃饺子了吗

文/夏曲信

今天朋友圈里都在刷一件事情,冬至了,吃饺子了。作为南方人,我第一次吃北方的大水饺,皮厚馅多,一个抵俩。在食堂里,到处是吃饺子的人,我顺手发了一个朋友圈,连男神都点赞了。

我想起那年看的小四的夏至未至,现在看来实在是略显矫情,但是我记住了那个夏至。我是冬天出生的,那天大雪纷纷,我在想,我睁开眼的第一下看这个世界是不是白色的呢。好冷的冬天,好好吃的饺子,那是家的味道。

现在的我正和妈妈聊微信,她问我学校的饺子好不好吃,我说,还是想吃你做的。是的,来到这个完全陌生的城市,我吃不惯这里的面条,不能理解为什么豆腐脑是咸的,好想吃家乡的热干面,好像在家里的沙发上躺着不起来。现在想想,我一直表现的不恋家只是因为在内心深处,我一直觉得我还在家里。我高中就在住校,好像很少有想家的时候,我一直表现的极其独立,不想家,不说想家,不会再回家后哭着说我不要走,但是每一次返校,我都是那么的伤感,但是我表现的动作缓慢,常常被骂,那是因为我不想离开啊。

但是我还是很幸运,妈妈会想着我 ,爸爸也一定在想着我,还有我爱的爱我的朋友,至少点了个赞,连好久不见得小男神都点赞了,世界好美好啊,是的,犯花痴了。

冬至已至,我们拥有别人羡慕的年纪,我们拥有别人羡慕的校园,在最美的年华里,我们互相祝福,在最美好的岁月里,我们互相鼓励,在最美好的时光里,我们互相爱慕。这是青春呼吸的声音,尽管天不蓝水不见,但是,我在寒风中送给你最好的愿景,希望你在这个美好的世界里,找到你的那个最美好。

冬至来了,你吃饺子了吗?

冬至的饺子

文/刘磊

我是冬至那天降生的,父母干脆给我取了乳名叫“冬至”。生在贫困的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农村孩子,大都营养不良,面黄肌瘦的。我也不例外,对吃饱,吃到好吃的,充满了渴望。

八岁那年,一进冬天,我就开始掰着手指头算离生日还有多少天,其实也不用特别地记,因为冬至是个节气,到那一天人们一念叨冬至了,就记起是我的生日了。终于,我生日那一天到了,一睁开眼,我就问给我做什么好吃的。母亲说包饺子。我高兴坏了,好吃不过饺子嘛。

母亲在家里忙着做饭的时候,我就跑出去跟小伙伴们玩,并且得意洋洋地跟他们说,我家包饺子。这时候一个小伙伴说,他家也包饺子,是白面的,肉馅,一咬一口油,别提多香了。我一听,馋得口水都流了出来。急忙跑回家,去看我家包的饺子。

进门一看,母亲和的面是棒子面跟白面掺在一起的。饺子馅则是白菜里面拌了一把碾碎了的炒花生。我看清楚了,就开始磨磨唧唧跟母亲说,我要吃白面的,要吃肉丸馅的饺子。母亲先是找各种理由搪塞我,面对我的难缠还是无可奈何地对父亲说,借钱买点肉吧,孩子过生日呢。

父亲出去了好久,垂头丧气空着手回来了。父亲沮丧地对母亲说,没借到。我一听就急哭了,继续大闹不已。父亲正在气头上,过来抓起我就是几巴掌,指着杂面饺子大吼道:“就这个,不吃拉倒。”

连痛带吓,我赶紧跑进里屋躲着哭去了,身后是母亲深深的叹息声,和父亲猛抽旱烟的咳嗽声。

饺子煮熟了,母亲好说歹说地把我拉到饭桌前,安慰我:“你吃一个,可好吃了。”抽抽噎噎的我哪里吃得下。由于年少的我不懂事,情绪受到影响的父母也没吃饭,包的饺子都剩下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对于这件小事我一直念念不忘,它已经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里了。每年到了冬至我过生日的时候,或者平日吃饺子的时候,都会想起那个年代的贫寒,以及父母生活的艰辛。

冬至吃饺子

文/何红雨

今天冬至,心里却有些许淡淡的忧伤。

也许,是想念母亲了。

又或者,是因了其它的事情。

总之,心绪是感伤的。

朋友圈中大家都在晒饺子的图片。看到的时候,更会勾起我内心里浅浅的忧伤。

午间时分,听《卡农的幻想》,钢琴的美妙旋律很是享受。但是仍会感觉,这样流动轻淌的旋律中依然有着些许感伤。

摊开一页白纸,想画点什么。

但是却似乎仍旧会有浅淡的忧伤氤氲袭击而来。

随意画下的是一个女子,长发披肩的一个女子。大大且深邃的眼中藏有些许淡然的忧伤,彷如此刻的我。她的手里拿着一朵红色的花朵。而花朵之上,是只轻舞的红色蝴蝶。翩跹轻舞的蝴蝶旁边有点点的红色。我想,那该是蝴蝶的鲜血吧?它受伤了,殷红的鲜血正从它的身体上滴落……

不晓得为何会画这幅画,也不晓得为何会令这幅画也氤氲起些许忧伤。

反正,只是感觉画完之后的自己,仿佛轻松了许多。

冬至吃饺子,会令人不自觉地想念母亲,更追忆那些逝去了的幸福时光。

多年前吃饺子,冬至或者并不是冬至。那时候,父亲最喜欢吃饺子,而母亲,则每周都会用不同的内馅为我们包饺子。

彼时,我正读中学,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放学回家后站在厨房大大的案板前帮母亲擀饺子皮。也是那些时候,我练就了一手擀饺子皮的本领,擀起来的时候,足够供8个人一起包饺子呢。

而今,父母已然分开,更可怕的是,他们都已经年迈,再也不可能会吃上一顿他们包的饺子了。

每每有时间,则会为母亲包饺子吃。

而其时,母亲总是一脸幸福的微笑。

在我看着她吃饺子的时候,仍旧会想起从前的许多。

或许,那刻,母亲也会想起那些旧时的光阴吧?

而那时,我的亲爱的母亲呀,又是多么年轻,多么漂亮啊!

流光飞逝中,饺子成了我记忆中的一段美好幸福也略带辛酸思念的食物。

冬至吃饺子。

一口口、一个个慢慢吃着的时候,我发觉,有眼泪,突然滴落……

冬至心情

冬日黄昏的街头格外拥挤,长长的车流在街道上缓缓移动,车灯闪烁,汇成了一条光的河流,不知疲惫,川流不息。朔风呼呼,扬起细小的沙尘,路灯裹着一层模糊的桔色的光晕,有气无力地把光投射到大地上。

我伫立在街头等待着车流能有个间歇的时候过马路,思绪却不知飘向了何处,似乎只剩一具空空的躯壳。大街上一片嘈杂,汽车喇叭声,交警的哨声,电动车尖利的刹车声,街边店铺里激昂的音乐声夹杂在一起,可这一切的匆忙,拥挤,嘈杂都与我毫不相关,我只是一个等待绿灯的过客而已。

这个冬天格外地忙,也非常之疲惫。每天顶着星星出门,早点也顾不上吃一口,便是不断地上课,直到口干舌燥,饿得前心贴了后心,才能有功夫歇息一下,吃上一口。之后便一头扎进作业堆里,全然忘了室外有灿烂的阳光,更忘了自己还是一个人。回家的时候便是黄昏了,两头不见太阳,似乎就是一架机器而已。

不管心情如何,也不论多么忙碌,家总是要回的,饭也是非吃不可的。

明天冬至节,我们有吃饺子的习俗。借着节日之际,包饺子调节一下阴郁的心情。我买好了菜,晚上可以先准备好饺馅,明天中午下班就可以方便的包饺子了。

不知不觉到了楼下。习惯性地抬头望向四楼,我家厨房的灯亮着,一股温暖倏忽便荡漾开来。已经习惯了下班自己打开家门,自己开灯,一个人进厨房忙碌,一个人等待老公回家吃饭。今天他比我先回来还真稀罕。

快步上楼,敲门,没应答,再敲,依然无回应。无奈,自己掏钥匙开门,屋里空荡荡的,只有厨房孤零零亮着一盏灯。我冲到窗前看,他的车也不在。原来这个老东西压根就没回来呢。灯一定是他上午出门的时候忘了关,而中午我忙着做饭吃饭,竟然也没有发现厨房灯开着。一股怨气腾地升了起来,眼泪也不争气地涌了出来。

什么时候我能进家门就吃上热饭,哪怕是闻到饭菜的香味儿就好了。唉,纯属奢望。

冬至

文/一针

冬至,传统而言北方饺子,南方汤圆。然而,我家好像并无此习惯,仅仅停留在这是一个节日,但却不会看得太隆重。我也是到了大学之后才开始过冬至这样一个特殊的节日的,虽然我并不知道这个节日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却发现周围的人都在热闹着,便跟着热闹,这就是所谓的从众吧,其实有时只是为了不显得太另类。

今年的冬至原本的节奏应该是:下午上完课,回宿舍叫个外卖,看电影,晚点出去买份汤圆应下景,便如此结束,平平淡淡,如平常一般。但是,这一切被闺蜜的信息甜蜜打乱,闺蜜约我晚上一起吃饭,在她看来,所谓过节就是和好朋友一起吃吃喝喝,聚一聚。想到我本身也没有什么事情,便答应了下来。

我总觉得今天的天气很美,尽管在很多人看来不过是空气中的灰尘太多。灰尘凝聚空中,飘而不散,形成了一种朦胧的状态。这种状态偶尔出现一次仍有其独特之处,若常年如此,成就灰霾,便再无此心情去欣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即使再美的风景也无人会去欣赏。

前几日,自己给自己买了一件毛衣,时机恰好,快递于冬至到达,一份礼物的惊喜由心底而发。这几天忙碌着,幸运的是老天待我不薄,把所有的事情都自然而然的帮我错开。本已忘记今天有课,想着下午应该要练车,却收到教练的通知,冬至放假半天,无法练车,接着下午上课的信息传来,命运总是喜欢开玩笑的。

晚上,应好友之约去吃饭,本想吃饺子,却无奈地发现因为是冬至,吃饺子的人很多,店里早已坐不下。又因受不了店内的拥挤,就只好另找地方吃饭。饭后,闺蜜宿舍中准备自己煮椰汁汤圆,当然,椰汁与汤圆都是买的现成的。在等她煮的时间中,我去另一个地方吃汤圆。因为挚友在那里卖汤圆,那家店是挚友老乡的阿姨开的凉茶店,而去年我同样在此吃汤圆。这家店就在学校门口,所以经常会喊挚友过去坐着聊聊天,当然,冬至也不例外。

平日里我也经常前来光顾,因此也不客气,直接叫了份汤圆。接着便假装不认识挚友,一个人坐在店里面默默地吃着汤圆,听着他们说着我听不懂的家乡话。他们聊天的过程中,偶尔有人进来买凉茶、汤圆、双皮奶等,阿姨离开时,就是挚友在帮忙卖,偶尔尝试一下,体验一番,同样也是一件趣事。

吃完汤圆休息一会,便收到好友的信息,喊我上去吃她亲手煮的汤圆,我便起身告辞,奔赴另一场约会。吃完美味的汤圆便与好友聊了起来,说起我们的共同好友,同样是我们的闺蜜,说着让人心寒的事情,我只能默默地听着,却不知道该发表怎样的言论方为适合。人际关系总是十分之微妙,有时会突然间亲密,有时会突然间疏远。好友与我讲了很多,都是小小的细节,最后却造就了压垮朋友亲密关系的巨大稻草。或许说的很多话我都会忘记,但却记住了一句话: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没有谁是离不开谁的,我当你是朋友才一再隐忍,但是我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容忍,你需要改,若你不改,我便离开。好友在最后送了我一份圣诞礼物,一个暖手的物品,可以把两只手伸进去那种。始终感谢着一直惦记着我的朋友们,当世界崩溃之时,还有他们的支撑。

挚友忙碌了一个晚上,我已记不清多久没有与挚友聊过天了,或许已经忘记了如何开始聊天。总是归于有事说事的状态,但是明明有很多的话想要说,却无法说出口。就如同今晚,我本有许多许多的话想说,奈何挚友累了,要睡觉了。因此,即使再强烈的意愿也只能作罢,而想要说的话,到了明天已不想再说,或者失去了提及的意义,不说也罢。原来,聊天也是需要及时,很多话,无法马上说出口,很多心情,难以立刻表达,过后,已无所谓。

冬至,两份汤圆,一份情感,好似找到了安放之地,或许,是尘封之地。

冬至团圆

文/李汝骠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我国北方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

记得有一年过冬至,我和老伴提前就准备开了,冬至的饺子可马虎不得。我提前买回鲜猪肉馅,用酱油、盐、姜末、味精拌好。老伴用包心白菜剁好菜馅,挤干水分,切好葱末,然后调好馅,炝上花椒油,加上香油。我和完面饧好后,掐剂擀饺子皮,老伴包好猪肉白菜大葱饺子,等待在太原的儿子、儿媳们回家过冬至。他们大包小包带了不少,两个儿媳下厨,用胡萝卜和韭菜做了素炒野鸡红,用羊肉和大葱做了葱爆羊肉。老伴端上了热气腾腾的冬至主打食品——好吃不过的饺子,还打趣说:“不吃冬至饺子,就要冻掉耳边边。”大家一边品尝饺子,一边啧啧称赞:“味道好极啦!”

饭后全家人围坐在一起,畅谈起来。老伴提问谁能背诵“二十四节气歌”,小儿子有“童子功”,流利地背出:“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我说:“节气歌里最后一句有两个‘冬’字,第二个‘冬’字就是指的‘冬至’吧!”老伴又问起小时让孩子们记的座右铭,大儿子忙回答:“我记得:一条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一条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条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些古训对我们的成长帮助极大。”大儿子40岁在中国人民大学读完博士后,如今已成为研究王阳明心学的著名学者了。前不久,我们老两口还冒雪去太原博物馆听了他的《让王阳明心学走进我们的生活》的讲座,全场座无虚席,掌声不断。这时远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工作的女儿开通了视频谈话,她祝贺全家冬至好,说她的团队做的课件已被教育部推荐为全国示范课。她已被提拔为学校中层领导,今后教学、行政双肩挑了。小儿子这一年也被公司评为“优秀员工”,颁发了奖杯。我们也谈了我们文化养老取得的成绩和收获。

冬至,太阳就从南回归线往北返了,是真正意义上的一年伊始。从这一年冬至开始,全家人除了聚会吃饺子外,总结回顾一年来的成绩与进步就逐渐成了我家过冬至的新习俗,真是很有意义啊!

闲话冬至

文/张小丽

前段时间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世界教科文组织认可,可喜可贺。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定的一个,时间在每年阳历12月21日至23日间。

冬至更是自古以来最为重要的节气之一,皇家有“祭天大典”,民间也有各种“消寒”活动。

俗语说,冬至到,吃水饺。冬至是数九寒天的开始,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据说张仲景曾在长沙做官,告老还乡时正赶上隆冬季节,他在白河边看到很多流浪者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由于天寒,耳朵都被冻烂了。医圣心里很难过,回家潜心研制出一个食疗方子,叫“祛寒娇耳汤”——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药物放在一起煮熟,剁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形状,再用原汤煮熟。张仲景让徒弟们在南阳东关搭棚舍药,治病救人,开张那天正是冬至日,因而形成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南方冬至日盛行吃汤圆,取团圆之意。山东滕州等地则流行冬至当天喝羊肉汤驱寒。这里也有一个传说:汉高祖刘邦冬至这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异常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其实无论是水饺还是汤,都有用羊肉祛寒养生的功效。

记得上大学时,冬至当天校园里会贴出“冬至一定要吃水饺,不然会冻耳朵”的温馨标语,颇有趣味。各系自行发起包饺子活动,师生齐参与,买面粉、肉、大葱,剁馅、擀皮,人人有份,热闹非凡,仿佛有了家的温暖。由于各地风俗不同,包出的饺子形色各异,吃到嘴里自然别有一番风味。至今想起,那样的冬至节真是令人回味无穷,成为记忆长河里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

现今冬至吃饺子已成寻常,在严寒的冬日,这一习俗给人们带来丝丝缕缕温暖的记忆。又是一年冬至到,让我们来一碗热腾腾的水饺驱驱寒气吧!

有家人相陪的冬至

有家人相陪的冬至,留在记忆中的全是美丽的色彩。

在冬至这天的清晨,我通常是被妈妈剁饺子馅的声响唤醒的,等妈妈把案板上的肉馅、菜丝、葱花放入瓷盆,拌上盐、酱油、香油之后,饺子馅的香味儿就开始在空气中弥漫,而冬至也就有了个快乐的开始。

从小我就喜欢包饺子,擀出圆圆的饺子皮,幸福就开始在手边如花绽放。一家人围坐在桌子旁,一边说说笑笑,一边包着饺子,暖暖的感觉就在记忆里刻下最美丽的痕迹。这样的场景,很容易让我相信,尘世间最美的幸福,不过是一家人平平安安地相守在一起,把一顿饺子吃出醇香绵长的滋味。

有家人相陪的冬至,在我心里酝酿着一种美好的感觉。

只有在家,我才可以兴高采烈、神采飞扬地把饺子包得不伦不类却充满馨香; 只有在家,我才可以轻轻松松、不管不顾地把饺子吃得满嘴流油、唇齿留香。因为我知道,爸爸妈妈温润绵长的爱就藏在那一个个饺子里,饺子里包着的不仅仅是馅儿,更多的是殷殷的亲情和贴心的温暖,那层层的温暖足够让我整个冬天不会冻耳朵,那幸福的氛围足以让我此生都会珍惜。

父亲的冬至鱼生

文/甘婷

冬至到了,我又想起了父亲的冬至节鱼生!

在我的家乡,冬至被看成是仅次于年的一个隆重节日,所以我们村都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因而,在这一天,村里人都会用包粽子、蒸饺子、吃汤圆、做冬至饭等来庆祝冬至节,以寓意团团圆圆、平平安安。

可是,我的父亲却不一样,他既不包粽子,也不蒸饺子,更不吃汤圆,而是让母亲做上一盘鱼生,并且在上桌时要让我多吃点。这让我很不解。

对于鱼生,我一向都比较厌恶。因为,鱼生做法特别简陋,只是把一条鱼去骨切成薄片,晾干,之后倒入米醋浸泡数分钟,再捞出来,最后放入香油、香菜、洋葱、酸姜、炒花生芝麻和葱花等配料拌匀即可入口。这样没有经过任何烹调煮熟,我实在有些难以接受。

记得第一次吃鱼生时是在六岁那年的冬至,那时父亲把一块被米醋浸泡洁白的鱼生夹到我碗里让我吃,刚放入口中就吐了出来,那种酸软、冰冷、腥的味道至今我仍记忆犹新。可那时父亲见我吐了把脸一拉:“不许吐,再吐的话今晚你就甭吃饭了!”说着又夹了一块到我的碗里。我怯怯地看着父亲,他那双逼视的眼神让我又惊又怕。

一旁的母亲看了我一眼,说:“妞,吃吧,已经被醋腌熟了,可以吃的。”说着她夹了一块放进自己的嘴里大嚼起来,父亲也夹了一块放进自己的嘴里嚼得津津有味。我看着碗里那块惨白的鱼生,良久,我闭上眼睛把它放进嘴里,屏住呼吸轻轻嚼了起来。嚼着嚼着,我竟然嚼出了一股香味来。

从那以后,对于鱼生,虽说不爱,却也不拒绝。就这样,每年的冬至,父亲都要做一盘鱼生给我吃。渐渐地我长大了,去了远方求学,每年的冬至我很少有时间回家。然而,在远方求学的那些日子里,每逢冬至,我竟然会想念父亲做的鱼生,想着想着,思乡的情就深了,巴不得能马上奔回家去大快朵颐一番。

直到有一年冬至,我因事回到家里,父亲喜出望外地到街上买鱼去了,我知道他又要让母亲为我做鱼生了。我于是说:“爸,我去吧,今年我做给你们吃。”父亲笑了,笑得很欢。然而,猛然间,我的心被父亲的笑像针一样扎了一下,阵阵生疼,因为从他咧开的嘴里发现,不知何时他的几颗门牙不见了,剩下一排光秃秃的牙床。啊!原来,父亲老了!“我去就好了!”父亲说着就推门而去了。

“唉!真不明白父亲为什么老爱让您做鱼生给我吃!”我不解地摇摇头。母亲笑了笑说:“他呀,还不是为了你,自你读书那年起,你爸就开始每年冬至让我做鱼生给你吃,鱼生就是‘余升’既是希望咱家能年年有余,又是希望你读书能步步高升啊!”听母亲这么一说,我心头顿时间涌起了一股热泪,濡湿了我的眼睛。尽管我并不迷信,但我绝对相信,这是父亲给予我最深沉的爱呀!

风雅御严寒

文/娄丽萍

冬至是古时一个很重要的节日,除了吃饺子的传统,在岁月的变迁中,古人也有数九、画九、写九的习俗。

早在公元550年南北朝宗懔所著的《荆楚岁时记》中,就有数九的记载,“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跟外婆学会了数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农耕时代,人们的生活与天气息息相关,有了这数九歌,即使不识字的农妇,也能依据数九歌,及早为家人做好棉服,抵御寒冷。而农夫们也依据时节修整好农具,为开春后的农事做好准备。这朗朗上口的数九歌,有着实用的生活美学。

相传“画九”的习俗缘起南宋爱国志士文天祥。文天祥被元军押赴京城时,适逢冬至,面对死亡的威胁,他临危不惧,在狱中的墙壁上画了一株红梅,九枝,每枝九蕾,每度一日,便将一蕾改缀成花,九九八十一朵梅花画满,寒消春来,他却慷慨就义。为纪念这位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后人逐渐演变出了画九的习俗。

明朝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有这样的描述:“日冬至,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明朝杨允孚有诗:“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遍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其自注云:“冬至后,贴梅花一枝于窗间,佳人晓妆,日以胭脂日图一圈,八十一圈既足,变作杏花,即暖回矣。”九九消寒图的形式多样,对于不擅画者,也可以画铜钱,在八十一个方格中各画一圆即铜钱,每天涂一钱,涂法是“上阴下晴、左风右雨雪当中”。这不只为消遣,农人据此可预卜来年收成的丰歉。

清人入关后,画九的习俗也传入了清廷,并逐渐演变出“写九”的习俗,清道光年间尤为盛行。清朝吴振棫《养吉斋丛录》记载:“道光初年,御制‘九九消寒图’,用‘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九字,字皆九笔也。懋勤殿双钩成幅,题曰‘管城春满’。”管城春满,即笔成春满庭之意。写九也有写九体对联的,如上联为:柔柳轻盈香茗贺春临,下联是:幽柏玲珑浓荫送秋残。还有做消寒诗图的,全图每九诗四句,共三十六句。

数九、画九、写九,前人以风雅御严寒,让漫漫冬日不再难耐,颇富生活情趣。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冬日的娱乐丰富多彩,但借此古人意趣,颐养心神,静气遣兴,也是诗意的栖居。今年冬至,我在写九的同时,自创了“读九”的计划——每日读九页书,待九九八十一天后,待庭前垂柳,绿绦满枝,我便文思飞扬……

万物从不等人——冬至

文/无名氏0717

今天晚上和很多老乡一起吃了饺子。看到了好多好久没聚的好朋友,文菊,春玉,春玉男朋友老高,刘剑,李维标。刘剑还是一如既往的阳光开朗,时时被他逗笑,他身边还多了一个漂亮气质的研究生女朋友,走的时候他对我文菊春玉说以后要勤联系和聚啊,春玉说快别聚了你赶紧追吧,一转头原来他女朋友生气的走出好远去了,刘剑赶紧跑了,大家哄堂大笑。春玉和高寿伟在一起以后整个人状态都变了,那是一个爱她的男人,她变得温暖,春玉今天晚上对我说“汝婕,你知道吗,吸引,是一种爱情,但是安心,也是一种爱情,他是一个能给我安全感的男人。爱情必须带着责任。“

我是一个没有自我的人,没有自己的世界。春玉说,束方明说,琬之也说过。而文菊呢,她和我是一类人。而人,必须对人性有一个了解,你可以不自私,但必须要有自我,以自我为中心,不要后悔,不要过毁了自己的一生。琬之教会了我遵循自己的心。

因为没有自我,以别人为中心,忽略自己的感受,一次次把自己弄得伤痕累累,而我又很粗心,会无意中伤害别人,也让爱我的人很累。我考研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文菊一路陪我走来,可是她自己的问题却默默的承受不告诉我怕打扰我考研。这个周末我就要考试了,突然感觉脑子满了,什么都记不进去,政治背不进去,特别焦虑,文菊说”你不要焦虑,要放松,要相信自己。你放心,这个周六或周天我会去一趟灵岩山,去拜佛,替你祈祷“。我听了特别感动,文菊拉起了我的手,想看一看我手上的泡好了没有,我又挣脱了,我说”你别看了,我都嫌弃自己……我是完美主义者,等我好了你再看再拉着我的手一起走吧“,可是文菊还是很固执的拉着我的手像对我说”我不嫌弃你,无论你什么样以后我都会牢牢牵着你的手一起走的“,她这句话说得有点像男朋友该说的,所以我们俩都不约而同的开心的笑了,可是我的心里却流了一滴眼泪。我明白了我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人,善良孝顺,负责上进,乐观顾家。因为我真的是很没有安全感的女孩。

现在的这段感情,在今天晚上,我终于犹豫想放弃了,在春玉等等很多人的苦口婆心之下。春玉很严肃的说,你就听我一次劝。我想我必须把握一个度。4年的朋友他不想伤害我。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姑娘=.=,伤害我他也于心不忍吧。我从来没有说过什么但束方明看透了我和我的过去,童年以及上段感情留下的阴影,这让我很惊讶,他触动了我的内心,我承认有一刻是很震撼有一种击中心脏的感觉,爱情来了的时候你是没有办法拒绝的,这是一个有才华有魅力也很聪明的人,我一次次想要放弃可在他的勾引下又回来了,没有办法,心跳不会说谎,整个人都有一种很眩晕的感觉。我也差点被他变成一个不真诚的使用爱情技巧的坏女孩,还好及时醒悟,那种爱情,不长久的,只是欲望。他两次维系了我差点垮掉的脆弱人生,让我重拾对爱情的信仰,也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我最大的问题,是个很好的朋友和很坏的情人,是一个自尊心无比高独立又很任性看心情做事反复无常的花心男人,可是他有资本任性。他心情不好便和胡月分手,虽然后来还是有些喜欢着胡月,他却并不打算回头,而是打算再找新的。对某一个人的喜欢,可能是一时的情绪,可是真的决定在一起,却是要综合很多因素的。在他眼里,爱情是你情我愿,互相吸引,不带责任,就是这样一个无比独立理性又无情的人。可是小明,这样的人,也许会孤独终老,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如果你就是没法放下他,想要他,那就狠下心改变自己,把自己变成他迷恋的那类女人,吸引他,勾引他,得到他。

小明让我看了这样一段文字。”人与人相处,也就八个字,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不平等的关系,都难以维持。站得卑微,无论心甘情愿,或者无可奈何,都难以维持。你可以被逼低头,但委屈的下一步,要么绝望,要么恨。你把自己丢掉了,是用什么去爱别人的?变成一位服务员,变成一个取暖器,变成一架电视机。服务员会辞退,取暖器会断电,电视机会换液晶3D,过两年还有全息的。只有你自己无可取代。先做回自己,再看对方爱不爱你。不爱就滚球。去他娘。玩儿蛋。各自回家,哎唷天气棒棒。万物从不等人,云落地,水归海,风吹过所有的季节。当它们经过你时,你要跟着奔跑,才得以同行。但失去这些并没有关系。因为万物从不等人,爱是跟你并肩那一个。“

忍不住趴在桌子上哭了。我想,我之所以会一直纠结于自己是不是包袱,就是因为自己不能独立,没有自我,脆弱,你的世界围着一个人转,那个人如果爱你那么会把你照顾的很好,可是也会很累。对奶奶也是。为她付出所有又有什么用呢,不是最爱你还是不是最爱你,可是你高考成功之后她却对你态度有所转变。我理解了小明对我的良苦用心,他想要我变得更好,也希望我不要被别人伤害到,我彻底被感动到了。

束方明这个坏情人,身上却有我最最缺失的东西。在这段感情中我意外的改变了人生的轨迹,这就是爱情的奇妙之处吧。

万物从不等人。白痴明,祝福你。

冬之夜梦雪飞

文/赵凤宝

天上飘着白云,地上北风凄厉,北风吹乱了我的头发,我向远方眺望,能否听到她的歌唱。

瑞雪飘摇落下,染白了我的双肩与乱发,思念随着雪花飞舞,叫我怎能不想她。

如银的月光恋着海洋,深蓝的海洋环抱着月光,这般蜜意柔情之夜,叫我如何不想她。

密集的雪花,义无反顾地扑向大海,水中的鱼儿张嘴亲吻雪花,风中的海鸥,你说些什么话,叫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曳,野火在暮色中燃烧,西边的晚霞,听我诉说,瑞雪纷飞在何地,叫我如何不想她……

在这冬至前凄凉的寒冬,我梦中的雪花,你却翩跹唯舞。款款而落。阴霾已竭,而那惨淡的星辰,却也茫然而逝。

在这冬至前凛冽的寒夜,我梦中的雪花,你却翩跹唯舞。于是,大地一片苍茫,那阴冷的夜空却不再灰蒙。

而你那洁白晶莹的花朵,闪烁着耀眼的光环,而这个光环却照亮整个世界,也照亮了我的心田。

一片片雪花,如同是洁白的玉蝶,在炫彩的光环下,闪烁着最神圣的光斑。

你来自九天广寒,在寒夜冷风中,在烟波浩渺中飞翔,结晶出最贞洁的灵魂。

经过千锤百炼,你那六棱花瓣,雕塑成晶莹剔透清澈的圣灵,你那玉树琼花,绽放了最美的芳华。

啊,圣洁的雪花。你质朴无华,你傲骨圣洁,正气凛然。

冬至,是一个伤感的季节,你把你的情愫洒落在圣洁的大地,装点着这个苍茫的冬季。也许你是在告诉我,那是你袒露的襟怀。

在这寒冷萧瑟的拂晓,天空悬挂着皎洁的残月,一场可怕的北风,把你的光环吹的细碎。

圣洁的雪花,你絮絮绵绵,纷纷飏飏,你把满腹的思念,满腔的爱恋,无私地洒向人间。

在这百花殆尽的冬至之晨,你酣畅淋漓地为人类折射出曜眼的光彩。

纷飞飏飏的雪花,如叙如诉,而我怅然若渴的思绪,恰似这漫天纷飞的飘雪,在那银白皎洁的天地间,尽情舒袖,欣然挥笔,写下最美的思绪……

如织情怀

文/绿草青青

(一)

走近梅林,幸福,就近了

十二月十三日。风,在切割暖意

清幽庭院处,梅朵羞涩,古音绕梁。

赞梅的人,围坐红炉,温酒,斟杯

有人浅饮,有人微醺,我将唤我妹妹的声音,收录,珍藏

再也不,伤感梅叶的锈蚀,不去拾缀旧址的足迹

更不再,握着孤单的白玫瑰,想着,被一群乌鸦掠走的人

(二)

十二月二十日。雾霾,在旷野中逃离。

暖阳,在捂热冻伤的泥土

折腰的小草,在轻轻抖落尘埃

浣花潆洄,孤单的白鹭,在溪边觅倒影

那些廊桥旁的青琅玕,在迎风抒情

我挨着一抹蓝的清澈,握紧一滴雨的心跳

将这个日子,定格成转山转水转佛塔的理由

(三)

十二月二十二日。冬至。

风的孩子,在搬运极地的冰

光影的手,在拉长黑夜

在这华夏初始的节气里,内心,应该生长火苗

笔尖,应该点醒高洁,而我,在继续宽恕

在斜依梅枝,掌灯,疏影,听雪花飘落

(四)

迈过冬至,就迈进了深寒

十二月二十三日。在我的视野

随着绿意的流失,美的颓败,已不再苛求恒古

遭遇了冬至极致的冷与黑,我还怕什么

都走开吧,把白皑皑的雪留下,把一颗草的尊严留下

也把寒冷留下。再拿走所有的词性,将碑文留下

(五)

云朵压低或高远,天空,依旧覆盖着大地

太阳升起的时候,深入土地的光芒

也会深入内心。那些缠颈的蔓藤,将日渐风干

甚至折断。安宁,会如期而至

那么,苹果香甜之夜,让花雨入梦

(六)

十二月二十五日。聆听天父的恩典

尘封苍凉,错开人潮,遣散拥挤的欲望

另绕僻静,睱整而行。当圣诞的钟声敲响

我将遇见蓝——这万年的冰融

也会,遇见赤身裸脚降世的自己

冬至的“雪花饺”

文/寒星

少不谙事,贪玩、馋嘴,关于冬至的记忆,除了白茫茫的雪花,就是白花花的饺子。

雪花可供玩耍,装饰萧瑟的快乐;饺子可供饕餮,慰藉寡淡的胃肠。在那清贫的时光,冬至和雪一样,都来自天堂。不过,由于家贫,我更多的是吸溜鼻子的份儿。我站在屋檐下,就着邻家的饺子香,吧嗒吧嗒地吃雪花。我意醉神迷地想,能蘸点醋就好了。

母亲做饭,我形影相随:“包饺子喽!”母亲撵我:“想吃问你爸要去。”我跑到父亲跟前:“我要吃饺子。”父亲拿烟袋敲我:“吃吃吃!向***要去。”那时太小,贪嘴,无法理解父母,更难以消化那粗糙清贫的生活。我从母亲面前到父亲跟前,像个雪球,被他们推来推去。

吃饭时,没有饺子,我拍着桌子哭闹。父亲一烟袋把我敲回原形。我端着饭碗,泪如涌泉。母亲心疼地说:“乖,晚上包饺子。”我这才抽抽搭搭地吃饭。很快,我后悔了:现在吃饱了,晚上的饺子往哪儿吃啊!

父亲吃完饭,出去了。母亲洗刷好,也出门了。我没在意,大人有大人的事,我有我的。雪更大了,沸腾般,一朵拱起一朵。那些鸡鸭猫狗,似乎怕这大雪,都躲了起来。只有老迈的房子跑不动,像饺子一样,被雪煮着。

想到饺子,我舔舔嘴唇,有些急不可待!我学母亲的样子,把雪放进盆里,加水,翻、揉、搓。我要自己用雪和面包饺子。面和好了,包什么馅呢?这难不住我,就是心疼。那几个藏了半年的糖,我真舍不得做饺子馅。一番折腾,“饺子”终于做成了。在哪儿“下锅”呢?我灵机一动,在雪地上做出一口“锅”,把饺子赶进去。大功告成!我拍拍手,抬头看“火候”:大雪沸腾。我心荡神摇:美味的饺子!可以吃了。

“就知道吃!快进屋。”母亲回来了,披一身雪,似乎少些什么?我没多想,拿出雪花饺子。母亲尝一口:“好吃!还是甜的。”说完,母亲从背后拎出一块肉:“晚上包饺子!”我乐坏了,满村庄奔走呼告。在村口,我碰见父亲,被捉了回来。父亲一手提着我,另一只手拿的竟不是烟袋,是块肉!

父亲把我和肉扔给母亲,忽地站住,愣了。父亲摩挲着母亲的头:“咋把辫子卖了!不是跟你说,我想办法吗。”母亲笑:“短发不也挺好吗!你把烟袋卖了,烟瘾上来就抽耳巴子吧!”我这才发现,母亲的头发短了,父亲的烟袋没了。我有些悲伤,虽然很想吃饺子,但我更喜欢母亲长发的模样、父亲吸烟的样子。我讪讪地说:“把肉还回去吧,我包的有饺子。”那晚的饺子味,我已淡忘,我只记住父母吃“雪花饺”的神情,甜甜的,和生活一个味道。

又是冬至,我买好饭菜,赶回家。父母很开心,笑个不停,满头银发沸沸扬扬。我忽然明白,冬至真的来自天堂,而天堂就是那个有父母、有我、有爱的地方,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家。

祖母 饺子

文/兰叶葳蕤

中午,我自己在宿舍做的饭,三五朵香菇木耳,几片白菜叶,加些粉丝,炖了一碗汤,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汤里有饺子七只。今天冬至,北方在这天要吃饺子。这饺子,还是立冬时,我妈给我包了存在冰箱里的。

中国人的饮食讲文化。冬至吃饺子是为了纪念张仲景。而我,如果可以,我愿意每天吃饺子。我觉得饺子是中国人的智慧发明,既解决了菜又解决了饭,省时省事。

大约因为入冬后,我爸妈终于可以不用再像其他的几个季节那么忙碌,所以我对冬季的好感远胜于其他三季。但正因为爸妈每天在家,我却模糊了关于冬季的其他记忆,比如冬至吃饺子。

我对吃饺子的记忆,最深刻的来自于老祖母。

我的老祖母在世时,最喜包饺子,而且特别喜欢包素饺子,我们那里,管素饺子叫扁食。擀好的面皮,裹上豆腐、馓子或者韭菜、鸡蛋、粉丝,面皮劲道但不跟牙齿叫板,家常菜便宜易得,这些,都是祖母偏爱素馅饺子的理由。

祖母挽着发髻、穿着大襟衫,冬天还要绑上裹腿,现在回忆起她,真正是恍如隔世了。但是,只要一提到饺子,我的眼前就是活泛的祖母。她包的饺子,齐整地排列在篦子上。她往灶膛里添上柴,水开了,篦子上的饺子,滚滚下河去。同时,她还要重复一个谜语:南边来了一群鹅,秃噜秃噜都下河。她这么重复的时候,一定是把我还当成那个拖着鼻涕的小丫头了。这是我人生里的第一道谜语,关于饺子的。

饺子出锅了,祖母喊我去她的锅屋,盛一碗给我。如果是年节,她还会大方地盛一只给灶老爷。不过,等一会,那只饺子,一般还是会落入我的碗中。

我的祖母是1997年春节去世的,离她逝去,快二十年了。我难得梦见她,但在这个阴沉沉的冬至节气,我特别地想念她和她的素馅饺子。

又到冬至

文/谜底

又到冬至,时近年终,冷空气没来,雾霾又起。

周五下午先生单位外出活动,要在外住一夜,不能按时接周末回家的儿子, 担心儿子行李多让他打的,他不愿意,说跟同学一起坐公交。我在学校排练艺术节的健美操,没有坐班车,所以比儿子还要晚到家一个多小时,时间太晚,也有些疲惫,跟儿子商量我们两个去饭店吃,儿子说他想吃麦当劳,于是周五晚餐吃的是快餐,真有些过意不去。

周六一大早,煮上粥,乘儿子还没起,上了趟早市,买了扇贝、蛎虾、蔬菜,中午要好好做一顿美食,弥补昨晚的偷懒。其实周五已经准备好了羊排,准备给儿子做个胡萝卜炖羊排的,因为时间太晚,放到周六中午做了,第一次学着做,感觉还不错。又做了儿子最爱的油泼扇贝,蛎虾剥好虾仁,拿了一些做了茭瓜炒虾仁,其他的放进冰箱,周日包饺子用。炒了一个香菇油菜,最后做了鸡蓉玉米汤,先生中午正好赶回,一家人共进午餐,儿子对那个炖羊排赞赏有加,吃得香极了。

午餐后跟先生去超市购物,买了肉馅、饺子皮,家里有白菜和虾仁。周二是冬至,儿子不在家,所以提前给他包顿饺子,吃了饺子就不会冻耳朵了。

周日阴雨,一觉睡到自然醒,早餐完毕,开始切菜调馅,已经不是第一次做,熟练,但依然费时,中午12点包好了98个大饺子,烧水下饺子,热腾腾的白菜猪肉虾仁水饺,不咸不淡,还是颇有成就感的,中午吃剩的饺子,下午儿子返校前给他煎着吃,这也是孩子的最爱,还做了小米粥,暖暖和和吃饱喝足,送儿子返校。

又是一个忙碌而充实的周末,其实每个周末都是这样,不知不觉中,已近岁末……

冬至,思念飞向坟墓里的奶奶

文/金满贯

最冷的季节,最短的日子,也是最思念先人的时候。

眨眼,冬至又到了,想起了在坟墓里沉睡了33年的奶奶,想起儿时,奶奶陪我一起度过的一段美好时光。

我没有见过我的爷爷。在我未出世的时候,他就在文化大革命一场接一场的批斗中含冤而去了。记忆中,奶奶是一位小脚老太,总是梳着整齐的巴巴头。上身穿一件蓝色的粗布衣,小圆领,布制的扣子与扣环,斜夸过胸前至右侧腰部的那种。下身是一条黑色的粗布裤子,脚上是一双黑色的圆口粗布鞋。奶奶走路的时候,也总是拄着一根竹杖,佝偻着腰,步履维艰的样子。

奶奶共有14个孙子、孙女,12个外孙、外孙女。在这些同辈的兄弟姐妹中,只有我可以在奶奶面前撒娇、哭闹而不会受到斥骂与杖责,也只有我可以吃到奶奶藏在橱柜里的冬糖、桃酥与蜜枣。奶奶上街、走亲戚,也总是带着我,偶尔才会有我的两个姐姐。当然,少不了她养的那只大黑狗。但是,绝对不会有其他的堂兄弟姐妹。

记忆最深刻的一件事发生在我4岁的那年夏天,是由西瓜引起的。

那个年代,还未分田到户,农民家的土地非常有限,通常只够栽种一些一日三餐必须的蔬菜和补充稻米供给不足时的山芋。所以,栽种西瓜的人家特别少。印象中,在我所能触及的那个世界范围内,只有三户人家栽种了西瓜。每家栽种的面积不大,至多半亩地的样子,且都是本地产的、个头不大的土西瓜。

这三家人都与我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一家是与我同村的二爷,一家是东北边村上与我同祖同宗的爷爷,一家是东南边村上我小婶的父亲。

二爷家的那些西瓜,我每年只能远远地看着瓜藤在地里风一样地生长,也只能远远地看着地边那个用稻草、树枝搭建的简易瓜棚。那里永远是我的禁区,以至于我都不知道他家的西瓜长得是什么样子,又是怎样被吃掉的。

小婶父亲家的西瓜,我倒是见得多。但我每次见到小婶父亲家的西瓜,都是在小婶家的屋檐下。是看着那位外公用一个搪瓷缸装着鲜红的瓜瓤送到她家里,然后再看着小婶的小女儿、与我同龄、用勺子一块一块小心翼翼地放进嘴里。

我母亲娘家是扬州江都人,我出世后也没有见过我的外公外婆。所以,在母亲的教导下,我都习惯地称小婶的父亲为外公,小婶的母亲为外婆。对小婶娘家所有的亲戚,我都随着小婶家几个孩子一样地称呼。因为,小婶娘家的大弟媳是我母亲从扬州那边介绍过来的,且是我大舅母的妹妹。

有一次,大我五岁的姐姐发现了我看小婶的小女儿吃西瓜的窘相,便强行将我拉回了家。回到家后,我心有不甘,便哭闹开了。这时,住在屋后的奶奶听见了,迈着小脚,拄着竹杖跑了过来。一时,我象是看到了救星,死缠着奶奶要西瓜吃。无奈之下,奶奶最后答应带我去邻村的爷爷家买西瓜。

夏天的午后,骄阳似火,炎热难耐。尽管如此,奶奶仍然拄着竹杖,让大姐提着一个竹编的菜篮,带着我,还有那只大黑狗,走过一条条狭窄的田埂,又越过一道山冈,走进了邻村的爷爷家。当时,那家的爷爷奶奶都在家,堂屋的地上、靠近墙角的竹床下、正堆放着十来个皮球大小的西瓜。

我和大姐给那家的爷爷奶奶行过见面礼后,便老老实实地偎依在奶奶的身边,听着奶奶和他们唠叨着一些家常。这期间,我非常渴望那家的爷爷或奶奶能去墙角拿一个西瓜切开,然后分给口干舌燥的我、姐姐和奶奶。

后来,常听我父亲说,那位爷爷是我爷爷的堂弟。解放前,闯过不少纰漏,而每次都是我爷爷出钱找人把他救回来的。家里也是穷得经常揭不开锅,每到如此,他便拖儿携女,越过那道山冈,到我爷爷家里长住不走。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飞逝,我看出那家的爷爷奶奶丝毫没有拿西瓜的意思,便嚷嚷着要回家。这时,奶奶才向他们说明了来意。可是,得到的答复却是:都卖完了,没有了!

与那家的爷爷奶奶告别之后,奶奶又无奈地牵着我的小手,带着大姐,还有那只大黑狗,踏上了回家的小路。

我不知道当时奶奶被欺骗、被拒绝后是什么感受,我也不知道她当时是否流了眼泪。只是,事后的多少年里,每当我想起那件事,就特别地心酸。

我6岁的时候,奶奶得了大肚子病,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肝腹水。去了几家乡镇医院治疗,不见好转。最后,于冬天的一个深夜,离我们而去,埋葬在她曾经牵着我的小手、一起越过的那道山冈的正南侧,与早已在那里等候她的爷爷长相厮守。没多日,那只与奶奶朝夕相伴的大黑狗也病故了。

我不知道天堂里的奶奶一生中可曾吃过西瓜,可曾知道西瓜是什么滋味。但我知道,奶奶是个可怜的、没有福气的人。如果能活到现在,我一定买好多好多西瓜给她,无论春夏秋冬。

冬至到了,生活在城里的我,不能赶回老家,长跪在奶奶的坟墓前,给奶奶送一些纸钱,感到很愧疚。好在,父亲还坚守在那里,每年这个时节,都会按部就班地给爷爷奶奶送去好多纸钱。愿天堂里的奶奶拿到父亲送去的纸钱后,能给自己买一顶棉帽子,一套棉衣裤,还有一双小脚的棉布鞋。愿天堂里的奶奶——这个冬天不冷,永远不冷!

冬至

文/一品轩主人

冬至日,一年中夜最长、日最短的日子。这么长的夜,是用来思念的吗?

绍兴历史悠久,文化深厚,这样的背景所带来的副作用是这里的民俗丰富,没有对与错、没有好与坏。

比如冬至,按照绍兴人的习俗,三年内的新坟必须在当日进行祭拜,不能提前,也不能退后。于是,在这个上班的日子里,我调了课前往墓地。

不知道这样算是天公作美还是不作为。前两天预报说冬至是雨天,害得我的几个姐姐都在担心,要是真下大雨,上坟连点蜡烛都困难,烧个纸更是个难题了,人还得整成落汤鸡不可。可居然,一大早天色放亮,是阴天,虽被雾霾笼罩,但不用担心下雨的尴尬了。不过,我还是有些遗憾的。上墓地这等事,该是雨纷纷来得好,没有那种气氛,心情搞不成悲痛的样子,祭奠的效果要大打折扣的。我想的好像有些浪漫似的,反正上香点蜡烛的活姐姐们会包揽的,我纯看客一枚而已。

墓地在万罗山,东湖风景区南边,这里有山有水有田,风景的确不错。想当年,我去选墓地的时候,正逢秋天,黛青色的山群、多彩的树叶,清澈的湖水、干净的马路,白墙黑瓦,还真是好地方呢。为了让病重中的父亲可以直观地看到墓地及周边的情况,我一路全程录像,这是我满足父亲的最后一个愿望,当初的他脸上闪着光芒,很是难得,似乎看到了入土后能去个美丽的世界一样。

没有考证过此地为何取名为万罗山。我推测是,该地的许多山头如状如馒头一般,一个个林立在那里,馒头上小下圆,在农夫的眼中,也似一只只倒扣的箩筐。仔细瞧瞧,这一个个山头真的很像箩呢!

到达墓地才八点十五分的样子,离姐姐们约定的时间还有大半个小时呢。先随便走走吧,相比于城市,这里的空气好的多了。

三年了,这里的变化真的很大。墓碑越修越多,当时还在山坡下半段呢,接着是一步步在不断抬升,现在已经在山坡的上半段了,从山脚堆砌的石料来看,过不多久,山顶也该是墓碑的世界了。

我想,愿意逛墓地的人恐怕是不多的吧,我也是闲得无聊才干的。不过,我也算是有了一些年纪的人,人生嘛,说到底,终点还不是如此。老的、新的、大的、小的、豪华的、简陋的、有照片的、无照片的、传统的、现代的、夫妻同穴的、单人的,各式各样,应有尽有。看来,生前人不一样,死后也不尽相同。不过,我总在想,对于已逝的而言,即使有,也只是灵魂,灵魂应该是不占空间的吧。所以,墓的多样,也无非是满足健在的人的种种心理而已。

父亲的墓规格应该属于中上等的,用活人的眼光看,那相当于排屋,也算是有往富人堆里排的。呵呵,我也只有笑笑了,父亲一世贫穷,生了堆儿女也是普通中的普通人,为人时不能满足的,下了地倒摇变成富人了。记得当初选址时,我摆了一回阔,选最好的、最贵的,我不知道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还是为了讨好病危的他,或许两者皆有之吧。

挖了一些新土,边上有工具,但我就是不用,徒手干。不知是那根神经搭牢了,我就是想尝尝徒手挖土的滋味,让那碎石摩擦我的手掌,刺痛我的手心,泥土嵌进我的指甲,我想流点血,我想制造些痛感,让脑袋里有那么一种痛。可是,多日雨后的泥土就是松软,尽管我的手属于皮薄肉嫩的那种,我连蚯蚓都挖出好几条了,手心手背除了泥依然好好的,没有被划伤的痕迹,当然也没有痛,连隐隐的感觉都没有。

姐姐们来了,上菜、上香、烧纸钱,按程序操作,大家都已经熟练了。我是木桩人,除了上前祭拜,作揖鞠躬,其余的,她们会搞定的。唯一上阵的是我把刚才的一堆土按在了坟上。其实,我是不怎么想干的,你说好好的大理石墓地上,还弄一些脏兮兮的黄土上去,这土不土、洋不洋的,看着都别扭。但是,据说是习俗,那就按习俗的来吧,作为儿子,就做了这个,也算完成历史使命的,我就这么对自己说。

父亲死后,我很少在梦中遇见他,过年过节的,我也想在梦中见见,让我感受一下什么是思念,但就是没有他的影子。老人们说,没有梦见是好事,这是他在保佑着你呢!我相信了,这也是习俗吧。

冬天里的冬天

文/穆文玲

尽管早早就立了冬,但一想到真正的冬天,要从冬至开始才算正式拉开大幕,心里就忍不住着急。

说起冬天,似乎听没几人说它几句好。冷酷萧瑟不说,即便是朗朗乾坤,单那西北风可着劲地一吹,你就能听到所有人从外面进来,搓着手跺着脚说,“这个鬼天,怎么这么冷!”

要是赶在风口上,连这句话都冻进肚子里了。人人都缩头缩脑,裹紧衣服,侧身往暖和地方跑。关系好的,最多也只是夹着胳膊,晃晃彼此的“熊掌”。也难怪,这天都要下刀子了,风刀霜剑抵下巴颏了,此时不跑,更待何时?!

所有人都知道,冬天最美好的景致,也就是下雪。雪花大片大片地从天上飘下来,轻盈、娇嫩,一夜之间,便粉妆玉砌了整个世界。看吧,道旁的冬青、石楠、桂树、雪松、香樟们,各个都覆上了一层厚厚的雪被,那没盖上的枝叶便越发地青黑。落光叶子的梧桐及其它树木的枝干上,也覆了一层洁白,很有大雪满弓刀的架势。风一吹来,跟挨脚踹了似地,追着赶着沙沙地往下落,恨不得一下都落进你扬起的脖子里。远山已经很白了,镶了银边一样晶莹,晶莹得让人都想不起它原先的模样。地上就别说了,你想踩那就踩哪,一样的落地有痕,一样的吱吱有声。

可这样的赏心悦目景致,一定不能太久,最好能说停就停。雪后寒和雪灾都是让人着恼的。若是化了雪再结了冰,那满大街的汽车都变成了蜗牛,吐着白汽一寸一寸往前挪。滑跌了,摔倒了不说,最可怜得是那些急着赶时间的人,紧走慢滑,起不来速度,恨不能插俩翅膀飞起来。

好在随着环境污染,整个地球气候变暖,这样的天气不多了。不似我小时候,雪下得把门都掩住了,早上一开门,那雪就呼地一下涌进了屋。父亲一边说好大的雪啊,一边拿起铲子铲雪。呼哧呼哧,吭哧吭哧,一会就铲出几个通道来。一处通向左邻右舍,一处通向猪圈和河边。河面上早结了厚冰,每天都有几个孩子在上面溜冰。下大雪了,冰面上的状况不好掌握,再说天也实在太冷了,他们只好都躲在屋里烤炭炉,就着炉火烤花生,烤山芋,听父亲说故事。炉子里的火真旺啊,跟撒了把金粉似地冒着红光。

太阳出来了,父亲扫过的雪道上,丝丝缕缕地冒着热气,开始融化的积雪就从屋檐上,一滴一滴地珠子断线似地往下滴。孩子们从屋里跑出来,大呼小叫地在雪道上、雪地上你追我赶,惊得好不容易落下脚来觅食的麻雀四处乱飞。姐姐捡一处干净的雪地,把呢子大衣放上去,蹲在那里,拿着棍子一下一下,翻来覆去地捶,只一会,那衣服便洗了脸一般洁净起来。

父亲看了看天,对母亲说,再过几天就该过冬了。什么什么?难道现在不就是冬天吗?父亲笑着说只有交冬数九,才算是真正的进入冬天。哦,冬至是冬天里的冬天。

现在想来,那样的冬天是可爱的,也是温暖的。我把这些讲给我的孩子听,他不信,怀疑我在讲童话。是啊,现在除了北方的北方,哪里来那么厚的积雪和冰封的河面呢。

所以,当那天在书上看到古人的“九九消寒图”时,心里霎时就充满了莫名的欢喜与喜爱。书上说,所谓的“九九消寒图”,就是冬至那天,古人晨起要先画一幅不着色,有着八十一个梅花瓣的画,然后,每天早上用红笔,在空白处点上一瓣,等所有的花瓣都落满了朱砂,就“出九”,就耕牛遍地走了。

相比之下,对于冬至的认识,我们和我们的孩子们所能看到的,却只能是这般科学的解说,“冬至开始这一天,是太阳在正午的时候影子最长的那一天。也就是太阳到达南半球、南回归线的时候、南纬23度26分。在这一天里头,北半球是白天时间最短、夜晚时间最长。”

如此看来,冬至在古人眼里,不仅是一个节气,更像是一出关乎美学的哲思了。他们较我们现代人,似乎更能从自然中洞悉与获取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如何交融与相处的方式。你想,在一个寒冷的早上,窗外白雪皑皑,一家人围在一起,你推我攘地看自己的父亲或者兄长、姐妹起笔着色,看那一抹曼妙的朱红,一瓣一瓣地开过画面,该激起多少喜悦的等待啊。有这样的心境,再漫长的冬季又能怎样呢?毕竟,越是寒冷的时候,人越容易感到孤独。究竟是哪一场风声,催得我们的脚步越走越快,让这样温情的耐心等待与彼此守候的雅致情怀消失殆尽的?

再有几天,就是冬至。还是杜甫说得好,“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在这冬天里的冬天,春天就在眼前;所有的现实,无论多么严酷,都将变成温暖的回忆。就像此时,在这个无比寒冷的夜晚,我因接到了一个来自远方,询问我身体状况的电话一样,原本倍受病痛折磨的愁苦身心,都因那亲切的问候,而变得无比温暖与坚强。

冬至夜的思念

今天是冬至,可是却没有了往昔的感觉,心里涩涩的,忍不住想提笔写点什么……

我的祖籍是广东汕头,在潮汕地区,冬至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那天家里人都要尽量赶回来(除非是在外地的),长辈们准备了好多丰盛的菜肴,要吃甜丸子,年幼的我们那个时候欢乐的围着桌子转、嬉戏……那个时候冬至是甜蜜的、快乐的……

那个时候,年幼的我,父母远离身边,依偎在爷爷身边,我的一切都是充足的。一年纪的我考试只有八十多分,常年在外的妈妈回上海,看着这样的成绩焦急万分,爷爷一边挡住妈妈的训斥,一边安慰我:“这个成绩蛮好的,以后还会更好的”。在这样宽松环境下,我一直开心的享受着快乐,也越发自信起来。当我最后考进了重点大学,爷爷更是高兴的独自坐车1个小时来学校看我……

可是,去年的冬至,最疼爱我的爷爷则长眠在了嘉定,那个靠近国际汽车城的地方……这个时候冬至是苦涩的、悲伤的……

捧一杯热茶,靠在窗台,抬头努力寻找最亮的星星,是不是最亮的就是亲人的眼睛?泪渐渐充满眼眶,今天的冬至夜充满了思念……

冬至 游子归不归

文/葛亚夫

总有些时光被误读、遗忘,比如冬至,它并非指冬天到了……

古人说,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有些拗口,我想到的是,一个老人,缩着身子,靠在南墙上,守候儿女,把影子都焐热了。喜欢《孝经说》的解释:一者阴极之至;二者阳气之至;三者日行南至。我这样理解:

儿女们离开得太久了,都记不住时间了,越想越清冷;春节就不远了,他们也该快回来了吧!越念越温暖;太阳已走到最南端,儿女走到哪了呢?越望越杳然……

在过去,冬至是“亚年”,举国同庆,阖家欢乐,“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这般看来,冬至除了标识时光的阴极阳生,还标注岁月的悲欢离合。只是,冬至已至,游子归不归?

微信上流传一个视频。孩子给父母打电话,说春节不回去了。还没说上几句,就掩面而泣,拼命捂住嘴,强作欢颜。想起杜甫:“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古人也罢,今人也罢,作为游子,他们距家都一样遥远。

冬至难至。“诗圣”雅致,把情思织成诗:“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一思一惆怅,一吟一断肠。今人便捷,一个电话省却了跋山涉水,但背过脸,一样泪流成双。诗也罢,泪也罢,主题都是心尖上的父母和家。

年复一年,一张春节的回程票,都会成为亘古的话题和难题。冬至了,12306又被吐槽了。影影绰绰的验证码,让人回到黑白电视的雪花时代。不是不回,是回不去。电脑前,手机边和车站里,都是搁浅的望乡人。白居易也曾感同身受: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生活在别处,人生就是在路上。这是哲思,也是现实。父母思念路上的游子,游子思念家中的父母,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诗豪”都没能免俗:“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说着说着就睡了,成了彼此的梦中人。

看德国的圣诞短片《回家》。儿女都忙,电话留言明年再回家过圣诞。老人就谎称自己过世,向儿女发送葬礼邀请。儿女懊悔地赶回家,迎接他们的是圣诞晚餐。老人说:“我还能有别的什么办法,能让你们一起回来呢?嗯?”看到这,我失声痛哭,涕泪肆流。

苏轼也这般失态过:“我生几冬至,少小如昨日……诸孙行复尔,世事何时毕。诗成却超然,老泪不成滴。”难道,只有当我们也老了,才能理解那份等待,并在等待里孤独老去?

天时人事日催,冬至阳生春来。儿女也是父母的春天,数九寒天来了,春天还远吗?

冬至

文/NRZ

冬至天,一路祭祀在人间。小巷院落,低语述说,纸火烟。家人,心系情,养育之情今报恩。勿忘在世,倍感,天衣无缝儿女先。堆堆纸灰,家家户户,捎去祝福潺湲。品冬至佳肴,故人先用,齐声喧喧。

时日岁月如梦,意会当年,幕幕似剧情。风华尽,青春黯然,双双康健。思绵绵,一月明镜,让后辈无不想从前。清泉甘露,以画为乐,清茶淡饭天下延。

秦淮风光好,青奥举目,满城庆欢。难逢今朝一日,令黄菊香飘连家缘。别有洞天异梦,流连忘返,灯火花烛夜!万家和、久安常相伴,忆往事、都有苦颜。西阳移,未感轻寒,春归燕、万物尽开颜。临窗屏伴,长夜向晓,夜寝难眠。